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帶身份證到證券公司或者銀行開戶就可以買賣股票,基金或者定投基金啦,買場內交易型基金最低買100份,像163503目前收盤是0.4元多,買100份有50多元左右就可以啦,場外定投最低100-300元起,不同的銀行會有不同的標准,目前購買賣開放式基金主要有三個渠道,最便宜的是在場內交易買賣:
證券公司開放式基金,指數基金,封閉基金,LOF基金,股票,權證,債券,都可以買賣,開放式基金有600多種,
一。銀行申購:是最差的一種買賣基金方法:前端收費要申購費1.5%,贖回費0.5%,後端收費按2%左右收取贖回費,不過那是屬於持有不超過半年的情況,贖回費是按年遞減收取的,一般持有超過3年就免贖回費。每個銀行可以購買大約100來種基金,錢還要4—7天到帳,時間長。說不定行情變化了,你想再申購,可是錢沒有到帳。是最差的一種買賣基金方法。
二。直接從網上去基金公司申購:要申購費1.5%可以打6折,贖回費0.5%。每個可以基金公司購買自己的基金,要從網上去多個基金公司注冊。開通網上銀行,贖回時錢要4—7天到帳,時間長。說不定行情變化了,你想再申購,可是錢沒有到帳。開通網上銀行,從網上去多個基金公司注冊,比較麻煩,是較差的一種買賣基金方法。
三。開通證券賬戶,坐在家裡,網上申購,不必去銀行。在證券公司購買基金:買入申購費0.3%.賣出贖回費0.3%,開放式基金如:南方積極配置,南方高增廣發小盤基金,還可以買指數基金就是8個ETF基金,如:易方達深100ETF
華夏上證50,,友邦紅利ETF,好處是費用低,在證券公司買賣基金手續費0.3%,不要印花稅,資金到帳快,即時到帳,即時使用,可以避免贖回的4-7天的等待,用證券賬戶認購新基金,認購費會返還給投資者。
目前大市震盪,比較好的基金品種主要有南方500,嘉實主題,嘉實優質企業,華商盛世等品種,適合投資者的投資。
⑵ 證券公司該不該拉自己親戚過來炒股,該不該給自己親戚推薦股票
把沒有投資經驗的人拉進股市,還推薦股票,這種行為不可取。股市風險很高,賺了不是你的功勞,賠了沒准就是你推薦股票造成的。
投資者的情況異常復雜,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金融行業已經進入「財富管理」時代,每一個金融從業者都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提供整套財富穩步增長的方案。這應該是多種形式金融產品的組合,是對投資者提供持續財富觀念的服務,絕不是告訴一個代碼的事情。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單一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支撐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和老百姓對專業服務的需求。
綜上所述,不要主動勸別人炒股,除非你的朋友和親戚主動找到你要求這么做,你還得提示風險,讓對方知道資本市場的血腥。投資,不是賭博,絕不是梭哈一把定輸贏。作為證券從業人員,你要比你的顧客更謹慎。如果遇到任務指標無法完成時,加大活動量做好市場宣傳和推廣工作,從專業度吸引人是硬道理。
⑶ 買基金是在銀行買好還是在證券公司買好 有什麼區別
正文:買基金在證券公司買比較好
一、 優惠:
在股票賬戶里申購,贖回基金,只需按你股票的傭金量算,傭金最高也只是千分之三,而且現在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少還是千分之三那麼高的傭金了,都是千分之一左右。而在銀行的手續費是絕對高過千分之三的,一般要千分之六左右,這個大家可以去銀行問下。所以在手續費上你將近可以省一半的錢!
二、方便:
用股票賬戶申購贖回基金就跟買賣股票一樣,非常快速簡單。在銀行買的話,買的時候你親自到銀行,排上半小時一小時的隊,贖回的時候還是要親自去一趟銀行,耗時耗力。再者,你的股票基金在同一交易系統買賣,方便管理,可以隨時全面查閱自己投資的盈虧,一目瞭然!
三、齊全:
在銀行里買的到的基金,在證券公司同樣可以買到,但在證券公司可以買到的不一定能在銀行買到,像ETF,封閉式基金等,當然,開放式基金你可以在銀行和證券公司買。所以在證券公司買基金,可以選擇的品種更多,更全面!
四、服務:
在銀行買基金,你買了就完事了,他們的考核也完成了,很少會就這只基金再提供後續服務。這個基金後市走勢會怎樣,建議贖回還是持有或是關於凈值問題,在銀行都已經沒有了這繼續的服務。我問起客戶在銀行買什麼基金,超過一半的都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基金,說:是銀行推薦的,他們說好我就買了。當然這是出自對銀行的信任,但很多時候是我們要想想銀行為什麼要推這個基金?為什麼?每天對著股市大盤走勢的是證券公司而不是銀行,你說這樣誰更專業呢?證券公司的客戶賺錢了他們才能賺錢,而銀行的客戶賺不賺錢,對銀行來說沒什麼區別。所以這里還涉及一個負不負責的問題。客戶的輸贏與證券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必須專業負責。這就是區別。
拓展資料:
一、證券公司和銀行買基金的區別
1、渠道差別
銀行櫃台買基金,大多數是銀行員工推薦,證券公司則是提供一個基金池子供投資者參考。
2、便利性
到銀行買比較便利,工作人員會幫您操作好,;證券公司需要開戶,但是能查看交易系統買賣,能及時查看基金凈值變化、盈虧收益、基金品種的變更、修改等。
3、服務層次
銀行基本沒有後續服務,你買了就是買了;證券公司有專門的研究報告給投資者研究、參考。
二、銀行基金的購買方法:
1、網銀購買:通過瀏覽器打開銀行的網上銀行,然後登錄個人賬戶,找到金融理財相關的欄目,點擊進入購買。
2、手機銀行購買:手機銀行登錄個人賬戶,然後找到並進入理財的欄目購買即可。
3、銀行網點購買:用戶可以帶身份證、銀行卡到銀行營業網點,直接在櫃台購買基金產品即可。
三、證券公司基金購買方法:
1、選擇好投資某隻基金,然後到代銷該基金的證券公司營業部申請開戶、填寫申請表。
2、決定投資金額即可,選擇申購份額,申購份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申購日基金單位凈值,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3、填寫申請表,選擇現金分紅或者紅利再投資。
4、填寫申購申請表和交付申購款項後,申購申請即為有效,投資人要記得領取確認憑證並完整地保存。多數基金管理公司每個季度或每個月都會向投資人寄送對賬單。
⑷ 證券公司為什麼總推薦買基金
很多資產幾百萬的客戶,一年給證券公司創造的手續費也就只有幾百塊錢,證券公司生存很難。找一些創新業務做是必然的,基金業務就是一塊。基金公司會給證券公司分成和手續費,增加了證券公司收入。
目前,股票賬戶的傭金都已經是透明化了,現在傭金的收益已經很低了,再加上市場並不是特別的景氣,傭金無法為客戶經理帶來比較理想的收益,而且,一旦客戶炒股發生虧損的情況下,繼續交易的意願也比較低,不利於客戶的持續性。基金就不一樣了,跟股票相比,基金本身風險系數就低一些,加上基金倡導的是長期投資,客戶的存續性也更好一些。
(4)證券公司推薦股票和基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的安排基金品種的比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基金,購買偏股型基金要設置投資上限。要注意別買錯「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偽劣產品「渾水摸魚」,要注意鑒別。
要注意對自己的賬戶進行後期養護。基金雖然省心,但也不可扔著不管。經常關注基金網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要注意買基金別太在乎基金凈值。其實基金的收益高低只與凈值增長率有關。只要基金凈值增長率保持領先,其收益就自然會高。
⑸ 券商上班,證券公司推銷的自己的基金產品,靠不靠譜並且還下指定的基金銷售任務指標
一般來看,券商公司推薦的基金產品還是比較好的,虧損的概率不大。但是投資任何股票或基金都是有風險的,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⑹ 證券公司推薦的基金可信嗎
推薦的基金一般來講還是可信的,但是你還是可以自己多做研究。要看首發還是持營
⑺ 買基金哪個證券公司開戶比較好
你可去當地的大型證券公司看看,如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等公司。
⑻ 證券公司職員推薦的股票基金可信嗎
其實許多證券公司的職員也會給一些顧客推薦股票基金,那麼很多的顧客表示自己非常的不相信這樣的一些證券公司的職員。畢竟他們自己為了自己工作的業績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他們會認為這樣的一些證券公司的職員為了自己的業績,所以會給他們推一些比較不好的基金。但是畢竟對於這樣的一些職員來說,他們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職業操守的,所以他們自己推薦的股票和基金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公司裡面比較好的。
這對於很多的人來說,也是會非常的相信的。畢竟對於證券公司的職員來說,推薦的一些股票和基金都能夠去讓一些消費者感覺十分的相信這家公司,也會跟這家公司多一些業務往來。那麼長久而以往之後,就會引起很多消費者他們自己的選擇。
⑼ 證券公司買基金靠譜嗎
這沒有絕對的,基金靠不靠譜和證券公司沒有太大關系,那是基金本身,如果說你碰到一個專業且盡職的理財顧問那還是不錯的,他會根據你的情況為你做資產配置。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客戶經理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
一般來說,客戶經理推薦的基金是他們營銷任務的一部分,可能是他們券商公司有銷售額的任務,或者最近和這家基金公司的合作比較密切。
所以,宣傳的力度也會比較大,尤其是一些新基金。會不斷的塑造基金經理的形象和過往業績表現。
如果有新發的公司代銷的基金,在某個時間段是需要集中銷售的,公司會有業績考核,直接影響到薪資和晉升。只要你買了,並且做到合規營銷,理財經理沒有必要對你的盈虧負責任,並且薪資和獎金已經拿到了。
還有一點,券商代銷的基金是有限的,在數量上遠遠小於天天基金這樣的基金綜合平台。
當然,券商推薦的這些基金有非常不錯的基金,也有很一般的基金。
基金值不值得買,我們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基金本身和自己的需求上面來。
正可以對自己負責任的就是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掌握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識,我們不需要了解每一隻,就算是專業投資者也做不到,但至少我們得知道如何分辨一隻基金的優劣與是否適合自己。
是否自己現階段的投資需求相互匹配,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與相互匹配等等。
⑽ 證券公司投資顧問可以推薦股票嗎
證券公司投資顧問是可以推薦股票的,是受到證監會監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