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路軍主要將領
西路軍的主要將領包括李先念、徐向前、陳昌浩等。
西路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一支部隊,存在於1930年代。這支部隊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紅色革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將詳細介紹幾位主要的西路軍將領。
首先要提的是李先念。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36年11月,李先念同志奉中央軍委命令,率紅三十軍在甘肅河西走廊的永昌、山丹、古浪一帶,執行了防禦作戰的任務。11月下旬,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過河部隊稱“西路軍”。
其次是徐向前,字子敬,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徐向前同志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最後要介紹的是陳昌浩,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2009年9月,陳昌浩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這些將領都對西路軍的發展和紅色革命的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
B. 西路軍21800人出征僅剩3000人 悲壯綿延兩千里
1937年,西寧。被關了幾個月後,一天夜晚,李貴珍被人用鐵杴狠狠打倒在一個三四層樓深的大深坑裡。等待她的將是活埋。生於1908年的四川巴州人李貴珍,大難不死。在那次大活埋中,她是幾個倖存者之一,其他還有同是來自四川的姚芝珍和馬玉蓮,兩人當年都只有20歲。三人和那些被活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身份:西路軍。
董振堂
綿延兩千里的河西走廊里,紅軍西路軍悲壯的歷史就在此上演。
西路軍歷史是紅軍長征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因為這是一場敗仗,許多歷史事實仍鮮為人知。紅五軍長董振堂戰敗被砍頭懸城三日,護士長被七寸長釘釘死在槐樹上,數千紅軍被馬步芳軍隊活埋,一幕幕戰爭中殘忍的殺戮令人慘不忍睹。
青海省省會西寧:馬家軍大本營,西路軍兵敗後,馬家軍將數千紅軍戰士帶至西寧,十八歲以上的男子槍打刀割後,活埋於挖好的「萬人坑」中,只有少數得以逃跑。
高台:1937年1月1日,紅五軍3000餘人在軍長董振堂的帶領下繼續西進,攻佔高台縣城,守敵1400餘人全部投降。1月12日,馬家軍派二萬余兵包圍高台。至元月二十日晨,收編民團中出現叛變分子開城納敵,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戰死後被砍頭,懸城示眾三日後,被送往南京蔣介石處邀功請賞。
臨澤:是西路軍戰斗時間最長、戰斗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地方。高台失守後,西路軍所剩1.3萬餘人全部集結在臨澤東南70多里的倪家營子地帶。馬家軍集結甘、青兩省兵力四五萬人,分成三路圍攻倪家營子,雙方展開了一場歷時二十多天的血戰。西路軍雖斃敵10000餘人,自己也遭受重大傷亡,軍政委陳海松等相繼犧牲。
經臨澤、高台兩戰,西路軍已基本戰敗,隨後退到祁連山石窩山上,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就地分散游擊,只有左支隊經過晝夜艱難行軍,終於穿過祁連山走出大戈壁,於4月底陸續到達星星峽,脫離了險境,保存了420餘人的骨幹力量。
紅軍西路軍出征時總人數約21800餘人;戰死者約7000餘人;被俘後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
為打通國際路線建西路軍
據西路軍歷史研究專家董漢河介紹,1936年10月下旬,天氣開始變冷。21800多名將士,奉中央軍委命令,正在甘肅靖遠地區渡黃河。2萬多戰士當時占紅軍總數約五分之二,來自紅四方面軍總部及所屬第三十軍、九軍、五軍、騎兵師、特務團、教導團、婦女團。他們渡黃河是為執行旨在打通國際路線解決戰略依託的寧夏戰役計劃。
隨戰局變化,1936年11月上旬奉中央軍委命令,這支部隊改稱西路軍,奔赴河西。徐向前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路軍總指揮,陳昌浩為政治委員。對於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蔣介石指使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圍追「圍剿」。
在隨之而來的日日夜夜,西路軍與反動西北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等十幾萬兇悍之敵進行了歷時半年之久、大小百餘陣之多的浴血苦戰。其間,雖有攻關奪隘建立政權及先後殲敵25000餘人的戰績,但終因孤軍深入、缺糧少彈、寡不敵眾等因素,於1937年3月兵敗祁連山。
慘遭「馬家軍」圍剿殺戮
在徐向前元帥的《歷史的回顧》( *** 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當中,第十四章「血戰河西走廊」,他用了51頁的篇幅,詳細介紹了「西路軍在黃河以西失敗」的全部經過。
《歷史的回顧》書中說,西路軍的失敗,是 *** 軍史上少有的幾次大失敗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紅軍西路軍出征時總人數約21800餘人;戰死者約7000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43人,軍、師以上幹部20多人;被俘後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
根據董漢河著作《西路軍戰俘紀實》一書記載,馬步芳的殘暴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一工作人員稱,馬步芳僅在張掖就殺害了3200多人,殺人方法花樣百出,有活埋、槍殺、火燒、扒心、取膽、割舌等多種殘忍手段。
「殺害用了兩小時左右。紅軍幾天沒有吃飯,已無力反抗,押到坑邊時,一般沒有綁著。紅軍站在坑邊,一刀一個,會殺的人死了,不會殺的頭未下來,或砍在不是要害處,結果人下到坑裡還活著,他們要求補一槍,我曾開槍打死過七八人。」在《馬英檔案》里,1978年8月4日馬步芳的堂表弟馬英回憶說,「董振堂的頭是劉呈德送來的,用酒精泡著,我親眼見的。」
她們很多人當時都只有20來歲,除戰場犧牲者外,很多人是被俘虜了,成了「俘女」。由於年齡都還不是很大,除部分被馬步芳活埋外,有的被 *** ,或者分給部下做妻妾丫環,甚至轉賣多處。
女紅軍比男紅軍更悲慘
「當時在祁連山,我們人踩人的一排排倒下去,即使不死也被壓死了,太慘了。」當時因為年紀小而沒有被殺的吳清香老人回憶說,盡管她們是女戰士,但她們除要打柴燒火做飯外,還要和男戰士一樣去打仗,很多女同志在戰斗中犧牲。而像吳清香一樣,李貴珍、姚芝珍和馬玉蓮,都是當時在西路軍里的婦女抗日先鋒團成員。
據吳清香介紹,如今很多女戰士都離開了人世,在甘肅省僅有吳清香等17名左右還健在。曾經直接和這些女戰士面對面接觸過的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的董漢河老人說,如果說西路軍是悲慘的,那麼這些女紅軍的命運看起來比男紅軍還要悲慘,是最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一群人。
董漢河說,她們很多人當時都只有20來歲,除戰場犧牲者外,很多人是被俘虜了,成了「俘女」。由於都年齡還不是很大,馬步芳除對部分活埋外,有的被 *** ,或者分給部下做妻妾丫環,甚至轉賣多處。84歲的吳清香老人回憶說,當年她就是「賞」給了韓起功宅院一個叫馬銀福的看門人。
成立婦女抗日先鋒團
根據董漢河著作《西征中的紅軍女戰士》一書記載,就在西路軍挺進同時,紅四方面軍1300多名女戰士也奉命組成了婦女抗日先鋒團,一起均按照正規武裝部隊配備,轄三個營,直屬西路軍總部,團長為王泉媛。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僅剩下的3000多人撤出了肅南縣石窩山。當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山頭召開了緊急會議,這也是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的最後一次會議。為了保存這點有生力量,會議決定把剩餘的部隊編為三個支隊,分散行動。總部把剩餘的三百多女戰士集中起來,重新組成了婦女團,由陶萬榮任團長。「由於女戰士還好一些,馬匪還不會見到了就殺,所以我們的任務是掩護主力部隊進山和撤退等任務,導致被俘虜和傷亡的很多。」記憶力還非常令人吃驚的吳清香說。
《西征中的紅軍女戰士》書中說,由於西路軍的西征失敗,婦女團——紅軍史上絕無僅有的婦女武裝這一段光榮歷史,以及他們的名字,隨著歲月流逝而被人所淡忘,解放後有的也因被俘和流浪,簡單地說成是「逃兵」、「叛徒」,文革期間幾乎無一倖免地受到殘酷迫害和批鬥。
1937年3月27日,張聞天、 *** 、朱德、張國燾聯名致電周恩來並彭德懷、任弼時,指示為解救西路軍危局,與馬步芳等講和。
孤軍奮戰時受中央營救
就在西路軍孤軍奮戰時,中央方面也在展開營救工作。
我們查閱眾多資料,在《 *** 點評 *** 著名將領》(作者馬祥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有一篇文章《紅軍西路軍的慘痛》,裡面提到,面對徐向前、陳昌浩向中央的告急電文, *** 和黨中央除緊急指示在西安談判的周恩來,要求蔣介石令馬家軍停止軍事進攻外,並於2月27日任命劉伯承為司令員,張浩為政治委員,以原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1軍,與第28軍、第32軍和騎兵一個團組成「援西軍」,向西開進,以接回西路軍。
西路軍失敗後,為保存西路軍余部,1937年3月27日,張聞天、 *** 、朱德、張國燾聯名致電周恩來並彭德懷、任弼時,指示為解救西路軍危局,與馬步芳等講和。1937年4月,西路軍剩下的700多人,在 *** 帶領下,從安西星星峽退入新疆。
*** 使詐開拔西路軍
董漢河的《西路軍沉浮錄》一書中也提到,1937年底,林伯渠到西安任駐陝黨代表後不久,即營救了1500餘紅軍失散人員。原來,馬步芳准備將俘虜西路軍編成的新兵團撥交給河南 *** 衛立煌部。 *** 駐蘭州代表謝覺哉得知後,一面派人與 *** 軍方交涉放人,一面派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工作人員到新兵團駐地,找他們談話,要他們堅定信心,隨時准備回到革命隊伍。
不料 *** 軍方佯稱要請示軍令部批准,暗地裡卻命令這個團偷偷提前開拔了。謝覺哉立即將此事電告了林伯渠。林伯渠馬上向有關方面交涉,新兵團一到西安,就去做他們的工作,這些紅軍失散人員紛紛要求歸隊。後來,這些西路軍戰俘開到三原縣安吳堡,分別編入了八路軍各部隊中。
「當年成立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就是為了營救這些失散西路軍。」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的講解員小陳說,除營救和聯絡西路軍失散人員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打通國際路線,保持和蘇聯的聯系。1937年,一位姓王的水煙商,把他的私宅給了紅軍八路軍駐甘辦事處,直到1943年才被撤消。
失敗使這些人的命運發生了劇烈變化,即使是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在西路軍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她們就是全部由1300多名女戰士組成的婦女抗日先鋒團,她們有的被活埋,有的被迫當小老婆或者賞給一個私宅看門的人,文革期間還要背上「逃兵」等罪名。如今她們都已經90歲左右的高齡,生活依然平淡無奇,沒有抱怨也不誇張。如果不是親耳聆聽她們的傳奇經歷,確實無法獲得這種震撼和對這些說話都已經哆嗦的老人的敬意。
「當失敗成為一種宿命時,失敗也是偉大的。」英國二戰時期的邱吉爾首相曾經這樣說過。撇開探討西路軍失敗的原因,僅這些戰士的動人故事,就足夠讓自己的心靈去洗個澡,突然間,麻木的心靈出現了久違的感動,《莊子》的「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句話卻一直響在我的心底。
西路軍大事記
1936年10月9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於會寧會師。
10月11日,中央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令紅四方面軍一個軍進至黃河靖遠段造船,於11月10日前完成渡河准備。
10月16日,蔣介石下達「進剿令」,總攻准備渡河的紅軍。
10月25日-29日,紅四方面軍30軍、5軍、9軍渡河。
10月29日,中央令31軍渡河,次日改變決定,留下31軍。
10月30日,蔣軍關麟征師進抵靖遠。河西紅軍5,9,30三個軍與河東紅軍被切斷。
10月30日,中央電令暫停寧夏戰役計劃。
11月3日,中央電令河西紅軍西進。紅軍與馬步芳部全線激戰。
11月6日,陳昌浩,徐向前等制定「平大古涼戰役計劃」(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決定西進,於平大古涼占據立足點,策應河東紅軍渡河。
11月8日,中央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劃。提出「作戰新計劃」。以一方面軍,二方面軍組成南路軍出陝南,四方面軍河東2個軍組成北路軍,待機入晉,河西紅軍組成西路軍,在河西建立根據地,打通去蘇聯路線。西路軍正式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
11月9日,西路軍集結完畢,准備執行「平大古涼戰役計劃」。
11月11日,中央來電詢問西路軍行動意見。西路軍領導決定西進。
11月16-18日,古浪戰斗失利,9軍損失三分之一。
11月21日,西路軍攻下山丹,西路軍進至涼州至永昌一線,並停止於此一帶。
11月22日,馬家軍開始大舉進攻紅軍。
11月22-12月上旬,西路軍與馬家軍連續激戰,紅軍兵力減至15000人。
12月底,西路軍再次西進。
1937年1月上旬,西路軍進至臨澤,高台一帶。
1月12-20日,馬家軍猛攻高台,高台失守,5軍全軍覆沒。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和3000餘名將士犧牲。
2月1日開始,西路軍與馬家軍在倪家營子血戰40天。為保存有生力量,紅軍從梨園口撤進祁連山,向康隆寺、石窩山疾進,擺脫敵人追擊。
3月14日,西路軍僅剩3000餘人撤進肅南縣石窩山,並在此召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決定將剩餘部隊編成3個支隊,分散行動。
3月17日,祁連山戰斗部隊完全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