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擴展閱讀
600652股票行情的公示 2024-10-01 14:17:07
京東賣一元股票軟體 2024-10-01 13:18:48
電商網路股票代碼 2024-10-01 13:10:15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發布時間: 2021-05-05 22:45:27

㈠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它是什麼性質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一個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1949年3月18日,美國和西歐國家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為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

《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定成員國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確認,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被理解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次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但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

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有哪些國家

目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共28個成員國

1、美國
2、英國
3、法國
4、德國
5、義大利
6、荷蘭
7、比利時
8、盧森堡
9、西班牙
10、葡萄牙
11、丹麥
12、挪威
13、冰島
14、匈牙利
15、希臘
16、波蘭
17、捷克
18、斯洛伐克
19、斯洛維尼亞
20、立陶宛
21、拉脫維亞
22、愛沙尼亞
23、加拿大
24、克羅埃西亞
25、羅馬尼亞
26、保加利亞
27、阿爾巴尼亞
28、土耳其

㈢ 北約是什麼具體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法] OTAN l'Organisation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1949年4月4日美國與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標志著北約正式成立。公約於1949年8月24日生效。北約的目的是與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若某成員國一旦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可以及時作出反應、聯合進行反擊。但這一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未曾付諸實施。及至前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遂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組織機構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常設代表理事會、軍事委員會、國際秘書處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歷來由美國將領擔任。北約就重大國際問題進行磋商合作,協調立場,加強集體防務,每年舉行各種聯合軍事演習。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資本主義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的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標志。
[編輯本段]基本概覽
成立日期:
1949年4月4日。
宗旨:
成員國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和福利。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26個(2007年):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美國、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主要負責人:
北大西洋理事會榮譽主席由各成員國外交部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現任秘書長喬治·羅伯遜(George Robertson,英國人),1999年10月14 日就任。現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圭多·文圖羅尼( Guido Venturoni,義大利人)將於2002年6月卸任,由哈拉爾德·庫雅特(Harald Kujat,德國人)繼任。現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約瑟夫· 羅爾斯頓(Joseph Ralston,美國人),2000年5月3日就職。
總部:
比利時布魯塞爾。
網址:http://www.nato.int
出版物: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評論》(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雙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編輯出版。
[編輯本段]組織機構
(1)北大西洋理事會(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稱北約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最高決策機構。由成員國外長組成,必要時國防部長、財長甚至政府首腦也可與會。每年兩次例會。在部長理事會休會期間,各成員國大使級常駐代表負責理事會日常工作。
(2)防務計劃委員會(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參加北約防務一體化指揮系統的成員國國防部長組成(法國於1966年7月1日退出軍事一體化機構,1995年12月起參加國防部長會議和軍委會會議,但仍不參加軍事一體化機構。西班牙於1982年加入北約,但不參加軍事一體化機構。1997年12月2日,在北約秋季理事會上,西班牙因其在直布羅陀海峽制空權得到保證,宣布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冰島因無軍隊不參加上述委員會),每年開會兩次,負責審議北約防務政策和軍事計劃。1966年北約又設立專門負責核防務政策的核計劃小組(Nuclear Planning Group, 法、冰未參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約歐洲成員國國防部長組成非正式的北約"歐洲小組"。
(3)國際秘書處(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負責北約會議的籌備。秘書長除領導秘書處外,也是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核防務委員會和核計劃小組的主席。
(4)軍事委員會(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由參加軍事一體化指揮系統的成員國總參謀長組成。每年約開會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並對下屬各主要戰區司令部實施領導。軍委會主席由軍委會成員推選,任期3年。其日常事務由各國總參謀長任命的常駐軍事代表組成軍事代表委員會負責辦理。軍委會下設國際軍事參謀部,負責實施軍委會的政策和計劃,此外還設有3個軍事指揮機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軍最高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地區計劃小組。
(5)北大西洋議會(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這是北約26個成員國及17個聯系國議會間組織,議員由各國議會指定,名額按國家人口比例分配。議會宗旨是鼓勵各國議會間的合作,密切各國議會與北約機構的聯系,推動實現北大西洋公約的目標。議會每年召開兩次全會。
北約"和平夥伴國"目前有:烏克蘭(1994.2.8)、阿爾巴尼亞(1994.2.23)、摩爾多瓦(1994.3.16)、喬治亞(1994.3.23)、亞塞拜然(1994.5.4)、芬蘭(1994.5.9)、瑞典(1994.5.9)、土庫曼(1994.5.10)、哈薩克(1994.5.27)、吉爾吉斯斯坦(1994.6.2)、俄羅斯(1994.6.22)、烏茲別克(1994.7.13)、亞美尼亞(1994.10.5)、白俄羅斯(1995.1.11)、奧地利(1995.2.10)、馬其頓(1995.11.15)、瑞士(1996.12.11)、愛爾蘭(1999.12.1)、克羅埃西亞(2000.5.25)和塔吉克(2002.2.20)。
馬爾他於1995年4月26日加入,1996年10月30日退出。波蘭、匈牙利、捷克分別於1994年2月2日、8日、3月10日加入該組織,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約後退出該組織。

㈣ 「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全稱是什麼

北約組織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約組織全稱華沙條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語:Organisation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簡稱:OTAN),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華沙條約組織(又稱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組織或華約,英語:Warsaw Pact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是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簽署了《華沙公約》,全稱《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又稱蘇東條約)。該條約由原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華約組織;在亞洲方面,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是華約組織觀察員國。 成員國包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散。

㈤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什麼

簡稱「北約組織」。是1949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葡萄牙、冰島、挪威及丹麥12個北大西洋周圍國家在華盛頓締結的軍事同盟條約組織。後希臘、土耳其、德國加入。與前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相抗衡,一度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軍事工具。但隨著戰後西歐的復興及美國實力的下降,西歐國家在該組織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其主張也有違美國的初衷。法國和希臘先後退出該組織。其主要機構有:部長理事會、軍事委員會(又稱防務計劃委員會),還有一支由美國將軍充任最高司令的盟軍部隊。

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家

美國,北約領頭羊,聯合國乃至世界說話分量最重的國家之一。
英國,美國最可靠盟友,歐盟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法國,歐盟兩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德國,曾經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經濟居歐洲頭把交椅。
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均背叛盟友、做什麼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歐洲展露頭角的歐洲地區性大國。現代義大利人在血統上與古羅馬人有很深淵源。
荷蘭,北約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曾有著海上馬車之稱。與英國有特殊淵源。
比利時,從尼德蘭分出去的南荷蘭,主體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蘭人和法國人。也是北約歐盟最早成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北約象徵性總部。
盧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國,國家小但是資歷卻很深。
西班牙,在英國之前曾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國。
葡萄牙,曾經是殖民帝國,也是最貧窮的西歐國家。在抗擊摩爾人之後與西班牙分道揚鑣自立門戶。
丹麥,北歐最富饒的王國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行動能力。
挪威,最富個性的北歐王國,也非常富饒,三次否定加入歐盟,至今還是非歐盟國家,卻能夠享受歐盟國家同等待遇。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北方艦隊接壤。
冰島,由於與挪威有著民族、宗教、文化的淵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歐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處於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經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時期:曾經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80年代後,政體因東歐劇變而變換——幾年後加入了西方陣營。
希臘,悠久文明古國,也是西方陣營最早出現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也是東正教(希臘正教)中心。曾經被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佔領,具有象徵意義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與土耳其人有著深仇大恨。
波蘭,曾經是僅次於原蘇聯的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華約成員國,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21世紀初已經站在西方陣營。
捷克,奧匈帝國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維亞國的一部分,之後和斯洛伐克組成聯合國家。二戰中被納粹德國統治,1945年原蘇聯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原蘇聯的衛星國。劇變後成為北約接收最早三個前華約國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歐國家,曾經與捷克組成了聯合國家,是大摩拉維亞一部分。地處山區經濟不如捷克發達。
斯洛維尼亞,中東歐國家最早一個脫貧致富國家(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第一個跨入發達國家行列)
立陶宛,歷史上立陶宛公國曾非常有名,之後不斷遭受外敵入侵,不過一個必然事件就是原蘇聯因為東方戰線的危機而於1940年出兵吞並立陶宛。獨立後立陶宛投入西方陣營,與俄羅斯有著亡國亡種的國仇家恨。
拉脫維亞,受條頓騎士團影響的波羅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愛沙尼亞,宗教上與芬蘭有很深淵源,文化上與俄羅斯有很深淵源,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國家之一,美國的鄰居。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克羅埃西亞,曾經並入南斯拉夫,之後重新獨立,因波黑戰爭、斯拉沃尼亞問題,加入北約及歐盟進度大大延緩。09年成為北約新成員國,13年成為歐盟新成員國,即是北約國家,也是歐盟國家。
羅馬尼亞,繼希臘之後成為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二戰後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在1989年的東歐劇變中,處死了當時的領導人——齊奧塞斯庫。隨後因為摩爾多瓦被割讓問題與俄羅斯有著深刻矛盾。地處巴爾干玫瑰產區。21世紀初的經濟情況,非常不好。
保加利亞,也是繼希臘之後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也是巴爾干戰爭的最大失敗者。二戰後同樣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至今保加利亞對馬其頓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地處巴爾干玫瑰產區。境內有一特殊人群波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亞人)。
阿爾巴尼亞,巴爾干諸國最後一個結束奧斯曼統治的國家,也是受土耳其影響最大的國家,阿爾巴尼亞人大多轉宗伊斯蘭教。因此它也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第二個伊斯蘭教主體的北約國家。
土耳其,地跨歐亞兩洲,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所向披靡,差點滅亡西方文化。第一個加入北約的伊斯蘭教國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羅斯黑海艦隊作用,是美國在近東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超過一百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㈦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有哪些國家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
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㈧ 什麼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稱「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簡稱「北約」。是戰後美國為了維護其在歐洲的地位,聯合西方國家建立的軍事政治組織。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進入90年代,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系」的方案。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夥伴國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夥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系委員會。

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體後,北約謀求擴大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區域穩定等。

該組織的主要機構為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和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為北約的主要決策機構,它經常舉行大使級的會晤,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外長級會晤,必要時舉行首腦會議。軍事委員會為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歐洲盟軍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區域聯合防空計劃小組等,軍委會每年開會兩至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其主席由軍委會成員選定,任期兩到三年。除法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外,所有成員國都指派一些本國軍隊由北約統一指揮。1991年12月,北約設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作為同它原來的東歐集團對手中的國家進行對話的一個論壇。

北約成立以來的主要活動是通過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就高級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密切磋商、協調立場;在軍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統一戰略和行動計劃;每年舉行各種軍事演習。

北約的主要出版物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通訊》(月刊),英文。

北約成員國:
從1949年建立開始:比利時、加拿大、 捷克(1999年)、 丹麥 、法國 、德國(1955年)、 希臘(1952年)、 匈牙利(1999年)
冰島、 義大利、 盧森堡 、荷蘭、 挪威 、波蘭(1999年)、 葡萄牙、 西班牙(1992年)、 土耳其(1952年)、 英國 、美國 、愛沙尼亞(2004年)、 拉脫維亞(2004年)、 立陶宛(2004年)、 斯洛伐克(2004年)、 斯洛維尼亞(2004年)、 保加利亞(2004年)、 羅馬尼亞(2004年)

基本上,除了前蘇聯的成員國和阿爾巴尼亞以外,其它前華沙條約組織都已成為了北約的成員國。

㈨ 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條件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第一步是加入「和平夥伴關系計劃」。這份計劃於1994年獲得通過,其主要目標是:一、提高國家軍事預算規劃和編制透明度;二、確保對國家武裝力量進行民主監督;三、夥伴國遠期建立起同北約成員國武裝力量協作機會增多的軍隊。
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階段是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
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參加國被認為是北約候選國。在這一階段,國家應該按照北約組織條件調整本國武裝力量和政治體制,其中最主要的是:
國防部長只能由文職人員擔任;候選國同鄰國不應該有領土爭端;國家不應該有外國軍事基地;武裝力量結構和裝備應該符合北約標准。
在執行完這些條件後,候選國在例行峰會上獲邀加入北約,並致函北約,重申自己的意願。加入北約備忘錄簽署後由北約成員國和加入國的議會批准,之後送交美國國務院。美國是北約存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