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周志亮
擴展閱讀
買股票和炒期貨一樣嗎 2025-01-15 20:33:58

周志亮

發布時間: 2021-05-03 21:59:42

『壹』 周志亮怎樣簽名

找愛簽名的業余「專家"都可簽

『貳』 怎麼聯系中國通號周志亮

你好,可以通過電話和網路聯系。
希望能夠幫到你。

『叄』 中國通號集團老總是什麼行政級別

中國通號集團老總是廳局級。
中國通號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與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並稱中國鐵路建設業三大央企,重組後目前中國通號擁有中國通號集團超過90%資產。
中央直屬企業直接下屬單位的CEO(總經理,廠長)、書記、CFO(總會計師、財務總監)、副總以及黨委常委級別都是廳局級幹部。
(3)周志亮擴展閱讀:
廳局級是我國公務員的一個級別(正職為行政五級,副職為行政六級),正廳局級及其以上級別為國家高級幹部。廳局級也就是司局級、地市級,廳、司、局(非市局、縣局)。地市級為一個級別,平級。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通號,英文簡稱CRSC)是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
聯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
注冊資本45億元,擁有軌道交通控制領域系統集成、科研設計、設備製造、工程安裝和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系統制式、標准規范編制單位。總部設在北京。所屬全資、控股企業18家,工程公司2家。
中國通號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與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並稱中國鐵路建設業三大央企,重組後目前中國通號擁有中國通號集團超過90%資產。
參考資料:網路-廳局級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

『肆』 有誰認識上海普陀區交警支隊長周志亮的

找我干什麼?

『伍』 成都明廣市政道路設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四川省注冊資本:651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周志亮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成都市高新工商局注冊地址:成都高新區科園二路1號
法定代表人:周志亮
成立時間:2004-03-03
注冊資本:65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900003891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高新區科園二路1號

『陸』 在江蘇,姓周的,是哪個名人的後代

周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二十一位,人口約三千零七十六萬九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1%左右。
折疊周朝時期的遷徙
周姓最初發源於今陝西渭河平原地區。周初,大規模分封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廣布於黃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一度成為巨族。
折疊戰國秦漢時期的遷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遷於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且以河南、陝西為兩大中心。戰國秦漢時期,秦滅六國時對各國貴族的遷徙,以及秦末戰亂,為周姓的發展、擴散提供了條件。秦代的郡縣制、漢代的郡國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機會。這一時期,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國周氏。兩漢時期 ,河南、山東一帶,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地區。從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業五年(609年),600年間,河南人口約佔全國人口五分之一。
折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遷徙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長年戰亂,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兩晉時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門三封,此後出現了周浚。周顫,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折疊隋唐至宋時期的遷徙
隋唐前後,周姓又有大規模發展,唐末五代連續幾十年的軍閥混亂,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這幾次大戰逼使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唐宋戰亂,中原周姓南遷閩浙粵。
折疊1、入閩
唐初,有周姓族人隨陳元光入閩開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軍閥混戰,河南光州固始縣周姓遷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4),周德琰為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縣令,生三子,三子隨父居固始縣。唐昭宗乾寧四年(896年),六鎮藩鎮叛亂,周德琰次子周樞,與游、劉、翁、范等姓人閩,選擇福建建甌縣(1913年建安、甌方二縣合並設置)的馬伏為世居地,稱為「馬伏周家」。周樞隨父宦居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昭宗乾寧四年人閩,居住馬伏,為人閩之始祖。周樞的後裔周枯,於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遷居福建崇安縣的仙店,周枯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長江,河南固始縣周姓隨宋南渡,遷至閩汀寧化(今福建省寧化縣,古代寧化縣屬汀州),猶長於寧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這支由河南遷人福建寧化縣的周姓,繼續南遷入廣東梅縣。
北宋滅亡時,山東、河南一帶的周姓,大批隨宋高宗南渡長江,定居浙江。
周密祖籍山東濟南,曾祖周秘,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金兵攻陷汴京後,周秘跟隨宋高宗南渡長江,遷居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南宋初年,北方士大夫流落江南者以此地為多,宋高宗允許他們占據寺院。曾祖周秘先後居湖州的鐵觀音寺、天聖寺。祖父周珌,青少年時也在湖州鐵觀音寺、天聖寺客居近20年。
這支周氏的祖先是河南人,流布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祥符,即今河南開封(宋代置祥符縣,明代並開封縣入祥符縣,1913年又改祥符縣為開封縣)。祥符周氏十三世周靖,北宋末年在汴京中進士,為太學博士。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周靖護從宋高宗南渡長江,僑居浙江杭州,所以周靖為河南祥符周氏南徙浙江的始祖。第二階段在諸暨。周靖由杭州遷居浙江諸暨縣的紫岩山,村裡名叫盛厚,在諸暨縣城西北六十多華里處。第三階段在紹興,周靖七世孫周澳,號楮齋,擔任元朝地方官府的掌管文書的官員,入贅山陰俞姓人家為館甥(女婿),於是占籍山陰(秦置縣名,唐代並置會稽、山陰二縣,1912年二縣合設紹興縣)。山陰(紹興)之有周氏,實自楮齋公(周澳)始,周澳是周氏遷紹興的始祖。紹興十一年(1141年),周靖由杭州遷居諸暨縣西北的紫岩山,以後他的子孫又分別遷居諸暨縣的南門江、大五指、清平、豐江、溏頭、新州、梅山;山陰縣(今紹興)的塘下、周橋、瓜田、張川、前梅;蕭山的周家湖、來蘇。浙江諸暨、蕭山、紹興一帶的周氏,追根溯源,是北宋末、南宋初從河南開封一帶南徙的。
折疊2.入粵
北宋末年與南宋末年從中原南徙廣東。
新會縣橋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門,原河南汴(汴京,開封)人,宋南渡後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乃居新會橋亭。又,新會縣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監,字天枯,原籍河南許州長葛縣,遭元亂,千里間關,扈宋少帝至粵之岡州崖山。
廣東新會縣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別是南宋初年隨宋高宗南渡與南宋末年隨宋少帝南徙的。
梅縣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縣,隨宋高宗南渡,遷居福建寧化縣。南宋末元初,其裔孫「由閩遷粵」,遷居廣東長東縣(今五華縣,在廣東東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瑄,始遷梅縣。周碹是梅縣始遷祖,又是由閩遷粵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廣東梅縣周姓稱他為「始祖七位公」。
元明清時期的遷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地區。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於元明間徙居湖南寶慶邵東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墾湘潭,後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間「遷屯益陽」,於是「隸籍益陽」。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縣厚田遷來。
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折疊移居台灣
周姓在台灣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兩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遷福建和廣東,再由福建、廣東移居台灣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間,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東渡,入墾台北縣石碇鄉;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縣景美鎮開墾奠基。清嘉慶年間,富陽(今屬浙江省)人周凱曾任台灣道台,後死於任上。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戰敗,被迫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除賠償日本巨額款項外,還把台灣省割讓給日本。
日本在台灣省進行了50年的殖民統治,強迫當地居民接受奴化教育,改為日本姓。台灣周姓曾被迫改姓武岡、武光、吉田、吉本、吉岡等日本姓。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國民黨台灣省政府明令廢除日本姓。曾被迫改為日本姓的原周姓人士恢復周姓。台灣土著中曾使用日本秋野姓的這部分人,奉令廢日本姓時,選用了漢姓周,使台灣周姓人數和分布范圍上都有所擴大。
折疊遷往海外
大陸周姓移居海外,始於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時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島與南洋一帶;海外周姓僑胞,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廣東(包括現今的海南省)兩省。海外周姓華人來自廣東省的潮州、汕頭地區的,占較大比例。
1.廣東省揭陽縣的伯勞浦鄉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稱周伯,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遷來廣東揭陽縣。他在埔上開荒,又引清泉上埔,人們於是將「埔」字去土添水,改為「浦」字,將「伯勞浦」作地名。伯勞浦鄉往海外謀生的人較多。泰國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陽縣伯勞浦家族會,此外還旅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後梯航南來,開拓新天地。其彰明較著的創始人有:周英美之開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經營巫羅加什,周公秀之墾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貿遷於新加坡及馬六甲,周孫品、周孫華之往來各地溝通僑信等。
折疊分布
至1995年止,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所藏周姓家譜共計59部,其中有10部以上的為江蘇、浙江、湖南三省。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收錄:1840年至1988年9月逝世的周姓名人188人,其中8人以上的省份依次為:浙江31人、江蘇(包括上海)26人、湖南24人、湖北18人、安徽15人、四川12人、廣東(包括海南)8人,其他省份則在6人以下。
據1993年11月19日《經濟晚報》、1995年2月 13日《光明日報》載文統計,按占漢族總人口百分比多少計算,現代漢族的19個大姓,依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等。這19個大姓加起來約占現代漢族人口的55.6%。周姓居第九位。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人口學》1991年第3期載,周姓占漢族人口1%以上,這就是說,現代周姓人口不少於1300萬。根據最新研究資料,周姓在中國大陸地區占第9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2.1%。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要高一些。
台灣土著、瑤、東鄉、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壯、羌、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柒』 周姓的由來是什麼

一、周姓來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黃帝的四世孫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姬姓為周姓。周公旦之後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後。《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軒轅氏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 (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數民族改為周姓
1)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魏書·官氏志》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獻帝時,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還有次兄統率的那一部分國人。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後代,有隋朝名將周搖。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2)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東北部)的復姓「賀魯」氏,改為周氏,賀魯氏是由「夷」(少數民族)變為周姓。
4 、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
他姓改為周姓
5、五代後梁,成油的子孫改姓周。
成油(仙銳),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並未姓周,他是死後才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蘇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孫昌盛,成為南方大族之一。蘇益的六代孫居住福建泉州卓源鄉新康里,因遭糧累,財產沒官,族人還受元朝官軍圍剿,各自逃難,其侄蘇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後,這支周氏族人繁衍,並遷移人台灣新竹縣。
7、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見浚,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長沙。第四代吉王稱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襲封,死後無嗣,吉端二子又襲封。明朝亡後,襲封的吉王逃往廣東,死於緬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鋌(yan延),封長沙郡王。朱翊鋌的庶子朱萬世,在明亡後,逃往寧鄉周家,為避禍,改姓周,其子孫一直姓周。
二、遷徙分布:
1、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發展繁衍。這一時期,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國周氏。
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漢汝墳侯周仁的後裔,周仁生十子,徙於安成。周仁5世孫周燕,生5子,後皆至刺史、太守之職。5子號稱"五龍",各居一里,皆以儒學傳家。子孫繁盛,分衍出許多支脈.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長年戰亂,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兩晉時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門三封。周顫,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遷居今安徽廬江,形成旺族.其後裔世代在朝廷為官,散居各地.隋唐時期其中一支由山東遷徙湖北後再遷徙湖南,即周敦頤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個兒子,史志上留有姓名並立傳者多達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輩出,為官者甚多。此現象堪稱歷史奇跡.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經過戰亂之後紛紛逃亡外地,最終遍布全國.
2-唐初,有周姓族人隨陳元光入閩開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軍閥混戰,河南光州固始縣周姓遷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4),周德琰為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縣令,生三子,三子隨父居固始縣。唐昭宗乾寧四年(896),六鎮藩鎮叛亂,周德琰次子周樞,與游、劉、翁、范等姓人閩,選擇福建建甌縣(1913年建安、甌方二縣合並設置)的馬伏為世居地,稱為「馬伏周家」。周樞隨父宦居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昭宗乾寧四年人閩,居住馬伏,為人閩之始祖。周樞的後裔周枯,於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遷居福建崇安縣的仙店,周枯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長江,河南固始縣周姓隨宋南渡,遷至閩汀寧化(今福建省寧化縣,古代寧化縣屬汀州),猶長於寧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這支由河南遷人福建寧化縣的周姓,繼續南遷入廣東梅縣
3-北宋末年與南宋末年從中原南徙廣東。
新會縣橋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門,原河南汴(汴京,開封)人,宋南渡後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乃居新會橋亭。又,新會縣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監,字天枯,原籍河南許州長葛縣,遭元亂,千里間關,扈宋少帝至粵之岡州崖山。
廣東新會縣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別是南宋初年隨宋高宗南渡與南宋末年隨宋少帝南徙的。
梅縣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縣,隨宋高宗南渡,遷居福建寧化縣。南宋末元初,其裔孫「由閩遷粵」,遷居廣東長東縣(今五華縣,在廣東東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遷梅縣。周碹是梅縣始遷祖,又是由閩遷粵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廣東梅縣周姓稱他為「始祖七位公」。
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地區。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於元明間徙居湖南寶慶邵東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墾湘潭,後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間「遷屯益陽」,於是「隸籍益陽」。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縣厚田遷來。又有一支「明洪武五年(1372年)奉旨入蜀,而創業重慶府涪州」,明末清初,該支周有仁寧君之子周可倫自重慶涪洲響水溝從戎至四川蒼溪落業。
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5-周姓在台灣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兩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遷福建和廣東,再由福建、廣東移居台灣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間,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東渡,入墾台北縣石碇鄉;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縣景美鎮開墾奠基。清嘉慶年間,富陽(今屬浙江)人周凱曾任台灣道台,後死於任上。
6-大陸周姓移居海外,始於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時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島與南洋一帶;海外周姓僑胞,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廣東(包括現今的海南省)兩省。海外周姓華人來自廣東省的潮州、汕頭地區的,占較大比例。
1)廣東省揭陽縣的伯勞浦鄉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稱周伯,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遷來廣東揭陽縣。他在埔上開荒,又引清泉上埔,人們於是將「埔」字去土添水,改為「浦」字,將「伯勞浦」作地名。伯勞浦鄉往海外謀生的人較多。泰國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陽縣伯勞浦家族會,此外還旅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後梯航南來,開拓新天地。其彰明較著的創始人有:周英美之開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經營巫羅加什,周公秀之墾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貿遷於新加坡及馬六甲,周孫品、周孫華之往來各地溝通僑信等。
三、郡望、堂號:
1 郡望(汝南、沛郡、陳留、潯陽、臨川、廬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長安、河南、昭州)
汝南郡:汝南安城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孫周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說。汝南安城周氏在漢晉南北朝隋唐宋時期發展到鼎盛階段.這支周姓人中歷代人才輩出.有漢執金吾周球.漢決曹掾周 燕.東吳大都督周 瑜.晉征西將軍尋陽侯周訪.晉梁益諸軍都督鷹揚將軍爵建城公周楚.晉龍鑲將軍周虓.梁廬桂二州刺史保城侯周靈起。唐武衛大將軍周法尚.唐左屯衛大將軍譙郡公周紹范.唐左金吾大將軍征南大元帥周如錫.唐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當朝宰相周墀.宋禮部侍郎周元孫等人.自周邕開基之始,世代文武進士及第入仕.赫顯歷代朝廷.
臨汝郡:唐天寶初年改汝州置,治所在梁縣(今河南臨汝),乾元初又復名汝州。臨汝周氏也是由汝南安成周氏分出的,是漢汝墳侯周仁的第三十二代裔孫屯田員外郎常州長史周基。周基子周允元,仕至鳳閣侍郎、平章事
沛國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部分人於秦代遷往沛郡,成為當地著姓. 漢代汾陰侯周昌、周勃、名將周亞夫即屬此支。。
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河間郡:西漢高帝置.河間周氏世居河間文縣(今屬河北),自稱出自漢汝墳侯周仁之後,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這支周姓人中最為著名的是北周時的周惠達。
華陰郡:唐天寶元年改華州置,治所在鄭縣(今陝西華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華州。華陰周氏的族源尚不明確。其家譜稱為晉宋之際有位名為周謨的人,曾隨大將朱齡石北伐,自丹陽(今江蘇南京)入關,後來留居華陰(今陝西華縣),遂為華陰周氏開基。隋唐時,這支周姓人中有樂州刺史周儒、嘉川公周護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監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順等人。
河東郡:初置於秦代,治所在安邑縣(今山西夏縣西北),隋朝時移治河東縣(今山西永濟西南),一度改名為蒲州。汾陰縣即是該郡轄縣之一。河東周氏也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自稱是漢汝墳侯周仁的後代,世居河東汾陰縣(今山西萬榮西南)。唐代時,這支周姓人中有主客員外郎周子敬、登州刺史周征沖、蜀州刺史周彭年、大理司直周萬年、大理評事周載、國子博士周元達等人。
清河郡:西漢置,治所在清陽縣(今河北清河東南),東漢移治甘陵縣(今山東臨清東北),稱清河國,此後亦郡、國互稱。北齊移治武城縣(今清河西北),隋唐時一度稱貝州。這支周姓人的祖源待考,是唐朝時出現的新郡望。其中有鳳閣舍人周茂禎等名人。
江陵郡:唐天寶初年改荊州置,治所在江陵縣(今屬河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荊州。 這支周姓人的血統源流尚待進一步考察,在唐代有衛尉少卿周敏道等人知名於世。
長安郡:唐置,治今陝西西安市西北。 長安周氏本屬於姬姓,是周赧王的後代,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這支周姓人自北朝以來就是關中大姓之一,曾相繼出了北周太子太僕姬願、唐職方員外姬思忠、萬年令姬處遜、丹州刺史姬思恭、長安令姬道斌等著名人物。唐代以後,這支周姓人中的一些人又恢復了姬姓,但大多仍保留周姓不改。
河南郡:即秦代的三川郡,漢代改名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市,下轄22個縣,相當於今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河南周氏出自鮮卑拓跋部,開基始祖為周搖。這支周姓人中有右千牛將軍周虔智及其子周思亮、周思敬等人。
昭州郡:貞觀八年(634年)由樂州改。樂州,武德四年以始安郡平樂縣改,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因昭州曾名樂州,這支周姓人又被稱為樂州周氏。 昭州周氏以世居昭州知名,先祖所出尚待考證。唐朝時,這支周姓人中的周孝諫等人世代擔任樂州首領,其後又有周萬才、周君謨等人,分別任永州、柳州刺史。
2、堂號:
1_)【細柳堂】:漢文帝六年冬,匈奴6萬兵馬犯漢。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柳[今陝西咸陽西南]。幾日後,文帝御駕親往勞軍。走近軍營,只見甲兵森嚴,個個持刀執戟,張弓挾箭,如臨大敵。當令門崗傳報,營兵卻直挺挺地站著,一絲不動,並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節,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才下令開門放入車駕。一面囑咐:"營內不準跑馬。"車駕和隨從騎兵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後,一出營門,兵士仍關上營門,嚴整如故。文帝回頭看了看,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象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才使敵人無縫可鑽呀!"
2_)【愛蓮堂】:北宋哲學家周敦頤,一生清正廉潔,一生最愛蓮花。曾作《愛蓮說》,通篇百餘字:「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他把蓮花比成君子,推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
3_)自立堂號:世德、亦政、誦芬、清白、繼述、紹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敦敘、忠厚、敬愛、集賢、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敘倫、篤佑等。
四、家乘譜牒:
湖南:濂溪汝南周氏族譜共八十九卷。 江蘇:周氏族譜六卷、周氏家譜十八卷、潤州周氏重修宗譜十卷、江都周氏家譜六卷、潤東周氏族譜三十二卷、蔣灣橋周氏宗譜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譜不分卷、周氏宗譜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譜三卷、汝南周氏宗譜四卷、姚江孝義周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譜、谷陽周氏族譜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譜一卷、周氏續修家譜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譜十二卷、小雲南周氏宗譜一卷 安徽省肥東縣王鐵鄉周沖村"愛蓮堂"家譜八卷.
五、歷史名人: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後以子私買御物所累下獄,絕食死。
周 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封平西將軍、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傳說,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故事。
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稱其濂溪先生。他依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後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並稱為"四大人物畫家"。
周 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黃蓋 《三國演義》故事:黃蓋詐降於曹操,進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這一場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兩相情願。所以「周瑜打黃蓋」成為歇後語,其下一句就是「兩相情願」.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四世孫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