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核雕
擴展閱讀
波導股份吧 2024-11-15 00:26:37
澳大利亞人口多少 2024-11-15 00:00:48
常用的買股票的軟體 2024-11-15 00:00:43

核雕

發布時間: 2021-05-03 13:17:21

A. 請問核雕怎麼保養

a、防曬。太陽光或高溫燈光長時間直曬將導致開裂。

b、防水。橄欖核作品掉進水裡或用水刷洗清潔,空囊進水後蒸發很慢,外表蒸發很快,導致由內向外膨脹而開裂。如果著水,可放在食品保鮮袋中打一松結,讓水份慢慢蒸發,切忌速干。

c、風吹。風吹是導致開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北方地區,短時間的風吹就容易將橄欖核吹裂。因此風力稍大,就應妥善收藏起來,以防不測。

d、放置在有暖空調的環境中,冬季使用暖氣(或暖空調),室內(車內)很乾燥,橄欖核長時間放置在這種環境中肯定開裂。如果在暖氣環境中使用加濕器加濕,那就不會開裂。

e、冬季不能放在內衣口袋。人們在冬季穿的衣服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將橄欖核作品放入內衣口袋「珍藏」,這就容易開裂。原因在於人的體溫起了一個「烘烤」作用,內衣口袋非常乾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開裂。

B. 核雕派別怎麼區分各有什麼特點代表作呢

核雕北工與南工的劃分,並不僅僅是由於地域分布的差異,更重要的原因是二者核雕作品在構成及意蘊的差異。北工與南工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1、作品風格的差異。

傳統意義上,北工核雕作品布局簡練,朴實大方,形成了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往往是敢於突破桃核固有形態的空間局限,在小物件上構造出大場景,且精於作品氣勢的構造,這種粗獷並非是粗劣,而是高度概括下的精煉。

2、發展軌跡的差異。

無論是北工還是南工,其最初的形態都只是謀生的手段。隨著被社會認可和自身的發展,他們的各自發展軌跡出現了差異。濰坊核雕大約始於清末,並在二十世紀初期達到了發展的高峰,其代表作品《馬拉車》也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巴拿馬博覽會金獎,自此濰坊核雕名噪一時。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濰坊核雕在全國范圍內依然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微小的桃核雕作品也被我國政府曾被作為禮品饋贈外國使節。此後,濰坊核雕出現衰敗。

3、材料不同

北工以核桃核心為材料,著名的濰坊核雕代表作品《馬拉車》為例,該作品以駿馬和馬車為主景,著重刻畫駿馬的脖頸向前掙伸和馬車行進中的傾斜表現,似乎是一匹健碩的駿馬拉著馬車飛馳進觀者的眼球,其動感、強勢一覽無余。

南工主要的橄欖核為主又以「蘇(蘇州)派」最為傑出,核雕市場上流通的蘇派作品佔了整個核雕市場90%以上。蘇州核雕布局緊湊,柔美精緻,具有細膩靈動的藝術風格。

(2)核雕擴展閱讀:

《蘇州訣:十八羅漢園林》手串是蘇州核雕的代表作品之一,該作品以蘇州拙政園、獅子園、留園等十座最出名的園林為創作題材,主要採用了圓雕、鏤雕的雕刻技法,將園林中的假山、拱門、亭閣、樹木等等物象安排在小小的橄欖核上,雕琢物象雖多,但是並不錯落反而有致。

將蘇州園林的精緻完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出了蘇州核雕作品的精緻靈美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核雕

C. 核雕的核雕名家

1.鍾勤鋒1975於舟山村鍾火元自幼受父親藝術熏陶文玩1992隨父藝至今其主要作品七星高照、鍾馗等.曾獲 \蘇州市渦區工藝美術員:助理工藝師2.丁良:光福舟山蘇州雕刻橄欖核派雕刻藝, 選核特別講究;雕刻作品單面十八羅漢採用籽鐵核選料精良致顏色相同具高收藏價值! 送禮、收藏品.3.胡君偉 T.>lt8D|-e 蘇州藏書原本事石雕迷戀核雕決定改行拜周全根藝核雕行業定知名度4.陸琴 1976於蘇州光福鎮十八歲高畢業事兩刺綉工作二十歲做紅木傢具·紫檀木筆筒雕刻喜歡橄欖核工藝品始雕刻橄欖核經潛研究形自風格作品構思精巧物眉目清秀表情祥自造型飄逸富每件作品都透著『雅』既喧鬧沉寂靈透著穩重高雅透著輕盈刀口處理干凈細致代表作《觀音》《四美》《清者自清---蓮花》《八寶觀音》《福祿壽》《浮雕八仙》《逍遙游--船》《文殊菩薩》等5.周義清 於19681985始習橄欖核雕刻技術雕刻題材廣泛其彌勒世稱道起習弟佼佼者遭工廠解體身錫靈山佛面佛修九九潛於橄欖核雕刻技藝提高讓自技藝更高提高周義清直追求著讓普通百姓能欣賞橄欖核雕精美理念2003面向眾專門做起核雕廣接受題材--彌勒佛(名布袋佛)彌勒佛姿態各異神態入深受玩核喜作品供應求業界確立--核雕周位6.蘇州名家橄欖核雕 殷麗芬 呢 答案補充 我難答主要市場認認

D. 核雕名家有哪些

1、須吟笙

須吟笙是近代核雕名家(1923.5.13-2011.3.9),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寫意羅漢頭的鼻祖,羅漢頭的山峰,蘇州舟山須派羅漢的創始人。作品有橄欖核雕《楊家將》、「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

2、劉小敏

劉小敏,原名劉敏霞,1963年生,蘇州核雕名家。師從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宋水官。

3、馬福元

馬福元,蘇州舟山村人,1953生人,13歲學習核雕,師出早期的舟山工藝廠,由於對核雕愛好至極,其學習進步很快,也為當時的工藝廠做出了很大貢獻,八十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期間,馬福元老師一直苦練技法,主攻十八羅漢,取得了很高的藝術造詣。

4、夏棟

夏棟,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核雕作品《鼻煙壺·吉祥如意》在第七屆中國(無錫)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作品《十五貫》入選市級公益廣告,展示在蘇州市地鐵站1、2、4號線軌行區中。

5、王洪倫

王洪倫1985年出生於山東金鄉縣,自幼喜歡雕刻,後拜師潘發清。自己通過多年刻苦鑽研,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作品在《現代根雕攬勝》《中國根雕之光》《中國當代民間工藝名家名作選粹》等書籍發表。

E. 蘇州核雕

大師談不上,名家倒是有一些。
舟山工藝品廠簡介:
1970年由鍾年福發起並成立任第一任廠長。發起人還有殷小男(殷麗娟的父親,殷根福的兒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須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時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欖核雕,還有石雕,接的訂單都是海外的訂單,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後,大部分廠員都出去自己雕刻,導致訂單無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現在的許多大家都是在廠中學習的,如周雪官、謝才元、周泉根等。

東山工藝美術廠簡介:
1973年由鍾年福成立,當時有許多女工全在東山廠,有大家所熟知的須培金、鍾秀琴、周麟鳳、鍾菊英等人。和舟山工藝品廠一樣是接收海外訂單的,也在改革開放後無疾而終。但可以講這兩個廠子為舟山現在這么蓬勃的雕刻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須吟笙
1924年生人,師從殷根福,寫意羅漢頭的鼻祖,羅漢頭的山峰,他的羅漢頭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麗娟是須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藝品廠一帶一出來的徒弟(這一點鮮為人知)。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在橄欖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為大家所知,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子,但留存的已經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後在其中指導廠中學徒,可以說現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過。其作品特點突出,無人能仿,現年歲已大,基本不能再從事雕刻啦。

鍾年福
1927年臘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歲開始學習雕刻,師從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藝品廠,1973年4月7日成立東山工藝美術廠。可以說為舟山的橄欖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鍾老刀法粗曠,作品特點鮮明,為了愛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無人能出其右。也從事過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質的雕刻。大女兒鍾菊英(在89年後就不從事雕刻因為眼睛不好)、大兒子鍾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從事雕刻)、二女兒鍾菊仙(現在還在從事雕刻)。開門徒弟是鍾火元、其他徒弟有謝才元、鍾秀琴、周雪官、須培金等,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指導過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

鍾火元
1948年生於舟山村
1964年師承鍾年福學藝橄欖核雕
1970年參加集體創辦的舟山村工藝廠
1971年調入光福鄉紅木雕刻廠
1972年光福紅木雕刻廠橄欖核雕車間創辦人之一,任車間主任、質量檢驗員、業務推銷員、原材料采購員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獲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吳中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
助理工藝師
2007年橄欖核雕手串「十八羅漢」獲得第42屆國際旅遊工藝品「金鳳凰」設計大獎賽優秀獎,評比和發證單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謝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進入舟山工藝品廠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開始自己創作,其現在正當壯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羅漢頭能看到須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等題材,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曾和須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羅漢相。開門徒弟是朱紅為,還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鍾秀琴
1959年生人,師從鍾年福、鍾元慶、須吟笙。1973年進入東山工藝美術長,與須培金和周麟鳳同時開始學習核雕,可以講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輩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細膩中能透露出鍾年福的粗曠,須吟笙的寫意和鍾元慶的工整,可以說是集大家之所長,代表作品是走獸十八羅漢、走獸八仙、圓雕雲彩八仙及許多題材的單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於核雕之鄉舟山村。師從顧仁笙,曾工作於舟山工藝品廠,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斷的深挖創新,終獲成功,創立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尤其是在十八羅漢頭這樣很能體現一個藝人的基本工的題材上更是力求完美,並且對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開發出鐵圓核、大四花等這樣核質非常高的原料。從不讓一條質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場上。在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雖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確實帶出了不少優秀的徒弟,並且他的許多徒弟(如胡君偉、蕭艷萍、殷晨月等)現已揚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從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

周麟鳳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藝品廠(當時有周雪官、須培金夫婦,周泉根、周麟鳳夫婦,謝才元、鍾秀琴夫婦),刀法精準而細膩,現在為了丈夫和愛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放棄了核雕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愛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務閑暇的時候雕刻一些小掛件,現在除了一些「壽桃」之類的小件,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學成才,80年畢業之後開始從事核雕的學習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細致,而且有創新性,作品不俗氣,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體現出他的與眾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眾多核雕愛好者的喜愛。代表作品有文財神、武財神、福祿壽、觀音、關公、以及眾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蘇州,曾經參過軍,做過生意,並且是中共員,如此復雜的經歷之後還能靜下心來從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開始學習核雕,師從周建明,2003年開始自己創業,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濃重的殷派風格,固化,傳統,刀工規整,傳統題材非常之多。現而今他已經另闢新路,創作了許多新穎的題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體現心中所想,能化平面於立體,化呆板為靈巧,使作品活起來。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羅漢系列,觀音,鍾馗等。現創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羅漢和浮雕八仙過海。
v
胡君偉
1970年出生,蘇州藏書人,原本從事石雕,後迷戀核雕,決定改行!拜周全根學藝!先在其媳婦處學2月羅漢頭而後經師傅指點2周後回家自己琢磨!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將原來的石雕工藝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藝中。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簡潔,流暢,內涵豐富!給人想像的空間!並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題材新穎,廣泛。有花鳥藤蔓,人物羅漢,動物風景等!作品非常強調新意,造型靈活,布局合理,刀法簡潔細膩流暢,在後期的拋光處理,尤被業內人士誇好!他的代表作有達摩,祝福,三駝,龜龍,錢眼。生生不息,知足長樂,負荊請罪,和氣生財,十二金釵等等。收比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吳麗君等,都在核雕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鍾靜峰
1971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長子,自幼深受父親核雕藝術的熏陶
1985年隨父學藝
1986年拜沖山佛像雕刻祖師李永良之子李榮壽為師,學習佛像雕刻。從藝二十多年來,主要作品有橄欖核雕「老子出關」、「西廂記」,紅木雕筆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紫檀木筆筒「紅樓夢十二金釵」、「八仙過海」等,其作品人物鮮明,刀功簡練醇厚,深受大眾喜愛。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帥道富
1972年出生於江西省奉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自幼家境貧困,於1988年綴學在家務農。一個偶然的機遇,在1991年他拜師朱紅偉,到蘇州學習核雕技藝,從基本功的三刀開始;那時的市場並不景氣,一天下來只能賺十幾元。於是從一起拜師學藝的有十二人,到目前為止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在執著於核雕藝術。1994年出師後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後更加潛心鑽研核雕技藝,謙虛認真的向前輩們討教,得到過鍾年福、須吟笙等老前輩的指教。有時遇到了難題,會特意叫車請須老來家裡指導。(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說:「須吟笙根本不認識帥道富這個人。」那是因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緣故,他本人一直也沒有特意的跟前輩們報過自己的大名,可見其為人本分和謙虛,他家裡還保留有須老和其他幾位師傅的教學作品。說起「小江西」,「須老」一定記得這個聰明好學的弟子。)經過十六年的歷練,加上前輩師傅們的細心指導和教誨,帥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十八羅漢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還有台灣等地很受歡迎。

朱東琴
女,1975年出生於核雕之鄉光福舟山。1992年學習山水畫,1994年開始跟帥道富學習橄欖核雕。至今從事核雕也有十多個年頭了;由於有繪畫的功底加上勤奮好學,她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為背景的風景十八羅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嬰戲圖等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其作品中蘊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細膩與1975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次子,自幼受父親藝術熏陶
1992年隨父學藝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鍾馗」等。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周志堅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師從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點,規整細膩,沒有偷工減料之嫌,對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樣非常嚴格,早期雕刻過十八羅漢頭,因為個人喜好原因已經很久沒有雕此題材,現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彌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鐵圓核來雕刻,核肉飽滿渾圓,自然顏色通紅,加上精細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堅之妻,師從其公,作品一樣秉其家特點,原料優秀,精細而傳神,其主要作品為小籽十八羅漢頭,看其所雕題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當水準,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羅漢頭,就能證明周泉根對其兒媳的羅漢頭雕刻也是認知的。

肖艷紅
生於1980年,師從表姐肖艷萍,從藝至今已有十餘年,但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進步非常快,從她出現在市場上的第一條作品之後往下看,會發現雕工明顯細致,而且會看出是用心琢磨來改進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導下會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羅漢頭(單面和雙面)、暗八仙、風景八仙、福字壽字等,她的作品風格接近肖艷萍,刀口清晰,神態自然,受許多核雕愛好者青睞,而且帶著女工特有的細膩和精巧,很有發展。

周春毅
1986年生於舟山村這個核雕之鄉,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圍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資聰穎,5歲就可以磨出像樣的光珠,6歲就會雕刻羅漢頭。入門導師是其父周泉興,曾經師從周泉根、蕭艷萍、周雪官、須培金,雙面十八羅漢頭為其首創。其代表作品為十八羅漢頭單面和雙面、壽星頭、喜怒哀樂等,其雕刻的羅漢頭風格迥異,形式新穎,充分體現出人生百態,究其源頭就是他腦中有千百顆羅漢頭的形象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擁有自己獨立的風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單面羅漢頭這個題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嚴格。年輕、有朝氣,肯創新,悟性高。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F. 蘇州核雕名家有哪些

1、宋水官

宋水官生於蘇州市舟山村,榮譽成就有中國核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品牌藝術家、江蘇工藝美術大師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蘇州核雕周派創始人,1986年出生在這個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傳承百年。

3、須吟笙

須吟笙是蘇州舟山須派羅漢的創始人。是近代核雕名家,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

4、劉小敏

劉小敏,原名劉敏霞,蘇州核雕名家。是蘇州市吳中區舟山核雕行業協會副會長。

5、馬福元

馬福元是蘇州核雕工藝大師,蘇州舟山村人,馬福元苦練技法,主攻十八羅漢,取得了很高的藝術造詣。

G. 新手求教,核雕用的橄欖核是什麼核,吃的橄欖的核可以嗎

核雕用的是橄欖核,吃的橄欖的核也可以。

核雕的製作與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於選料,因烏橄欖品種繁多,須根據其大小、形狀、顏色進行分類,一般以粒大、核厚、色紅,飽滿為佳,需根據核的形狀進行構思,並將需刻劃的形象在核上勾勒;

定形根據勾勒的圖案打坯,對整件作品的細部進行刻劃,對雕刻好的作品進行細部完善,特別是對人物的臉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調整,使之更加生動。

以粗細砂紙打磨作品,使之光潔細膩,布輪拋光後的核雕作品細膩、潤滑而富有手感,如果雕刻羅漢頭這類常規作品,胸有成竹則無需在核上勾畫草圖,關鍵是下刀部位要准確。

(7)核雕擴展閱讀:

橄欖核按照核的形狀和大小,一般分為如下的幾類:

1、單核:又稱大核,一般直徑超過2.5厘米,比較適合雕刻單件作品,因此價值很高。

2、小核:通常只有1厘米的直徑甚至更小,市面上通常比較少見,所以價格一般也很高。

3、怪核:形狀比較奇特的核子,比如佛手核或多棱核,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件很獨特的藝術品。因此,這樣的核子同樣很少見,價格不菲。

4、細長核:主要由於核體狹長,因此多用來雕刻核舟題材。

5、圓核:長2.5-2.8厘米左右,直徑1.8-2.2厘米的圓核,外形比較圓,很適合做羅漢頭

6、普通三花核:這種核比較常見,因此在核雕中也用的最多,也可用來製作珠串。

H. 有想學核雕的嗎

異想天開 大師級的會跑去教學嗎? 大師基本都不怎麼肯收徒弟的 能請到水平中等的過來就很不錯了 何況沒人肯過來教 要學的話自己來蘇州拜師 看看有那個師父願意帶徒弟的 主要是誠意+誠心 過來學不收學費的 出師後請師父吃頓出師酒 逢年過節的送點禮就OK啦

I. 核雕的部分作品

桃核雕刻
桃核雕刻,是用桃子的果核為原料進行雕刻,以山東的濰坊核雕為代表,老一輩領軍人物有王緒徳、都傳恭、裴曰信、邢友弼四人,年輕一代百家爭鳴(排名不分先後):有希今、王開明、王蒙、王兆峰、田洪波、張國華、牛豪、孫業剛、王金泉、蘇志鴻、馬志勇、史同剛、史同亮、馬震、逯雷、戴維棟等近百人 核桃雕刻
首先介紹給讀者諸君的是「歲寒三友」揉手核桃 。
揉手核桃為明清時期核雕的一種健身、娛玩之物,一般為一對。選取只有一條圈匝式皺脊且殼厚仁少,而又形狀相近的兩只山核桃雕上圖紋而成,掌上盤玩,「嗑嗑」作響,時人視為時髦之物。文人學士閑庭靜坐,王公貴胄後院賞花,手裡盤玩著一對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夠彰顯清高。故宮博物院收藏十餘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天生連理並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紫禁城皇宮保存一隻乾隆皇帝的「百寶匣」,其中有一格裝的是一對揉手核桃,雕刻著神話人物。乾隆酷愛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但皇宮珍藏的這批揉手核桃中,不見雕螭雕龍雕松竹梅圖紋的。
「歲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規整橢圓狀,色澤紫褐,潤亮生輝,最大直徑不足4厘米。藝人利用圈匝式皺脊之兩側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樹蒼勁,梅樹欹古,叢竹則繁茂於亂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綻放,松針堅潔,翠竹搖風,對嚴寒無所畏懼的共同品德鑄結了它們千古不渝的「歲寒三友」佳話。藝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錯落參差的結梗皺脊施以刀筆,梅花瓣芯清晰,松葉針針可數,竹葉婆娑有態,花迭葉累可見五六層次,於是如詩如畫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其次是「庭園嬰戲」橄欖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澤紫褐,光潤熟滑。分別在核之兩側雕刻一針葉樹、一闊葉樹,綠葉婆娑,枝幹挺拔。樹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雙腿作倒立狀,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樹,其他或蹲坐,或旁觀,或扶協,童趣躍然刀筆之下。採用浮雕和鏤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動,層次豐富,氣氛熱烈。
嬰戲圖為明代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為時人唱贊國泰民安的一種表達模式,但用在橄欖核雕上尚為鮮見。把玩於指撮之間,紫褐紅潤之古風古韻捫摩可觸,嬉戲玩耍之童聲稚氣似乎側耳能聞,些小棄核竟成了童子樂園! 第三件是「十八羅漢」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狀,色澤棕紅油潤,老氣盎然。作者依憑硬核皺脊回谷式的錯雜刻面循勢造型,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朗笑,神情態勢各不相同。施刀細膩,手法老到,粗獷處勾勒剛勁,精微間線條柔綿,意到手到,攬雲天霧海中的十八羅漢於一核。
「十八羅漢」核桃雕佩掛於腰間,賞玩於案頭,臆想著具有「最高果位」的羅漢們為你驅滅煩惱貪痴,替你爭取衣食無憂,讓你脫離生死輪回,便如佛光罩體一般,可以樂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宮圖」桃核雕,高僅3厘米,棕紅色澤,熟舊瑩潤。
「春宮圖」桃核雕一側雕林中小屋,瓦棱歷歷可數,牆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雞同母雞觸喙親昵。另一側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歡送愛,眉眼傳情,心愫纏綿。構圖布局著眼於農家院宅,俗塵難拂不假,隱而不秘是真,藝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達對安居樂業的憧憬的。奏刀者線條圓逶,設計則別出心裁,各種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愛以雞歡作襯,最坦誠地表達這樣一個道理:大自然的玄機就濃縮在「傳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說,核雕小不盈寸,卻是載喻著大自然一個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祿壽」桃核組雕。福祿壽三星高不過2.8厘米,皆熟滑潤亮,色澤棕紅。其中以壽星雕刻最為傳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鑠,袍服結帶寬松得體。福星比壽星胖大些,體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雖顯見比壽星工藝簡潔爽利,富貴氣仍然逼人。祿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壽二星之間,其用刀之簡潔一如福星,而笑臉卻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個見錢眼開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壽星須眉衣褶寫工而其他二星寫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與福祿無緣,唯求淡泊以求長壽?三星脫刀之日想見約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開了片紋,粗細錯落,但皆紋而不裂,平添了幾多古舊香色。終不知哪一位買了「三星」來,把玩於掌上足以怡情,懸佩於腰間尤可養性,集「福祿壽」於一已,雖小而又小,卻包羅了人生大願,想是用來聊以自慰的。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龍」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壓陣之說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規則橢圓狀,最大直徑近4厘米,色澤紫褐油亮,有滋潤感,手感熟滑,是積舊熟陳之物。
螭與龍皆為龍,而九條龍至尊至極,於是漢魏時有九龍殿,五代時有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袍、九龍壁、九龍柱,不一而足,龍的圖騰成了中華文明的象徵。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龍」揉手核桃皆選取山核桃雕制,藝人依憑胸竹駕馭刀筆,將滿刀錯綜復雜皺脊結梗之核殼視為混沌一天地,雕卷雲飄飄,琢紫氣漫漫,九螭或屈側回首騰挪於朵雲之上,或昂頭舒展在霧漫之中,而九龍穿飛翻騰,推雲撥霧,或兩現其身,或凌雲直上。4隻核桃,龍騰螭躍,皆嬉戲翻飛於雲天霧海之中。
山核桃錯雜的表面皺脊有如縱橫交結的高岡深谷,捉刀者不單要具備巧借這種復雜形貌為九螭、九龍作意向造型的能力,更要具備依據刀路隨時修改意向造型的豐富聯想,設計布局力求九螭、九龍不擁不塞,螭與螭有呼應,龍與龍有顧盼,雲與氣有貫通,「球」與「球」分立而又渾然一氣。「九螭」揉手核桃刀路粗獷,線條圓轉不足,剛健有餘,野趣重於雅逸。藝人分明注重造型而不在乎細微處的精雕細琢,螭頭明顯為「方斗形」。「九龍」揉手核桃紫銅色澤,手感滋潤熟滑,刀法圓潤,線條細婉,圖面雖繁滿,但龍與龍條分縷析,鱗甲分明。至於用刀之大膽,想像之豐富,構圖布局之疏朗繁滿有致,皆可見駕輕就熟之功力。盡管這兩件揉手核桃皆未署款字,誰又能說,它的作者不該享有無名大師之譽?
與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點,但小巧精微,玩賞可添雅興。像杏仁核雕「獼猴」,高僅2厘米,雕整核為一坐猴,雙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態活脫,刀法粗獷,但線條准確而洗練,幾筆幾刀,調皮的小猴呼之欲出。雖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處見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見人愛了。
無論是揉手核桃,還是橄欖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讓人著迷,若非如此,王爺貝勒們憑什麼將揉手核桃進貢皇宮供皇室權貴賞玩呢?王公貴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鍾愛揉手核桃,要麼編織絛絲網袋懸佩腰間為飾,搖之有「嗑嗑」之聲悅耳盡興;要麼或沉思或閑散時把玩於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強健身心。於是揉手核桃得到盡善盡美的一個昵稱,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為「文玩核雕」了。所謂「文玩」,是說核雕該是躋身於藝術品之列的,其精妙,其典雅,其香色,其氣韻,皆可包涵於「清高雅逸」四字之中,可不是非「文玩」莫屬了?在當今收藏界愈來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發展之時,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藝術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價扶搖了。 核舟:是專門用果核雕刻成畫船和小舟的民間工藝品,起源於古代,興盛於明清時期,表明古代工藝的高超境界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藝中微雕的一種。
明朝有個特殊技藝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將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成宮殿、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都能按照這木頭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狀,各自具備各自的情態。王叔遠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藝術高手,他雕刻的「蘇軾游赤壁」核舟,後被散文家魏學洢寫成《核舟記》一文,生動的描述了這件精巧絕倫的微雕工藝品。其中有「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等語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
今天的核舟繼承前人精湛的傳統技藝,同時融入了新時代的內容和技法,把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間藝術推向又一個高峰。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河北省秦皇島市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用5個多月的時間精心刻制了一枚題為「南湖紅船」的核舟作品。該核舟選用上好橄欖核為原料,以嘉興南湖畫舫為原型,細致入微的刻畫了參加黨的一大代表們,在畫舫上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瞬間。整個「南湖紅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艙室4、壺2、杯皿2、書籍文件5、櫓、爐、小桌各1、鏈環1條、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還佩帶了眼鏡,均都一一俱足。
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 據了解,中國航海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家國家級航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南匯區東海大橋橋堍、臨港新城主城區。
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舟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後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蘇州核雕
明清時期,蘇州核雕漸興,江浙一帶官宦商賈崇尚風雅,流行玩賞竹木牙雕等奇珍,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風靡朝野,出現了「凡文人必手持摺扇,有摺扇必有核雕扇墜」之盛況,精湛而玲瓏多巧的核雕被人們爭相佩帶和收藏。清末民初也出現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楊芝山、都桂蘭。楊芝山的核桃雕「西園雅集圖記」技藝精絕;都桂蘭的核雕還被周恩來總理1955年出訪時作為贈送外國元首的禮品。
民國時期,蘇州太湖邊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漸興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藝匠之地。據《香山小志》記載:「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專將竹根、竹節、黃楊、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欖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賞」。上世紀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現了開創蘇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在蘇州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今天,不由不使業內人士常常懷念他將技藝傳承於後世的業績。
殷根福(1885-1939),自幼對工藝雕刻倍感興趣,在蘇州深厚歷史文化的浸潤和豐富而精湛的眾多傳統手藝的熏陶下,曾先學竹雕、牙雕,雖默默無聞,但也能聊以維持生計。1930年前後,他在上海老城隍廟開設了「永興齋」,專門出售竹雕、牙雕工藝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廣東船工手中獲得橄欖核,此橄欖核產自廣東一帶的「烏杭」品種,其顆粒大,質地硬而細膩,便於執刀雕鑿,經其精心琢磨後,隨形設計雕成羅漢頭像,稍經撫摸,便滋潤光滑。而後他將雕成的羅漢頭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內銷售,普受民眾歡迎。為塑造好羅漢形象,他多次到東山紫金庵羅漢堂內臨摹觀察,並反復揣摩,融匯於心。此後,他刻制的羅漢頭像越發挺刀爽勁,厚朴凝重,表情自然,雙目傳神,且形象生動、神采各異,使求購者絡繹不絕。自此,他專事核雕羅漢頭像,並形成殷派獨特技藝。為滿足市場需求,他培養了兒子殷榮生、女兒殷雪芸和徒弟須吟笙等多名藝徒,並在舟山村組織生產,一時全村年耗橄欖核10擔左右。
殷派一脈的核雕技藝由殷榮生、殷雪芸、須吟笙、鍾年福等繼承下來,並逐漸發展壯大。1970年,他們幾個召集村上核雕藝人創辦雕刻組,通過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銷往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各國;1973年,又帶領20餘人參與創辦吳縣東山雕刻廠;而後於1975年在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廠。而殷雪芸則在1972年被邀至蘇州工藝美術廠、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傳授核雕技藝,先後培養了董蘭生等多名藝徒。
一段時期,蘇州橄欖核雕處於低潮時期,人員散失,技藝荒疏。「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紀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漸富裕,喜愛核雕的民眾與日俱增,由此核雕生產又峰迴路轉,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場活躍起來。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戶戶都在製作核雕,從業人數達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眾對蘇州核雕鍾愛有加,當地村民足不出戶,客戶卻紛至沓來。由於市場前景看好,附近從事木雕的藝人紛紛轉入核雕,從業人員不斷擴大,也涌現了一批出類拔萃的民間藝人,如陳素英、周建明、宋水官、董蘭生、須培金、殷毅軍等繼往開來的新一代核雕高手。同時,通過薪火相傳,使年輕一代的核雕能手也隨之大量涌現,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當今的核雕品種、花色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珠串式,即把多個核雕穿成一串,多為十八羅漢頭像,各種祥獸,群仙聚會等;二是墜件式,即以單粒核雕為主,配以紅線,可掛在頸項或腰間佩帶,也可掛在衣服、摺扇上,墜件表現形式豐富,人物有仕女、觀音等,還有花鳥、龍鳳、山水植物等;三是擺件式,即將核雕鑲嵌在象牙或紅木底座上,供人玩賞,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奪天工而名震四方。從題材內容分,主要有四個系列,一是吉祥如意系列,如十二生肖、避邪神獸等;二是神仙人物系列,如十八羅漢、觀音、彌勒佛、八仙過海等;三是民間民俗故事系列,如東坡泛舟赤壁、羲之戲鵝、桃園三結義等;四是山水園林系列,如山水風景、古典園林等。除上述形式和題材內容外,年輕的核雕人還在孜孜以求地探求多形式、多題材表現手法的核雕作品,似乎要將世事萬物、歷史人文都在方寸之間盡情揮灑,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