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戰略目標
擴展閱讀
馬雲美國演講 2024-11-10 12:47:39
如何買上市的股票代碼 2024-11-10 12:35:32
在支付寶買股票怎麼查詢 2024-11-10 11:53:30

戰略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5-01 05:29:21

A. 黨的十二大提出了什麼戰略目標

從1981年到20世紀末的20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

B. 我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我國的戰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最早是鄧小平在1987年提出的。

戰略目標所規定的,是一種長期的發展方向,它所提出的,是一種長期的任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企業職工相當長的努力才能夠實現。戰略目標既然是一種長期目標,那麼它在其所規定的時間內就應該是相對穩定的。

戰略目標既然是總方向、總任務,那麼它就應該是相對不變的。這樣,企業職工的行動才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大家對目標的實現才會樹立起堅定的信念。當然,強調戰略目標的穩定性並不排斥根據客觀需要和情況的發展而對戰略目標作必要的修正。



(2)戰略目標擴展閱讀:

戰略目標具有宏觀性、全面性的特點本身就說明它是可分的,戰略目標作為一種總目標、總任務和總要求,總是可以分解成某些具體目標、具體任務和具體要求的。

這種分解既可以在空間上把總目標分解成一個方面又一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和具體任務,又可以在時間上把長期目標分解成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和具體任務。

人們只有把戰略目標分解,才能使其成為可操作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因為戰略目標是可分的,因此才是可實現的。

C. 什麼叫國家戰略目標

國家戰略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戰略。國家戰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國,並將其正式列為軍事用語。其定義是:"在平時和戰時,在組織和使用一國武裝力量的同時,組織使用該國政治、經濟、心理上的力量,以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和科學。"日本給國家戰略下的定義是:"為了達成國家目標,特別是保證國家安全,平時和戰時,綜合發展並有效運用國家政治、軍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中國學術界對國家戰略尚無統一認定,有的認為,國家戰略是建設和運用國家各方面的實力和人力,以實現國家總目標而採用的方略卻是一致的。國家戰略就是為實現國家的總目標而制定的。中國的戰略體系不使用"國家戰略"的稱謂。 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其任務是依據國際國內情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國家力量,籌劃指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維護國家安全,達成國家目標。國家戰略概念來源於大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大戰略概念傳入美國,到戰後逐漸演變成為國家戰略,並將其正式列為美國軍事術語。其定義是:「在平時和戰時使用軍事力量的同時,發展和使用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心理力量,以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和科學。」許多國家對國家戰略的研究正在開展之中,學術界對它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原蘇聯及東歐國家不使用國家戰略的概念。有的把它等同於大戰略;有的認為兩者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就在於大戰略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軍事目標,而國家戰略則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國家總體目標。80年代以後,中國學術界也開始了對國家戰略的探討,主要是從區別於大戰略的意義上來認識和使用國家戰略概念的。有一種意見認為,雖然中國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國家戰略這一概念,但它主要體現在黨和國家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之中。

D. 企業戰略的基本目標包括什麼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4)戰略目標擴展閱讀

1、穩健型戰略

穩健型戰略是採取穩定發展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中等及以下規模的企業或經營不景氣的大型企業選擇,可分為:無增長戰略(維持產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變)、微增長戰略(競爭水平在原基礎上略有增長)兩種戰略形式。

該戰略強調保存實力,能有效控制經營風險,但發展速度緩慢,競爭力量弱小。

2、收縮型戰略

收縮型戰略是採取保守經營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處於市場疲軟、通貨膨脹、產品進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經營虧損、資金不足、資源匱乏、發展方向模糊的危機企業選擇。

E. 什麼是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是戰略管理的核心,它既是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的、首先進行決策的組成部分,又是戰略管理其他環節進行活動的依據。戰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據內外環境的分析,提出一段時期內所欲達到的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提出戰略對策和重點,並予以實現。因此,戰略目標是否正確,是戰略管理的核心問題。這將在戰略目標一節中詳述。

F. 請教什麼是戰略方針,戰略目標

其實,解釋清楚,滿難的。

在好多本百萬字的教科書里,都有交叉科學和邊緣科學和跨界科學的交集和並集的描述。

所以,就在正常和正規的MBA教學里,就沒有一個專業叫做:戰略系。

那,這個詞,是從古至今,都有的。

應用在才100多年的管理科學上的時候,是滿真實的、滿正確的。

可是,要是沒有一本教科書;也沒有一本教材,專門講這個詞和定義的涵蓋的話,我也說不清楚。

但是,我又想給網友說清楚這個詞的尋根溯源的原始定義的時候,就借喻地說:

組織戰斗的是戰士;

組織大戰斗的是戰役的軍官;

組織大戰役的是戰事的是軍事家;

組織大軍事家的戰爭的是愛打仗玩兒的軍閥;

組織大軍閥互相胡打亂打的是軍(神);

組織軍(神)互相殺戮的是軍(神仙)妖魔鬼怪;

組織一塊胡來的是地獄的閻王爺和萬一是閻王奶奶;

組織地獄魔鬼相殘的是死(神);

組織死(神)玩(兒)完(兒)的是死刑犯;

組織殺人犯打仗死的是軍人。

組織死絕了就沒人了。

世界末日就被死刑犯花完了所有的生命財產。

要是,從這個事實邏輯推理的話,戰略,其實,不應與普通正常管理科學有罷。可是,萬一,利用公司,玩(兒)打仗,死絕了的殺人犯,就值了。

因為,人都死絕了,就沒有司法公正的危險給死刑犯罪分子了。

那,死刑犯的一生,就來值了。

所以,據傳說,我做的工作是世界第一的戰略的時候,其實,我誰也沒殺過;誰也沒打過。我就依照公司手冊,為股東;為公司和團隊;為自己掙了世界第一的錢。

可是,要是,公司,把戰爭和死亡追殺,引入了我的正常的遵紀守法的正常生活,我就慘了。

被殺至今了。

所以,好些商人,特別是只有合法公民依法勞動掙錢的職業經理人,特別怕說:戰略。

是說:

其實,經理的每天工作里,沒有打仗的。

無法是賣了產品;給客戶帶來好再掙了客戶的錢;再開發新的產品;再賣更好的產品給親愛的顧客們。並沒有這么大事兒,打仗,戰爭和戰略的。

愛打仗的人蠻多。是軍閥手裡有兵不打人不賺錢是真的。所以,萬一,您要學習的是管理科學,我實話告訴給您:科學里,沒有打仗戰爭和戰略的。

可是,世界,真的是太多在軍閥的手裡的軍人殺人聽話的事實里,那,不是我們世界和平的全球合法市場里,大學講的管理科學里的任何一種。

是的,:

這是必須面對的淋漓的鮮血和即使得暗殺里。

可是,是軍人和紀律部隊的人員的社會職守。不是任何一種的經理的職業經理人,只分擔社會的責任,為全體公民生產好創造價值和最好的鼎好的產品和商品的工作里。

一個沒有自己國家全體武裝力量支持的任何一個經理,都不可能是全世界法西斯死刑犯運動的全球所有壞人的對手的。這也是事實啊。唉。

全世界的公民遵紀守法勞動滿公平的。所以,我們有世界市場。但是,全世界的敵人和犯罪分子,從來沒有公平的,也是真的。

敬頌

戰略 之於 管理科學

  • 不認識生死輒死

  • 只認識死生輒亡

啊 -2017年11月18日

G. 什麼是企業戰略目標

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簡單地說,就是長期、穩定、持久地滿足人類的需求。首先需要澄清幾個重要的概念:
「人類」是指當代人與後代人,包括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貧富、信仰、國家和地區差別在內的所有的人。
「需求」是指人類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指合理的需求,即對自己、對他人,包括對當代人與後代人的利益都不造成損害的需求。這種需求不能超過地球承載力,在此前提下,「需求」還包括對於不斷提高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
「滿足」是指人類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慾望的達到或實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滿足」也應合理和科學,絕不能「人慾橫流」,超越地球承載力或當前的生產水平。
「長期的」是指這種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延續地、穩定地、不斷地提高,而不是短期地、間斷地提高。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終目標是謀求人類長期利益的實現。
除了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外,還有部門、行業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問題。當然部門的、行業的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也都是為滿足人類合理需求的總目標服務的,但也有它們自己的特點,例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包括保護基本農田和促進農業科技的進步;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應包括提高林地覆蓋的基本面積等;電子工業、信息產業等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包括提升高科技不斷進步的潛力等;教育部門與科技部門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包括生產先進的基礎設施和發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潛力等等。

H. 戰略目標

通過地質礦產保障工程的實施,實現「四個促進」,著力「六個提升」,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四個促進

——促進地質找礦突破。加大地質勘查投入,加強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調動各方積極性,推進整裝勘查,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為顯著提高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產能提供支撐。

——促進地質工作體制機制健全完善。重塑地質勘查開發格局,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建立我國地質工作對資源環境保障的長效機制。

——促進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地質找礦與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相結合,推進技術與資本的結合,鼓勵地勘單位與資金實力強的企業合作,推進地勘單位向資源型勘查企業和探采一體化企業改革發展。

——促進國家公益性隊伍建設與發展。健全完善中央和省級公益性地質隊伍,建成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基礎設施齊全、裝備精良、專業結構合理、能承擔國家地質工作任務的專業化地質工作隊伍。理順管理關系,建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長效投入機制。

六個提升

——提升能源資源穩定供給能力。力爭在陸域實現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等資源重大發現,大幅度增加可采儲量,為顯著提高能源產能提供資源基礎支撐。優選具有大中型油氣田前景的勘查後備基地,形成一批煤層氣、頁岩油、油砂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基地。

——提升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大幅度提高鐵礦、銅、鋁土礦、鉀鹽等資源儲量,形成一批大型資源基地。盤活鐵礦、鋁土礦、銅等資源,形成可供規劃建設的國家級資源基地,為降低重要礦產對外依存度提供資源基礎支撐。

——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水平。大幅度提高地質災害易發區、重要經濟區、城市群和大中城市區、重大工程區地質調查程度,建立較完善的地質環境監測預警網路,為明顯減少地質災害人員傷亡、有效降低地質環境風險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在延長工作鏈、擴大服務領域等方面開創新局面。改善民生取得顯著成效,為乾旱缺水和地方病嚴重區居民解決飲水水源問題。

——提升基礎地質工作支撐能力。大幅提高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基本完成全國陸域中比例尺區調、區域重力、航磁和區域化探調查。重點完成重點成礦區帶(包括整裝勘查區和重點找礦遠景區)1:5萬區調、航磁、化探和遙感地質調查,深化區域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的認識,為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一批找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探索建立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技術。建立非地震油氣勘探技術體系和淺覆蓋區礦產勘查技術體系。開展成礦成藏理論研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成礦理論體系。在全球氣候變化等前沿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新裝備,並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提升地質信息技術與服務水平。建立服務全面、結構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穩定、覆蓋全國的地質資料匯交、管理體系和集群化信息服務體系,全面集成整合各類地質信息資源,夯實建強信息資源服務基礎,充分挖掘已有地質資料的信息潛力,開發權威的、持續更新的地質信息服務系列產品,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信息技術支撐和信息資源保障,基本實現地質調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促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

一、2015年目標

——能源礦產勘查取得新發現。通過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工作,優選出80~150個油氣遠景區,提交10~20個油氣有利目標區,提交3~5個油氣勘探接續區。通過重要礦產勘查與利用工作,加大中央財政投入,聯合地方財政以及引入社會資金,協同勘查,新增一批煤炭、鈾礦等資源儲量。

——重要礦產資源儲量顯著增長。累計新發現礦產地1500處,提交大中型礦產地200處。通過中央財政投入,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引入社會資金,協同勘查,累計新增資源儲量有較大增長:鐵礦石增長20%,銅增長14%,鋁土礦增長17%,鉀鹽增長57%,金增長16%;形成10處以上大型資源基地。

——重點成礦區帶成礦地質背景基本查明。通過中央財政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實施區域地質填圖工作,基礎地質工作程度明顯提高,重點成礦區帶1:25萬基礎地質填圖和整裝勘查規劃區與重點找礦遠景區的1:5萬基礎地質填圖基本完成。全國1:25萬區調、區域重力、航磁、區域化探由目前的49%、44%、71%、47%,分別提高到71%、59%、85%、60%。1:5萬區調、航磁、區域化探由目前的21%、34%、15%,分別提高到31%、40%、30%。

——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和地質環境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通過中央財政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實施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完成地質災害高發區和地面沉降嚴重區詳細調查,初步建立監測預警體系,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進一步提高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主要礦產開發區、重大工程區和地下水主要開發區的地質環境調查程度,初步建成國家地質環境監測網路,為降低地質環境風險提供可靠保障。

——地質科技初步建立對地探測技術體系。探索建立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技術。建立非地震油氣勘探技術體系和淺覆蓋區(50~150米)礦產勘查技術體系。開展成礦成藏理論研究,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成礦理論體系。在全球氣候變化等前沿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立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示範區。實施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工程,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促進礦產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研究,提高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保護和治理的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礦山地質環境相關技術標准,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裝備水平。

二、2020年目標

——能源礦產資源找礦取得重大突破。通過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工作,優選出30~50個油氣有利目標區,提交8~15個油氣勘探接續區。通過重要礦產勘查與利用工作,加大中央財政投入,聯合地方財政以及引入社會資金,協同勘查,大幅新增煤炭、鈾礦等資源儲量。

——重要礦產資源儲量進一步增長,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累計新發現礦產地2500處,提交大中型礦產地500處。通過中央財政投入,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引入社會資金,協同勘查,累計新增資源儲量:鐵礦石增長43%,銅增長30%,鋁土礦增長28%,鉀鹽增長58%,金增長27%;形成15處大型戰略資源基地。實現10%~30%難利用礦產轉化為可利用礦產,提高礦產綜合利用率10%~15%。

——重點成礦區帶成礦地質背景和主要礦產成礦地質條件進一步查明。通過中央財政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實施區域地質填圖,大幅度提高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全國1:25萬基礎地質填圖、重點成礦區帶1:5萬基礎地質調查、中東部地區及西部主要農牧區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基本完成,全國1:5萬區調、航磁、化探工作程度由目前的21%、34%、15%,分別提高到41%、47%、37%。

——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和地質環境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通過中央財政聯合地方財政投入,實施地質環境調查,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和地面沉降區詳細調查,建立較為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得到有效控制。完成重要經濟區和城市地區、礦產開發區、重大工程區和地下水開發區的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建成國家地質環境監測網路,為降低地質環境風險提供可靠保障。

——完善對地探測技術體系,建立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技術。創新一批成礦成藏理論,天然氣水合物等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取得進展,地質科技整體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I. 戰略目標怎麼確定

你好
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就如同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一樣,是由終極目標和階段目標組成的,
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終極目標,只是不再是使考慮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組織的終極目標,
你建立一個企業,這個企業在社會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及這個社會所可能允許你的發展極限,就是你的終極目標,這個要根據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而有很大的差異。
階段目標比較好理解,為了完成終極目標而分階段制定的台階性的目標。
比如國家作為一個比較大的社會組織,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眼下的階段目標則是實現小康。

http://hi..com/limingdongfang

J. 戰略目標的內容包括哪些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b.m.格羅斯在其所著的《組織及其管理》一書中歸納出組織目標的七項內容:
(1) 利益的滿足:組織的存在以滿足相關的任何組織利益、需要、願望和要求。
(2) 勞務或商品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產品包括勞務(有形的或無形的)商品,其質量和數量都可以用貨幣或物質單位表示出來。
(3) 效率或獲利的可能性:即投入-產出目標,包括效率,生產率等;
(4) 組織,生存能力的投資:組織能力包括存在和發展的能力,有賴於投入數量和投資轉換過程。
(5) 資源的調動:從環境中獲得稀有資源;
(6) 對法規的遵守;
(7) 合理性:即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包括技術合理性和管理合理性,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潤、投資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銷售利潤等來表示。
2. 市場。用市場佔有率、銷售額或銷售量來表示。
3. 生產率。用投入產出比率或單位產品成本來表示。
4. 產品。用產品線或產品的銷售額和盈利能力、開發新產品的完成期來表示。
5. 資金。用資本構成、新增普通股、現金流量、流動資本、回收期來表示。
6. 生產。用工作面積、固定費用或生產量來表示。
7. 研究與開發。用花費的貨幣量或完成的項目來表示。
8. 組織。用將實行變革獲獎承擔的項目來表示。
9. 人力資源。用缺勤率、遲到率、人員流動率、培訓人數或將實施的培訓計劃數來表示。
10. 社會責任。用活動的類型、服務天數或財政資助來表示。
一個企業並不一定在以上所有領域都規定目標,並且戰略目標也並不局限於以上十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