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巴巴上市時間安排及投資分析
一、阿里巴巴上市時間安排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是一家中國的跨國電子商務公司,其主要業務包括B2B電子商務、C2C電子商務、網路拍賣、網路支付等。2014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的上市時間安排如下: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提交了IPO申請;2014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IPO定價,每股68美元;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股票代碼為「BABA」;2014年10月7日,阿里巴巴股票開盤價為92.7美元,比發行價高出36.7%。
二、阿里巴巴上市投資分析
阿里巴巴上市後轎旁,其股價一路上漲,截至2018年7月,阿里巴巴股價已經達到了200美元,較2014年上市時的68美元漲幅達到了194%。
阿里巴巴上市後,其營收和利潤也在不斷增長,2018年季度,阿里巴巴營收達到了743.8億元,同比增長61%;凈利潤達到了87.3億元,同比增長51%。
阿里巴巴上市後,其市值也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7月,阿里巴巴市值已經達到了4.5萬億元,超過了騰訊,成為中國的互宏搏聯網公司。
三、阿里巴巴上市投資機會
阿里巴巴上市後,其股價一路上漲,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阿里巴巴股票來獲取投資收益。
此外,阿里巴巴上市後,其業務也在不斷發展,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如支付寶、螞蟻金服等,來獲取投資收益。
四、阿里巴巴上市投資風險
盡管阿里巴巴上市後,其股價一路上漲,但投資者也要注意投資風險。
首先,阿里巴巴的業務模式受到政府監管,政策變化可能會影響其業務發展;其次,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也在不斷增多,競爭壓力可能會影響其業務發展;,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投資者要注意投資風險。
五、阿里巴巴上市投資建議
阿里巴巴上市後,其股價一路上漲,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阿里巴巴股票。
但是,投資者也要注意投資蔽帆祥風險,建議投資者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阿里巴巴股票中,以降低投資風險。
六、總結
阿里巴巴於2014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上市後,其股價一路上漲,營收和利潤也在不斷增長,市值也不斷增長,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阿里巴巴股票或投資其子公司來獲取投資收益,但也要注意投資風險,建議投資者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阿里巴巴股票中,以降低投資風險。
2. 亞馬遜相比阿里巴巴,為什麼利潤相差如此巨大
先來看看二者之間的利潤差距:
2018財年,阿里巴巴的凈利潤接近700億人民幣,約合100億美元左右;而同期的亞馬遜大約在30億美元左右,差距並沒有特別大。但是在2018年亞馬遜的凈利潤是過去20年年份凈利潤的總和。因此,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吸金還是不一樣的。
這主要還是由於二者模式的不同,亞馬遜是自營為主,自己采購、自己經營與銷售,物流、客服、售後等等全是亞馬遜自己,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投入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尤其如此。
而阿里巴巴則不同,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平台,基本的售前以及售後的初步交流、產品設計等等都是商家自己完成的,物流也有眾多的公司輔助,因此阿里巴巴的經營成本相對較少,利潤率較高。
但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不一樣,亞馬遜的范圍遠大於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則主要集中在國內,從這個角度來說,亞馬遜未來可能會遭遇本土派以及其他企業的攻擊,特別是當歐洲試圖擺脫美國,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而阿里巴巴的海外擴展還有很大的機會,從電商來看,阿里巴巴的市場則更為穩健。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范圍也高於亞馬遜,阿里巴巴涉及到金融、晶元、系統、環保、雲計算等等,而亞馬遜則業務范圍上略遜於阿里。這一點來說,二者各有利弊。
總的來看,阿里在大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前景比亞馬遜好。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代表了電子商務的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前者的大平台賣貨模式,一種是後者的建立一個百貨商店來幫助更多的人賣貨,所以一個是重資產,一個是輕資產。但是目前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倍多,而且股價持續上漲。
截止2018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市值4196億美元,亞馬遜市值9436億美元,亞馬遜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24倍,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502.66億元,亞馬遜凈銷售額為604.53億美元(約4152億元),凈利潤阿里巴巴96億美元,但亞馬遜只有18億美元,二者差異還是十分巨大的。
以下是亞馬遜的市值和股價,市值9434億美元,有可能是全球第二家市值過萬億的公司,僅次於蘋果。
如下是阿里巴巴市值,4196億美元,最近中概股行情一般,阿里巴巴從5600億美元的市值峰值跌落到4196億沒有。
那為什麼兩家公司應收亞馬遜是阿里巴巴的2倍,市值是2倍,但凈利潤是亞馬遜只有18億美元,但是阿里巴巴有96億美元凈利潤,差異巨大。
因為兩家公司經營模式不同。
亞馬遜採用的是自營的方式,相當於自己是一個平台,所有產品都是自己在賣,相當於是學徒京東在早期的模式。所以亞馬遜需要自己的倉庫,自己的運營團隊來做銷售,毛利當然一般了。
但是阿里巴巴是一個平台,理念是幫助中小企業賣貨,自己就收租和收廣告費,所以呢,阿里巴巴是輕模式,只要平台在,就有營收,毛利高的嚇人呀。阿里巴巴只要搭建了基礎設施就好了,但是亞馬遜所有都要自己來。
另外,兩家公司理念不同。
亞馬遜的核心模式是賺取未來的錢,所以亞馬遜本身就是微利的,亞馬遜在此前13年都處於微虧損的狀態,就是為了做大市場,做成行業壟斷者最終來獲得更多利潤。
阿里巴巴則主要服務小企業,做基礎設施,本身業務到了一個拐點就會盈利,並且只要盈利了就不會再虧損。
不過兩家公司越來越像了,都在做雲業務,都在慢慢搭建平台,都在想做自營。未來阿里巴巴和亞馬遜肯定會有大戰。
你更看好阿里巴巴還是亞馬遜模式?
因為亞馬遜更看重的是公司的現金流和營業規模,對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並不看重。
財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1174.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28%;凈利潤11.76億美元,同比下降27.5%。
而阿里巴巴的財年與正常年份不一致,想要得到1-9月的業績數據,需要經過計算。通過測算,阿里巴巴2017年1-9月營業收入為215.53億美元,凈利潤為64.42億美元。因為亞馬遜和阿里經營模式的不同,比較營業收入並沒有說服力。而亞馬遜的凈利潤是阿里巴巴同期的18.26%。
不過雙家公司的股價卻與凈利潤的高低相反。截至2018年1月23日,亞馬遜股價為1327.31美元,總市值為6369億美元。按照復權股價計算,從上市之初的1.3美元到1327.31美元,亞馬遜的股價增長了1000多倍。
截至2018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股價為184.02美元,總市值是4655億美元,亞馬遜的市值超過阿里巴巴1700億美元。
亞馬遜199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在上市後第一份年報中公司創始人貝佐斯附上一封致股東的一封信,並將這封信附在今後每一年致股東的一封信的後面。
其實,這種差異不只體現在2013年,最新的財報數據,同樣體現出了這種差異,在2017年第三季度,亞馬遜的營收為437億美元,同期,阿里巴巴的營收為82.9億美元;而在凈利潤上,亞馬遜第三季度為2.7億美元,阿里則達到了26.2億美元。
營收與凈利潤在長年出現持續性的巨大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兩家公司的經營模式上。
以一言蔽之,即亞馬遜走的重資產模式,阿里走的輕資產模式。
從其巨大的營收規模上看,亞馬遜並不是不賺錢,而是把賺來的錢又投入到了產品創新和基礎設施上,使得每年的經營成本開支巨大,這才導致了營收與凈利潤之間的巨大反差,尤其是與阿里比起來。
而且亞馬遜曾連續20多年沒盈利,也都是把精力和金錢花在了電商基礎設施的打造上。
兩者之間的經營模式,具體的差異體現在,
亞馬遜是自己采購商品、自己修建倉儲、自己組建物流團隊、自己開始網站、自己賣貨,用國內的話說,就是「自營」模式,也就是國內的「京東模式」。
其實,是京東學習的亞馬遜才對,只不過亞馬遜現在的業務范圍比京東更為廣泛,而巨大的投入必然導致低利潤,如京東在國內也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阿里則是自己建個集市(天貓和淘寶平台),然後,邀請第三方的商家在自己平台上賣東西、物流是第三方的、物流也是第三方的。
所有的基礎設施和經營成本,基本上都是第三方的,它只是承擔平台的開發、維護運營及營銷,而這些維護和推廣成本是相對較低,而它既可以向商家收取攤位費、推廣費及所有的銷售的抽佣,所以,利潤率既然就高。
【T教授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雖然阿里巴巴在中國的電商領域是絕對的大哥,但是到了世界上就並非如此了,因為畢竟前面還有個亞馬遜!
亞馬遜現在是全世界市值第二大的企業,僅次於蘋果之後。不僅如此,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兩倍還多。
從銷售收入來看,在2018財年,亞馬遜的收入達到了4100多億,而阿里巴巴的只有2500多億。所以從銷售額上來看,亞馬遜也是碾壓的!
但是銷售額並不等於實際賺到的錢,我們都知道看一家公司實際賺了多少錢要看凈利潤。如果對比阿里和亞馬遜的凈利潤你會得出奇怪的答案!雖然阿里的銷售額只有2500多億,但凈利潤高達96億美元。但亞馬遜雖然銷售額高達4100多億,但凈利潤只有可憐的18億美元!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實際上很簡單,你可以把亞馬遜當做中國的京東。因為亞馬遜和京東一樣,大多數商品都是自營的,還自建物流倉儲。所以在資產上屬於重資產。
但是阿里不一樣,阿里只是一個C2C的平台,每天收租金就行了。所以從凈利潤上看阿里的肯定高,因為投入少。
但是從未來長遠來看,亞馬遜和京東未來很有可能比阿里賺更多的錢!
幾年前,網上流傳一幅來自於亞馬遜的圖,准確地說,它是該公司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來的。注意,這幅圖沒有一個箭頭指向「獲得利潤」。它是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
貝索斯對於利潤的興趣很小,對於改變世界的興趣倒是很大。
亞馬遜在其創立以來的近20年多間,至今都沒有可觀的利潤。雖然2016年,23.71億的凈利潤創 歷史 新高,但這主要「得益於」其往年凈利潤過低,比如2014和2012年的凈利潤均為負值。
但是,這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亞馬遜的運轉情況,也不影響投資者的長期追捧。2017年,亞馬遜股價上漲了65%,2018年1月26日,亞馬遜公司(AMZN)的股價收盤上漲1.75%,報每股1402.05美元,史上首次突破了1400美元關口。
那麼亞馬遜的錢,都去哪了?
亞馬遜並不是一家傳統的公司,僅通過凈利潤來對其估值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亞馬遜懂得如何增長,並不在乎利潤的多少,真正在乎的是如何分配資源來挖據新業務和實現增長。
一、發力用戶增長和體驗。
在線零售等亞馬遜的成熟業務盈利能力很強,但亞馬遜要做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更多地強調客戶體驗和創新,且永無止境。
有些商品則是按成本價銷售,或者虧本銷售,以換取亞馬遜網路的流量和用戶的忠誠度。最明顯的例子是它的Prime服務。這種服務納入了 娛樂 內容,以提高做Prime會員的吸引力。這些 娛樂 內容對於亞馬遜來說只構成固定成本,而不構成邊際成本。如果你只考慮視頻的盈利性,你就難以理解亞馬遜的真正意圖。
亞馬遜致力於構建一套完整的采購、下單、物流系統。亞馬遜在庫存管理方面並沒有選擇像淘寶網那樣的零庫存的方式,而是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實物資產網路,然後自己管理的模式。想不通的,可以想想國內的京東。目前,亞馬遜在美國的11個州建有19個配送中心,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都建有配送中心。同時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 ),顧客可以隨時查詢訂購狀況、追蹤自己的包裹。亞馬遜認為,這種直接物流分配模式對於B2C 網站來說,雖然可能意味著增加成本,但對於全程掌控消費者的體驗來說卻至關重要。
亞馬遜還一直在通過收購各種新興的 時尚 項目,建造自己的 時尚 帝國,比如早前收購的Zappos和Shopbop。亞馬遜2017年剛剛收購了3D人體數據模型 科技 公司BodyLabs。通過BodyLabs所擁有的先進技術和智能系統,在數百家 時尚 門店系統進行現場測量、建模,能輕易獲得數百萬付費會員的身體測量數據。其後通過系統數據匹配,亞馬遜能建立一個包括消費者身體測量數據、購物習慣、瀏覽記錄、背景資料等匹配數據的系統。
二,持續押注未來 科技
截止2017年3月,亞馬遜在過去12個月中,共投入174億美元研發費用。然而,在其財報中,亞馬遜並未明確報告研發費用,而是將其作為「技術和內容」成本,納入營業費用。根據財報,「技術成本主要由研發活動費用組成,包括員工薪金,現有及新產品/服務的相關應用、生產、維護、運營、開發費用,以及AWS等成本。」當前,國內互聯網公司與海外同行業巨頭相比,技術研發投入明顯偏少。馬雲表示,未來3年內將為達摩院投入1000億元以上,才剛剛比肩亞馬遜一年的研發投資。
AWS 是Amazon 的雲計算業務。AWS 雖然目前在亞馬遜三類業務中所佔的比例最小,雲計算畢竟是這個世界上,資本最為密集的行業之一。亞馬遜對AWS的主要固定資產投入來自於租賃,由於伺服器折舊時間短的特點,亞馬遜每年計提高額折舊費。
AWS當前能夠提供的計算能力,與其後14家競爭對手提供的計算能力的總和相當。AWS未來會在除傳統大數據方面投入很多的資源之外,還會在物聯網、人工智慧方面也會投入大量的資源。
AWS 在 174 億刀之中也只是佔了一部分,並非全部。亞馬遜正在尋求成為AI即服務的主流提供商。在2017年4月致股東的信件中,貝索斯詳細寫道,AI和機器學習技術是公司旨在維持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的新項目的重點。基於語音技術的家庭助手將很快風靡美國消費者,而亞馬遜將在這個市場占據70%的市場份額。
2018年1月22日,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開業,震驚全球。你只需要裝滿你的購物袋,無需排隊結賬,走出去的時候你的亞馬遜賬戶會自動幫你結算。這項「拿了就走」的 黑 科技 (「Just Walk Out」 Technology),亞馬遜研發至少用了5年時間,這是一種類似於無人駕駛的識別技術。
俗話說,利潤是虛的,現金是實的。事實上,實際的自由現金流(FCF)更能夠反映出亞馬遜的真實情況。
自由現金流指的是公司在維持自身業務正常發展和再投資之後,可以回報給投資者(包括股權投資人和債權投資人)的現金流量。該概念起源於80年代的美國,由於利潤指標並不能很真實的反應公司的 健康 狀況(比如收入當中有大量的應收賬款),所以,人們開始從現金流的角度去評估公司的價值。在今天的美國,自由現金流貼現法已經是使用范圍最廣泛的估值模型。美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這一指標。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FCF)的增幅的確快於凈利潤增長。
這個原因再簡單不過,因為亞馬遜賺的錢大部分都花出去了,而且是那種放長線釣大魚、回報周期很長的投入。比如全球最強的自動化倉儲系統、自營物流、智能音箱,還有貝索斯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據說,貝索斯每次拋售的亞馬遜股票,都會把錢投資給藍色起源,當時被美國網友戲稱為「賣書錢」。雖然藍色起源是貝索斯個人名義下的公司,但貝索斯的錢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亞馬遜,況且這個公司,16年來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全搞秘密研究去了。也就是說16年從未賺過1毛錢,全靠貝索斯的投資撐著,可想而知,研究火箭回收和載人飛行要花多少錢。
與之相反,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做電商就是平台化思維,不需要自采自銷,也不需要建設物流設施,其開銷自然就小。而且自從馬雲的電商做到最強後,他將支付、影視 娛樂 、快遞業務等等,全都收購的收購、控股的控股,這些可都是離錢最近的消費場景,阿里利潤不高才怪。
再者,亞馬遜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公司之一,毋庸置疑。去年一財年就投入高達16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阿里似乎前十都進不去。當然,如果你非要說馬雲的達摩院,它是說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但也是現在才剛剛建立。亞馬遜一年的研發費用,換算成人民幣,也已經與阿里三年的投入持平。
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長達近20年不盈利,估值還能高過阿里巴巴的原因。
亞馬遜和京東是一個模式就是古老的傳統模式自己從廠家或者從代課那裡進貨然後自己在自己的網站上售賣,然後自己成立物流公司再給客戶送貨!!其實就是中間商!!亞馬遜或者京東自己買東西賣給消費者,自己掙錢,天貓淘寶自己不賣東西,讓老百姓和廠家在自己的平台上賣東西然後收取廣告費,,大家仔細想想這2個模式到底誰對 社會 更加好,,當京東成為全國唯一的電商的時候,廠家沒有話語權,,消費者也沒有選擇權,,瘋狂壓榨廠家價格,然後自己爭取了中間價格後賣給消費者,,實體行業又怎麼辦?,因為廠家根本控制不了價格,懂嗎?,,,而阿里巴巴呢,在淘寶上價格是市場競爭,淘寶不參與定價,普通賣家和廠家都可以參與其中,舉個例子,一台冰箱,廠家出廠價為1000元,京東因為批量采購,把價格降到950元,然後京東掛牌1200元,京東利潤250元,,天貓冰箱廠家旗艦店做為廠家他不可能只願意依靠京東,所以他也賣1200元,,然後大區的廠家總代理也想為了跑量,他在廠家拿貨價格也是950元,但是他也在淘寶賣這個冰箱掛價只要1100元,,因為他想要跑量,廠家的指標必須完成,然後消費者就可以用更加便宜的價格在淘寶買到同樣的東西,至於售後,現在只要是品牌的東西,都是全國聯保,,這大可放心!!其實京東自營就是二道販子從我們廠家拿貨,再自己去賣,無數次 歷史 經驗告訴我們,二道販子越強大,廠家和消費者越吃虧!當二道販子強大到壟斷自營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那就是國家,實體企業,消費者最不幸的時候!
評論員門寧:
題主列出的數據是2013財年的情況,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已經 歷史 遙遠了。我們通過最新的數據比較一下:
今年上半年(2018H1),亞馬遜營業收入1039億美元,阿里巴巴營業收入1428億元人民幣,亞馬遜的營業收入相當於5個阿里巴巴。在凈利潤方面,亞馬遜實現歸母凈利41.63億美元,而阿里巴巴實現凈利潤162.4億元人民幣,亞馬遜的歸母凈利不到阿里巴巴的2倍。
兩者都是電商巨頭,為何利潤差距如此大,這要從兩者的模式差別來說起了。
一、兩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均為電子商務
亞馬遜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於電子商務,目前依靠在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優勢,大力投入 科技 研發,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的 科技 巨頭。尤其是亞馬遜,其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均為世界最頂尖。
但技術轉化為收入和利潤需要成功的商業應用,在目前階段,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境內電商,過去5年國內電商收入佔到了阿里巴巴總收入的8成。
亞馬遜是一家全球電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來自全球電子商務(包含美洲)。
二、同樣的網上商城,不同的經營模式
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主要為淘寶和天貓,而亞馬遜則是同名平台。雖然兩家巨頭都是做著電子商務的生意,但是經營的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無數的第三方商家入駐淘寶和天貓,依靠廣告收入和管理費來賺取收益。這樣做的優勢非常明顯,即可以吸引超級巨大的流量進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費太多人、物、財力就能維持運營,利潤高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缺點就是對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難,假貨較多。
亞馬遜不僅做平台,還做自營。自營就相當於開了一家網路大超市,其利潤率與零售行業相當,甚至比普通零售行業還要低,因此營業收入會顯得很高,但利潤不見得太高。
三、亞馬遜更熱衷於 科技 投入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痴迷於對未來投入,去年亞馬遜燒掉了230億美元用於研發,而阿里巴巴研發投入僅有227.5億人民幣,之間剛好差著一個美元匯率。
因此亞馬遜即使連續虧損了13年,投資者依然堅定做多亞馬遜,亞馬遜的總市值已經遠遠甩開了阿里巴巴(亞馬遜市值約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經意識到了 科技 研發的重要性,並成立了達摩院,宣稱投入1000億用於基礎研究。我們期待阿里巴巴能在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帶給國人更多驚喜。
阿里還需要繼續努力呀。
兩者都是電商巨頭,為何利潤差距如此大,這要從兩者的模式差別來說起了。
一、兩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均為電子商務
亞馬遜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於電子商務,目前依靠在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優勢,大力投入 科技 研發,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的 科技 巨頭。尤其是亞馬遜,其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均為世界最頂尖。
但技術轉化為收入和利潤需要成功的商業應用,在目前階段,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境內電商,過去5年國內電商收入佔到了阿里巴巴總收入的8成。
亞馬遜是一家全球電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來自全球電子商務(包含美洲)。
二、同樣的網上商城,不同的經營模式
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主要為淘寶和天貓,而亞馬遜則是同名平台。雖然兩家巨頭都是做著電子商務的生意,但是經營的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無數的第三方商家入駐淘寶和天貓,依靠廣告收入和管理費來賺取收益。這樣做的優勢非常明顯,即可以吸引超級巨大的流量進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費太多人、物、財力就能維持運營,利潤高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缺點就是對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難,假貨較多。
亞馬遜不僅做平台,還做自營。自營就相當於開了一家網路大超市,其利潤率與零售行業相當,甚至比普通零售行業還要低,因此營業收入會顯得很高,但利潤不見得太高。
三、亞馬遜更熱衷於 科技 投入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痴迷於對未來投入,去年亞馬遜燒掉了230億美元用於研發,而阿里巴巴研發投入僅有227.5億人民幣,之間剛好差著一個美元匯率。
因此亞馬遜即使連續虧損了13年,投資者依然堅定做多亞馬遜,亞馬遜的總市值已經遠遠甩開了阿里巴巴(亞馬遜市值約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經意識到了 科技 研發的重要性,並成立了達摩院,宣稱投入1000億用於基礎研究。我們期待阿里巴巴能在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帶給國人更多驚喜。
3. 阿里巴巴上市的每股是多少價格
每股為68美元。
阿里巴巴的上市歷程:
1、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
(3)2018阿里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的融資情況:
1、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了最終的發行價格-每股68美元。這是阿里巴巴調整發行價區間之後的價格高值,也是由於各路資本積極認購阿里巴巴股票的結果。
2、按照該發行價格,阿里巴巴集團發售3.2億股,將融資217.6億美元,這打破了2008年信用卡機構VISA在美國IPO融資196億美元的紀錄,阿里巴巴集團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宗IPO。
3、截至目前還未得知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團隊是否完全行使了4800萬股的超額配售權,如果加上該部分超額配售的股份,那麼阿里巴巴集團此次總計發行3.68億股,融資規模超過250億美元,超越2010年農行在香港、上海兩地同時上市時融得的221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IPO。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阿里融資規模 上市發行價每股68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里巴巴集團
4. 馬雲占股阿里巴巴多少股份
到2018年12月31日馬雲持有的權益股份為3.04億股,權益佔比11.70%;SoftBank權益股份7.47億股,權益佔比28.90%。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4)2018阿里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是以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的公司,總部地點在中國杭州,經營范圍電子商務、網上支付、B2B網上交易市場及雲計算業務等。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的業務眾多,比如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這里大家熟悉的有淘寶網和天貓。
值得一提的是,淘寶網在2003年成立,吸引了很多個體戶和小企業的入駐,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開淘寶店創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天貓是在2008年創立的,致力為消費者提供選購品牌產品的優質購物體驗。
5. 阿里巴巴總市值是多少
根據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市值為4472億。
6. 阿里巴巴是做什麼的公司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業間(B2B)電子商務最好的品牌之一,是目前全球最大網上交易市場和商務交流社區之一。
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價格確定橋裂為每股68美元,[1]其股票當天開盤價為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2%[2]。由於阿里巴巴集團的承銷商行使了超額配售選擇權,從而將籌資規模仿漏擴大了15%,從而使阿里在交易中總備消爛共籌集到了250億美元資金,創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樁IPO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