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減持後的一般走勢
一般的走勢是一般會略微出現上升趨勢
原因是:股票減持完是指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減持的股份已經全部賣出,一般來說,當個股減持完畢之後,說明市場上的空單減少,是一種利好的消息,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陸陸續續地買入,在買入單的推動下,個股會出現上漲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A股市場各大股指新高迭創的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也在創出新高。數據顯示,農歷新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東減持,累計減持36.83億股,累計套現406.97億元,刷新年內新高。
(二)減持只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適量有序;
二是提前預告、穩定預期,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證券市場最擔心的是不確定風險,確定了的信息,對股價影響就會降至最低;
三是為了上市公司的發展。那麼適量有序的減持不但不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產生壓力,反而有利公司股價上漲。」
(三)現行減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大股東集中減持規范不夠完善,大宗交易轉讓股份成為繞道監管的「後門」;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後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
三是對於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
四是有關股東減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完備,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
五是市場上還存在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四)減持的原因:
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公司業績可能要走下坡路,導致股價一直陰跌不止,而大股東對於公司業績提升沒有信心,只能想辦法把二級市場的股份兌現,不然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跌更多,所以會提前減持。
② 私募股權投資特徵會影響其減持行為嗎
私募退出渠道多元化
盡管港交所等交易所的新政的確對部分企業IPO起到了刺激作用,但上市並不是私募退出的唯一渠道,其他退出渠道也逐漸增多。
許正宇也表示,港交所的新政對上市企業也有諸多限制,例如,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對未盈利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還提出要有一個資深的投資者投資在企業里,希望這家企業已經得到市場認可,才能上市進行交易。
此外,對於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則會要求,同股不同權的權利擁有人,對公司有持續的貢獻。許正宇解釋稱,考慮到新經濟企業和老經濟很大的區別,很大程度上依靠發起人的智慧來持續發展,在沒有同股不同權的情況下,發起人的股權被稀釋,也就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所以港交所允許一定的空間,讓發起人持續對公司有影響,但是如果發起人的影響力沒有了的話,那麼他的權利也就不存在了。
私募在選擇上市的渠道退出外,通過並購、出售(trade sale)的途徑退出的數量也在增多。摩根士丹利亞太並購業務主管譚楚翹在私募投資會上表示,大概十年前,很多PE還在做風險投資,在選擇退出機制的時候會選擇讓企業上市。
但是在5至7年前,像協議控制等開始出現,包括出售等途徑使得私募的IRR、退出的時間點更容易掌控。譚楚翹指出,在接觸的私募基金的客戶中越來越多地會選擇M&A、出售等形式退出。
TR Capital 管理合夥人修志明表示,私募基金都會有時間的壓力,在資金期內希望能夠快速退出,除了IPO、M&A、出售等,私募基金之間的換手的數量也在增加。
近年來市場的變化讓私募退出的渠道選擇性更多。景林資產管理香港公司合夥人曾曉松表示,在港股通開通之前,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小盤的股票不是特別認可,很多私募在退出的時候甚至是要打折賣出。
而在港股通開通後,日成交量非常高,曾曉松表示,這使得PE會在決定企業上市的時候,考量在哪個市場中會有更多的可比公司,同行業企業估值如何等。但香港的市場還是更加理性,曾曉松指出,最近新上了很多獨角獸企業,不少IPO當天就破發了。
修志明透露稱,最近接觸的一些大陸的公司中,原計劃在A股市場上市,但是因為一些不確定因素,這些公司最終選擇重組後在香港上市。
③ 」請教: 請問大股東和基金減持過的股票是不是意味著漲不多少了
基金減持的股票,說明基金曾買入它、持有它,基金經理判斷該股票將進入下跌通道,就減持它。當初基金為什麽持有它?肯定是認為當時它要進入上漲通道,才買入它。
股票都有時漲、有時跌,所謂「時點」問題,大股東和基金減持過的股票並不意為著今後...,只是他們判斷隨後的一段時間該股票可能要下跌。他們的判斷也「有時對有時錯」。
另外大股東和基金若在「作市」,你如有查看「窗口」功能,發現了此現象,就規避一下。
④ 科技股走勢和大基金減持,兩者之間有關系嗎
1.十年期國債主力合約收漲0.22%,5年期主力合約漲0.07%。
2.北上資金凈流出20.20億,南向資金凈流入93.7億港元(港交所最終數據)。
3.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未披露籌資金額。
綜合來說,本周的消息面中性偏利空,需要注意的是,大基金在周末的時候宣布對兩家頭部科技類上市公司進行減持。其對市場有兩個影響,第一是對其他高位科技股形成壓力,主力做多意願會減弱。其次對於場內的情緒面影響較大,在2020年大基金也同樣出過減持,而其減持之後科技股迎來了較長時間的調整,其中有3月份和7月份之後行情就非常明顯。
周五晚間外盤走勢相對偏弱,全球主要商品和股指多數都是下跌,這對A股同樣有一定的影響。
從資金面和時間周期來看,下周是1月的最後一周,資金面壓力較大,公開市場到期的資金有六千多億,所以如果這部分不能續作,市場的資金面壓力又會增強。
從技術面來看,目前指數雖然失真,但是通過平均法指數可以看出,場內大部分個股已經走出空頭排列。後市結構性行情可能依然是主旋律,研究發現,近三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0%以上,而場內所有個股在這三個月只有1290隻是上漲的,可見行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技術指標研究周五三大指數依然分化明顯,上證指數低開之後維持震盪回落,到了下午有所反彈。創業板和深證成指走勢相對較強,不過場內大部分個股都是下跌的,兩市合計成交額1萬億,基本符合預期。
從日線級別MACD指標來看,短期多頭的力量又開始轉弱,這個位置要防止二次回踩,形成實際跌破10日線支撐。
⑤ 被動減持股價怎麼走
你好,沒有絕對的可能。一般是利空。股價會下跌的多。因為減持分為主動減持和被動減持,被動減持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動下跌,會帶來較多的不利影響,例如資金鏈斷裂、投資出逃、信譽損失等等。
這個時候很多股民會對投股公司產生質疑,以至於產生一連串問題,所以很容易導致利空。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公關能力強的話,也可以穩住股民,緩解股市危機。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⑥ 股權轉讓給私募基金是利好還是利空
大股東轉讓股權的股票,散戶投資者可以直接放棄,首先我們要區分大股東轉讓股權的兩種現象:
1、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場,利空;
2、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利好,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第一種情況,股價下跌在所難免,所以不適合追逐。
第二種情況,雖是利好,但這類股票往往都是短期大漲,甚至直接幾個漲停板,其實散戶是沒有很多的進場機會,而真的出現進場機會時,多半都是開始洗盤的時候了。
所以,碰到大股東轉讓,避之
⑦ 2016年5月國家加強監管私募基金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1.前中基協會長孫傑撰文正本清源
基金法頒布後,中國基金業協會的設立是根據基金法的條款,正式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字頭機構審批在國務院,中國股權協會等都沒有此程序)。中國證監會根據中編辦文對協會進行了授權。協會章程是報證監會和民政部兩個部委審批的。因此,協會的授權應無任何問題。協會根據授權和章程做的具體工作應該在法律上沒有問題。其它不言自明。
2.五一後2000家私募將被清理 正在申請的可延期3個月
針對今年2月5日前已登記滿12個月且在5月1日前既未補提法律意見書也未申請備案首隻私募產品的約2000家私募管理人,其管理人登記將於5月1日予以注銷。同時,已補提法律意見書的500餘家,提交首隻私募產品備案申請的600餘家。考慮到前期相關機構理解和落實實際進度較慢的客觀情況,基金業協會將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順延辦理時間,若8月1日尚未完成也將注銷。
3.證監會表明下一步私募監管計劃
一是盡快推動私募基金條例;二是盡快修訂並發布私募辦法;三是制定出台私募基金信息統計的風險監測體系;四是加強對私募基金的事中事後監管;五是督促基金業協會完善相關自律規則;六是配合地方政府開展非法集資的風險排查;七是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
4.證監會:非法集資高發態勢沒有逆轉 對308家私募專項檢查
記者拿到的一份檢查材料清單顯示,監管部門要求被抽檢私募在檢查首日提交以下材料:一、私募投資基金基本信息表。二、機構私募投資基金業務運行情況報告。三、管理人相關材料。四、基金相關材料。
5.多家上市公司因私募未備案 定增方案受影響
上海惟冉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佛山賽富通澤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這兩家私募是A股上市公司瀚藍環境定增的認購方。其4月20日晚間公告稱,因參與定增認購的兩家私募基金尚未完成相關登記或備案手續,公司決定中止本次9.3億元定增事宜。
珠海中富經調整後的非公發行方案為發行股票數量合計不超過50896.9萬股,發行對象七名,包括長洲投資、和豐投資、鐵木真資本、財通基金資管、星星之火、正豐鼎盛、漢華同盟。據了解,除財通基金外的其他六名認購對象,不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備案的相關要求,且預期何時能完成登記或備案手續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珠海中富發布《關於撤回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公告》。
東方日升去年11月在關於反饋意見的回復中稱,保薦機構和申請人律師認為:金龍16號資管計劃已按照《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進行募集、設立,並已在中國證監會備案。蘇州北恆尚未完成私募基金備案,但已出具承諾「在中國證監會批准東方日升本次發行後、相關發行方案備案前」,按照規定,完成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程序。
6.澤熙徐翔、中信程博明被正式批捕 同時公布批捕背後存懸疑
對於程博明的遭遇頗為蹊蹺。警方首先調查的是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徐剛、葛小波和劉威等人,時間在去年8月底。直到去年9月中旬,程博明才被警方要求協助調查。不過,就在春節前夕,警方第一批調查的徐剛、葛小波和劉威陸續返回公司或家中,第二批調查的程博明,卻依然身陷囹圄。
值得關注的是,徐翔和程博明雙雙被青島警方批捕,且被同時公布批捕信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猜測,兩人所涉罪行是否存在關聯。可能的關聯是,徐翔、程博明、劉軍和許駿分享了的一些內幕信息和資源,利用這些內幕信息操縱了一些上市公司股價。這些內幕信息可能包括維穩動向,這些資源可能包括國家的維穩資金。在審訊過程中,警方順藤摸瓜,最終也可能牽出了其他案情。
當然,這些業界猜測和分析,並不一定是事實本身。最終的結果,尚待警方最後的通告。
7.一季報透露私募新動向:王亞偉大減倉 趙丹陽愛「喝酒」
相較2015年年報,王亞偉在今年一季度大幅減倉,對中天能源、皖通科技等6隻個股進行了清倉,對一直深愛的三聚環保和深紡織A也進行了減持,謹慎情緒顯而易見;而私募大佬趙丹陽則進行了相反操作,新進了山西汾酒、東阿阿膠和紐威股份,倉位較2015年底有所提高。另外,淡水泉旗下產品一季度對不少個股進行了增持,比如萬華化學、烽火通信、復星醫葯、歌爾聲學、江淮汽車、烽火通信、招商輪船等。
8.私募掛牌新三板相關制度正在完善
證監會私募部主任陳自強表示,此前證監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調研,對於25家已經掛牌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29家正在股轉系統履行掛牌程序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梳理。證監會對於此類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估值、信披、利益沖突防範問題進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完善相關制度安排。
9.機構調研股曝光 王亞偉現身一股
從調研機構家數看,藍海華騰被調研機構多達81家,排名第一;萬達院線、歌爾聲學、榮信股份、一心堂、搜於特等均有超過50家機構調研。值得注意的是,調研智雲股份的49家機構中,王亞偉執掌的千合資本位列其中。
⑧ 基金機構減持股票,跌的不是自己的凈值嗎不懂為什麼這樣做
基金單位凈值低了,自己的基金余額也會降低;
當前單位凈值高於申購時基金單位凈值也可能還是虧損的;
因為有申購費用;
在不考慮申購手續費、贖回費的前提下、你的想法是正確的。
⑨ 主力減持 股票價格上漲 什麼原因
主力減持, 股票價格上漲,可能有以下多種復雜情況:一是分析判斷不準確,大股東減持與主力減持相混淆;二是大股東資金緊張,需要減持自家公司股票,但主力吃貨、照單全收、邊吃邊拉升,價格自然會上漲;三是主力聲東擊西,為配合大股東高位減持,邊拉升製造上漲假象,邊出貨。。。。
⑩ 對於已經普遍高倉位運行數月的私募基金,這種狀態還能持續多久
績優私募或已率先「撤退」!
10月以來大盤震盪上行,私募繼續維持高倉位運行,滿倉和空倉私募佔比都有所增加。根據融智評級研究中心的統計,當前私募平均倉位水平在七成左右,與上月整體保持一致。半倉以上私募佔比90.13%,其中倉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佔比50.66%,相比上月有所下降,但滿倉的私募佔比卻繼續上升至31.58%;倉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佔比降至不足10%,其中空倉的私募有所增加,佔比1.97%。
10月私募機構倉位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華潤信託
對此,多家私募基金認為,政策催化以及增量資金流入共同推動了本輪醫葯股行情。例如泰暘資產認為,10月初,葯審改革文件發布,市場預期後續新葯和新型醫療器械的審批速度將顯著加快,醫葯板塊的投資情緒開始升溫。隨著行情的演繹,醫葯板塊的投資從消費升級的邏輯向創新葯主題演進。伴隨龍頭股股價疊創新高,市場對制葯板塊的估值體系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傳統的PEG估值轉變為PEG+Pipeline估值,整個創新葯品種的估值整體上移。三季度時,整個醫葯股的資金配置已經降低到最近幾年來的低位,隨著醫葯板塊的上漲,增量資金持續流入,最終帶來了本輪醫葯股的整體上漲。
私募還會繼續「喝酒吃葯」嗎?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醫葯股,食品飲料板塊也在10月份表現「搶眼」,龍頭股貴州茅台(677.950,27.88,4.29%)更是自10月以來上漲30.97%,股價實現年內翻倍,漲幅達107.10%。與之同步的是,華潤信託的統計顯示,10月份私募基金除了「吃葯」外,也在繼續「喝酒」——整體小幅加倉了食品飲料板塊。
不過,隨著行情的演繹,市場對於食品飲料、醫葯等大消費板塊的走勢心生疑慮。未來,作為A股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私募基金未來還會繼續「喝酒吃葯」嗎?
【該不該「吃葯」看法不一】
泰暘資產:預計目前市場加配醫葯股的意願依然強烈。首先,板塊龍頭基本面良好,長邏輯上龍頭股的業績兌現的確定性高,隨著2018年的臨近,估值切換的意願強烈;其次,2017年和2018年初,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結果將會逐步披露,將給制葯子行業帶來新的催化劑。最後,隨著制葯子行業個股估值的提升,其他子行業的龍頭將會有更多的估值吸引力,為後續增量資金提供入場機會。
重陽投資基金經理王明聰、星石投資等:未來醫葯行業將加速實現優勝劣汰,優質醫葯公司成長性會比較好,未來醫葯股的走勢將分化。
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醫葯股估值目前較高,性價比不好,甚至還有風險。
【看好高端消費行情持續】
星石投資:從需求側看,消費升級的大勢仍在進行,年末和年初是傳統消費的旺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效應,導致消費股四季度和一季度的漲幅顯著高於二三季度。從供給側看,我國的消費行業均在進行著供給側的出清,從而導致行業集中度提高,強者恆強。
泰暘資產: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和中高收入人群佔比的提升,消費已經從數量消費升級到品質消費和品牌消費,對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將進入加速階段。四季度及未來一段時間,在經濟穩健增長及通脹溫和的環境下,看好反映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高端化趨勢的部分科技和消費板塊,具體來說,我們看好代表科技的消費電子、人工智慧和互聯網,代表品牌消費品的高端白酒、家電、免稅和酒店,以及醫葯中的創新葯和醫療服務。
【尋找類茅台股票是關鍵】
重陽投資基金經理王明聰:大消費板塊過去表現好確實有基本面邊際向好的因素支撐,但投資者未來在關注這類股票的時要注意市場預期與真實業績的相對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