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脫韁之馬什麼意思
脫韁之馬的意思是: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1、拼音:tuō jiāng zhī mǎ
2、用法:作賓語;指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3、近義詞:脫韁野馬、枯蓬斷草、事出不意
4、反義詞:籠中之鳥、籠鳥檻猿、籠中窮鳥
5、出處:現代·茅盾《夜讀偶記》:但因採取了漫談的方式,信筆所之,常如脫韁之馬,離題頗遠。
(1)脫韁之馬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枯蓬斷草
1、拼音:kū péng àn cǎo
2、釋義:乾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 難定。
3、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4、出處:現代《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後,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二、反義詞:籠中之鳥
1、拼音:lóng zhōng zhī niǎo
2、釋義: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3、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齊順帝升明元年》:今六帥齊奮,諸侯同舉,此籠中之鳥耳。(白話文:現在六個統帥共同奮起,諸侯一同軍事行動,這些都將是受困而不自由的人。)
❷ 脫韁之馬是什麼意思
脫韁之馬,意為掙脫了韁繩的馬,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失去了控制或約束,行為難以預測或控制。這個比喻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失控狀態下的自由和危險性。
在自然界中,馬是一種強壯而快速的動物,但它們的行為需要通過韁繩和騎手的引導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馬掙脫了韁繩,它就會變得難以駕馭,可能會狂奔亂竄,對周圍的人和物造成威脅。同樣,如果一個人或組織失去了約束或控制,他們可能會變得無法預測,甚至帶來危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脫韁之馬”的情況。例如,一個失控的情緒可能讓人做出沖動的行為,一個缺乏監管的企業可能會違法亂紀,一個失去約束的社會可能會陷入混亂。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失去控制或約束的嚴重後果。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脫韁之馬”的出現,通過加強自我約束、提高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等方式,確保人或事物處於可控狀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個人幸福安康。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在面臨“脫韁之馬”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