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鄧普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57 年, Rupert Sr. 退休,並由其 24 歲的兒子 Charles B. Johnson ( Charlie )出任主席及行政總裁一職。當時,公司的職員寥寥可數,而旗下基金管理的資產總值為 250 萬美元。在 1950年代,保險公司主導中產階層的投資服務市場,富蘭克林要在這種環境下逆流而上殊不容易,但 Charlie 對公司的信心堅定不移。
踏入 1960 年代初期,雖然公司的發展略為緩慢,但 Charlie 及其團隊的努力已初見成果。面對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工作, Charlie 同時身兼互惠基金經理、會計員等多個職位。與兄長一樣, Charlie 的弟弟 Rupert Johnson, Jr. 於 1965 年加入公司時亦同時出任數職。在 1960 年代,市場經歷了不少的起跌,對相關的從業員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刺激的 10 年。
富蘭克林於 1971 年公開上市, Charlie 及其團隊因此獲得了資金,拓展公司的業務。 1973 年, 富蘭克林收購一家以加州聖馬蒂奧 ( San Mateo ) 為總部的投資機構 Winfield & Company ,並將 公司 於紐約的辦事處遷往加州 。收購計劃令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提高至 2.5 億美元,員工數目亦增加至大約 60 人。 1979 年,富蘭克林貨幣基金( Franklin Money Fund )成為公司旗下首隻規模達 10 億美元的基金,並同時掀起了公司於 80 年代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序幕。
自 1980 年起連續 6 年,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每年均增長 1 倍(或接近 1 倍)。公司的股票亦於 1986 年開始在紐約交易所買賣,股票代碼為「 BEN 」。同年,公司沖出北美市場,於台灣開設辦事處。 1988 年,富蘭克林收購了 L.F. Rothschild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由 1982 年僅逾 20 億美元,至 1989 年時已急增至超過 400 億美元( 1987 年的市場動湯對富蘭克林的入息及債券基金影響輕微)。然而,管理層並未因此而感到自滿,並開始注意到過份依賴固定收益投資作為公司唯一基石的潛在風險。
富蘭克林於 1990 年代進行的一連串策略性收購活動,不但成功令公司的投資管理范圍擴展至固定收益產品以外的其他領域,亦令其環球業務的足印踏遍歐洲及亞洲。 1992 年, 公司與著名環球投資者約翰鄧普頓爵士 ( Sir John Templeton ) 達成共識 , 完成收購鄧普頓基金系列的管理及營運商 - Templeton, Galbraith & Hansberger Ltd. ,是當時歷史上最大宗的獨立互惠基金公司收購交易。鄧普頓為富蘭克林帶來了一系列出色的環球股票基金,更 引入了新興市場翹楚麥朴思博士 ( Dr. Mark Mobius ) 的專業知識。麥朴思博士 於環球新興市場的工作經驗超過 30 年,目前負責 帶領新興市場 的 分析團隊 , 管理不同的新興市場投資組合。 另外,於 1996 年,富蘭克林鄧普頓從著名華爾街投資者 Michael Price 手中買入 Mutual Series Fund, Inc. 的投資顧問 — Heine Securities Corporation ,令集團的本地股票產品更趨完善。
踏入千禧年,富蘭克林鄧普頓繼續進行了多項重要的收購計劃,奠定了集團作為優秀的環球投資管理機構的地位,當中包括於 2000 年購入 Bissett 、 2001 年購入 Ficiary Trust ,及於 2003 年購入 Darby 。 2005 年, Charlie 的兒子 Gregory E. Johnson ( Greg )出任行政總裁一職,肩負起領導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的使命。 1985 年, 24 歲的 Greg 已開始在公司的交易部門工作,並一直與公司共同成長。而 Charlie 則繼續擔任集團主席,協助 Greg 及他的團隊。
㈡ 新興市場下半年終有喘息機會 印尼印度後市看好
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半年間,全球市場從開局一片靚麗到如今處處「深綠」,只有美股「一枝獨秀」,走勢十分刺激。當此緊要關頭,我們做一番梳理,回望動盪源頭,展望下半年趨勢,或許能帶來一些希望和啟示。
僅僅半年時間,全球市場氛圍就從「屢創新高」變為「何處是底」,是哪些因素打亂了市場的腳步?這些因素會否在下半年繼續影響全球市場?
僅僅半年時間,全球市場氛圍就從「屢創新高」變為「何處是底」。回想一月份,全球股市紛紛走出了靚麗行情,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7.5%,為1987年以來最佳年度開局,上證綜指上漲7.6%,香港恆指更是上漲了11%,德國DAX和法國CAC30指數則分別上漲了3.3%和4.4%。
而放眼當下的市場,幾乎一片深綠,大家都想知道「何處是底」。美國股市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回報為1.9%,歐洲為-2.5%,日本為-4.6%,中國A股為-17.7%,香港恆指為-3.2%,新興市場為-7.7%。
「全球市場2017年的低波動性可以說是歷史少見,過去十年間,波動性最低的交易日75%來自2017年,但大家都在等待盛宴什麼時候出現轉變。2018年市場的確發生了風格的轉變,1月份仍在盛宴中,但在2、3月份開始調整,2018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已經經歷了三波調整。」花旗銀行個人金融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利率上行、貿易摩擦升級上半年美元資產「一枝獨秀」
那麼是哪些因素打亂了市場的腳步?
今年第一波調整發生在一月底二月初,當時美股行情突然「變臉」,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更進一步蔓延至外圍市場,背後的導火索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快速攀升——該收益率一月份攀升了30個基點,並於二月份突破2.9%。收益率攀升反映了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調整,美國經濟數據保持扎實態勢,油價今年以來大幅上漲,推高了通脹預期,而市場發現此前對加息的預期不足。10年期美債收益率於4月24日突破3%,為2014年以來首次。
吳晶晶指出:「大家可以看到,油價是今年迄今唯一大漲的全球資產,布倫特原油價格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上漲了17.6%,再度引發市場對於全球通脹升溫的擔心,這是投資者擔心的點和為什麼整體市場有大波動的原因之一。」
除了油價,上半年另一個「贏家」是美元。自4月中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高歌猛進,由89.516的低谷節節攀升,並在5月21日突破了94關口,期間漲幅達5.4%。
進入6月後,美元指數多次上探95的關鍵水平。6月13日,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並預測2018年加息次數會增至4次,暗示加息步伐會加快。緊接著,歐洲央行同一周公布了最新的利率決議,因表態偏鴿派,歐元走軟,從而進一步對美元形成支撐。
美元的快速走強,也開始對新興市場展現出驚人的「殺傷力」,原因是新興市場高度依賴外部融資,強美元將增加其融資成本和外債負擔,土耳其、阿根廷等「三高」(高赤字、外資債市參與度高、短期到期債務高)遭遇強美元「暴擊」,紛紛陷入貨幣匯率暴跌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
隨著美國和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的分化不斷擴大,不論是美國和非美發達市場之間,還是美國和新興市場之間,利差水平都利好美元,形成了資金持續迴流美元資產的循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之下,全球資金流向近期發生了轉變。國際金融協會(IIF)6月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股債近期吸引了資金的大幅流入。自4月以來,美國股票基金吸引了400億美元的流入,債券基金吸引了80億美元,目前全球股債基金配置中美元資產達到58%,為2016年以來最高。
與此同時,資金從非美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加速流出。據IIF統計,今年5月-6月期間,歐洲股票基金的贖回達170億美元,債券基金遭遇了80億美元的贖回。自4月以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遭遇了100億美元的流出,為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最快的流出速度,同期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遭遇了90億美元的贖回。
下半年美元或暫結快速走高勢頭減輕非美貨幣壓力
那麼這些因素下半年會否繼續影響市場呢?
高盛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8年下半年投資者可能「日子也不太好過」,預計市場將繼續受到利率上行和貿易摩擦的困擾。
「利率水平上行和貿易摩擦升級引發了2018年的股市波動率上行,今年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已上漲44基點,我們預計年底將進一步上行至3.25%。」高盛美國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在報告中指出。
不過,也有觀點稱,下半年美元可能無法維持上半年走強的態勢,從而減輕非美貨幣所承受的壓力。
「下半年的波動性肯定還是很大,所以盡量要用多元化配置來規避這方面的風險。未來12-18個月內,還不是『現金為王』的時候,因為全球經濟依然處於增長之中,總體還是超配環球股票,一些增長較快的地區,包括新興市場和亞洲股票,還是我們的配置重點,接著就要以固定收益資產去做一些對沖。另外我們認為,美元可能會在下半年開始疲軟,這將給一些新興市場資產創造機會。」吳晶晶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美元的強勢年末會有所緩和,一來美國中期選舉到時已結束,二來隨著歐央行政策收緊的臨近,市場對歐元的看法年底可能出現改變。
在吳晶晶看來,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過後或者到相對後期,全球貿易摩擦存在和緩的可能性。另外,油價的漲勢也預計有限,那麼通脹上行仍處於可控范圍內。
「下半年美元可能無法維持快速走高的趨勢,只要歐洲政治風險有所緩和,美元可能會稍微疲弱。」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西方資產管理投資組合分析師傅雲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興市場因此可能會迎來轉折,中期比較看好亞洲的印尼和印度的債券。「目前10年期印度國債的收益率有7%-8%,那麼還有5%左右的利差。」他說,吸引力不單單是這一點,我們認為其貨幣未來有反彈空間,那麼未來的總體回報還是較有吸引力的。
㈢ what's 'emerging-markets fund'
先來糾正語法問題
what does "emerging-market fund" mean?
I wanna know it.
if u can explain a little on it ,thank u very much.
'emerging-markets fund':新興市場基金,即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基金,中國就是新興市場之一,投資方向主要是股票.
新興市場(Emerged Markets)指的是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按照國際金融公司的權威定義。只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沒有達到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水平(一般的標準是人均9 000多美元),那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股市就是新興市場。國際金融公司認定的新興市場有100多個,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蘇聯東歐地區。我國內地股市和台灣股市都屬於新興市場。台灣盡管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比較高,但由於其股市發展滯後,市場機制不成熟,仍被認為是新興市場。而香港市場由於法規健全,長期由歐美外資為主導,已經由全球新興市場叢林里的一隻虎,成長為成熟市場的一條龍。如果我們把大中華區看成一個整體,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大新興市場,香港就引領這整個市場向前進,香港的今天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大陸的明天。
新興市場的投資先驅是鄧普頓爵士john templeton,在西方投資界是與巴菲特齊名的大師,他比較有名的投資案例是早在60年代就買進了日本公司的股票,當時的日本產品還以低廉劣質的出口聞名於世,整體市盈率偏低,象Toyota豐田只有4-5倍P/E,而鄧普頓正是在人們的質疑中介入日本市場,敏銳地抓住了日本從55年―73年石油危機為止,經歷的重工業化比重大幅上升的過程。
鄧普頓崇尚從下往上的分析方法,總是尋找好的企業、質優而價廉的股票,並不在意它來自什麼背景、也不管當時流行的觀點。而鄧普頓真正確定新興市場權威的是87年以後,當年鄧普頓要求手下大將馬克.默比烏斯MarkMobius建立一隻新興市場基金起,新興市場的投資才逐漸為國際金融界所認可,而個人形象上一向以光頭出現的默比烏斯因此被譽為「投資界里的印第安娜.瓊斯」。這位現實生活中的奪寶奇兵最近的一個成功的投資案例就是2003年初買入中石油,默比烏斯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在香港市場買入中石油2%股份的時候,比巴菲特還早。(歷史在重演,中國從2002年起,正式進入了市場導向下的重工業化時代)
談到新興市場的投資經驗,繼承了鄧普頓衣缽的默比烏斯說:「我喜歡去的地方是其他人不願意去的。當那裡的大街發生著流血事件時,我就願意前往――事態嚴重的時候,是我欣喜的時候,這往往就是我想要進入的市場。」為了實踐他的理念,Mobius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倫敦、東南亞風暴時的新加坡、金融危機中的南美、SARS期間的香港,和他的老師鄧普頓一樣,默比烏斯帶著一堆理論選擇條件,艱辛地奔走在充滿著戰爭和混亂的遙遠的世界邊緣。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他不會象其他的基金經理一樣,花上一整天坐在辦公室思考問題,今年50歲出頭的默比烏斯繼續著一種可怕的旅行日程,這種生活對30歲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汽車上或者飛機上,如果不是在訪問公司,就一定是與客戶進行交談。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和努力下,在2003年初香港「到處是問題、危機,人們從窗戶跳樓尋死的時候」(默比烏斯語),他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大規模登陸香港市場。
㈣ 有沒有人可以說說2007中國海外投資趨勢事怎樣的急!謝謝
要說2006年世界上最幸運的一群人,中國投資者絕對數得上。因為,他們在這個至今仍然存在資本投資限制的市場內,獨享全球最大的股市漲幅。據晨星統計,2006年表現最好的前10隻基金當中,有9家是中國概念基金,前2名的凈值增長甚至翻番,令人咋舌。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錯過行情的投資者,現在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構建2007年的基金組合上,也許是更明智的做法。
考慮「落後」市場
2006年,新興市場受到青睞得益於以下一系列因素:經濟發展加快、擁有眾多消費者、中小企業增長迅速且盈利可觀。
而從新興市場近期表現看,投資人需採取精挑細選的原則。如印度股市,平均市盈率已逼近發達國家市場水平,可能不會有太大上漲空間。
香港柏斯理財董事庄漢輝認為,2006年,大量資金流入亞洲,特別是中國及印度股市,而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股市則由於市場規模較小,因此,少量資金流入也會大幅推升這兩個市場。中國及印度市場今年受大量資金流入推升,部分上市公司已呈超買,所以,明年他會考慮區內較為落後的市場。
富蘭克林鄧普頓全球投資新興國家基金的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MarkMobius)建議大家堅持長線投資原則,具體做法就是,在投資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新興市場股票,然後隨價格變動,相應地運用逢高減倉或逢低吸納策略。
另外,持有「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基金也許比單一持有某新興市場基金更穩妥,從風險的角度衡量,比直接持有印度、南美或東歐基金更好。
巴西和俄羅斯都擁有大量天然資源,而印度以信息科技為賣點,中國則以低廉勞動成本贏得巨大的出口訂單。這4個國家有相關性,也有差異性,所以,新興市場看漲,投資這4個國家的基金收益就會升;如果新興市場看跌,金磚四國仍有一定的基本面作為支撐。
科技股復甦機會
在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頻創歷史新高之際,2006年以來,股價處於落後局面的科技股加速趕上。在美股帶動下,全球科技股也跟著士氣大振。考察一下全球科技基金的表現,就會發現近3個月、6個月的績效都大幅上升,其中富達電訊基金2006年以來的回報更高達31%。
2006年,大漲的科技類股以電信類為主。富達電訊基金2006年年初到11月底的業績,超過MSCI世界科技指數2倍多。這是因為這類基金布局很大部分資金在美國電信類股。而業績不俗的景順電訊基金(截至2006年12月3日,凈值回報23.2%),也是重壓美國電信類股,主要布局綜合電信服務、無線電信服務、通信設備等產業。
ING資產管理公司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從產業循環角度來看,2007年是科技股極具機會的一年,尤其今年諸多利多匯集,股價落後的補漲行情與假日需求都刺激科技股走高。但該機構同時強調,如果想真正帶出科技股大行情,僅靠上述題材仍顯單薄,仍要靠新產品大規模的升級換代潮,才能貨真價實地提振業績大幅成長。
革命性的微軟新作業平台Vista與全球次世代游戲機(SONY PS3、任天堂Wii與微軟Xbox 360)的世代交替剛好處於同一年,必然激起PC及消費性電子產業的另一波需求。因此,投資者可掌握每一次回調時機,替2007年行情預先布局。
配合明年科技行業的復甦預期,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這類與科技業關連的市場值得考慮。截至2006年11月底,韓國股市的一年內輕微上升3%~4%,日本股市更呈負增長。庄漢輝預期日本股市未來18個月會升上2萬點,而日元升值也將支持日股。
對於風險承受度較高,希望快速致富的投資者,不妨選擇以科技股與中小型股為標的的股票型基金,投入60%~70%的資金。
基建基金回報穩健
基建項目一向屬於長線投資,例如大型公路建設、港口及碼頭等。一般基建主題的投資基金,風險不高,表現穩定,但回報較不顯著,適合作為退休基金投資。不過,鑒於亞洲地區基建市場的旺盛,專注於亞洲地區的基建主題基金,在穩妥之餘,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驚喜。最好的例子莫過於2006年3月份面世的景順亞洲棟梁基金。該基金截止2006年11月底的3個月回報為16%。
景順投資管理表示,在未來5年,東亞國家要花超過1萬億美元興建道路、水務、通訊、電力等基建設施,當中中國就占很大比重。
景順亞洲棟梁基金主要投資於亞太區(日本除外)基建業務相關的多元化亞洲證券,如金屬、金融及航運類股份,投資比例將分別逾10%,投資國家傾向於中國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對已經近退休或己退休的投資人,並不以追求高報酬為目標,而是以資產保值,穩定增值為目的,投資時絕不能出現任何閃失。因此,80%資金比重可配置在表現穩定的基建類基金,更為保守的還可考慮債券基金。另外,20%資金作為收益補償,可選擇新興市場基金
㈤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總結上
本書作者有兩位,勞倫·鄧普頓和她的丈夫斯科特·菲科普斯。他們是著名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本書是第一本得到鄧普頓基金官方認可的、由鄧普頓家族成員撰寫的約翰·鄧普頓的投資生涯傳記。鄧普頓在全球投資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師級人物,《福布斯》雜志稱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有多成功呢? 如果1940年你投資給他1萬美元,5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5500萬美元 。
鄧普頓是怎麼做到的呢?在他長達70年的投資生涯中,他一直貫徹一種特殊的投資方法,這個投資方法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具體的操作細節卻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逆向投資方法 」慎嫌沒。那麼什麼是逆向投資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在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全球一片恐慌,美國股市緊急停牌了幾天,然後在9月17日重新恢復交易。當天一開盤,美國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計成本地賣出,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鄧普頓卻開始買入暴跌中的航空業股票,他打賭政府不會讓航空業倒下。6個月後,他買進的公司最高達到了72%的收益。你看,在大眾極度悲觀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逆向投資。注意,逆向投資中有一個核心的理念,叫做「極度悲觀點」。所謂極度悲觀點,讓我們借用一句鄧普頓本人非常形象的解釋,就是 「等到100個人中的第99個放棄的時候」,這是逆向投資的核心 。
這本書的作者是主人公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書中詳實地講述了鄧普頓一生中運用逆向投資獲得成功的大量經典案例。從這些案例中,你能了解到逆向投資的邏輯根基是什麼,如何判別大眾情緒的極度悲觀點,如何才能做到在別人都悲觀的時候,你能夠勇敢地買入。可以說,這本書既是約翰·鄧普頓的個人傳記,也是一本鮮活生動的逆向投資教科書。
接下來我們我們來一起學習鄧普頓創造輝煌投資業績的整套方法,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學習,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第二個關鍵詞叫做全球投資,第三個關鍵詞叫做勇敢地賣空。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第一個關鍵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關鍵詞: 低價股獵手 。如果要選出本書提及最多的一個關鍵詞,那就是「低價股」這三個字。本書中的低價股,並不是單純地指絕對價格的高低,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指那些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鄧普頓在投資上長期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抓住了大量低價股的投資機會,他也因此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低價股獵手」。那麼,他這種獨特的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書里說,他的投資風格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
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約翰·鄧普頓還不到十歲,他的父親老哈維是一名律師,老哈維的辦公室就在溫徹斯特小鎮廣場旁邊的二樓。在這個廣場上,小鎮經常開拍賣會,拍賣農場。每當拍賣會上沒有人出價的時候,老哈維就會從他的辦公室快步走到樓下的廣場出價。這樣,他通常會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買下農場。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經擁有了六處資產。你也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農場的拍賣會有時候會沒有人出價呢?是當地人的眼光不行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抵押品的拍賣會,是經常有可能出現流拍,也就是沒人出價的情況的,這背後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此外,這種拍賣也非常容易受到參與者情緒的影響。比如,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市場參與者的情緒悲觀低落,就很可能無人出價。所以這種抵押品的拍賣,也常常給有準備的人留下了撿漏的機會。
總而言之,一座價值不菲的農場僅僅因為沒有其他人出價,就能以不可思議的低價被自己的父親很便宜地買下,鄧普頓幼年時期的這種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證明,這種印象終其一生地影響著他。在成年之後,鄧普頓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在貫徹著這種「買便宜貨」的思維方式。比如他結婚後不久剛搬到紐約時,他和妻子到處尋找便宜貨,僅僅用25美元就給公寓的五個房間買齊了全部傢具。當時的25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人民幣。
鄧普頓不僅把這種思路用在生活中,還用在購買股票上。在1939年的時候,美者搏國經濟已經在走寬納出大蕭條的谷底,開始復甦。鄧普頓認為這次的經濟復甦會讓所有行業都欣欣向榮,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是當時他手裡沒有太多錢,於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闆借錢,要買美國股市上正在進行交易的、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這是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可以說不怎麼值錢。為什麼買價格最低的股票呢?鄧普頓認為,在經濟復甦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將會發生最戲劇性的上漲。也就是說,它們的價格彈性最大。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闆的支持,借到了1萬美元。於是,鄧普頓開始買進當時美國市場上所有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購買了104隻股票。他的預測果然是對的。一年之內,鄧普頓就還掉了所有借款。在隨後的幾年,他逐漸賣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萬美元投資變成了4萬美元,增長了3倍。最後算賬的時候,在他買的104隻股票中,只有4隻沒有成功。
這次的成功為鄧普頓漫長的投資生涯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看上去很簡單是不是?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簡單操作背後的方法,其實並不簡單。其中的要點如果你沒有把握住,那麼就很可能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對大趨勢的判斷。1939年的時候,美國經濟已經從大蕭條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時間,羅斯福新政也開始實施,盡管還處在困難期,但是經濟復甦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第二個要點,核心仍在於「低價」兩個字。前面說過,本書中低價股的意思,並不僅僅指絕對價格低,更重要的是價格相對於價值的低估程度很大。那麼為什麼在這一次的操作中,鄧普頓並沒有去用復雜的方法計算公司的價值,相反只是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呢?剛才我們說了,當時人們剛經歷過經濟大蕭條,人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極度悲觀的情緒當中,股價的低迷已經充分地反映了這種悲觀情緒,這個時候,只要選取價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來經濟的復甦以及人們信心的復甦中獲取最大的價格彈性。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在鄧普頓買入的股票中,有一隻股票因為回報非常驚人,成為了經典案例。這只股票叫做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這家公司股票的發行價是每股100美元,在鄧普頓1939年買入的時候,由於公司經營狀況很不好接近破產,它的股價已經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結果幾年之後,它的股價從0.125美元,上漲到了5美元,漲幅達到39倍。事實上,當時上市的美國鐵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鐵路公司,它的經營狀況就比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要好得多,這家公司50年來從沒虧損過。但是,如果鄧普頓當時買入的是這家公司的股票,股價的漲幅就要小得多。
讓我們再做一個更詳細的統計,分別在當時的美國市場找到兩組公司:A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經常虧損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壞公司;B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從來沒有虧損過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好公司。我們可以發現,五年之後,A 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是1085%,而 B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只有11%,兩者相差了幾乎100倍。當然,由於書中統計的范圍並不是很全面,這個相差100倍的結論也許並不是完全科學嚴謹的,但是這個統計也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在極度悲觀的時間點,投資那些當前經營狀況不好的壞公司,可能會比投資好公司帶來高得多的超額回報。這是因為大家所認為的壞公司更容易受到大眾悲觀情緒的影響,更容易出現不可思議的低價。
鄧普頓這次操作的第三個要點是關於持有時間的。他在買入股票之後,並不是只持有了幾個月,他的平均持有期是4年,這讓股價有充分的時間復甦。值得一提的是,4年也是鄧普頓整個投資生涯中的股票平均持有期。這也恰好說明了逆向投資的方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並不適合於短線操作。
第四個要點是足夠分散。雖然本金是1萬美元,但是鄧普頓一口氣買入了104隻股票,平均每隻股票還不到100美元。這么分散的投資,似乎跟價值投資要集中持股的理念並不一致,這是為什麼呢?鄧普頓的分散投資與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的區別,一會我還會詳細地為你講解,這里我先給你一個提示:在這次買入的時候,鄧普頓僅僅只看了一個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這意味著他並沒有對買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所以在這次投資中,分散風險就顯得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事實上,若干年後,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產了。當然,那個時候鄧普頓早就把股票都賣出了,對他沒有影響。
上面講的是我們一起學習的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我們可以看到,鄧普頓的「買便宜貨」的投資理念,從童年開始啟蒙,然後無論是在生活中買傢具,還是在金融市場買股票,他都貫徹了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在下節學習後面兩個關鍵詞。
㈥ QDII有沒有投資新興市場的基金
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有:中銀新興市場、霸菱東歐基金、鄧普頓東歐基金、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富達」、「貝萊德」以及「鄧普頓」系列的三隻「新興市場」基金、鄧普頓新興市場小型公司基金、中東海灣~~~
1、2007年9月17日開始銷售的「中銀新興市場」是國內首款投資離岸新興市場國家股票的QDII產品,當時起售門檻是5萬元人民幣。該產品選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與巴西等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基金作為投資對象。該產品定位於新興市場,通過投資符合標準的開放式股票基金來達到投資新興市場的目的。與此同時,再配置一部分高質量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產品說明書上公布了目前准備投資的三隻開放式股票基金,它們分別是:首域中國增長基金(First State GUF-China Growth)、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Morgan Stanley Emerging Market Equity)、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Templeton BRIC Fund)。這三隻基金從點、線、面覆蓋了幾乎全球的新興市場。首先是「點」,指首域中國增長基金,這只基金主要投資於港股,分享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其次是「線」,指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於「金磚四國」(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在新興市場中比較突出的國家。最後是「面」,指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該基金覆蓋面更廣,其投資范圍是整個全球的新興市場國家。
2、據霸菱東歐基金的基金報告顯示,地區分布中,俄羅斯是其重點投資地區,投資比例高達59.5%,此外,還有土耳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而就行業而言,從其十大主要持股企業來看,能源和金融是其主要投資行業。
3、鄧普頓東歐基金的地區分布較為分散,其前三大投資地區分別為土耳其、匈牙利和俄羅斯,投資比例分別為24%、22% 和20%,此外,還有波蘭、奧地利的捷克等。不過,行業分布與其相同,金融和能源是其主要持股行業。
而對於鄧普頓東歐基金的重倉地區——土耳其和匈牙利,上述報告稱,現階段土耳其貿易赤字問題已因商品價格回落而紓緩,其金融體系受次貸的直接沖擊有限且成長性仍佳,加以預期本益比水準已達到4.1 倍的水準(2008 年11 月20 日),預期經濟後勢逐漸明朗後,銀行類股止跌反彈的態勢可期;而匈牙利的匯率在與國際貨幣基金達成援助協議後,逐漸止貶回穩。
4、以投資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四個新興國家為主的產品包括「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和「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三隻基金,前兩只由花旗銀行推出,後一隻由匯豐銀行推出。
5、我國QDII總評:
在目前9隻QDII之中有5隻產品是在2008年之後成立的新產品,而對照這些產品的成立以來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情況看,這批新QDII仍舊沒有讓新投資者擺脫以往參與老QDII的痛苦回憶。而且,即使與去年末發行且在今年初行情中大展身手的部分次新基金相比,新QDII的成績單不能不讓投資者開始反思:是否當初選擇境外投資的策略發生了嚴重的資產配置失誤。
如果未來基金QDII專戶業務仍然堅持在權益類方向上,那麼,這些產品的實際運作者可能對於境外市場將更加抱以關注。
打開近來一段時間的境外主流市場圖表看,美國市場出現了自2007年10月以來少見的探底反彈。就趨勢投資角度看,無論是從日線圖還是從周線圖觀察,美國主要指數的中期趨勢指標已經呈現較為明顯的「底部背離」跡象。換而言之,如果在當前區域上述市場成功築底,且產生一輪新的中期向上的趨勢,那麼其中含義是:2007年10月以來的不斷下跌的行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其餘市場也極有可能得到一定意義上的「喘息」。
從上述角度來看QDII,由於當時發行股票型QDII時正值境外主要市場正處於新一輪跌勢正在醞釀以及展開之時,因此,這些產品的表現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與標的物指數波動有很大關系。但如果後者因全球投資市場重新回暖而再度進入境外投資市場之後,QDII專戶(權益類方向)的運作者操作難度可能會相對較小。
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合理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匹配,且有一定的靈活配置資產能力的QDII,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根據銀河證券的分析師卞曉寧分析,QDII基金的收益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從長期來看,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而QDII基金的風險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一般而言,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投資多個市場的區域型基金風險通常低於單一市場基金。」
顯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QDII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區域的分散,但當這些投資區域都發生系統性風險時,這些投資工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系統性風險,也與投資者當初選擇此類產品的本意相去甚遠。當然,如果換個角度看,當系統性機會「山雨欲來」時,QDII類投資無疑也將迎來系統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