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組的科技部有何變化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此輪機構改革組建的新部委中,只有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是唯一一位首次擔任部長級職務的「新部長」。
而不管是新部長王志剛,還是前任部長萬鋼,科技部的兩任部長都是工程師出身,分別是電子信息和汽車領域的專家。
專家部長的任命也恰恰契合了科技主管部門是為了滿足國家對於「大科研計劃」統籌推進的建立要求,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科技部擔任著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
王志剛上任後,面對媒體發表的履新感受也道出了科技部未來的發展目標:「現在腦子里想的是如何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怎樣讓科技工作更好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這位60歲的新部長能否帶領重組後的科技部達成目標,科技部重組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頂層思考?
這要從科技部的前身——由科學規劃委員會、國家技術委員會合並而成的科學技術委員會說起,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於1958年,也是從那時候起,中國才初步形成了一個對科研規劃進行統籌管理的機構,該機構的主任由當時主管科學技術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
隨後,1970年起,科學規劃委員會曾經一度撤銷,直至1977年才重新恢復。重新恢復的科學規劃委員會主要職責為調查研究有關科學技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執行情況,同時負責編織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等。1978年,科學規劃委員會改名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此後,在數次國家機構的調整中,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被始終保留,直至1998年,根據《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決定》,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科技部,成為國務院職能部委之一。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等。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中國已經從科學創新能力薄弱、長期依賴他國技術的困境中走出來了,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0.3萬件,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但是面對當代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現狀,以及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重組後的科技部的職能也需要有新的提升。
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的職責是,擬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以及科技發展、基礎研究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組織協調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編制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規劃並監督實施,牽頭建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等。
對此,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這次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將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同時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改為科學技術部管理,將有利於更好地統籌海內外科技人才的需求和供給,有利於科技資源和項目在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以及基地和人才專項五大科技平台上合理分配和協調。
「為了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要扎實推動基礎研究;推動更多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生;在重要領域產生顛覆性技術,並加快應用;要更加重視科技隊伍的建設;在科研管理上加強協調統籌。」邱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