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房地產有關的金融股票有哪幾支
房地產股參與金融:
中糧地產 *ST珠江、 廣宇發展 *ST高新 、浙江東日 、中恆集團、 北京城建 、金豐投資 、「新黃浦」、浦東金橋、 愛建股份 、陸家嘴 、中華企業 、世茂股份 、新湖創業
金融參與地產:
中糧地產 *ST珠江 、陽光股份 、中國武夷、 浙江廣廈、中江地產、 中恆集團、 北京城建 、浦東金橋 、運盛實業 、世茂股份
房地產股票是指房地產企業或公司發給股東作為入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它代表股東對企業或公司的財產所有權。其發行方式通常是由房地產開發機構通過銀行進行金融性的發行。例如我國首家發行房地產股票的上海興業房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委託上海萬國證券公司代理發行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股份制的推行,作為房地產金融企業也可以選擇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方式。房地產金融企業發行的房地產股票,也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組織起來的房地產的投資入股的憑證。
2. 房地產證券化是什麼意思
房地產證券化,就是將房地產投資直接轉變成有價證券形式。房地產證券化把投資者對房地產的直接物權轉變為持有證券性質的權益憑證,即將直接房地產投資轉化為證券投資。從理論上講,房地產證券化是對傳統房地產投資的變革。它的實現與發展,是因為房地產和有價證券可以有機結合。房地產證券化實質上是不同投資者獲得房地產投資收益的一種權利分配,是以房地產這種有形資產做擔保,將房地產股本投資權益予以證券化。其品種可以是股票、可轉換債券、單位信託、受益憑證等等。
3. 房地產股票在證券市場有何種表現
你好,請給個好評,今天這個板塊很多漲停,表現搶眼,我的重慶實業漲停,
4. 請問什麼是股票.房地產
都是投資工具。。 當然房地產還有非投資用途、 股票是一種虛擬經濟,房地產是不動產實體經濟。 股票只是一種憑證,一個符號,就是價值的憑證。 房地產比較實在一些。 不過股票投資比房地產方便一些。。
5. 請教一下——房地產、證券和股票
房地產,證券,股票,甚至包括現金(各種貨幣,就拿人民幣和美金打比方)在不同時間有著不同的價值。就好比同一條馬路上的5量汽車,有的向前甚至,有的向後貶值,即使有的同方向但是速度不同。所謂的投資理財就是要想辦法通過換車等手段始終坐在最前面的一輛。別坐在最後的。
6. 誰知道房地產股票近期走向如何
《維賽特財經》提供(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地產股大跌的背後
■中國證券報
12月6日,廣州市土地拍賣市場出現驚人信息,部分地塊拍賣價格下跌五成; 與此
同時,廈門集美地塊的拍賣價格也出現了五成左右的下跌.本周以來,在地產行業新政
的共同作用下,市場開始了較為劇烈的反應:萬科A下跌12.29%,招商地產(000024)下
跌15.71%,保利地產(600048)下跌16.47%,華僑城下跌17.72%,金地集團(600383)下跌
17.71%,泛海建設(000046)下跌19.87%.地產股的下跌有沒有其合理的邏輯性呢?
股價和地價
1998年開放商品房市場後,地價,房價一路走高,從未見過地價下跌的事情. 別說
我們普通投資者, 就是基金經理,行業研究員,資深媒體人士對此也是一頭霧水,於是
我們在最近兩周還頻頻見到推薦地產股的報告,還能看到在股票下跌前的機構買進大
單.
事實上,我們在1981年的香港市場也見到過同樣的事情.當時房地產市場,股票市
場同時進入泡沫階段, 1981年8月,港府的兩宗土地交易反映出地價大幅調整的信息,
但股票市場直到9月份才開始反應,長江實業股價在9月下跌約30%,其他地產股也差不
多.此後,在房價下跌的進一步推動下,10個月後,長江實業最終跌幅高達60%以上.
吸取這個教訓後,此後的香港股票市場對地價的反應就相當快速:1997年,香港地
產市場在泡沫中再度迎來了地價的首度大跌,當日長江實業大跌11. 04%,而且在此後
的58個交易日里,股價累計下跌65.06%.相比前面而言,第二次地價大跌引發的市場反
應相當快速.
值得一提的是, 盡管長江實業在房地產市場的周期峰谷中,每隔10年左右會有一
次深幅調整,每隔三五年會有一次大幅調整,但長期看,長江實業還是給長期持有者帶
來了豐厚的回報.
反思地產業四大問題
首先,地價是核心中的核心.從香港經驗來看,地價拐點往往會比股價拐點來得遲
一些,但地價的階段性拐點將對房價,房地產股的階段性趨勢起到確認作用.在1981年
8月份香港地價下跌之前, 長江實業已經自高點出現了15%左右的調整,而地價的下跌
使得長江實業股價確認了階段性下跌的趨勢.1985年香港地價在多年下跌後終於出現
向上的拐點,而此時長江實業已經從最低點上漲了137%.
其次,慎用銷售竣工比.真正決定地產股,決定房價運行的根本因素在於房屋的供
求關系, 但目前投資界普遍運用銷售竣工比來衡量市場供求關系,這在一定時候是管
用的,但在一些重要時點會出大問題.人們是買漲不買跌的,在房價一路走高的過程中
,一些打算明年,後年買房的人被迫會提前購房,這樣會比較容易形成一個購房高峰 .
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發展商的銷售收入上升非常快,會比竣工量高出很多,但一旦
房價逆轉後,買家會突然階段性變得非常稀少,人們不願意買跌. 而另一方面,發展商
卻在原有預期上進一步擴大生產,於是在銷售大幅縮減的同時,竣工量反而大幅提升,
消極者可能馬上會認為,房子供過於求了.其實,這時人們又在犯另一個錯誤.
第三,人口紅利下,房地產股股價也會出現巨幅調整.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人口紅
利的主要發放期,但就此認為房價將一直走高,地產股將一直走高就不一定正確.在人
口紅利發放過程中,地價的下跌同樣會令房價出現階段性走低.
第四, 長期持有型的價值投資者一定要注意買進價格,尤其是投資周期性較強的
行業股票. 以長江實業為例,如果人們不小心在階段性的價峰購入,如上所述,可能會
遭受非常慘重的被套過程.
7. 房地產投資與股票投資有何異同
(一)買賣股票、投資房地產,都有賺錢的機會,但也都有虧本的風險。
(二)從投資金額來講,股票也是可多可少;而房地產則需要動用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本。
(三)從投資報酬(按投資金額計算)而言,期貨交易由於其保證金的杠桿原理,可以放大得益,四兩撥千金,以小博大,一般要比股票與房地產更高,但風險也相對較大。
(四)從資金靈活性來說,期貨使用保證金制度,只需付出合約總值的百分之十以下的本錢;買股票則必須100%投入資金,要融資則需付出利息代價;房地產除銀行貸款外(需承擔貸款利息),需要全數投入龐大的資金。
(五)從投資回報的期限來分析,期貨短至數分鍾或半年、一年都可以,包括現貨,中期及遠期,投資者可選擇遠期月份進行買賣,而不必顧慮現貨交割的期限,若因預測錯誤而導致暫時的浮動損失,你仍有充分的時間加以取巧挽救。
(六)以買賣手續來比較,期貨成交手續簡便迅速,可在數分鍾內甚至一剎那完成;買賣股票的手續也簡單,但必須馬上全額交割;房地產手續則最為繁雜,冗長。
(七)說到交易靈活性,期貨可作多頭或空頭買賣;而做股票則僅能先買後賣,我國《證券法》規定,嚴禁證券公司給個人或機構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房地產也是只可先買後賣。
(八)就影響因素而論,期貨因為是大宗商品,商品的價格波動屬於公開性、國際性的,投資者可從報章、雜志、電視、廣播中得到氣候變化、產量增減、關稅變動等消息,不容易被少數大戶人為操縱;股票則容易受國家政策、上市公司及大戶人為因素影響;房地產供求雙方的參與者則遠不及期貨、證券市場那樣人多勢眾,相對影響因素亦較為狹窄,易受哄抬、打壓。
(九)若以技術性相比,期貨交易可以運用套利、對沖、跨期買賣等方式降低投資風險,而證券、房地產則辦不到。
8. 股票和房地產有什麼相互關系
當前國內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決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學者也紛紛發表宏見,縱論是真牛市還是幻像。但這里我不想點評股市火爆背後的原因,想關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後,那些獲豐厚收益而暢懷開心的股民們會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別是到底會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擴大自己的消費上。
真正意義的個人浮動資產
在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政府行為處於主導。但現在已經慢慢過渡到靠內需推動的時代,居民的消費行為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這個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居民在消費傾向上的微小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都能凸現出來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個人資產,消費完全由收入決定,而絕大多數的收入就是靠工資,而工資高低又是由宏觀經濟,更准確地說,宏觀經濟中的實體部分來決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費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宏觀經濟作用,特別是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的作用。那時候,條件好一點的人能有一些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或者一點黃金,再後來,又開始擁有些國債和企業證券。中國居民們逐漸累積屬於自己的個人資產,其消費模式也不再是當月吃光工資,有多少用多少,而會開始做長遠決策和短期決策相結合,跨期消費。但這些個人資產收益小而穩定,資產價值幾乎不會發生波動,也不會對居民的消費發生任何意外的沖擊和干擾。
1991年國內股市開通,中國居民們開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浮動資產。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幾輪牛市熊市變換行情讓很多人積累了大量的股票資產,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股市的陰晴變化之快,股價的變化無常。相當比例的人因為股市行情的一點波動就會使生活處境和消費能力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房子有了價格
中國居民的經濟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這意味著住房不再是免費發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買賣了,有價格了,而且這個價格還會變化,且變化還很快、很大。
當資產價格變動引起居民消費的變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了很長時間。如前面所說,因為現金和銀行存款、債券等資產價值變化很小,一般人們主要討論股票市場和住宅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曾因為創立「生命周期消費假說」而獲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莫迪格亞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勞動收入不變,財富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增加5美分。從那時起,資產價值變動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就逐漸成為經濟學尤其宏觀方針政策研究的一個討論重點。莫迪格亞尼的5美分論斷也被廣泛引用,包括成為美國宏觀經濟決策的參考。
之後的研究雖然對這個論斷有一些微調,但總體上經濟學界承認,財富變動會引起消費變動。
學者們開始區分股票價值變動對居民消費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長期和短期效應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僅僅影響當前消費支出,還是會作用到很久之後的消費決策。直接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變富了,至少手頭變闊綽了,就想多花錢了。
有人就此質疑,股票盈餘還停留在賬面時候不存在這個效應,「紙面財富」只有真正賣了、套現了、落袋為安了,才可能算是財富。但如果套現了,那隻是一次性收益,該股民不會預期將來每次都遇上好運氣,不會認為自己的一生收入(勞動收入+資產收益)真的發生重大改善,那麼最多有短期效應,長期來看就沒有什麼了。所以,有人認為間接效應更重要。
直接和間接效應
所謂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是指股票價格的變動,會被人們認為是重大的宏觀基本面信息,導致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支出。簡單來說,股市上升會讓你對未來更加樂觀,你因此增加消費。你會預期到未來收入會增加,那麼何不現在就開始消費。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那股市財富效應就變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過是個傳導信號的作用,並不是效應發生的真正根源,股價和消費只是有形式上的統計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