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發展原始股漲了多少倍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網上有人統計過,1987年5月9日,深發展初次向廣大群眾公布發行個股,計劃發行79.5萬股,發行價錢為每一股20元(後一股拆細為20股),具體發行33.65萬股,實收額度793萬余元,僅進行了發行計劃的49.9%。深發展發售後拆細/持續分紅送股,買來深發展原始股的人,假如擁有到昨日的2600底點(股票價格低至17.38元,2011年8月26日),24年收益率是7636倍,深發展最大股票價格是2007年11月1日的37.65元,
等於原始股20年漲了17624倍
這個數據不見得一定非常准,但是從原始股買入到後來幾千倍是一定有的
這是截止2011年的數據
❷ 現在深度發展股票叫什麼
深圳發展股票的新名稱是平安銀行。深度發展股票於1989年3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1991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8月,經深圳證券交易所批准,深度發展股票變更為平安銀行,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2004年穗叢胡,新橋資本成為深度發展的戰略投資者,進一步促進了深度發展各領域的發展進步。然而,隨著2008年資本貸款危機猜攔的鄭游爆發,新橋資本將受到影響,撤回海外投資,因此有機會進一步發展股票轉讓。2、平安集團吸收合並平安銀行平安集團本身也是深圳當地知名企業。其早期發展也走了綜合金融集團的發展道路。2006年7月,平安以49億元贏得深圳商業銀行89元.同年年底,監管機構同意了36%的股權。在平安集團的安排下,原平安銀行首先被深圳商業銀行吸收合並,然後通過重組更名為深圳平安銀行。2010年5月,平安集團接管深發股份,平安集團以168億元轉讓新橋資本持有的5元.2億股深發展股份,16億股深發展股份.76%的股份。隨後,平安和深度發展最終通過一系列資本手段完成了平安集團對深度發展的絕對控股。2012年6月,原平安銀行資產注入深度發展後被注銷;2012年7月,經原銀監會批准,深度發展改為平安銀行。
❸ 股票深發展A是做什麼的
深發展A本次派發的認股權證將於2007年6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存續期六個月的認股權證簡稱為「深發SFC1」,交易代碼為「031003」。存續期十二個月的認股權證簡稱為「深發SFC2」,交易代碼為「031004」。
「深發SFC1」認股權證上市首日開盤參考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11.472元;上市首日漲幅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15.240元;跌幅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7.705元。
「深發SFC2」認股權證上市首日開盤參考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12.819元;上市首日漲幅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16.587元;跌幅價格為每份認股權證人民幣9.052元。
2007.06.26 (000001): 深發展A:認股權證上市公告書
1、存續期六個月的權證證券代碼及證券簡稱:031003/深發SFC1
2、存續期十二個月的權證證券代碼及證券簡稱:031004/深發SFC2
3、標的證券代碼:000001;標的證券簡稱:深發展A
4、發行人: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發行對象:認股權證發行股權登記日 (2007年6月25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
6、認股權證類型:百慕大式認股權證
7、權證類別:股本式認購權證
8、發行數量(存續期六個月的權證和存續期十二個月的權證):208,675,834份/104,337,917份
9、上市時間:2007年6月29日
10、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11、行權比例:1:1
12、行權價格:19.00元
2007.06.21 (000001): 深發展A:認股權證發行申請獲得證監會核准
深發展A認股權證發行申請於2007年6月19日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同意公司公開發行313,013,751份認股權證。
2007.06.21 (000001): 深發展A:認股權證發行公告
1、發行人: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發行對象:認股權證發行股權登記日(2007年6月25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
3、認股權證類型:百慕大式認股權證
4、存續期:以10:1比例免費派發的認股權證的存續期為六個月;以10:0.5比例免費派發的認股權證的存續期為十二個月。
5、發行數量:313,013,751份
6、發行價格:人民幣0元/份
7、標的證券:公司發行的面值1元的人民幣普通股
8、發行方式:向權證發行股權登記日(2007年6月25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免費派送。
9、行權期:認股權證存續期的最後30個交易日
10、行權比例:1:1
11、行權價格:19.00元
12、存續期六個月的權證交易代碼:031003
13、存續期六個月的權證交易簡稱:深發SFC1
14、存續期十二個月的權證交易代碼:031004
15、存續期十二月的權證交易簡稱:深發SFC2
❹ 歷史上那隻股票的漲幅最大
游久游戲。歷史至今,漲幅最大的公司為游久游戲,他的後復權股價達到了驚人的20萬元/股。上市以來累計漲幅43783%
《北京商報》報道來自上海財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兩市已有4隻股票復權後的股價高過萬元,最貴的是目前7.77元的格高達69513.61元,另有12隻股票復權價格超過千元;
1、申華控股(600653),其復權後的價;
2、萬科A(000002)、復權後的股價分別達到1276.78元;
3、深發展A(000001)復權後的股價分別達到1145.02元;
4、蘇寧電器(002024)復權後的股價1019.96元;
5、格力電器、瀘州老窖、福耀玻璃、吉林敖東、國電電力、美的電器、五糧液等一批老牌績優股,復權後的價格都在500元以上;成為股票長期持有者的一個典範;
6、002219和600139復權後的價格都在都100元以上;
大陸A股大盤歷史單日漲幅最高是2001年10月23日單日漲幅9.86%;股市此前三個月狂跌不止,每天幾十億市值蒸發,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點,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場共減少1.7萬億元。10月23日開盤。股市出現了發泄般的井噴。當天滬市漲幅9.86%,深市漲幅更達10%,數百隻股票瘋狂漲停。
漲幅就是指目前這只股票的上漲幅度。例如:某隻股票價格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次日現價為110.01,就是股價漲幅為(110.01-100)/100*100%=10.01%.一般對於股票來說就是漲停了!如果漲幅為0則表示今天沒漲沒跌,價格和前一個交易日持平。如果漲幅為負則稱為跌幅。
❺ 1988年的1000元深發展原始股應該怎麼辦
你的運氣怎麼那麼好呢,1000元乘以50股,就是50000元,你和重彩票頭獎差不多。
❻ 深發展股票最高時是多少錢一股
62元。復權後是37.65元
❼ 1993年買了3000股深發展,現在值多少錢
深發展,即現在的000001平安銀行。如果按昨日收盤價賣出,可盈利463萬余元。
1993年以來,轉送配股共3000X5.05=15150股,還有20次分紅;復權後,昨日收盤價1669.21元,1993年最高價和最低價折算的中位價104.14元,按此計算,共盈利(1669.21-104.14)X3000=4631580(元)
❽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一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規范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范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范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范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一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一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一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