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本自具足
擴展閱讀
股票軟體的市盈率可靠嗎 2024-11-16 11:27:32

本自具足

發布時間: 2021-05-05 10:33:43

Ⅰ 本來具足是什麼意思

本自具足:佛家理念,願意自己已經具備圓滿的結果。佛教常用語。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 生活中的大多計較,都來源於自己認為自己缺這個缺那個,不然我就會怎麼怎麼下常然後產生資源(有形物質,無形情感)的爭奪,小到幾十塊錢,一句冷暖的話語,大到房子車子。

佛教的具足,不僅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還有圓滿具備的意思。一絲不缺,一切圓滿,用於具足這個字。在佛法當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佛性本自具足,即是指佛性圓滿具備,無一絲欠缺;用在戒律方面,具足戒則是指完備的戒律。

拓展資料:

佛教理念

有信仰就有希望。信仰如手,能執取眾寶;信仰如杖,能給人依靠;信仰如根,能長養善法;信仰如船,能得渡彼岸;信仰如力,能突破萬難;信仰如財,能生出智慧。信仰帶給人無窮的希望,信仰的好處有四點:

第一:能確定目標
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沒有信心,不能確立心中的目標,這是因為他沒有信仰。

第二:能解脫煩惱
人生旅途,總會遇到許多煩惱,有來自社會、家庭、感情、經濟,以及身體的生老病死,心理的愚痴無明等等。

第三:能美化生活
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沒有信仰,生活便沒有立場,遇到問題,總是東問西問,甚至求神問卜,仍然拿不定主意。

第四:能安住身心
人生在世,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讀書的人,把身心安住在書本的知識上;做事業的人,把身心安頓在事業的發展上。

Ⅱ 為什麼說 何其自行 本自具足 本自圓滿 是怎麼圓滿具足的 怎麼來的萬物 現在的一切是怎麼

摘錄一段六祖壇經,供參考: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即悟透人生真諦,只要自己能夠放下所有,自己的自性就可以顯現出來。是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本性,這個本性的顯現,就是自己與自然合一的本來面目,即獲得了一切隨緣的大智慧,能生萬法。萬法、萬物只是一個應機說法,因為自己具足了大智慧,任何法門都不可以再擾亂自己那顆如如不動的真心、本自具足的本性了。為什麼,因為自己可以輕易化解一切外來干擾。

Ⅲ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他也明心見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當然不會有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他也說出他的境界,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五句,這五句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惠能大師說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沒想到,見性了,沒想到性本來就清凈,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的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變成假東西。我們講染污是什麼東西?阿賴耶染污,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的。所以染是妄心,我們現在迷了,真的不認識了,把假的當作真的,虧就吃在這里。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盤,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夢寐以求的不生不滅。現在每一個宗教都講,講永生,就這個意思。有沒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暢,你的恐懼沒有了。這是假的東西,隨它怎麼生滅,真的我永恆不滅,你把這個真的找回來,佛教導我們就是把真的找回來,這是大事。 第三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句話,明白交代出來了,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來是講自性,大乘教裡面你看講佛、講如來,十大願王里「禮敬諸佛、稱贊如來」,講佛是從相上講的,講如來是從性上講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這是這兩個名詞不同的地方。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里有智慧,圓滿的智慧。這是什麼?這是自性里本具的,這不是學來的。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一般宗教贊嘆上帝的話,贊嘆神的話,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為什麼我們曉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眾生,天道,他也沒出六道,也沒有出三界,他還是迷而不覺,福報比咱們大,智慧比我們多一點,也不是究竟圓滿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圓滿的。這是什麼?這在隱的時候,佛家叫隱現,隱是什麼?譬如我們現在這螢光幕,我們把這個按鈕把它關起來,畫面上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打開頻道它就現前。打開頻道是什麼?「能生萬法」,它就現前。不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無,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有,這個《妄盡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你不能說它有。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講的是「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如如不動,這個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樞紐。你修什麼?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告訴諸位,統統修的禪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語,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來是定的,為什麼現在心這么亂?這個亂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從來沒有動搖過。這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就說「行了」,衣缽就傳給他。傳給他怎麼?叫他趕快走,找個地方去避難。避什麼難?要知道,古今中外這個嫉妒障礙在所不免。你說忍和尚的道場,神秀大師在那裡住多少年,是他徒弟當中大家最敬仰的一個,每一個人都認為五祖傳法肯定傳給神秀,怎麼會無緣無故傳給別人,這個人素來又不認識,又不認識字?你看到黃梅八個月干什麼?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禪堂沒去過,講堂也沒去過,一天經沒聽過,怎麼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誰服?沒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煩,把衣缽搶回來,這是小事,大事可能還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趕快走,衣缽拿了趕快就走。躲在獵人隊里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他出來了。出來碰到印宗法師,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嶺南,這我們今天講的廣東這一帶,那個時候稱為嶺南,第一個高僧,講經說法。他講經的道場就是現在廣州的,廣州叫什麼廟?風動幡動,本煥老和尚做過住持,廣東,我一下怎麼想不起來。光孝寺,對,光孝寺,就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講《涅盤經》。 六祖離開獵人隊到廣東,就是遇到這么個道場,在這里聽經,坐在後面。聽到兩個出家人在辯論,一個人說外面掛的幡動,你看幡在動;一個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他在當中插一句,他說仁者,非常謙虛、非常客氣,仁者是菩薩的稱呼,最尊敬的稱呼,他稱仁者,「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他說「仁者心動」。這一聽的時候大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印宗講完經下了台,跟他見面,一問他,那個對答我們現在講全是禪機。所以印宗法師就講,聽說黃梅傳法之後給這個行者,這是稱能大師,他說: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師就承認了。那就請求把衣缽拿出來展開我們看看,那衣缽是證明,這就認定了。印宗法師在經教里還有一些問題向他請教,都給他解釋了。以後印宗給他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法師拜他做老師,這不是普通人,這是佛菩薩示現,哪有這么大的度量?嶺南一代高僧馬上拜他做老師,能大師水漲船高,一下就被他抬舉起來了。否則的話,惠能大師要提到這么深的位次上,至少得十年、二十年,這一下就提起來了。所以印宗我覺得是菩薩示現,這兩個人在唱雙簧,唱給我們看的,哪裡是凡人! 他這五句話展開來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字字句句都離不開這五句。所以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同樣的境界。一個是以佛身,佛的身分出現,《普門品》上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出現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沒有兩樣,這個我們要知道,佛法平等,這叫一乘法。所以中國禪宗是一乘,大乘那就不一定了,大乘不一定。一乘經裡面,古大德為我們講的,一乘經只有三部,《華嚴》、《法華》、《梵網經》。《梵網》非常可惜沒有傳到中國來,那是一部大經,分量跟《華嚴》應當是差不多的。只有一品,傳到中國只有一品,就是「菩薩心地戒品」,菩薩戒,就傳這一品,兩卷,其他的沒有看到。完整的那就是《華嚴》跟《法華》這兩部。《法華經》上,怎麼能肯定它是一乘經?一乘經一生成佛了。《法華經.提婆品》裡面講龍女八歲成佛,龍是畜生道,八歲的龍女,在龍宮裡面聽文殊菩薩講經,她聽懂了,覺悟了、明白了。諸位要知道,聞法開解,斷疑生信,她立刻就把行門成就了。行門是什麼?放下。你看大乘經上佛常講的,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這三種煩惱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相信,龍女聽明白之後,她就放下了,放下之後到靈鷲山見釋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後她就現佛身,在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法華經》。

Ⅳ 佛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本自俱足是什麼意思

本自具足,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佛,好比就是金子,每個人都是金礦,金子每個人都本自具足,通過修行冶煉,人人都是佛。這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含義。

Ⅳ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具足」是什麼意思

具足」的意思:是具備具足和如來同等的世間和出世間法的一切智慧、神通。

出自:《六祖壇經·行由》第八節。

原文: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釋義:慧能對五祖說:「沒想到自己的本性原來清凈,沒想到自己的本性原來就不生也不滅,沒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圓滿的,沒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堅定不移的,沒想到自己的本性就能產生萬事萬物。」

(5)本自具足擴展閱讀

詳解:

六祖大悟以後,說了幾句自己證悟的話,叫「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最苦惱的是什麼呢?念頭不斷,惡念特多,停不下來;煩惱也特多,去不掉。無論是家庭、工作、社會,種種煩惱影響著自身,不由得跟著就煩惱起來。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沒有生滅這一說,沒有這事兒。念頭在生滅,細胞在生滅,日月在輪轉,一切一切停不下來,都在生滅中間、生死之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窮盡,業力推動,停不下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老缺點兒東西,老覺得這個不夠,那個不夠;老想找點這事,找點那事,抓住這個,抓住那個。其實本性都是具足的,只不過以為不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怕地震了,沒有地震啊。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旦悟到本性,世間的一切,都可以看清楚,就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隨時會產生無量無邊的變化。

從這就知道六祖寫的那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本性的意義。

Ⅵ 本自具足,何必煩惱這點事,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意思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
生活中的大多計較,都來源於自己認為自己缺這個缺那個,不然我就會怎麼怎麼下場。然後產生資源(有形物質,無形情感)的爭奪,小到幾十塊錢,一句冷暖的話語,大到房子車子,親情愛情。
其實如果沒有這些,你還是可以活的很好,只是你可能自己都不相信。
你可以試著去相信,沒有這些,我依然很好。我開心,幸福,生活依舊有希望,有動力!

Ⅶ 人人本自具足 是何意

具足:具,具備;足,充足。
就是每個人原本都充分具備×××的意思。

Ⅷ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和尚。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在五祖大師給六祖講《金剛經》,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這時六祖大師豁然開悟。這個大悟,是徹始徹終,明白這個深般若的智慧。因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所以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才知道心生萬法,也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自性所現。
「遂啟和尚」:他就對五祖大師說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他說,唉!我真沒想到啊,這個自性,本來是不垢不凈的,本來就是清凈的。說不垢不凈,怎麼又說清凈呢?說清凈,是對著不清凈而言,才有這個清凈嘛!這個清凈,就是本體的樣子,因為沒有其他的名稱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凈來代表了。這個清凈,並不是有染污,然後才清凈;這個清凈,是本來就清凈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說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來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眾生有所執著,才有生有滅;若無所執著,生滅又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又滅到什麼地方去呢?這生滅也就沒有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說我真想不到,這個自性原來就是具足,無欠無余的;也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在佛的份上,沒有添 了一點點;在眾生的份上,也沒有少了一點點。可是在眾生,就自己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呢?就是背覺合塵了,所以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就不認識了,就捨本逐末,舍根本而追求末梢,追求一切物質的享受,追求一切虛妄的快樂,追求一切假名假利。啊!這是太笨了!這是太愚痴了!唉!現在才知道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一切的眾生,顛顛倒倒,沒有定力,可是這個自性呢?我們人人的自性,這不是說六祖大師的自性,是這樣子,所有眾生的自性,都是不動不搖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平等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啊!真是想不到,萬法原來都是自性生出來的,這個自性包羅萬有,以前我真想不到,所以現在竟然證得這種的妙理!這真是妙不可言。

Ⅸ 自性具足是什麼意思

一.釋義:
1.一切眾生本來有的佛性和智慧
2.自性本來就是圓滿的,一切都具備,絲毫不缺
3.具足是具備具足和如來同等的世間和出世間法的一切智慧、神通
二.出處:
禪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中說:「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