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寇可往吾亦可往出處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句經典台詞:「寇可往吾亦可往」,這是主角劉徹所言。這句話傳達的是一種堅定的決心和戰略上的果敢,表達了無論敵人行蹤多麼詭秘,我方軍隊也能緊隨其後,彰顯了漢武帝時期的軍事策略和領導氣魄。
⑵ 百科造史: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B站的漫遊中,我發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短語,彷彿在視頻彈幕和評論區里頻繁出現——"寇可往,我亦可往"。這個片語雖然在鬼畜、影視剪輯中頻繁出現,但大多數人似乎把它當作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經典台詞。那麼,這個引人深思的表達出自漢武大帝之口嗎?
我帶著疑問,向網路尋求答案。據網路記載,源自《史記·孝武本紀》,漢武帝曾言:「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現代人通常簡化為「寇可往,我亦可往」,體現了大帝主動應對外敵的決心。劉徹面對匈奴的挑戰,面對朝中反對出征的聲音,他用這句話激勵士氣,強調團結一致的重要性。《漢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
然而,當我深入探究《史記》、《漢書》以及《資治通鑒》的原文,卻並未發現與"寇可往,吾亦可往"完全一致的表述。國學大師網站的搜索結果同樣空缺。這不禁讓我質疑,這個在2004年《漢武大帝》第四十集中出現的台詞,是否真的出自漢武帝,還是被後人篡改並賦予了新的出處。
事實上,網路上的一些帖子和討論似乎證實了這個台詞的演變過程,自那時起,它逐漸脫離了史書的記載,成為電視劇粉絲口中的經典。盡管《漢武大帝》中漢武帝的另一句台詞"務要使夷狄,不敢小視中國,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並未被人為編造出處,卻同樣被廣為流傳。
綜上所述,盡管"寇可往,我亦可往"在文化語境中顯得深入人心,但其確切的歷史出處似乎在電視劇的演繹中被模糊了。或許,我們應當重新審視這個網路條目的真實性,並考慮對其進行修正,以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在英雄與虛構之間,尋找那一份歷史的真實感,是我們探討此類話題時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