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名將宋希濂:名鷹犬,真將軍,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陳賡大將的學弟,宋希濂參加抗戰保家衛國!
「余聞英國有獵狼犬,平日無奇,每遇狼則凶性起,必噬之,希濂抗倭,如犬獵狼」。
「鷹犬」一詞在古代並非貶義,而是用來贊揚勇猛的將軍。民國時期的宋希濂將軍,便是被稱為「鷹犬將軍」的最後一位。
宋希濂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成年後,他進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成為了一名儒將。與他同期的同學,如杜聿明、陳賡、左權、徐向前等,都成為了中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人物。
宋希濂年輕時深受革命思潮影響,多次參加革命愛國運動,並創辦報紙和媒體宣傳救國。他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與陳賡同窗,後來加入了中共,但中山艦事件後,又退出了中共。
作為國民黨將領,宋希濂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色。他深受蔣介石器重,仕途順利。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他已經擔任國民黨中央軍少將,指揮著當時國民黨最精銳的德械師。淞滬事變時,他親率部隊強渡蘊藻浜,對日軍展開猛烈攻擊,成功粉碎了日軍的進攻計劃。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宋希濂率領部隊參加戰斗,他的德械師36師戰鬥力強勁,與日軍激戰三個月,給日軍造成了巨大殺傷。淞滬抗戰後,中國軍隊撤退,目的是為了拱衛首都南京。
在南京保衛戰中,宋希濂的表現一般,曾被短暫降職。但南京保衛戰失敗後,他被重新重用,參加蘭封會戰。蘭封會戰失敗後,他又參與武漢會戰,在河南省固始縣富金山一線阻擊日軍,為防禦武漢調整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2年,日軍從東南亞包抄中國大後方,宋希濂親率軍隊殲滅了已經渡過惠通橋的日軍部隊,保護了昆明、陪都及整個後方的安全,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勛章。
1944年5月,宋希濂為策應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反攻,率部進圍龍陵,攻下滇緬邊境被日軍盤踞的平戛、龍陵、芒市等強固據點,殲敵逾萬,俘獲尤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中國軍民投降,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授予宋希濂青天白日勛章以嘉獎。
1945年10月10日,宋希濂獲頒忠勤勛章。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宋希濂將軍盡職盡業,為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美國紐約病逝,享年86歲,骨灰安葬在湖南長沙唐人永久墓地,墓碑上被我國政府題詞「抗日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