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一石米
擴展閱讀
怎樣從k線圖看股票買點 2025-01-13 13:30:54
醫用酒精股票代碼 2025-01-13 13:26:28

一石米

發布時間: 2021-05-03 10:59:00

1. 一石米=擔米

石(dan 第四聲,與「擔」同音)是容量單位,一石等於10斗,1斗等於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
擔是重量單位,1擔等於100斤。
二者單位不同,與米的密度有關,不太好比。
很多地方將「石」與「擔」通用,是不規范的。

2. 一石米是什麼字

這是擴展B里的字,無音義注釋。網頁顯示不出,字見圖片。

3. 古時候說的"一石米"等於多少斤

一石大米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3)一石米擴展閱讀:

古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是重量單位。糧食論斗,是容量單位。因為十斗糧食的重量大致相當於一石,所以糧食也論石,一石等於十斗,又成了容量單位(至今有些方言里糧食還是論「石」)。

《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後來又因為一石糧食恰好是一個人所能挑擔的重量,於是一石又稱一擔。可是仍然寫做「石」。
石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10斗為1石; 2.重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

4. 一石米是什麼意思

一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一百八十斤。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2.重量單位。
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5. 一石大米是多少

朝代不同,一旦重量並不一樣,但大致都在90多斤左右。

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
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
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小街邊買個饅頭要660多元,太貴了吧。

6. 一石米一個人可以吃多久

我們按重量來考慮吧,在古代有很多種用法或者演算法:有人總結,漢代一石=60KG,宋代一石=97KG,唐朝一石=53KG,明代一石=50KG,清代一石=28KG,秦代一石=109KG。

我們按照消耗和體型估計:古代人:現代人=1:1,戰爭消耗:平時消耗=1.5:1.,按一個人一天大概吃一斤半糧食,半斤菜,半斤肉;這里的肉菜折算到糧食中那麼就是一人一天消耗2斤糧食。那麼古代征戰中的士兵,一個人最少每天消耗1.5kg的糧食。

ok,古代征戰中,一石糧食能夠一個人吃多久呢?結合上面的計算,漢代一石40天,宋代一石64天,唐朝一石35天,明代一石33天,清代一石18天,秦代一石72天。

而在急行軍和作戰的情況下消耗量更多,有肉食的情況下消耗的量更少。

7. 一石米是多少市斤

一石

有59200克,即制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8. 古時一石米是多少

石(dan 第四聲,與「擔」同音)是容量單位,一石等於10斗,1斗等於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
擔是重量單位,1擔等於100斤。
二者單位不同,與米的密度有關,不太好比。
很多地方將「石」與「擔」通用,是不規范的。
(1升米現在重1.25斤)

9. 日本戰國的一石米到底是多少

日本戰國時代一石到底是多少斤米,沒有確切的史料數據。有人說是17~20公斤,有人說相當於1.8中國石,有人說等於150公斤,有人說是30公斤,有人說一石稻穀是120斤。
根據容積、畝產、食量等推算出比較靠譜的結論:
一石=156.3升,相當於糙米約220斤,少則不少於215斤,多則不高於235斤。

10. 一斗米是多少一石米呢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距今約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並屯田種糧積谷。負責管理國家糧庫的官員,對每次出入糧庫的糧食重量,有著精確到粒米的詳細記錄。內蒙古自治區考古人員,通過對黑城遺址的發掘,發現了一批元代糧庫登記賬冊,引起我國計量考古部門的關注。據內蒙古考古專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書》: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黑城廣積倉收入稅糧「小麥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麥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確到五位數。記賬人為「廣積倉副使」,監證人為「廣積倉監支」。在另一份出土文書《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糧稅文卷》中,記載國庫收入糧食「小麥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斗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厘;大麥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厘」,從石以下更精確到六位數。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後,對農業生產和牧業生產一視同仁,經常勸課農桑,以五十戶為一社,每社選老農「專一照管本社之人務勤農桑,不至惰廢」(《通制格例》)。在中國歷史上四部農書中,有兩部產生在元代。當時,全國有人口五千餘萬,超過以往歷朝歷代的人口數量,糧食成為國民經濟的命脈。
為了鞏固農業基礎,防止社會動盪,元朝政府在各地設立糧倉,以儲備糧食,還設有「惠民局」和「養濟院」等社會福利部門。為了管理好國撥、國收的糧食,也為了小麥與大麥的互相折算,元朝設在北部邊疆的糧庫管理官員,在登記賬冊上使用了精確到五六位的登記方法。這些寶貴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糧食登記賬冊,對於我們研究古代計量法度,節約每一粒糧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具有珍貴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