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鞠萍:風光的背後有淚水,被前夫傷透了心,如今兒子是她的驕傲
在《你好媽媽》中,主持人問道,
鞠萍帶著點點笑意,毫不猶豫道,
「鞠萍姐姐」這個稱號貫穿了鞠萍的一生,
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兒童的成長。
她是我國少兒主持人的開路者,也是領路人。
在那個年代,她的話甚至比媽媽還管用。
但是風光的背後有淚水。
陪伴了無數觀眾的鞠萍姐姐,獨獨在兒子的成長路上缺失了相應的陪伴。
她跟前夫因愛結婚,卻因生活而離婚。
對方的態度傷透了她的心,離婚後,她一個人撫養了兒子很多年。
她始終將歡樂留給觀眾,卻將淚水咽回心裡。
直到再婚丈夫的出現,才讓她重拾了對愛情的信心和嚮往。
01
1966年,鞠萍在北京出生,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大八歲的哥哥。
從小鞠萍就是在父母、哥哥的疼愛中長大。
小時候的她長相伶俐可愛,活潑好動,很快便展現出了別一般的藝術天賦。
在還不懂表演是什麼的時候,鞠萍已經無師自通的學會了模仿。
她喜歡觀察來家裡做客的客人,然後模仿的活靈活現。
但那時的她,最大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位芭蕾舞演員。
《紅色娘子軍》中立起腳尖翩翩起舞的舞者在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極大的震撼。
她拉起蚊帳當幕布,將腳下的床當舞台,幻想著優美的舞姿,一直跳到跳不動為止。
母親看到她對芭蕾如此痴迷,便將她帶到舞蹈學校,但老師一見她,便搖頭否定了。
「臉太圓,腿不夠長也不夠直。」
她的芭蕾夢就這樣碎了。
但上天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沒能學上舞蹈的鞠萍,卻憑借一副好嗓音進入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廣播合唱團,跟蔡國慶、杭天琪等人成為了同學。
在這里,除了唱歌,鞠萍還有了一個新的愛好。
鋼琴。
黑白琴鍵流淌出來的絕美樂章令她深深著迷。
但鋼琴這個洋氣樂器,
即使在現在,都不是普通家庭能買得起的。
更何況在那個年代。
鞠萍無奈,只能將琴鍵畫在自己的書桌上,回憶著老師教授的知識,模仿著邊「彈」邊唱。
這樣快活的日子似流水,一眨眼便到了初中畢業。
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升高中,鞠萍的哥哥就是這樣。
但人小鬼大的鞠萍顯然有自己的想法。
1981年,她考入了北京幼兒師范學校,立志於今後站上七尺講堂。
憑借著多年的合唱經驗,鞠萍在聲樂課上如魚得水。
一次練習中,伴奏的老師臨時生病,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彈琴。
一旁的鞠萍站了出來,大膽的毛遂自薦,震驚了身旁的所有人。
1983年,鞠萍隨著合唱團一起前往央視錄像。
個子高挑,長相甜美的她一下子被央視兒童部的編導看重。
彼時少兒部沒有專職的主持人,每次節目都是從幼兒園老師中臨時抽取。
因此看到氣質形象俱佳的鞠萍後,編導便動了心思。
接到試鏡通知的鞠萍頗有幾分不真實之感。
她既不是名牌大學的學霸,也不是播音專業出身。
試鏡那天,她沒有化妝,穿著普普通通的衣服,就像往常一樣唱唱歌,跳跳舞,還講了故事。
正是她的本色出演,打動了少兒部的領導們。
但鞠萍的內心卻很忐忑,她問負責少兒部的主任,沒有學過播音也可以嗎?
對方告訴了她肯定的回答,只要你足夠有耐心、童心和愛心就行。
而這些,恰恰是鞠萍最不缺的。
於是1984年夏天,18歲的鞠萍第一次出現在央視的少兒頻道。
她向關系好的音樂老師借了一件樣式時髦的藍裙子,戴上了自己親手編的塑料花圈,成為了小朋友們親切的「鞠萍姐姐」。
由於優異的表現,第二年的兒童節,鞠萍便帶著《七巧板》跟全國觀眾見了面。
她親切溫和、自然活潑的主持風格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歡迎。
《七巧板》一經播出,熱度便居高不下。
收視率平均超過10%,最高時高達36%,無數人守在電視前,只為看到鞠萍姐姐的身影。
當年通訊技術還不夠發達,人們表達內心的 情感 主要靠寫信。
鞠萍一年能收到6000多封的信件。
信件的筆記各異,有大人的,也有小孩子的。
孩子天真的話語和稚嫩的筆記讓鞠萍的內心充滿了動力。
她喜歡著,也享受著跟孩子們的相處。
她不僅會親自回信,還會將這些信封當作珍貴的回憶,妥帖的收藏起來。
這些信封不僅會傳達孩子們對她的喜歡,有時候也會傳達出孩子們的意見。
當時鞠萍身邊的人都趕時髦燙了一頭漂亮的卷發,
鞠萍也趕了一回潮流。
但對於她的新造型,孩子們卻無法接受。
孩子們真摯的話語深深觸動了鞠萍的內心。
她二話不說將頭發搞了回來,並且在今後的幾十年裡,她的發型從未有過改變。
02
在那個年代,鞠萍是當之無愧的大名人。
1988年,在第一屆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中,22歲的鞠萍以絕對的優勢拿下了當時的冠軍。
1989年,23歲的鞠萍站到了央視春晚的舞台,以春晚主持人的身份驚艷亮相。
回憶起這些過往,鞠萍感慨道,
事業上是這樣,愛情上也是這樣。
在一次買鞋中,鞠萍認識了第一任丈夫蔣啟星。
當時鞠萍正在線下參加活動,需要不同的鞋子來搭配。
但是在鞋店挑了半天也沒挑到合適的。
無奈的她只要搖搖頭離去。
本以為這件小事會很快翻篇。
誰料幾天後她卻突然接到了一個包裹,裡面裝有20多款形式各異的鞋子。
鞠萍一下子驚呆了。
她拿著這些鞋四處詢問,多方打聽下才知道是鞋店老闆送來的。
當時在鞋店,蔣啟星一眼便看到了甜美可人的鞠萍。
在看到她怎麼也挑不到合適的鞋子後,
蔣啟星向店員細細詢問了鞠萍的要求,連夜讓工廠加急做出了這20多雙鞋子。
得知前因後果後,鞠萍的內心十分感激。
但蔣啟星堅決不要鞠萍的錢,鞠萍只好請他吃了一頓飯。
兩人在吃飯途中相談甚歡,一來二去便談起了戀愛。
當年鞠萍的追求者無數,不乏青年才俊。
誰也沒想到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蔣啟星竟真的能將鞠萍追到手。
兩人的身份地位相差很大。
一個是享譽全國的美女主持人,
一個是沒什麼亮點的小鞋店老闆。
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戀情的。
但鞠萍的內心就認定了蔣啟星。
她不在乎對方的長相、職位、權勢,她愛的只有對方這個人。
在相處過程中,蔣啟星的細心妥帖讓她很是觸動。
只要兩人相愛,別的都不會是問題。
1992年,鞠萍和蔣啟星走入婚姻的殿堂。
結婚一年後,鞠萍便生下了兒子蔣翼遙。
這個名字是喜劇大師梁左幫鞠萍取得,寓意他能夠飛的更遠更高。
但是她沒想到,孩子並沒有成為夫妻間感情的維系帶,反而讓彼此的感情走向了破裂。
有了孩子後,鞠萍便將生活重心更多的放在家庭。
可感情碰上生活,總少不了一地雞毛。
蔣啟星的大男子主義很重,他認為鞠萍作為妻子,為這個家付出是理所應當的。
婚後他便當起了甩手掌櫃,生活全靠鞠萍來養。
在家裡,他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指揮著鞠萍趴在地上用抹布擦拭地板。
一點兒忙都不幫,還在一邊說著這兒沒擦乾凈,那兒沒擦乾凈。
連鞠萍的同事都因此氣憤不已。
鞠萍卻坦然接受下來。
除此之外,在帶孩子上,蔣啟星也是全推給鞠萍。
有時鞠萍在做飯,孩子哭了,她讓蔣啟星去看看孩子,結果孩子的哭聲一直沒停。
鞠萍連忙趕過去,卻發現蔣啟星只是在一邊坐著,任由兒子哭到打嗝。
看著眼睛、鼻尖都哭紅了的兒子,鞠萍忍不住發了火,她問丈夫為什麼不看孩子。
蔣啟星卻一臉不在意道,「哪有那麼嬌氣,哭夠了就不哭了。」
為了兒子,鞠萍默默忍受著這些苦楚。
她不想讓兒子有個不完整的家,但她的退讓卻換來了丈夫愈發的得寸進尺。
隨著妻子的名氣越來越大,蔣啟星心中的怒氣也越燒越旺。
聽著一句句「鞠萍老公」的稱呼,他的內心不爽極了。
他將這些怨氣都發泄在了鞠萍身上。
在家實行冷暴力,對鞠萍吆五喝六,沒有一個好臉色。
看到鞠萍陷入自我懷疑的樣子,他也只是冷哼一生,無動於衷。
昔日恩愛的夫妻早已不知不覺的成為一對怨偶。
與其兩看生厭,不如放過彼此。
1999年,鞠萍選擇了離婚。
為了爭取到兒子的撫養權,她最後凈身出戶。
帶著6歲的兒子開始了單親生活。
03
在鞠萍的心中,一直都對兒子充滿了虧欠。
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從《七巧板》到後來的《大風車》,
每年的六一,她都會准時的為全國兒童送上深切的祝福。
但對於自己的兒子,她卻一次也沒有陪他過過一次兒童節。
在蔣翼遙8歲的時候,鞠萍曾帶著他登上過王剛主持的節目《朋友》。
王剛拿著話筒詢問蔣翼遙最想要的兒童節禮物是什麼。
蔣翼遙回答道,「我想讓媽媽和我一起玩。」
但這個願望一直都沒有實現過。
單身媽媽的生活並不容易。
她卻從未將那些負面的情緒發泄到兒子身上。
忙不過來的時候,她會拜託父母幫忙照看孩子。
等到兒子要上學了,鞠萍並沒有擅自做決定,而是跟兒子商量道,可不可以住校,她向兒子講述了集體生活的優勢,並將決定權放在了兒子手上。
懂事的蔣翼遙選擇了住校生活。
但這並沒有影響母子間的感情。
每次蔣翼遙放假,鞠萍都會早早的准備好兒子喜歡的飯菜,在家等著對方回來。
甚至母子倆的感情更加深厚。
鞠萍充分尊重著兒子的意願。
隨著蔣翼遙一天天長大,他開始喜歡很多東西。
無論是彈鋼琴還是學吉他,
鞠萍總是會無條件的滿足他。
既是對兒子的虧欠,也是對曾經自己的彌補。
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一切放在孩子的眼前,鞠萍也不例外。
小孩子的興趣愛好總是變了又變。
今天還喜歡的興趣愛好,可能明天就會棄之不顧。
對於蔣翼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鞠萍並沒有多加干涉。
在她看來,兒子 健康 茁壯的成長,比什麼都強。
在養育孩子方面,鞠萍有著自己的一套准則。
她從不打擊孩子的自信,而是提倡鼓勵式教育。
她不會強制兒子學習課外輔導班。
即使兒子沒有一份拿得出手的特長,她也是毫不在意道,「不學就不學。」
她只會告訴兒子,
「你做得不錯,但我要是你會更好。」
在她的教育下,蔣翼遙成長的很出色。
他漸漸的懂得了母親的不容易,越是理解,便越心疼母親。
每次放假回家,他都會爭得幫媽媽整理家務。
母子倆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她從不會干涉兒子,卻願意為他聆聽一切煩惱。
雖然母子倆的生活很是溫馨。
但鞠萍的親朋好友卻很是心疼她的生活,
又是當爹又是當媽的將兒子拉扯大,不願再嘗試新的感情,明明還這么年輕,何必受困於一段失敗的婚姻。
但鞠萍總是擔心兒子會受影響。
對於他人的好意,她也只是嘴上應著,實際一拖再拖。
不過隨著蔣翼遙漸漸長大,他也希望媽媽能收獲自己的幸福。
終於在身邊人的催促下,鞠萍答應一試。
2009年,在介紹人的牽橋搭線下,鞠萍認識了楊碩。
這個楊碩不是演員楊碩,而是一名商人,有著自己的事業。
兩人一見面,就十分投契,彼此對對方的觀感都很好。
但鞠萍始終心有顧慮。
她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還帶著一個孩子。
這讓她很不自信。
但楊碩卻全然不在乎。
「你放心,我會對你好,也會對你的兒子好。」
面對楊碩真誠的話語,鞠萍決定給彼此一個機會。
而楊碩也沒辜負對方的期望。
他不僅對鞠萍噓寒問暖,對蔣翼遙也是關懷備至。
蔣翼遙從學校回來,他會特意請他們母子一起吃飯。
在餐桌上,他會小心詢問著蔣翼遙的興趣愛好。
都說愛不愛一個人,從他的行動上就能看出。
楊碩笨拙的討好她的行為,鞠萍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蔣翼遙也漸漸的認可這個父親。
2010年,鞠萍和楊碩在北京領了證,正式結為夫妻。
婚後,楊碩也真正做到了將蔣翼遙視為己出。
當時蔣翼遙恰逢畢業選專業,面對人生的重大的抉擇,他不免犯了難。
鞠萍沒辦法為他提供更多的助力。
在這時,楊碩發揮了自己身為父親的作用。
在具體了解了蔣翼遙的想法後,他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他提議蔣翼遙選擇金融專業。
並且在蔣翼遙之後留學深造,也出了不少力。
04
在蔣翼遙上學期間,曾發生了一件大事。
鞠萍的父親突然去世。
小時候家庭條件並不好,父親一直像一座大山為這個家遮擋了無盡的風雨。
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親臨終前,一直惦記著一本賓館管理手冊沒有出版。
那是鞠萍第一次動用自己的名氣,她拜託印刷廠將手冊印刷出來。
趕了一星期,才將手冊放在父親的病床前。
但鞠萍並沒有親自送走父親。
父親去世那晚,她正在雲南錄制節目。
接到消息後,她心中的天一下子塌了一半。
這件事成了她心目中難以忘懷的傷痛。
沉浸在悲痛中的鞠萍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緩過來。
她常常忘了吃飯,一個人獃獃地坐著,有時候一行情淚會無意識的滑過臉頰。
看著她日漸消瘦的身體,楊碩的內心也很是傷痛。
他時刻小心的陪在鞠萍的身邊,提醒她吃飯,帶她出去散心。
他還會悄悄地給繼子打電話,希望繼子可以安慰到鞠萍受傷的心靈。
在他無微不至的看照下,鞠萍慢慢走了出來。
三年後,蔣翼遙學成歸來。
隨著兒子漸漸長大,成為家裡的頂樑柱。
鞠萍早已開始退居二線。
有了更多時間的她,最頭疼的就是兒子的婚事。
但每一次都會被蔣翼遙矇混過去。
每到這時候,楊碩也會幫忙打圓場。
生活雖然免不了磕磕絆絆,但一家三口的生活卻依舊安穩幸福。
感情的事情急不來,
就像鞠萍兜兜轉轉後遇到楊碩一樣,
說不定蔣翼遙的幸福什麼時候就到來。
最後祝鞠萍姐姐一直幸福快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