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意思
答案:
青天之上的明月,自古以來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詩中的「青天有月來幾時」,表達的是詩人對月亮出現時間的疑問與好奇。他停下酒杯,以此詢問,展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對自然、宇宙的哲思。
詳細解釋:
1. 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中的「青天」指的是遼闊的天空,而「月」則是人們常常用以寄託情感的月亮。詩人對於月亮何時出現在天空產生了疑問,這可能是受到某種即時情境的影響,也可能是對宇宙自然的一種普遍思考。
2. 「我今停杯一問之」中的「停杯」表明了詩人當時的動作——放下手中的酒杯。這個動作往往與放鬆、沉思的心態相聯系。詩人選擇在這時提出問題,顯示出他的好奇心和對問題的認真思考態度。
3. 詩人在欣賞景色或是飲酒享樂的過程中,忽然產生了關於天文、關於時間的深沉思考。他可能是在贊嘆自然的美麗之餘,又思索著生命的短暫與宇宙的無窮。這種哲思使得詩句顯得意味深長。
4. 該詩句也許不僅僅是對月亮出現時間的疑問,更深層次上可能是對人生意義的探求。詩人通過提問,表達了他想要了解自然規律、把握生命節奏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這種以景生情、以情入景的寫法,使得詩句富有藝術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句詩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產生的情感與思緒的交融,既有對自然現象的疑問,又有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展現了一種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審美體驗。
⑵ 李白的把酒問青天全詩
「把酒問青天」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的是「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全詩如下: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代 ·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⑶ 蘇軾《水調歌頭》全文意思是什麼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全詩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原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事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注釋: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⑵達旦:到天亮。
⑶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台。
⑹歸去:回到天上去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⑻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⑽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
⑾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⑿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⒀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⒁但:只。
⒂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⑷ 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全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