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基金在下午3:00時間以前操作為當天基金價格,在此時間以後操作為第二個交易日的價格,買入和賣出均是如此。當天價格收盤時才知道。
場內交易和封閉式基金可以自己根據行情掛牌,能否成功就看市場了,買賣相同的價格才能成交。
Ⅱ 買股票、基金的手續費是怎麼算的。
基金認購計算公式為:認購費用=認購金額×認購費率。
基金申購計算公式為: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基金贖回計算公式為:贖回費=贖回份額×贖回當日基金單位凈值×贖回費率。
Ⅲ 購買基金份額怎麼算
申購份額的計算公式:
凈申購金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率)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凈申購金額
申購份額=凈申購金額÷申購當日基金份額凈值
在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實行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所有買入的有效報價,按照由高到低順序排列,報價相同的,按照報價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所有賣出的報價,按照由低到高順序排列,報價相同的,也按照報價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排序在前的買入報價與賣出報價配對成交,即對買入最高報價與賣出最低報價優先配對成交;在同等報價條件下,按照時間優先原則,對排序在前的報價配對成交。
(3)基金股票買入怎麼算擴展閱讀:
計算基金份額申購、贖回價格,應當先計算基金份額凈值。基金份額凈值等於基金資產凈值除以基金份額總額。基金資產凈值,是指基金資產總值減去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和基金合同約定可以在基金資產中扣除的基金負債後的價值。
基金資產總值包括基金所擁有的各類有價證券、銀行存款本息、應收基金申購款及其他投資所形成的價值總和。為了客觀、准確地反映基金資產價值,需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基金合同的約定,進行基金資產估值。
開放式基金通常應當每個工作日對基金資產進行估值。估值的對象是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債券、股息紅利、債券利息和銀行存款本息等資產。
Ⅳ 在原有的基金上再繼續買入,是第一次買入的價格還是現在的價格計入
一、再次買入時,看你要賣出的時候,是按照你當時第一股價格+第二股價格,總的贏利=賣出單價*總的股數-(第一次的買入價+第二次的買入價)這樣算的。
二、股票投資成本的計算,也包括買價成本的計算和交易費用的計算。這里只說明交易費用的計算問題。由於股票投資中的印花稅和過戶費,不但計算方法與債券完全相同,而且現行收費標准也完全一致。因此,在此僅就股票買賣交易費用計算中的兩個特殊問題作以討論。
三、股票買賣中傭金的計算基礎與債券買賣中傭金的計算基礎相同,也是成交金額,但所規定的計算比例卻有較大的差異。其具體規定是:A種股票買賣的計算比例為0.35%,但最低起點為10元。B種股票買賣則按成交金額的大小,規定不同的計算比例。
成交金額在50萬元以下的,比例為0.6%,起點為20元;成交金額在50萬元—500萬元的,比例為0.5%;成交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0.4%。
例1 甲企業於1999年6月1日在二級市場上以每股15元的價格買入A企業發行的面值為1元的A種股票20000股;又於7月18日以每股18元的價格將其全部售出。
基金是你投出的一部分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操盤手再用你的錢去投資,一般都是股票的形式。也相當於你花錢請專業人士替你炒股。所以選擇好的基金公司非常重要!只有基金公司賺了錢,你才有錢賺。基金公司賺了會按你買的股數、當天的單位凈值和贖回日期的凈值差給你相應的紅利。賠了,你同樣要以所購股數和凈值差分攤損失。購買的時候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一般是0.012每股,贖回的時候手續費是0.005,打個比方,如果你購買當天的單位凈值是1元,你買了10000股(一共是一萬元),你一共需要交170元的手續費。如果用網上銀行購買,會有相應的折價,大概手續費是110左右
Ⅳ 同種股票基金不同價格買入怎樣計算收益
總收益=持倉總數量*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每股市場價格-每股平均成本
每股平均成本=買入總金額/持倉總數量
買入總金額=分筆買入金額之和,持倉總數量=分筆買入數量之和
例如,10.00元買入1000股;5.00元買入2000股,當前市場價格是5.00元
每股平均成本=(10000.00+10000.00)/(1000+2000)≈6.67元
每股收益=5.00-6.67=-1.67元,(每股收益:-1.67元,即,每股虧損1.67元)
總收益=3000*(-1.67)=-5010.00元(總收益:-5010.00元,即,總虧損5010.00元)
Ⅵ 基金買進,賣出。時間怎麼算
以交易日當天下午3點收市為界。
3點之前買進或賣出,按當天的單位凈值計算;
3點之後買進或賣出,按下個交易日的單位凈值計算。
Ⅶ 基金買入和賣出按什麼時間計算
基金當天交易時間買入賣出,即基金的購買和贖回以當天下午三點為界:下午三點前購買或贖回的都按當天交易結束時的基金凈值計算;當天下午三點後購買或贖回的,按第二天交易結束公布的凈值計算。
一、基金操作技巧1.先觀後市再操作
基金投資的收益來自未來,比如要贖回股票型基金,就可先看一下股票市場未來發展是牛市還是熊市。再決定是否贖回,在時機上做一個選擇。如果是牛市,那就可以再持用一段時間,使收益最大化。如果是熊市就是提前贖回,落袋為安。
2.轉換成其他產品
把高風險的基金產品轉換成低風險的基金產品,也是一種贖回,比如:把股票型基金轉換成貨幣基金。這樣做可以降低成本,轉換費一般低於贖回費,而貨幣基金風險低,相當於現金,收益又比活期利息高。因此,轉換也是一種贖回的思路。
3.定期定額贖回
與定期投資一樣,定期定額贖回,可以做了日常的現金管理,又可以平抑市場的波動。定期定額贖回是配合定期定額投資的一種贖回方法。
二、如何購買
1.辦理定投後不論市場如何波動,都會每月以不同凈值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這樣就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使平均成本處於市場的中等水平。全年的波動幅度會較大,直接一次性投資的風險也會較大,但如果選擇定期定額投資,並堅持下去,長期看能起到平滑投資成本的作用。
2.定投業務普遍的起點是100~300元,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給小額投資者提供了方便,所以定期定額投資比較適合廣大的工薪階層。
三、如何贖回
當投資者有意對手中的基金進行贖回,則可以攜帶開戶行的借記卡和基金交易卡,同樣在下午3點之前填寫並提交交易申請單,在櫃面受理後,投資者可以在5天後查詢,贖回資金到賬。
Ⅷ 買股票基金手續費怎麼算
手續費計算公式如下:認購費用=認購金額-認購金額/(1+認購費率),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率)。
基金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基金可以直接在基金公司網站(需開通網銀)或通過各個銀行購買。封閉式基金必須開通股票帳戶,像買賣股票一樣購買。總的來說,各種類型的基金手續費是不一樣的,而且在進行認購、申購、贖回的手續費計算方法也是不同的。
(8)基金股票買入怎麼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注意買基金別太在乎基金凈值。其實基金的收益高低只與凈值增長率有關。只要基金凈值增長率保持領先,其收益就自然會高。
要注意不要片面追買分紅基金。基金分紅是對投資者前期收益的返還,盡量把分紅方式改成紅利再投更為合理。
要注意靈活選擇穩定省心的定投和實惠簡便的紅利轉投等投資策略。
Ⅸ 基金買賣的價格怎麼計算
你的賬戶顯示的交易時間應是7月1日的凈值0.9854,是不是你記錯了什麼,成交價格應為交易日的單位凈值。比如你7月4日下午3點之前賣出的基金,成交價格就應為7月4日的基金單位凈值0.9975;7月4日下午3:00之後賣出的基金,成交價格應為7月5日的基金單位凈值1.0002。
Ⅹ 場內基金買入賣出手續費怎麼算
場內基金只收取傭金費用,不收取印花稅和過戶費,一般來說,其傭金費率與交易股票所產生的費率一樣,雙向收取,不同的證券公司,其傭金費率有所不同,比如,投資者在某證券的傭金費率為萬分之三,在場內基金價格為2元的時候,買入2000股,等場內基金漲到2.5元的時候,全部賣出,則投資者買賣它產生的手續費用=買入傭金費用+賣出傭金費用=2×2000×3/10000+2.5×2000×3/10000=2.7元。
同時,有些證券公司在傭金費用每筆不足5元,按照5元的標准收取,當然,投資者在開戶入金之後,可以根據其資產與證券公司協商下調其傭金費率。
拓展資料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類。
最早的對沖基金是哪一支,這還不確定。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大牛市時期,這種專門面向富人的投資工具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傑里·紐曼創立的格雷厄姆·紐曼合夥公司基金。
2006年,沃倫·巴菲特在一封致美國金融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雜志的信中宣稱,20世紀20年代的格雷厄姆·紐曼合夥公司基金是其所知最早的對沖基金,但其他基金也有可能更早出現。
在1969—1970年的經濟衰退期和1973—1974年股市崩盤時期,很多早期的基金都損失慘重,紛紛倒閉。20世紀70年代,對沖基金一般專攻一種策略,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採用做多/做空股票模型。70年代的衰退時期,對沖基金一度乏人問津,直到80年代末期,媒體報道了幾只大獲成功的基金,它們才重回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