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葉檀股票行情今日
擴展閱讀
欠信用卡錢可以買股票嗎 2025-02-05 00:46:16
融資可買股票 2025-02-05 00:46:09

葉檀股票行情今日

發布時間: 2023-08-24 22:40:50

『壹』 A股里已經不存在大小非的個股有哪些

全流通的就是大小非已經解禁完畢的了,有這些:

代碼 名稱 流通市值 AB股總市值
600019 寶鋼股份 901.87 901.87
601939 建設銀行 377.1 377.1
600031 三一重工 237.93 237.93
600832 東方明珠 226.87 226.87
600642 申能股份 182.05 182.05
600895 張江高科 157.97 157.97
600500 中化國際 111.13 111.13
600098 廣州控股 105.64 105.64
600428 中遠航運 87.4 87.4
600085 同仁堂 64.48 64.48
600518 康美葯業 63.14 63.14
000897 津濱發展 57.57 57.57
600601 方正科技 51.62 51.62
000968 煤 氣 化 51.22 51.22
600352 浙江龍盛 44.22 44.22
600616 金楓酒業 40.8 40.8
600653 申華控股 37.98 37.98
600409 三友化工 35.41 35.41
600521 華海葯業 33.54 33.54
600570 恆生電子 31.87 31.87
600824 益民商業 29.64 29.64
002029 七 匹 狼 29.59 29.59
600770 綜藝股份 29.52 29.52
600834 申通地鐵 29.45 29.45
600797 浙大網新 29.03 29.03
600651 飛樂音響 27.83 27.83
600621 上海金陵 26.2 26.2
600106 重慶路橋 24.83 24.83
600423 柳化股份 23.27 23.27
600589 廣東榕泰 20.74 20.74
600580 卧龍電氣 20.29 20.29
000988 華工科技 19.21 19.21
600652 愛使股份 18.13 18.13
600594 益佰制葯 17.76 17.76
600496 精工鋼構 16.42 16.42
000936 華 西 村 15.66 15.66
600487 亨通光電 15.62 15.62
600512 騰達建設 14.74 14.74
600460 士蘭微 14.59 14.59
600732 上海新梅 12.85 12.85
600237 銅峰電子 12.64 12.64
000662 索 芙 特 11.75 11.75
600392 太工天成 10.65 10.65
000821 京山輕機 9.8 9.8
002047 成霖股份 9.58 9.58
002012 凱恩股份 7.93 7.93
600603 ST興 業 6.58 6.58
002044 江蘇三友 5.77 5.77
002034 美 欣 達 4.73 4.73
600886 國投電力 96.29 96.29
600439 瑞貝卡 43.15 43.15
600247 物華股份 10.19 10.19

『貳』 葉檀對財經的評論靠不靠譜

什麼狗屁專家,為了錢去給騙子站台,你的良心去哪了。都是因為你們幾個人,害得好多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被騙,趕緊滾吧,別在出來禍害人了

『叄』 股票扇貝回來了是什麼意思

獐子島日前披露的三季報業績「大變臉」,凈利潤由上半年的盈利4845.53萬元變為前三季度的虧損8.12億元,只因北黃海遭遇異常冷水團,公司的105.64萬畝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價值7.34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被放棄采捕,進行核銷處理。公告一出,農業分析師紛紛表示「我們都驚呆了」。股民則調侃稱,「難怪吃不到海參扇貝,原來是獐子島遭遇了冷水團」。
三季報巨虧8.12億 分析師全都驚呆了。
網友@股社區稱:A股奇葩太多,以至於我看到獐子島公告播在海里價值8億的扇貝完了,都驚訝不起來。早先還有瀘州老窖1.5億存銀行突然沒了,再早還有惠天熱電說遭遇電信詐騙損失380萬。最讓人生氣的不是這些蛀蟲啃食股民財富,而是每次瞞不下去時,連編個靠譜點的故事都不會,對所有人都敷衍對付。
@葉檀大姐:對獐子島「黑天鵝」事件,轉引一段呵——「超級大牛股」藍田股份:我有5000萬甲魚庫存,不信?下水撈起來看看!第二年,我有1個億甲魚庫存,去年的甲魚生仔了,不信?下水撈撈看!第三年,發洪水,甲魚全跑了……第四年,去年跑掉的甲魚全回來了,還拐回來一批野生甲魚!證監會:滾!退市!

所以,獐子島「扇貝回來了」是調侃、諷刺做假賬的。

『肆』 葉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紛紛上市圈錢是誰的恥辱

我們的時代將以一項新指標傲立於世界之林,刷新中國歷史記錄——四大佛教名山摩拳擦掌,准備上市或者已經上市。

媒體披露,普陀山已組建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兩年之內上市並已經進入了上市預備輔導期;峨眉山已於1997年10月上市;九華山今年第三次闖關A股;五台山上市被政府列為重要工作之一。

上市就有圈錢機會,圈錢才有源源不斷的資源流向當地財政甚至個人腰包,無論宗教場所還是旅遊景區,在某些人眼中無一不是圈錢利器。宗教已旁落,成為整體旅遊資產的一部分,神聖性讓位於生財之道。

整合宗教資源進入旅遊鏈條,大多沿襲同樣的路徑,由當地政府主導,成立國有的或者各大股東聯合出資的旅遊公司,將當地的旅遊資源一股腦打包整合進公司,忠實地實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文化吃文化、靠著寺廟吃寺廟的原則。

雖然有關方面為了保持宗教的神聖性,確立了一定的楚河漢界。今年6月5日,國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長劉威明確表示,寺廟道觀是滿足信教群眾宗教活動需求的場所,是民間非營利組織,反對打包上市。一旦地方政府將一座島、幾座山都劃入旅遊資產范疇,宗教資源還能在海外仙山獨存嗎?

如普陀山組建的旅遊發展公司,資產包括朱家尖旅遊集散中心、普陀山索道公司、普陀山客車公司、普陀山客運公司、普陀山吉祥制香廠等旅遊企業。從已有資料看來,佛教名山上市均以旅遊資源為核心,必須將宗教場所排除在上市公司資產以外。而普陀山擁有包括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慈雲庵在內的十五所寺廟和庵祠,這部分資產於上市公司又該如何劃分呢?如果沒有宗教文化,就憑客車公司、索道公司等,當地的旅遊資產還有吸引力嗎?

再看另一項名實相悖的規定。按照規定,景區門票不能作為上市資源,這是為了杜絕提高上市公司業績不斷提升景區門票、把遊客當唐僧肉的現象,但這樣的規定難以治本。

據九華山旅遊2009年的招股說明書,在客運業務中,景區內遊客運輸車票不能自主銷售與定價,而是跟景區門票捆綁銷售,由九華山管委會以門票內包含的方式收取,再由管委會與公司按照19元/人次進行結算。事實上,任何一個旅遊資源,門票必然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次是遊客的吃穿住行,尤其是以傳統的文化、宗教資源作為招徠客源的旅遊景點,門票更不可或缺。監管層作出門票不能作為資源的規定,旅遊公司大可把門票分散、潛藏於其他收入中。在這方面,是很多中介機構與公司的拿手好戲。

在國際上,傳統的優秀文化資源,如作為公益性質的博物館、教堂等,只是象徵性地收取門票,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門票費建議價25美元,附註上以乞求的口吻說:「為了讓博物館得到足夠的支持,我們希望您按照建議價付款。」可見,沒有錢的人可以不付25美元的原價。而在黃石公園,花費20美元就可游覽一周;巴黎所有博物館通票,兩天39歐元,四天54歐元,六天69歐元,盧浮宮基本票僅11歐元。一些場所暑期還給予學生以免票待遇,徹底地實現公益原則。國外一些宗教文化自然資源的維護則由社會的公益基金捐助,實現了慈善與公益的正向激勵。

我國目前無法做到徹底靠慈善資金來解決文化歷史景點的維護,但一些宗教場所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此時應該把宗教、歷史遺存與旅遊消費徹底分開,規定所有的旅遊公司資產不包括宗教場所,不包括宗教場所的門票,而以旅遊公司的吃喝住行作為主要盈利來源,是騾子是馬,是盤剝宗教資源還是發展旅遊業,拉出來遛遛。有人說,宗教名勝區域上市並未將宗教核心資源打包,這話古怪得很,難道樂山大佛的名號、難道一度被覬覦的少林寺等不是核心資源?

上市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宗教場所與文化資源。山西忻州市有關領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五台山上市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金融資本手段實現低成本擴張,更好地保護開發,並整合其他優勢資源,將其變成財富;二是通過上市弘揚五台山的精神文化,把旅遊文化產業推向資本市場,使其傳播更遠。只是,以這些人對宗教的理解,來對宗教場所進行保護開發,能讓人放心嗎?

上市就是為了圈錢,圈錢,再圈錢。宗教場所上市就是中國慈善與公益之恥,也是股票市場之恥,更是對很多人的精神家園的猛烈沖擊。

『伍』 一個股票換手率達到20%以上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該股換手率高。高換手率也就是說,有機構在對倒放量,吸引散戶跟進,在高位派發高價籌碼,籌碼正由莊家集中持有的倉庫流向散戶的小口袋裡分散持有,該股日後必跌。

新股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上市之初換手率高是很自然的事兒,一度也曾上演過新股不敗的神話。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新股上市後高開低走成為現實。顯然已得不出換手率高一定能上漲的結論。

(5)葉檀股票行情今日擴展閱讀

1丶A股市場日均成交量在5月失去上升動力,日均成交量在3月和4月反彈後(日均成交量約5700億元人民幣),5月20日再度降至4380億元人民幣。

2丶目前,A股市場的換手率(年化20日移動平均成交量/總市值)為2.95倍,接近兩年區間的低端,並與2014年11月(滬港通推出之時)的水平相似。

3丶另據統計數據顯示,上證綜指的交易量5月25日萎縮至1180億元,創下2014年10月來新低。5月9日以來,上證綜指收盤價處於2850.86點和27801點之間,平均每日波動0.5%,遠低於今年1月3%和去年7月5%的水平。

4丶過去兩周,上證綜指一直在2800點上下波動,波動率創下2014年12月來新低,而換手率更低,較去年的高位暴降80%。可能有投資者會說,成熟活躍的納斯達克年換手率也不過242%。

5丶A股一直以換手率高、投機性高而著稱,現在散戶退出大部分股票的炒作,這不是好事嗎?說明價值投資得到認可,讓國家隊與機構博弈,這不是各方期待的嗎?

6丶不過,認真分析就會發現,一旦眾多散戶選擇休息或退出市場,說明一些散戶對市場的激情沒有了,心理受到較大的打擊。

7丶另外,也不是所有股票的換手率都低,而是那些沒有炒作價值的股票換手率低。有些股票換手率低,是因為有人就是為了吃股息,幹嘛要高換手。

『陸』 網上流傳是真的嗎 工行的股票1元賣給美帝,3元賣給國人,....

扯淡的吧。這事兒是有,但不是這么簡單的,也不能這么理解。
工行上市的比較早,是在香港和同地同時上市的,發行價都差不多,3.4元,香港是3.6港幣。工行找的是高盛。原因嘛說不太清,好象是想給高盛分一份,然後讓高盛以技術和管理入股,跟人家學怎麼當一個象樣的國際性公司,有沒有其它的交易就說不好了。對於工行來說,只要能上市騙錢,那掙的錢大家都有份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畢竟高盛拿的只是小頭,工行拿的才是大頭。高盛是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持的股,應該是拿的原始股,也就是一級市場,估計你說的一元就是這么來的,占工行股份的好象不單單是高盛還有其它的人,好象還有美林和巴菲特,之所以給他們分一份估計也是有原因的,不會讓他們空手套白狼。
工行上市之後市場溢價,大家自然皆大歡喜,都大發了一筆,而且他們拿的股權好象跟普通股不大一樣,主要是分紅這一塊,每年現金分紅很高的。國內二級市場的所謂分紅其實就是把你20塊的鈔票給你換成兩個10塊的。好象是去年5月吧,這幾家就把手裡的工行股權全拋了。最後結果是總共弄了三倍多回報,掙了70多E美元的凈利潤。
中國自作聰明引進這些狗屁的戰略投資者,好象除了讓他們掙了不少錢以外,什麼好處也沒得住,什麼引進管理經驗了開辟外國市場了這了那了全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四大行在上市以後,中國玩的花樣就更多了,跟著老外啥球好的也不學成,歪門兒陰招兒學全了。中國政府成立了個中投公司,專管涉外金融投資的,下邊還有好幾個全資子公司。這個公司掌握在現代商鞅老朱的兒子手裡。上上下下全是老朱的人,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成立的時候發行了一批特別國債做資本金,又把外匯儲備劃撥進去一批也充做資本金。這些公司一項很大的業務就是買銀行的股份,其實就是充當原來高盛的角色。他們可不是在二級市場上買(因為工行不是全部資產整體上市),可就算是買原始股仍然缺錢,怎麼辦呢?操了,耍出了一招人家英國200年以前就玩過的損招兒。借銀行的錢去買銀行的股份!這件事兒大概發生在11年吧,當時在證券市場上吵的沸沸揚揚,轟動的很,當時上海還有個比較有名兒的財經評論員好象是叫葉檀的,連寫了好幾篇分析文章抨擊中金公司(現在葉檀被招安了,當了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拿人家的手短,不再寫評論文章了)。純就是胡球鬧。
其它亂七八糟的事兒就更多了,簡直是罄竹難書。比如08年兩房債券事件,黑石公司事件,還有內外勾結忽悠胡總表態購買歐債和希臘債券(未遂),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中金公司或涉外金融集團。

『柒』 葉檀:市場迎來重大利空,帶來哪些影響

市場上的風吹草動對於整個財經來說都是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比如說葉檀就表示,嗯,從現在來看的話,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比較重大的利空。像這樣的一個消息也是讓大家感覺到特別的緊張,到底會對於哪些方面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呢?因為很多網友們都會發現,從市場上來看的話,確實迎接了比較多重大的事情。

遭受著遭受著全球的影響

比如說從2019年底很多網友們都會發現全球的部分地區其實是處於一個糧食比較緊張的狀態,有7500多萬的兒童其實還是處於一個發育不良的階段。所以像這樣的一個數據讓大家感覺到非常的惶恐,難道糧食安全真的是讓大家感覺到非常重緊張的一件事情,從袁隆平去世這件事情也是讓農業方面可能有著比較大的緊張。

『捌』 博元投資「被」退市 股票退市原因有哪些

先來看看*ST博元究竟犯了多嚴重的錯。根據監管機構信息,2011年4月29日公告的控股股東華信泰已經履行及代付的股改業績承諾資金 3.8億元並未真實履行到位。為掩蓋這一事實,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多次偽造銀行承兌匯票,虛構用股改業績承諾資金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票據置換、貼現、支付預付款等重大交易,並披露財務信息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虛增資產、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而且,博元投資財務造假的金額巨大。
3.8億元的確不是小數目。但是,先看一些數據。
銀廣夏,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2億元。
萬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累計虛增銷售收入4.6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1.13億元。
南紡股份,2006年到2010年公司連續5年虛構利潤3.44億元,創下近10年上市國企財務造假紀錄。
這幾家公司都沒有退市。按照此前海通證券分析師表述,中國證券市場成立至今,總共有89家公司退市,其中因為虧損退市的公司為45家,退市率僅3%,年均約0.1%。
而監管層在不斷修補制度的漏洞。*ST博元則恰好趕上挑戰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成為新規之下首個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也為此采訪了桂浩明、葉檀、董登新3位專家,聽聽他們的如何點評。
申萬宏源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ST博元終止上市之事一出,A股市場的「垃圾股」短期內將受到沖擊,但長期來看市場將加快樹立價值投資的理念。因此,市場不會「判死刑」。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此事顯示了退市制度的堅決落實,有利於「緩沖」未來注冊制出台對市場的影響。A股市場類似的信息披露不規范、業績差的公司還有不少,但嚴重的典型的不多。*ST博元退市不是被判「死刑」,而是讓它從現有的市場里「出去」,未來條件符合後還有滿血復活的可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ST博元上市25年來至少8年是虧損的,財務造假情節嚴重。因此,其他某些類似的公司可能「瀕死」,會受到此事的嚴重警告;投資者「不會死」,有關部門將開展損失追償工作;配合*ST博元造假的財務、審計等機構應該受到問責和承擔連帶責任;炒作殼資源的皮包公司會受到威懾和警告,日子會不好過。
除此之外,證券時報記者還發現,將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納入退市情形,是2014年中國證監會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中的重要舉措。將其清出資本市場是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將給其他上市公司帶來重大威懾力,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手段。顯示了交易所等各方尊重法規,嚴格了落實新一輪退市改革的態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劉士余主席此前強調要「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而對*ST博元依法實施強制退市,可謂是證監系統落實這一要求的「第一炮」。劉士余強調「只有監管才能保證改革措施順利實施」,那麼證券時報記者相信,資本市場缺位多年的退市制度強有力落實,正是為了給包括注冊制在內的改革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