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羿生物上市了嗎
目前,新羿生物TD-1 已經取得國家醫療器械上市許可,並在 2020 年 7 月份成功出口。新羿生物的數字PCR 平台 TD-1 主要應用於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腫瘤基因檢測以及無創產前篩查等。
【拓展資料】
一、關於新羿生物
新羿生物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分子診斷技術的自主創新及重大疾病應用轉化,擁有在儀器、晶元、材料、試劑、軟體等領域的高水平研發團隊。公司發展迅速,申請國內外專利100餘項、授權專利40餘項,持續在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承擔國家級科研基金。公司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數字PCR系統,連續兩年獲得中國體外診斷優秀創新產品金獎,榮獲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總冠軍。公司秉承"創新精準,用心為您"的理念,發展多指標、高通量、自動化、防污染、成本低的分子診斷技術,致力於成為領先的生命科學和分子診斷企業,服務於生命科學、精準醫療,葯物開發及健康管理。
二、關於禮來亞洲基金
禮來亞洲基金 (LAV) 成立於 2008 年,是領先的專注於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的風險基金,在中國上海、中國香港和美國矽谷均設有辦公室。禮來亞洲基金致力於成為傑出創業者尋求智慧資本時的可靠夥伴,共創以突破性產品戰勝疾病並改善人類健康的偉大公司。
三、關於華創資本
成立於2006年的華創資本專注於企業軟體、前沿科技、生命科學、消費升級等領域的早期投資,並利用深厚的資源與經驗幫助所投企業進行戰略規劃、業務拓展和團隊組建。目前華創資本管理的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合計 80 億元人民幣,投資范圍覆蓋天使輪到 C 輪,投資金額從數百萬元人民幣到億元人民幣。其中生命科學代表投資項目包括:華科精準、新格元、福貝生物、璧辰生物、應世生物等。
四、關於高瓴創投
高瓴創投是高瓴旗下專注於早期創新型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專於生物醫葯及醫療器械、軟體與硬科技、消費互聯網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四大領域的風險投資。生物醫葯和醫療器械領域一直是高瓴的重點投資方向,十多年來,高瓴投資了200多家優秀的生物醫葯、醫療器械及醫療服務等企業。我們希望與企業一起,做時間的朋友,共同推動大健康領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惠及更多患者。
2. 微泰醫療在研發的人工胰腺有什麼用途
「股東包括啟明創投、LAV、騰訊等,基石投資者陣容豪華。」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羅賓
據IPO早知道消息,微泰醫療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泰醫療」)將於10月19日以代碼「2235.HK」在港交所上市,高盛與中金擔任其聯席保薦人。據市場消息,微泰醫療-B發行價格為每股30.5港元,擬發行6352.95萬股,募資19.4億港元(約2.5億美元)。在糖尿病管理醫療器械這條「長坡厚雪」的賽道上,微泰醫療能否異軍突起,成為市值千億的「獨角獸」呢?
微泰醫療成立於 2011 年,主要專注糖尿病監測與治療器械領域的高新技術創新。公司由創始人鄭攀博士在內等多名海歸博士和國內經驗豐富的跨學科研發人員組成了資深技術團隊,核心團隊在美國加州曾經為美國行業龍頭成功開發過多款糖尿病相關的創新醫療器械,有著非常豐富的醫療器械研發和大規模量產經驗。
微泰醫療有一支近1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公司目前已有持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貼敷式胰島素泵、血糖儀等多個系列的產品實現商業化,產品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
外部投資方中,啟明創投持有15.83%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禮來亞洲基金亦持有超10%的股份,而騰訊的持股比例則為2.49%。此外,微泰醫療還獲得泰康投資、IDG資本、辰德資本、國方母基金、光大控股、中金浦成和三正健康等機構的投資。
基石投資者包括Invesco、UBS(瑞銀集團)、Springhill Equity Partners、Hudson Bay Capital、Octagon Investment、博裕資本、Lake Bleu Partners、OrbiMed、Sage Partners等頂級國際長線投資基金以及醫療專業基金。老股東禮來亞洲基金、騰訊投資繼續加持。
全球領先的產品組合,定位糖尿病全病程閉環管理
據灼熾咨詢報告,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在2019年為4.87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6.08億人。2019年,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1.19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1.43億人。由於缺少有效的胰島素輸送及血糖監測技術,糖尿病管理效果一直不理想。但隨著1型和2型糖尿病的診斷率提高和胰島素治療的使用率提升,全球尤其是中國的糖尿病治療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預計中國這一市場的規模將從2015年的3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36億美元。
為了在中國和全球范圍內優化糖尿病的管理方式,微泰醫療定位的是糖尿病全病程閉環管理,其在研產品涵蓋「貼敷式胰島素泵+連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血糖儀+ POCT」,擁有糖尿病監測、治療領域中最完整的糖尿病管理產品線。不僅在產品組合上全球領先,微泰醫療的各類產品實力也不輸國際巨頭品牌。因為精準而高效的持續血糖監測和貼敷式胰島素泵是閉環人工胰腺的基礎,而閉環人工胰腺將幫助患者真正實現糖尿病的可控可治。
來源:招股書
媲美行業巨頭的免校準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已實現商業化
德康醫療(DXCM.US)和雅培(ABT.US)是全球動態血糖監測行業的龍頭企業,二者的相關產品在2020年全球的收入超過45億美元,並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
微泰醫療持續血糖監測系統(CGMS)AiDEX G7,於2020年9月獲得歐洲CE認證,是全球第二款實現商業化的「免校準(不用扎手指)、14天、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國內市場方面,公司於2020年5月在中國完成一項AiDEX G7的臨床試驗,國家葯監局(NMPA)2021年第一季度受理了注冊申請(已進入創新審批程序),預計AiDEX G7今年能在國內獲批。
AiDEX G7主要針對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重度患者(兩類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須密切觀察)的臨床需求。該產品感測器壽命14天,免校準,准確度指標MARD為9.1%,產品性能比肩行業標桿產品德康G6,部分組件壽命超過了巨頭品牌的同類型產品。另外,相比於傳統血糖監測系統,AiDEX G7也有各種優勢,即具有實時監測、降低高/低血糖風險及提高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無需通過常規指血測量)等特點。
同時,微泰醫療正在開發新一代CGMS產品AiDEX X,尺寸更小,適合無需強化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及注重健康的非糖尿病用戶。
全球已上市的主要CGMS產品(品牌市場份額是指整個產品系列的市場份額),來源:灼熾報告、招股書
性能與性價比的完美結合,貼敷式胰島素泵比肩全球一線
微泰醫療的另一核心產品為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貼敷式胰島素泵Equil,該產品於2017年在國內獲批,同年獲CE認證。2020年,微泰醫療來自Equil的收入達3474萬元。2021年1-4月,Equil的收入同比增加136%,呈加速增長態勢。2021年2月,公司向FDA提交了Equil的510(k)上市前通知,預計2022年可在FDA獲批。
微泰醫療在胰島素泵的前瞻性研發為其建立了一定壁壘。據灼熾咨詢報告,國內胰島素泵市場份額預計將由2020年的3.3%增至2030年的23.2%。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貼敷式胰島素泵(III類醫療器械),微泰醫療有先發優勢,競爭對手需經歷一定時間的努力才能完成新產品注冊和後續生產。而美敦力(MDT.US)、SOOIL於10年前在中國進行胰島素泵商業化,但其布局的是管路式器械,另外,微泰醫療的產品價格僅為前兩者品牌的約75%。
胰島素泵是一種連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治療器械,可分為無導管貼敷式胰島素泵和傳統管路式胰島素泵,而貼敷式胰島素泵的患者使用體驗更佳,可大大提高患者依從性。
Equil採用無導管設計,可直接貼敷在身上,體積、重量大幅縮小。與傳統管路式胰島素泵相比,無論是隱私性還是方便性方面,Equil貼敷式胰島素泵均有巨大優勢,大大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據微泰醫療在國內完成的一項多中心試驗結果,對比美敦力「快易達」(MiniMed Paradigm)712型胰島素泵,Equil療效和安全性均與其相當,無顯著差異。另外,Equil的產品性能與美國銀休特Insulet(PODD.US)公司的OmniPod胰島素泵相當。而OmniPod為全拋式胰島素泵;Equil作為半拋式產品,治療成本更低,更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OmniPod胰島素泵已在美國和歐盟獲批上市,2020年OmniPod銷售收入達9億美元。Insulet市值超過了200億美元。
總體來看,胰島素泵的臨床效力正不斷得到認可。全球各大糖尿病治療專業學會及指南均對胰島素泵在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在內的各類糖尿病的治療地位做了明確推薦。最新版的《中國胰島素泵治療指南2021版》還首次將貼敷式胰島素泵納入獨立分類,突出了貼敷式胰島素泵在患者依從性方面的巨大優勢。
隨著相關專家指引、治療指南的發布,胰島素短期強化治療已被確定為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並將逐步在醫院和院外推廣。與胰島素注射相比,使用胰島素泵可提高短期強化治療的效率。因此在以患者與醫生導向的糖尿病市場,微泰醫療將在醫院與患者市場中同時發力,快速搶占長期用泵和短期強化治療的市場份額。
完美的產品組合成就全球人工胰腺藍海的領先參與者
基於全面的糖尿病器械管線,長遠來看,微泰醫療未來將形成監測、治療、慢病管理全流程閉環模式。而人工胰腺就是提供胰島素適用群體的終極解決方案。
經臨床證明,就血糖控制及低血糖發生率而言,混合人工胰腺遠優於開環胰島素泵。開環胰島素泵需要患者按時測血糖並根據結果決定胰島素輸注量;人工胰腺代替了手動血糖檢測和胰島素注射,單個系統可以全天監控血糖水平,根據血糖水平自動提供胰島素或同時提供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預計隨著技術的迭代,臨床效果更佳的人工胰腺產品將逐步發展為全閉環的系統。
人工胰腺的壁壘在於能夠將CGMS、胰島素泵與智能演算法實現技術融合,因此需胰島素泵和CGMS產品有高度協同性。微泰醫療是唯一同時擁有領先的CGMS和貼敷式胰島素泵產品的公司,其針對人工胰腺PanCares已進入臨床前研發階段。微泰醫療已於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了相關市場及可行性研究,預計將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人工胰腺的工程驗證。
從全球看,在糖尿病管理的閉環全流程方案上,美敦力的產品結構較為領先。2016年9月,美敦力的人工胰腺MiniMed 670G在FDA獲批,是全球第一個可用於控制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胰島素管理設備。不過此款產品仍有很大限制,它的胰島素泵模塊還是沿用20年來的傳統管路式胰島素泵,在輸注精準度和患者依從性上常常遇到挑戰。
除美敦力外,全球只有少數公司正在開發人工胰腺。全球動態血糖監測的主要企業德康與雅培,均未布局自己的胰島素泵產品,在今後的人工胰腺競爭中可能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全球人工胰腺器械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來源:灼熾報告、IDF、招股書)
微泰醫療在杭州擁有總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的生產設施,包括1,500平方米的ISO 7級無塵室和80平方米ISO 8級無塵室。
截至2021年4月30日,微泰醫療有382名分銷商,有超130名內部銷售及營銷人員,覆蓋中國30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產品銷售,並將產品銷售擴大至海外市場,包括亞太地區、歐洲、中東、非洲和拉美。
與美敦力、德康(市值527億美元)、銀休特(市值207億美元)、雅培等糖尿病管理器械大廠相比,微泰醫療是較年輕的公司,但其以全閉環管理為目標建立的管線及高性能的產品將推動公司能快速打通不斷擴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微泰醫療正致力於成為一家千億級市值的企業。
3. 微泰醫療上市了哪些大佬投資了微泰醫療啊
是的,微泰醫療最近上市了,下面是我在他們官網查來的信息:
2020年12月8日,微泰醫療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額為5.75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泰康投資旗下泰康乾貞基金領投,騰訊和IDG資本聯合領投,光大控股、中金浦成、三正健康等跟投,原有股東方啟明創投、禮來亞洲、辰德資本、國方母基金繼續參與投資。這是繼禮來亞洲基金、中 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的A輪投資後,微泰醫療再次獲得的來自國內外知名風險資本的支持。
4. 鷹瞳科技的融資企業主要有哪些
鷹瞳科技的成立時間雖然並沒有很長,但是本身過硬的科研創新水平使得這家企業在行業內迅速展露頭角,並且在幾年的時間連續獲得了其他知名企業所進行的大力支持。在鷹瞳科技的合作夥伴當中我簡單舉了幾個例子:
1.禮來亞洲基金所專注的領域已經相關的理念與鷹瞳科技是不謀而合的;
2.清池資本同樣對於鷹瞳最新的研發成果以及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
3.奧博資本雄厚的力量對於急需資金的鷹瞳科技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從鷹瞳的融資對象中能夠看出這家企業對於未來進軍更大舞台所擁有的強烈信心,他們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通過科技的力量讓人們的健康更加有保障。當下除了不斷擴張的公司業務之外,鷹瞳也在努力解決很多實際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企業能夠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迅速發展。
一、禮來亞洲基金禮來對於世界范圍內的優秀醫療企業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專業團隊十分看重企業在新技術研發方面的進展,希望那些真正造福於人類的技術可以得到好的推廣,藉助於更加優質的平台不斷向前發展。
你認為接下來鷹瞳會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呢?
5. 迪哲醫葯會破發嗎
會。迪哲醫葯上市首日一度破發超20%
【拓展資料】
一、迪哲(江蘇)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迪哲醫葯」,股票代碼為:「688192」)今日在科創板上市。迪哲醫葯此次發行4000萬股,發行價為52.58元,募資總額為20.9億元。迪哲醫葯開盤價為45元,較發行價下跌13.85%;收盤價為41.1元,較發行價下跌21.83%;以收盤價計算,迪哲醫葯市值為164.4億元。
二、迪哲醫葯成立於2017年10月,是一傢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創新驅動型生物醫葯公司,致力於解決惡性腫瘤和免疫性疾病領域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迪哲醫葯的核心產品在血液瘤,肺癌、乳腺癌等實體瘤方面展現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特別是針對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DZD4205和針對EGFR/HER2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DZD9008目前已進入國際多中心II期單臂關鍵性臨床試驗。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擁有169名員工。
三、招股書顯示,迪哲醫葯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3941.9萬元、4101.75萬元、2776萬元;凈虧損分別為1.74億元、4.46億元、5.87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310萬元,凈虧損為2.99億元,扣非後凈虧損為3億元。迪哲醫葯2021年1-9月營收為661.92萬元,同比減少71.29%,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減少為AZAB及其關聯方提供的技術支持服務;扣非凈虧損為4.69億元,同比增長78.93%,主要繫上年同期進行股份支付及確認資產處置收益。迪哲醫葯預計公司2021年度仍處於虧損狀態: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00萬元至1300萬元,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減少了為AZAB及其關聯方提供的技術支持服務。
四、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虧損6.1億元至6.8億元,2021年扣非凈虧損6.12億元至6.82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了臨床管線研發投入力度。迪哲醫葯股權較為分散,IPO前,先進製造與AZAB均持有公司30.2564%的表決權。ZYTZ及其一致行動人無錫迪?合計持有迪哲醫葯17.3942%股份;LAVDizal、蘇州禮康、蘇州禮瑞合計持有迪哲醫葯9.9418%股份,蘇州禮瑞、蘇州禮康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均為上海禮貽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禮貽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最終實際控制人為陳飛。LAVDizal的最終實際控制人為YiShi(施毅)。陳飛和YiShi(施毅)均為禮來亞洲基金的管理團隊成員。三一眾志及其一致行動人TrinityUppsala合計持有迪哲醫葯1.1046%股份。IPO後,先進製造與AZAB分別持股為27.2307%,ZYTZ持股為1.2918%,無錫迪?持股為14.3629%;LAVDizal持股為4.4738%,蘇州禮康持股為3.5791%,ImaginationV持股為6.9593%,無錫新動能持股為2.9826%。
6. 美國上市中概股一覽表
有以下上市中概股:
1.亘喜生物。
2.祁連國際。
3.庫客音樂。
4.霧芯科技。
5.易電行。
6.天睿祥。
7.中北能。
8.拓臻生物。
亘喜生物,於2017年創立,是一家細胞治療生物醫葯科技公司。
2019年2月,亘喜生物完成8500萬美元的B輪資金,由淡馬錫領投,禮來亞洲基金、翼朴資本、KingStarCapital和ChengMiaoji跟投。
(6)禮來亞洲基金持有哪些股票擴展閱讀
中概股需在海外注冊和上市,最大控股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是中國企業以在海外上市的方式來獲取境外投資的一種方式。中國概念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在我國大陸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我國大陸的企業。
中國概念股就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也有稱中國概念股是「就是為了使人相信其謊言而編造的一切謊言」。概念股是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概念股則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美國接受中國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龐大市場的影響,是相當於投資中國公司,但這個原因主要是資本的利益取向,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和政治無關。
中國概念股就是在國外上市的中國注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注冊但業務和關系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7. 微泰醫療的基石投資者都有哪些
微泰醫療的基石投資者包括禮來亞洲基金、騰訊、Springhill Fund(啟明的二級市場投資機構)、Invesco、UBS(瑞銀集團)、Hudson Bay Capital、Octagon Investment、博裕資本、Lake Bleu Partners、OrbiMed、Sage Partners等頂級國際長線投資基金以及醫療專業基金。
8. 鷹瞳科技的融資企業主要有哪些
據報道顯示,成立至今,鷹瞳科技已完成8輪融資。除2015年獲九合創投和智朗創投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外,鷹瞳科技後面幾輪融資多以戰略股東為主,不乏復星、搜狗、平安、中信等知名企業,這些具有雄厚實力的資本能對鷹瞳科技進行戰略投資,足見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看好。就在不久前,鷹瞳科技又順利完成了數億元的D輪融資,投資方為禮來亞洲基金、清池資本和奧博資本。
9. 迪哲申購值得申購嗎
值得。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交易所公告,迪哲醫葯今日申購,申購代碼:787192,發行價格:52.58元/股,單一賬戶申購上限7,500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7.5萬元。迪哲醫葯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總數4000.01萬股,計劃募集資金約17.83億元,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准上市,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1、迪哲(江蘇)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迪哲醫葯」)本次科創板上市吸引了市場很多關注的目光。追究起來,可能源於迪哲醫葯的「出身」。2017年,迪哲醫葯成立,是一家非常年輕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之初,注冊資本為1.3253億美元,其中AZAB認繳5500萬美元,占總注冊資本的41.50%;先進製造認繳5500萬美元,佔41.50%;無錫靈創認繳2054萬美元,佔15.50%;ZYTZ認繳198萬美元,佔1.50%。
2、AZAB是阿斯利康的全資子公司;先進製造全名為「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其中財政部佔36.3%的股份,相當於國有資本,因此迪哲醫葯可以算作「中外合資企業」。迪哲醫葯核心技術人員也均來自創新中心,首席醫學官楊振帆、首席科學家QINGBEI ZENG(曾慶北)、HONCHUNG TSUI(徐漢忠)、陳侃、鄭莉等此前都是阿斯利康的研究員。
拓展資料
1、迪哲醫葯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中,截至2020年底,共有55名曾在阿斯利康工作;其中創始團隊、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重要崗位人員中曾在阿斯利康任職的為18人;上述人員分別占迪哲醫葯2020年底員工總數的37%和12%。專利出讓方面,目前迪哲醫葯的研發管線中,DZD4205、DZD2954及DZD0095的化合物專利均是從阿斯利康處購買所得。
2、雖然迪哲醫葯聲明其始終獨立自主開展業務經營,不存在對阿斯利康的依賴關系,並在未來將繼續獨立經營,在各個方面保持與阿斯利康的獨立關系。經過多家知名資本參與融資之後,截至IPO前,先進製造和AZAB仍然持有相同比例股份,均為30.2564%,也因此,迪哲醫葯沒有最終實際控制人;管理層ZYTZ和員工持股計劃共持有17.3942%;禮來亞洲基金通過LAV Dizal、蘇州禮康、蘇州禮瑞共持有9.9418%;紅衫資本實際控制的Imagination V持有7.7326%等。
3、財務數據方面,迪哲醫葯2018年、2019年、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941.92萬元、4101.75萬元、2776.08萬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7361.40萬元、-44575.32萬元、-58661.19萬元;其中研發支出分別為21020.42萬元、42143.56萬元、43949.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