Ⅰ 國葯股份的公司簡介
股票代碼600511股票簡稱國葯股份公司代碼03130216公布日期2006-8-2公司法定中文名稱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定英文名稱CHINA NATIONAL MEDICINES CO.,LTD注冊資本13300(萬元)公司注冊地址北京市崇文區永外三元西巷甲12號法定代表人付明仲董事會秘書呂致遠聯系地址北京市崇文區永外三元西巷甲12號公司辦公地址北京市崇文區永外三元西巷甲12號郵政編碼100077成立情況與歷史沿革本公司歷史沿革及改制重組情況: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貿易委員會國經貿企改〖1999〗945號文件批准,由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並聯合國葯集團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啟宇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南方醫療器材公司、北京仁康醫療器材經營部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是根據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復,以中國醫葯(集團)公司為核心企業,接受了中國醫葯工業公司、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中國醫葯對外貿易總公司的整體劃轉,合並組建的中央企業工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於1998年11月更名為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中國醫葯(集團)公司前身為中國醫葯公司,成立於1950年8月,是中國最大的醫葯商業企業,為全國醫葯商業的行政主管單位,承擔全國重大災情、疫情、事故的急救供應工作。 組建本公司時,仍根據原中國醫葯(集團)公司1998年11月前所屬資產范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以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作為主發起人,將原中國醫葯(集團)公司本部與葯品經營有關的經營性資產以及下屬國大葯房的全部經營性資產、下屬淮南第六制葯廠與葯品生產銷售相關的全部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仍保留在該廠)投入股份公司。原中國醫葯(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醫葯(集團)上海公司、中國醫葯(集團)上海化試公司、中國醫葯(集團)廣州公司、中國醫葯(集團)天津公司、中國醫葯北京采購供應站等14家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本部非葯品經營的資產均予以剝離。 主發起人在本公司改制時,未將中國醫葯北京采購供應站的辦公樓和倉庫等經營場所投入本公司,主要原因:一是改制前,本公司本部只租賃使用該辦公樓三分之一面積,其餘三分之二為中國醫葯北京采購供應站使用,根據使用權權重以及減少關聯交易的原則,該辦公樓未投入本公司;二是葯品倉儲標准要求高、安全性要求強,新建葯品倉庫費用大、時間長,租賃使用經濟合理,有利於本公司集中現有資金條件發展主營業務。本公司採用租賃方式解決本公司本部的經營場所問題。 本公司改制時,主發起人將淮南第六制葯廠與葯品生產相關的經營性資產全部納入股份公司,其中包括一部分辦公樓。因辦公場所不足,公司租賃使用淮南六廠所屬黃山賓館的部分樓層作為辦公場所,由於不易將黃山賓館分割辦理相關產權手續,故未將黃山賓館的部分房產投入本公司。同時,投入土地使用權不利於提高資產收益率。 本公司改制設立時委託深圳同人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國友大正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股東投入資產進行了審計和評估。 各發起人投入本公司的凈資產總額12,223.50萬元,同比例按65.45%折股,上述股權性質均界定為國有法人股。 根據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都驗字1999第113號驗資報告驗證,截止1999年12月2日,各股東的出資已全部到位。 1999年10月12日,本公司召開了創立大會,大會同意設立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選舉產生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本公司於1999年12月21日取得工商營業執照。主營業務組織葯品生產;化學原料葯、西葯制劑、生化葯品、生物製品、中成葯的銷售;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來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對銷貿易和轉口貿易;保健食品的銷售;與上述業兼營業務(無數據)雇員總數1362管理人員數量393技術人員數量103董事會授權代表趙興偉聯系人呂致遠、趙興偉公司信息披露報紙《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公司成立日期1999-12-21工商登記號1000001003268(2-1)是否上市公司是是否發行債券否
Ⅱ 同和葯業2022五月份為什麼大漲了呢
同和葯業5月11日快速上漲 - 東方財富網
5月11日 5月11日,同和葯業盤中快速上漲,5分鍾內漲幅超過2%,截至11點06分,報34.99元,成交5.80億元,換手率10.00%。 注: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對...
東方財富網
2022年5月11日:同和葯業又創了新高 - 財富號 - 東方財富網
5月11日星源材質、納思達、江山股份、美暢股份全天表現都比較穩健。同和葯業大幅沖高後回落,依然繼續持有。今天各大指數都在反彈,個股亮點還是比較多的。
東方財富網
同和葯業2022五月份為什麼大漲了呢 - 理財顧問答疑 - 問一問
5分鍾內回復 多年專業經驗
同和葯業2022五月份為什麼大漲了呢
馬上提問
江西同和葯業最新消息
114人正在咨詢
000650仁和葯業目標價70元
120人正在咨詢
同和葯業未來估值
107人正在咨詢
江西同和葯業最新消息
114人正在咨詢
優選金融答主在線答疑
在線
金融保險專家老崔
財經達人
活躍之星
4.4
「態度非常好」
已幫助1.1萬人
擅長:投資理財,保險,招商加盟
提問
在線
不懂金融的小徐同學
財經達人
活躍之星
5.0
「回答迅速」
已幫助1.2萬人
擅長:銀行貸款,投資理財,保險
提問
更多答主
問一問
同和葯業5月13日快速上漲 - 東方財富網
5月13日 5月13日,同和葯業盤中快速上漲,5分鍾內漲幅超過2%,截至9點42分,報36.28元,成交1.95億元,換手率3.18%。
東方財富網
大家還在搜
江西同和葯業最新消息
000650仁和葯業目標價70元
同和葯業未來估值
仁和葯業重大利好
仁和葯業股票為啥不漲
同和葯業股票行情
共同葯業預計漲多少
仁和葯業股票還能漲嗎
...滬深交易所2022年5月9日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同 ...
5月9日同和葯業(300636)因日漲幅達到15%的前5隻證券,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30%的...
雪球
同和葯業5月12日快速上漲 - 東方財富網
5月12日 5月12日,同和葯業盤中快速上漲,5分鍾內漲幅超過2%,截至9點30分,報36.2元,成交2376.43萬元,換手率0.38%。
東方財富網
Ⅲ 第三代胰島素概念股
作為我國市場最大的降糖葯品種,2020年我國公立醫院胰島素類葯物市場規模將接近270億元。11月26日,第六批國家葯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采購)在上海拉開帷幕,擬中選結果公布。國內三大胰島素龍頭基本都獲得了各種集采,但股價表現出現分化。
最高降幅為74%
收集的胰島素涉及六個購買組:膳食人胰島素、基礎人胰島素、預混合人胰島素、膳食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合胰島素類似物。共有11家企業的42個品種將被選中,預計徵集後將有超過2億個品種投入市場。
這是胰島素首次進入全國市場,也是生物葯首次進入全國市場。降價幅度普遍高於40%。投標企業包括國內8家葯企,分別是一帆葯業(002019)、天脈生物、聯邦制葯(3933。HK)、通化東寶(600867)、萬邦葯業、東陽廣葯(1558。HK)、李贛葯業(603087)、海正葯業(600267),以及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3。
根據投標結果,魚精蛋白-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30R)最低投標價為17.89元/支,比最高有效申報價低64%。由李贛制葯公司提供。降幅最高的是禮來的京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25R),擬定價格為18.89元/支,降幅近74%。
分類來看,二代胰島素中,餐用人胰島素和基礎人胰島素最低中標價為22.32元/支,降幅為55%。所有入選的企業都是一帆生物。在三代胰島素中,膳食胰島素類似物和基礎胰島素類似物的投標最低的是念做李贛制葯。
中國是糖尿病大國。數據顯示,我國有1.29億糖尿病患者,約占總人口的10%。然而,國內胰島素市場長期被進口葯占據。根據Minenet的數據,2020年,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胰島素及同類葯物銷售額將接近270億元,其中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的市場份額將超過70%。國內幾個產品的國家集采,將改變國內胰島素市場的格局,有助於提高國內銷量和市場份額。
三款水龍頭表現亮眼。
甘葯業、通化東寶和聯邦制葯是中國胰島素生產的三大龍頭企業。在這次徵集中,三家公司都有一批產品中標。
甘葯業公司有6個產品擬中標,包括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餐用胰島素類似物19.98元/支,降幅72%)、賴脯胰島素注射液(23.98元/支,降幅60%)和甘精胰島素注射液(48.71元/支,降幅63%)。
受此消息提振,11月26日李贛葯業股價一度觸及漲停,最終收盤上漲5.92%。甘葯業是國內領先的三代胰島素公司,一直專注於糖尿病領域。成功研製出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重組人胰島素、長效和速效重組胰島素類似物,並率指哪先實現規模化生產。這次很多產品中標,業內人士表示並不唯高碼意外。
通化東寶是另一家領先的胰島素公司。2020年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銷售金額約22億元。公司第二代胰島素產品市場佔有率較高,第三代胰島素門冬胰島素今年10月剛剛獲批上市,因此趕上了集採的末班車。然而,中標結果公布後,其股價走勢與李贛醫葯相反。11月26日午後暴跌,最終收跌5.56%。
從集中開採的中標結果來看,通化東寶有5個產品擬入選,平均降幅低於李贛葯業。具體來說,可供選擇的產品包括人胰島素注射液、魚精蛋白人胰島素注射液、魚精蛋白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30R)、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和甘精胰島素注射液
此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的產品要中標,包括港股的聯邦制葯。聯邦制葯有限公司是中國三大胰島素公司之一。今年7月,門冬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30獲批上市。在此之前,國產門冬胰島素只有李贛制葯有限公司批准上市
在這個系列中,聯邦制葯也有六種產品可供選擇。除了新批準的門冬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30,還有人胰島素注射液、魚精蛋白人胰島素注射液、魚精蛋白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30R)和甘精胰島素注射液。
一帆醫葯也有三款產品可供選擇。11月26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一帆葯業參與第六批國家葯品集中采購(胰島素特供)。在BiotonS生產的人胰島素注射產品中。持有公司31.65%股份的A(以下簡稱「柏桐公司」,公司第一大股東),本次申報的三款產品(國內分裝產品)均評為A類,公示期為11月27日至11月29日。
相關問答:生產糖尿病葯物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糖尿病概念一共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糖尿病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2家糖尿病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它們分別是:亞寶葯業(股票代碼:600351)、三諾生物(股票代碼:300298)、常山葯業(股票代碼:300255)、貴州百靈(股票代碼:002424)、通化東寶(股票代碼:600867)、千紅制葯(股票代碼:002550)、華東醫葯(股票代碼:000963)、模塑科技(股票代碼:000700)、以嶺葯業(股票代碼:002603)、香雪制葯(股票代碼:300147)、復星醫葯(股票代碼:600196)、保齡寶(股票代碼:002286)、嘉事堂(股票代碼:002462)、易聯眾(股票代碼:300096)、西隴科學(股票代碼:002584)、華潤雙鶴(股票代碼:600062)、白雲山(股票代碼:600332)、 恆瑞醫葯(股票代碼:600276)。拓展資料: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參考資料-糖尿病
Ⅳ 中國國葯集團有哪些股票
國葯集團股票有哪些?
國葯集團全稱為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以醫葯健康產業為主業的中央醫葯企業,旗下有1500餘家子公司和國葯控股01099、國葯股份600511、國葯一致000028、天壇生物600161、現代制葯600420、中國中葯00570這6家上市公司。
具體介紹如下:
1、國葯控股
國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核心企業,成立於2003年1月,於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質量不斷提高,盈利能力持續增長,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葯品、醫療保健產品龍頭分銷商和零售商及領先的供應鏈服務提供商,形成了醫葯健康領域產品分銷配送、零售診療、化學試劑、醫療器械、醫療健康服務等多元業態協同發展的一體化產業鏈。
2、國葯股份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醫葯公司,由中國醫葯集團於1999年12月21日發起並組建成立。2002年11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國葯股份官網內容顯示,國葯股份隸屬於中國最大的葯品、醫療保健產品分銷商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醫葯集團的三級子公司。
3、國葯一致
國葯集團一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醫葯集團、國葯控股旗下的綜合性醫葯上市公司。2016年國葯一致戰略定位為中國醫葯集團屬下的全國醫葯零售整合平台,完成了與國大葯房的整合重組,實現了「零售+分銷+工業投資」的戰略轉型與升級。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是600511,股票簡稱為國葯股份,於2002年11月27日在上交所主板A股上市。所屬行業為醫葯生物;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是600161,股票簡稱為中國生物,所屬行業為醫葯生物。
Ⅳ 股市中業績好的醫葯股票都有哪些
可以關注近期強勢的並在地震中可能受宜的醫療股票。000952廣濟葯業。
雖然昨天的大地震不會對股市造成致命的影響,但是心理層面的弱化和相關受災公司的復盤後可能波及股市,CPI可能因為四川的需求問題繼續高位運行,繼續加大了宏觀調控的的預期,而中國銀行決定5.20日開始再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這再次對現在投資者很弱的信心產生很大壓力。大盤短線不是太樂觀。
大盤反彈後連續拉升後遇到的拋壓和上方的均線壓制比較重,現在已經連續多個交易日震盪走低,已經逼近20、30均線了,20.30日均線不能夠失守,如果失守反彈可能就到此為止了。從日線狀態顯示,大資金進出指標之前幾個交易日就被擊穿了連續下行,短時間的下降趨勢就不可避免了,而在周線狀態下大資金進出指標已經被壓縮在兩條趨勢線之間,大盤選擇方向的時候來了,3567這個支撐點位失守無法在短時間內強勢收復,機構可能會選擇繼續做空,大盤可能會再次考驗3000點的政策支撐,前期拉高時由於已經拋售了不少的籌碼,所以這波如果殺跌機構自己籌碼利潤縮水的負擔又小了不少。現在要注意控制倉位),如果大盤復制上次熊市場中連續的下跌強勢反彈沖擊年線,最後以失敗收場,加速下跌探底的走勢就要小心了(沒人希望這樣,但是股市的運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雖然股評機構都在造好後市不得不多分謹慎),總的來說大盤的這次反彈比預期中的還弱,大盤只有強勢突破並站穩3800後市才有戲,那將是個標志。反彈有望延續至4400附近,突破不了反彈行情就有可能讓股評們預測的5000點以上的希望再次落空。
大盤(從WVAD指標上看該指標從1.28日零線被擊穿來之前第一次上穿零線發出了中線投資者買入信號,但是該指標今天再次失守要注意風險了),而且後市如果再次快速縮量下跌就不樂觀了,建議逢高出局規避風險,之前印花稅降低帶來的巨額瘋狂資金狙擊股市時,本人曾以為主力機構的減倉行為應該會有所減緩,雖然仍然認為機構會繼續拉高出貨但是並不認為當天會出貨。但是當天盤中曾經有波巨大資金的拋售行為,大幅度打壓股指將巨大的瘋狂追高資金都打得招架不住,原來以為是大小非所為,現在結果出來了。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在當天基金和保險兩大機構借大漲大幅度減倉高達317億,廣大散戶再次成為追高的主要力量。而這幾天累積下來主力資金如果仍然是保持24日的拋售態勢,從24日到現在,機構減倉估算接近500億,而這些籌碼再次落到了散戶手裡,主力出貨態勢不停止,後市仍然不樂觀,而宏達股份打開跌停後小非放量出貨,根據統計平原實業和益多園房產減持分別達到696萬股和751.36萬股悉數清倉,一天之內合計出售比例達到2.81%遠遠超過上次所謂的限制大小非一個月只能夠出貨0.99%的規定,而上證所的懲罰措施確是象徵性的懲罰一下,對於已經清倉的小非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不能夠妥善處理這個違規行為,今後「跟風者」不會在少數(這周冠福家用的大小非違規解禁超過了0.99%的限制達到1.19%,TCL打了個擦邊球拋售了1.01%,跟風已經出現,這對機構來說是很大的心理壓力),之前所謂的限制大小非的一系列所謂利好政策都成了一個漏洞百出的利好了。
3300仍然是牛熊的轉折點。投資者可以根據反彈的力度選擇逢高減倉的點位,大盤反彈乏力的時候就是出局的時候。
資金的供需決定了股市的運行規律,買的資金多於賣的就漲,賣的多於買的就跌,而在一個趨勢內因為一個大利空消息賣資金長期大於買資金,那這個較長的時間內都會是下跌行情。
大盤24日暴漲,而多數散戶套在5000點上方,大多數股現在漲幅都沒超過20%反彈相對較弱,大多數深套散戶都不會選擇賣出,現在的量能不能夠簡單的認為機構進來了等片面的認識,現在新老基金之間的搏弈非常復雜,新基金被迫建倉,老基金在高位就在逐漸吐出籌碼邊打邊撤逐漸降低倉位以規避大小非的壓力,24日盤面曾經有過一波幅度很大的殺跌,在利好消息帶來的巨大的瘋狂資金面前能夠把大盤打低這么多的絕對不是那些炒短線的散戶和游資能夠辦得到的,不排除是大小非減持所為(現在數據已經出來了是基金和保險兩大主力大幅度減倉317億造成的)。看習慣了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歡做表面的文章,而是更願意去分析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不想去承認的風險部分,不過該說的我還是要說,可以做為朋友們的參考,採納與否可以自己抉擇。這次的政策不排除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的可能性但是短期的風險我們卻仍然得關注,導致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資金和巨額增發,不是印花稅,大小非解禁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了主力資金的承接能力,主力資金能夠選擇的只有逐漸降低倉位,這樣他們的損失會相對來說小些。而印花稅的下調很多人認為是特大利好足以改變股市運行軌跡使行情反轉,但是這種想法有點片面,印花稅給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有2000個億就很不錯了,而大小非今年要兌現的資金量近3萬億,這相當於整個市場主力資金的規模,而這只是開始而已,2009年2010年解禁的大小非資金量還要以近6倍的數量進入流通市場,而大小非才是根本問題,最關鍵的是本來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大小非而不是政府自己掏錢來解決,就算由中央來解決這么巨大的資金中央也很難承受得起!
有專家提出政府救市有4個方面可做
一、降低印花稅,現在已經做了,不過前面也分析了2000億的資金量不足以支撐起近3萬億的大小非
二、將國有限售流通股劃歸社保基金,令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國有限售股的擁有人數數量眾多,資金量巨大,如果國家出政策強行將這類股劃到社保基金阻止這類股權人套現,那國家怎麼解決和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如果是讓社保基金以購買的形式收購這類資金,又存在錢遠遠不夠的問題)
三、效仿香港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成立平準基金(需要錢呀)
四、效仿美聯儲向證券公司等投資機構直接國家注資,擴大市場對股票的需求(還是需要錢呀,維持社會平穩運行本來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讓國家用財政收入來救股市不太現實)
所以說在有真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政策出現前,主力會看得很清楚的,實質問題不解決,還是會導致主力資金在大小非的逐漸的拋壓下瓦解的,既然救市政策已經出來了,就要順短時間內的勢而為,對機構來說拉高出貨才是明智的,大資金投資股市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當長期的股東。所以印花稅現在建議暫時看成主力機構拉高出貨的一個利好消息吧,在實質性政策出來前,主力都會對大小非一直處於警覺狀態,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資金死得越慘。
而這段時間的新股以不可思議的瘋狂數量發行沒有斷過,國家降低印花稅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順便滿足股民要求的同時(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資金在現在的點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連續的大量新發基金也是借市場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麼都沒出,還是散戶的錢)去接大小非,市場在短時間火暴的情況下,又引誘其他場外的資金介入,新股發行的資金壓力也短暫緩解了,一箭多雕。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1月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