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義鄭興公園的典故
孝行。鄭興公園是孝義市建設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綜合性公園,取我市唐代孝子鄭興割骨奉母的歷史傳說而得名,由新義街道梁家莊村投資建設。隋末年間,發生了歷經13年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使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山西永安縣青年鄭興,家境貧寒,從幼喪父,以種地奉母度日。母親突然患重病暈倒在家中,情急之下,「刮骨為羹」,以饗母親。母親的身體好轉後,鄭興「刮骨為羹」的事跡迅速傳遍了汾州各地,時任汾州知府的房玄齡被其孝行感動。這是一個在山西本土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真實故事,她訴說著我們中華民族亘古不變的傳統美德——孝道!鄭興公園就是由此而來的。
『貳』 鄭興革命烈士
鄭興烈士,原名漢卿,生於1885年,逝於1940年,是博山縣五福峪鄭庄人。他的人生歷程與抗日救國緊密相連。1925年,鄭興從吉林警官學校畢業後,擔任琿春東溝中蘇邊境警察署長,展現出早期的執法才能。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鄭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促使他轉戰抗日前線,他擔任東北抗日救國軍司令部法官兼第五旅旅長,積極參與抵抗日本侵略。1932年冬,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圍剿,他被迫退入蘇聯境內尋求庇護。1935年,鄭興毅然歸國,繼續投身抗日斗爭。
1938年2月,他加入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軍第一大隊,擔任參謀長,後來轉至八路軍山東抗日縱隊三支隊,繼續擔任參謀長的職務。然而,遺憾的是,1940年,他在家中養傷期間,不幸遭遇誤會,中彈犧牲。他的英勇事跡和忠誠精神令人敬佩。
1979年2月12日,中共山東省委對鄭興烈士的名譽進行了恢復,並追認為革命烈士,以表彰他的英勇和犧牲。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抗日戰爭的歷史篇章中,激勵後人銘記和傳承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