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國外對股票價格影響因素的研究
擴展閱讀
美國銀行實時股票行情 2025-01-17 08:56:05
加入投資股票公司 2025-01-17 08:48:12

國外對股票價格影響因素的研究

發布時間: 2024-03-08 16:09:41

❶ 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謝謝!

主要因素是大小非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足夠消滅主力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大規模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❷ "美國股市場為什麼影響中國股市"

畢竟一直以來美國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美國股市場作為全球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存在影響中國股市的情況;A股的資金結構和估值問題導致情緒化交易嚴重。但這次貿易戰只是一個開始,也許邁過這個坎,兔子真的走向大海星辰,我綜合的分析的結果是這種可能性不小,所以我是多頭。

首先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有關聯,但是說美國股市下跌引起中國股市下跌這個表述在美股研究社分析中國股市的影響因素上面看來是不正確的。一般來說,美股下跌股市資金減少,而中國股市境外投資較多,會產生一定影響,影響股市的原因很多。


大白話就是:美元是世界經濟構成得大部分成分,他的波動肯定影響全世界。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人的自己恐慌跟風心理。

獨角獸比較大,入市會吃走很大部分資金,市場資金就那麼多,他吃的多,別的就吃的少或者吐出來一部分



1、中國股市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存在暴漲暴跌以及受外盤(主要是美股)影響的特徵。

2、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對中國高端製造發展及經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但同時也將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推升美國通脹,制約消費,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陰影。從中美的貿易結構看,中國主要對美出口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包括家電、電子)、紡織服裝、傢具燈具、玩具鞋帽等,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為中間產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飛機、汽車、集成電路和塑料製品為主。中國貿易順差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機電音像設備(包括家電、手機等)、雜項製品(傢具玩具運動用品等)、紡織鞋帽,中國貿易逆差較大的行業主要是大豆等農產品、汽車飛機等運輸設備、礦產品等。

美國貿易保護雖然會對其國內部分行業形成利好,但將損害多數行業及消費者的利益。若美國對中國製造進一步提高關稅實際上將等同於向消費者征稅,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國通脹,制約美國消費。

對中國而言,2017年中國經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與出口的改善有較大關系,中美貿易戰可能影響中國出口增速下滑,影響經濟總量。但是,歐洲、日韓、東盟也處於復甦狀態,我們可尤其增加對歐盟、東盟的進出口來緩釋來自美國的壓力。

3、吸引獨角獸企業境內上市,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內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能力,大大推動獨角獸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時也可以讓國內資本享受其成長帶來的豐厚回報。

❸ 運用市場供求理論分析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

柯丁雷——「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 編輯本段回目錄柯丁雷(W·G·Cordinly)在《證券交易入門》(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書中,提出「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的觀點。為了深入探討「供需規律和供求關系的變動」。必須重視社會大眾的意見。但他的著作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夠,缺乏精確性。柯丁雷考慮諸如:

(1)股票利率與股價關系
(2)比較股息利殖率與債券利殖率來判定市場狀況
(3)股價與利率的關系
(4)經濟成長,景氣與股價波動之關系
哥羅丁斯基的「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 編輯本段回目錄哥羅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資學》(Investment.1953)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對證券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從研究供需因此來猜測股價,並具體指出了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些關系的變化來猜測股價的波動。此種方法就是現在通稱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種方法不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而僅股票市場內部的技術性因素的各種現象來猜測股價。此即為現在通稱「技術分析」(TechnicalAnalysis)。後者則考慮諸如:

(1)證券市場內部投機因素之分析
(2)觀察過去股價趨勢推測未來股價動向,主要採用各種曲線圖;
(3)觀察社會大眾的投資動向
(4)檢討股票交易量值與股價關系等等。
孟德爾——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孟德爾(Mindell,J.)在《股票市場》(The Stock Market,1948)一書中,則認為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復雜,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方向頗為困難。所以孟德爾列述以下各主要影響因素:

(1)利率
(2)企業收益
(3)景氣活動
(4)股票市場動態
(5)貨幣政策情況
(6)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情況
(7)大眾投資者的市場心理
(8)政治的影響
(9)天災人禍的發生
(10)經濟情況狀態
(11)人口變動等等。
多納——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代表性著作有多納(O·Donner)的《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 Kursbilingan Aktienmarket,1934)

多納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也就是由具體的買賣價格來決定,有效買賣則又看企業收益以及投資人的投資機關可用資金而定,股價形成的因素也是以它們為基礎,前者即為股價形成的「收益」因素,後者則是「信用」的基本因素,其他的則是間接影響股價的次要因素,以及使股票價格暫時波動的市場內部投機因素。

多納進一步分析了「收益」的基本因素,認為是在於股息和利率,並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股票市場,嘗試對股價水平和股息關系的實證研究,在今天頗具有參考性。多納還認為股息的基礎就是企業的收益,在這一點上,多納更加重視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原因。」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的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和利率的。從而,「收益」的基本因素就是證券分析論中形成股票價值的因素了。
雷富勒——「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另一代表性著作有雷福勒(G·L·Leffler)的《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51)。

雷富勒則從傳統的股價理論再擴而廣之,他的推論為「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證券投資機構或一般投資者主要是以預期企業收益為基礎來決定買賣股票。結果,股價波動趨勢即包含企業收益今後的變動,他又推論,股價波動趨勢,有個隱含假定即「投資者或證券投資機構買進股票有兩個目的,其一為股價本身的上漲,其二為利率本身。」他又認為「價格上升或利率兩者都取決於企業的收益增減。」他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重視企業的保留盈餘,假如企業把大部分收益再投資,則更增加企業將來的成長性,並增加企業未來的股息。雷氏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30種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數為基準作實證研究,結果證實實際上股價並不必然與企業收益有密切關系,於是提出變動是以市場心理動向為基礎,而不再一時強調傳統理論主張的「基本因素才是市場心理因素的變化原因」,即提出「市場心理說」,所謂市場心理說是指傳統理論認為股價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實際上根據統計上的。

❹ 根據美國資本利得稅的情況,分析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發放對股東稅負所產生的影響。

西方股利政策理論存在兩大流派: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前者認為,股利政策對企業股票的價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後者認為,股利政策對企業股票價格有較強的影響,財務學家們從稅賦因素和信息不對稱因素展開研究,各自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理論,為企業股利支付模式的選取提供理論指導。
一、股利無關論

股利無關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Modigliani和財務學家Miller(簡稱莫米)於1 96 1年提出。莫米立足於完善的資本市場,從不確定性角度提出了股利政策和企業價值不相關理論,這是因為公司的盈利和價值的增加與否完全視其投資政策而定,企業市場價值與它的資本結構無關,而是取決於它所在行業的平均資本成本及其未來的期望報酬,在公司投資政策給定的條件下,股利政策不會對企業價值產生任何影響。進而得出,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為其資本結構的線性遞增函數。在此基礎上,莫米又創立了投資理論,企業的投資決策不受籌資方式的影響,只有在投資報酬大於或等於企業平均資本成本時,才會進行投資。莫米的股利無關論的關鍵是存在一種套利機制,通過這一機制使支付股利與外部籌資這兩項經濟業務所產生的效益與成本正好相互抵消,股東對盈利的留存與股利的發放將沒有偏好,據此得出企業的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無關這一著名論斷。但是莫米理論是建立在完善資本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這包括(1)完善的競爭假設,任何一位證券交易者都沒有足夠的力量通過其交易活動對股票的現行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2)信息完備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費獲取影響股票價格的任何信息;(3)交易成本為零假設,證券的發行和買賣等交易活動不存在經紀人費用、交易稅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潤分配與不分配、或資本利得與股利之間均不存在稅負差異。(4)理性投資者假設,每個投資者都是財富最大化的追求者。這一假設與現實世界是有一定的差距。雖然,莫米也認識到公司股票價格會隨著股利的增減而變動這一重要現象,但他們認為,股利增減所引起的股票價格的變動並不能歸因為股利增減本身,而應歸因於股利所包含的有關企業未來盈利的信息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說,莫米對股利研究的貢獻不僅在於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理論,更重要的還在於為理論成立的假設條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在莫米的完善市場假設中,兩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市場特徵是:

(1)沒有稅賦或交易成本;

(2)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息分布是對稱的。後來的研究大多圍繞著這兩個假設進行。在考慮稅賦因子之後,可以檢查現實世界中股利政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在引入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後,則可以從代理理論和信號理論兩個角度對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的動因進行深入分析。其中,稅賦因子對股利政策影響集中體現在除權日的股價反映中,而不對稱信息的影響則反映在股價對股利宣告的變動中,這使得財務學家們可以通過對除權效應和宣告效應的實證研究來檢驗各種假說。

二、股利稅賦效應

在考慮稅賦因素,並且是在對股利和資本利得徵收不同稅率的假設下,布倫南創立了股價與股利關系的靜態模型,由該模型得出,股利支付水平高的股票要比支付水平低的股票有更高的稅前收益,即股利政策不僅與股價相關,而且由於稅賦的影響,企業應採用低股利政策。而奧爾巴克經過嚴密的數學推導,提出「稅賦資本化假設」,這種觀點的主要前提是,公司將現金分配給股東的唯一途徑是支付應稅股利,公司的市場價值等於企業預期支付的稅後股利的現值,因此,未來股利所承擔的稅賦被資本化入股票價值,股東對於公留存收益或支付股利是不加區分的。按這種觀點,提高股利稅負將導致公司權益的市場價值的直接下降。

一般而言,稅賦對股利政策的影響是反向的,由於股利的稅率比資本利得的稅率高,而且資本利得稅可以遞延到股東實際出售股票為止。因此,投資者可能喜歡公司少支付股利,而將幾年的盈餘留下來用於投資,而為了獲得較高的預期資本利得,投資人願意接受較低的普通股必要的報酬率。因此,在股利稅率比資本利得稅率高的情況下,只有採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才有可能使其價值最大化。

三、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論與信號傳遞理論

這一方面的研究發端於70年代信息經濟學的興起。在信息完備的基本假設之上,市場中的價格機制是萬能的,能夠准確地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變成了一個生產現金流的黑匣子,公司的決策制定者被非人格化,純粹為委託人的最大利益服務。而在現實中,作為經濟行為人,決策制定者必然也存在著自身效用最大化動機,企業的財務政策往往是相關各方利益沖突的一種協調。否認這一點,就不可能對各種財務政策的制定動因作出切合實際的分析。信息經濟學對古典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拋棄企業非人格化假設,代之以經濟人效用最大化假設,這一變化對股利政策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借鑒不對稱信息的分析方法,財務學者從代理理論與信號理論兩個角度對這一問題展開了研究。
1 .代理理論始於詹森與麥克林有關企業代理成本的經典論述,他們將由代理沖突所產生的代理成本歸納為三種:委託人承擔的監督支出,代理人承擔的擔保性支出以及剩餘損失。如何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從而確保委託人利益得以實現,是代理理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詹森與麥克林率先利用代理理論分析了企業股東、管理者與債券持有者之間的代理沖突及其解決措施,從代理關系角度對困擾財務學家的融資問題作了新的闡釋,認為股利政策有助於減緩管理者與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沖突,也就是說,股利政策相當於是協調股東與管理者之間代理關系的一種約束機制。股利政策對管理者的約束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投資角度看,當企業存在大量自由現金時,管理者通過股利發放不僅減少了因過度投資而浪費資源的傾向,而且有助於減少管理者潛在的代理成本,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它解釋了股利增加宣告與股價變動正相關的現象;另一方面,從融資角度看,企業發放股利減少了內部融資,導致進入資本市場尋求外部融資,從而可以經常接受資本市場的有效監督,這樣通過加強資本市場的監督而減少代理成本,這一分析有助於解釋公司保持穩定股利政策的現象。因此,高水平股利支付政策將有助於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外部融資成本。因此最優的股利政策應使兩種成本之最小化。

2 .信息傳遞理論認為,不對稱信息導致逆向選擇問題,使得交易雙方難以達到帕累托最優。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如能選用某種信號來將其私人信息揭示給委託人,委託人在觀測到信號後才與代理人簽約,就可以根據產品的質量進行相應的定價,從而改進帕累托效率,這就是信號傳遞。信號傳遞的幾個基本要素:(1)信號成本,在賴利看來,只要傳遞信號的意願導致了決策者採取不同於那些充分信息下的最優決策,信號成本就會發生。因此,信號傳遞的成本是偏離理想狀態下最優的策略的成本,即機會成本。(2)信號效益。(3)信號特徵。

在資本市場中,如果價格沒有反映所有信息,尤其是那些還不能公開獲得的信息,那麼管理者就有可能通過財務政策向市場傳遞信號以重新調整股票價格。信號傳遞理論在財務領域中的應用始於羅斯的研究,他發現某個擁有大量高質量投資機會信息的經理,可以通過資本結構或股利政策的選擇向潛在的投資者傳遞信號。受股利宣告日的股價變化與股利支付水平的變化是正相關的這一事實的啟發,信號傳遞理論認為股利變化必然是向投資者傳遞了有關企業價值的信息。巴塔查亞率行在股利研究中建立了股利顯示信號模型,模型假設股東擁有不為投資者所知的有關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而股利政策的存在有助於降低這種不對稱信息程度。米勒與洛克將股利與融資、投資問題結合起來,建立了凈股利傳遞信號模型。在米———洛模型中,管理者對企業當前收益知道的信息要比投資者多,並通過股利分配向投資者傳遞有關當前收益的信號,後者根據收到的信號判斷企業的當前收益,由此預測未來收益,進而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總之,股利的支付具有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功能。

四、股利政策理論在我國現實中的應用

在我國,無論是股權結構還是市場健全程度均與西方發達國家差別甚大。首先,我國上市公司多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國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著絕對控股地位,從而造成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兩權分離尚不徹底。我國國有股不具有人格化代表,並非終極所有者,缺乏監督管理者的動機,而關繫到切身利益的社會公眾股所佔比例小,極為分散,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公司決策的。其次,我國市場力量不足以解決公司中的代理問題。投資者難以依靠市場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此外,我國負債形式單一,多為銀行借款,而銀行也是典型的國有企業,其本身的代理問題也較嚴重。因此,股利政策理論在我國的應用應有所修正。我們認為:

1 .對於當前我國股利政策的代理分析,應當圍繞社會公眾股——國有股——管理者這種代理關系進行,而不能象西方發達國家那樣以債權人——股東——管理者為中心分析代理關系。

2 .從代理關系分析,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存在利用現金股利轉移公司現金的傾向,而社會公眾股則偏好公司管理者發放股票股利以獲取資本利得,公司管理者也願意發放股票股利將現金留存於企業造成過度投資。因而現實中的股利政策應取決於三種力量的制衡。

3 .從信號傳遞理論看,股利政策的優化即是在傳遞當前收益所能實現的效益與放棄投資方案所導致的損失之間的權衡。在我國,由於市場尚處於非有效階段,股價嚴重偏離企業業績,股市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還不明顯,公司管理者缺乏對投資者揭示私有信息的動機,因而股利政策傳遞信號的機制還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