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一些情況
由於當時太空梭的設計,在過低氣溫時會導致助推火箭的噴口密封圈失效,導致高溫氣體穿過燃燒室並加熱到外掛燃料箱,使用燃料箱內的液體氧遇熱沸騰,而在壓力以及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儲罐破裂而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在爆炸後太空梭已經脫離燃料箱,但由於爆炸造成機倉內失壓,而他們當時並沒有穿航天服,導致缺氧和減壓,最終死亡,而飛機之後才墜毀在地面上。
也就是說,太空梭在墜毀到地面上前宇航員已經因為缺壓和缺氧而死亡。
㈡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原因是什麼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整裝待發,7名宇航員,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員,肩負著太空探索的任務,按時進入了機艙。克里斯塔?麥考利夫是一位小學教師,是美國的第一位從普通人中選拔的宇航員,志願參加美國政府的「公民航天」計劃,她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全世界的兒童進行空中授課,實現人類第一次太空授課的壯舉。
格林尼治時間16時39分(當地時間11時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它拖著長長的火焰直躥天穹。然而,僅僅過了73秒鍾,突然亮光一閃,緊接著地面人員聽到了像打雷一般的轟然響聲,瞬間「挑戰者」號變成一團火球,直墜大西洋。就這樣,這架已作過9次太空成功飛行的太空梭,帶著7名壯志未酬的宇航員一起遇難了。
對宇航員來說,最擔心的是來自大自然的威脅,更令人可怕的卻是人為的差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一個巨大陰影。導致這次慘禍的直接原因是太空梭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裝置失效,致使燃氣外泄,噴出火舌,引起推進劑貯箱的爆炸。除了設計上的缺陷外,發射時氣溫過低也是一個直接的誘因,使合成橡膠失去彈性,喪失密封作用。
在前幾次飛行時,已經發現橡膠密封圈有移位、腐蝕或燒壞的情況。美國航天局已了解到這個情況,並把它列為要優先解決的課題,但未付諸實施。
似乎無足輕重的密封橡膠圈,竟導致了世界航天史上的這一最大空難,使7名風華正茂的宇航員魂喪長空,這一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㈢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資料
1、時間及地點:挑戰者號太空梭於美國東部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9分(格林尼治標准時間16時39分)發射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上空。
2、事故直接原因: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因其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毗鄰的外部燃料艙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溫燒灼下結構失效,使高速飛行中的太空梭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於發射後的第73秒解體。
3、事故根本原因: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組織文化與決策過程中的缺陷與錯誤是導致這次事件的關鍵因素。NASA的管理層事前已經知道承包商莫頓·塞奧科公司設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存在潛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進意見。
他們也忽視了工程師對於在低溫下進行發射的危險性發出的警告,並未能充分地將這些技術隱患報告給他們的上級。
(3)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擴展閱讀: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發生當晚,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原本要對國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事發後改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對全美發表了針對這一災難的演說,並與三天後出席悼念遇難的7名宇航員的紀念儀式。另外,美國海岸警衛隊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海面搜救行動。
事故發生後,里根總統親自下令成立羅傑斯委員會,專門調查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羅傑斯委員會由14名成員組成,其中包括美國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其中,費曼因厭惡官方為調查環節設立的繁瑣手續,選擇獨自調查事故原因。
㈣ 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所帶來的損失有哪些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美國三年來飛向空間站的飛行器中第一艘完全奉獻於科學研究的太空梭。它載有80個多學科的科學實驗,從蛋白質晶體生長的微重力試驗到螞蟻的行為研究,到撒哈拉沙漠塵暴的衛星觀察,而那些塵暴可能會影響其它地區的天氣和氣候變化。
這次航天飛行任務還探討了太空飛行對宇航員健康的影響。一些試驗是對構成免疫系統的細胞進行研究,另外一些研究是試驗如何阻止宇航員發生腎結石,有一個試驗是尋找出如何讓宇航員更多地睡覺的方法。所有這些試驗都是由NASA的科學家領導進行的。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也參與了部分試驗,他們通過16天的飛行來分析抗骨質疏鬆葯在微重力條件下對骨細胞的影響。美國空軍在太空梭上測試用小微型衛星鑒別敵方威脅的通訊技術。這些實驗都放置在一個特製的飛行艙里,這個飛行艙是由位於得克薩斯州韋伯斯特縣的一家公司設計、製造的。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解體,除了帶來慘重的人員損失外,也嚴重影響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生命和物質科學研究的進行,並使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攬子地球軌道外的飛行計劃擱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美國2004年財政預算需求公布48小時後墜毀,預算中提出用一種小型、有翼的飛船來代替服役時間過長的太空梭,還有更多的技術項目將為探索太陽系奠定基礎。而如今,NASA的目標和重點都急劇轉移。 當其它的太空梭停飛待命時,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也因此受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失事震驚了全世界。這是世界航天事業的重大損失,但這一挫折並沒有動搖人類進軍宇宙的決心。
「哥倫比亞」號失事後,一些國家的政府紛紛表示它們的航天飛行計劃不會因「哥倫比亞」號的「災難性」事件而停滯不前。美國總統布希說,宇航員為之獻身的太空探索道路「仍將繼續」;俄羅斯航空航天局發言人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利琴科說,太空梭失事暫時不會直接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俄原定於2月2日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進步」號貨運飛船的計劃將保持不變;西班牙科技大臣皮克表示,這次的悲劇不會影響西班牙通過歐洲航天局進行的航天發展計劃,也不會影響西班牙宇航員佩德羅·杜克今年4月搭乘俄羅斯飛船的航天飛行計劃。此外,以色列也表態說,仍將繼續派遣宇航員來完成此次遇難的以色列宇航員拉蒙的未竟事業。
美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宇航員、天體物理學家薩利·賴德2月7日表示,她仍准備在下一次的太空梭飛行任務中進入太空。賴德認為,如今的太空梭計劃屬於「前沿科技」,其安全性比起當初有了很大提高。
美國「哥倫比亞」號事故也沒有影響到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我國將要按計劃在 2003年秋季發送首架載人航天飛船上天。據了解,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將是我國的 「神舟五號」飛船。
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72秒鍾後在1.5萬米高空突然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飛機在頃刻之間炸成一團紅白色火霧,飛機的殘骸碎片在一小時內散落到距發射中心9 公里的大西洋洋面。 1月28日, 「挑戰者」號剛剛離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台不久,就在一團火球中爆炸了。這是美國宇航史上最慘重的事故。數以千計的佛羅里達觀看者和數百萬電視觀眾目睹了這令人心碎的災難。 殉難者中有機長弗朗西斯-R-斯科比、駕駛員邁克爾-J-史密斯、宇航員朱迪恩-A-雷斯尼克、羅納德-E-麥克納克、埃利森-S-奧尼朱卡、格雷戈里-B-賈維斯和克里斯塔-麥考利夫。 麥考利夫是一名來自新罕布希爾州康科德的女子中學教師,預期成為宇宙中的第一位普通公民。麥考利夫夫人是從許多候選人中挑選出來完成這次航天使命的,今天她的學生們也同數百萬美國人一起在電視上目睹了這一不幸。 對這次事故的原因還沒有任何線索。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員說,在進行調查期間所有的航天飛行都應停止。 「挑戰者」號的發射時間原定在1月25日。 由於天氣不好,推遲了3天。升空時間計劃在上午9時38分,但不尋常的低溫使太空梭的機體及其地面支撐結構上結了冰,故又推遲2個小時。 上午11點8分, 「挑戰者」號離地升空,一切正常地上升了74秒。隨後,當「挑戰者」號距地面10英里其主引擎正要被推至全速時,太空梭在一團火球中爆炸了。來自太空梭的最後一句話是:「明白,全速前進!」這是斯科比對飛行控制中心說的。爆炸時出現兩股巨大的白色煙雲,接著,殘骸碎片雨點般落下。起初,在數以千計的旅遊者、宇航局的官員、記者和其他觀眾中包括克里斯塔-麥考利夫的丈夫、兩個孩子及其父母, 沒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但當桔紅色火團在空中墜下時,為「挑戰者」號歡呼的人們愕然止聲。 爆炸發生幾個小時後, 太空梭工程總指揮傑西-穆爾出席了記者招待會,他宣布委派一個臨時調查小組負責審查和保護飛行數據,直至正式調查委員會成立。穆爾還說,所有計算機磁碟、記錄及數據都將要妥善保管,以備調查。 他否認推遲的3天對航空航天局在總統每年一月向國會提出國情咨文之前(預定在發射的當晚)發射太空梭有任何壓力。「發射這架太空梭不存在任何壓力」。穆爾說,「我們一直堅持的原則是飛行的安全居航天工程的首位。」 宇航局的官員不完全相信卡納維拉爾角的寒冷或許是導致太空梭爆炸的一個因素的推測。據分析可能是裝有38.5萬加侖的液體氫和14萬加侖的液體氧的外部燃料箱破裂或燃料管道破裂造成了這一悲劇。通過望遠鏡拍攝下的爆炸慢動作錄像表明開始是小火舌在外部燃料箱基部出現,接著兩個固體燃料火箭斷開,然後火團吞噬了太空梭。 宇航局艦隊的海岸警衛隊船隻仍在搜集爆炸後一小時內墜入大洋中的殘骸。打撈工作還要在佛羅里達海岸18至20英里范圍內的爆炸現場進行幾周,政府要求居民將發現的漂到佛羅里達海岸的所有飛機碎片上交。沒有發現宇航員的遺物。 這一年是宇航史上最忙碌的一年,預計實施15項航天計劃。然而「挑戰者」號失事使美國宇航工程處於停頓狀態,因為宇航局沒有預備發射系統。 1986年1月31日, 在休斯敦的約翰遜宇航中心舉行了莊重的紀念儀式, 哀悼「挑戰者」號和7名宇航員的不幸。里根總統稱他們是「我們的7位挑戰者號英雄」, 並發誓以國家繼續進行宇宙科學考察的承諾來紀念他們。
㈤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一個巨大陰影。導致這次慘禍的直接原因是太空梭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裝置失效,致使燃氣外泄,噴出火舌,引起推進劑貯箱的爆炸。除了設計上的缺陷外,發射時氣溫過低也是一個直接的誘因,使合成橡膠失去彈性,喪失密封作用。
㈥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情況
1982年,「挑戰者」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二架太空梭。太空梭(正式名稱為空間運輸系統)由軌道飛行器、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和外燃燒箱共同構成。軌道飛行器是一種用來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帶有機翼的太空飛機。由於它悲慘的結局,「挑戰者」號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太空梭都要大。「挑戰者」號進行了9次飛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後一次(飛機失事)是在1986年。
在第一次飛行過程中,「挑戰者」號將一顆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送入太空。兩個月之後,「挑戰者」號又進行了一次飛行。機組人員中有薩麗·賴德,她是第一次進入太空的美國女宇航員。「挑戰者」號第三次飛行的機組人員中包括蓋伊·布魯福德,他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國人。在它各次飛行行動期間,「挑戰者」號將歐洲的太空實驗室以及數顆軍事和科學衛星送入軌道。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國佛羅里達的卡那維拉爾角,比天氣更讓人心寒的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悲劇。
這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聳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台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 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全世界為之震驚。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挑戰者」升空瞬間爆炸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當時正在遙遠的猶他州觀看電視直播的兩個人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意外。這兩人都是為太空梭設計、製造固態燃料火箭助推器的莫頓-瑟奧科爾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一個名叫羅傑·博伊斯喬利,另一個是他的頂頭上司鮑勃·埃比林。
在「挑戰者」發射前幾分鍾,博伊斯喬利在瑟奧科爾公司會議室門外焦急地踱來踱去。埃比林希望博伊斯喬利到會議室觀看太空梭發射的現場直播,一開始,博伊斯喬利告訴埃比林:「不,我不想看發射,我不想看到發射失敗。」
就在前一天的傍晚,博伊斯喬利和埃比林通過電視會議,足足花了6個小時,力勸美國宇航局推遲「挑戰者」的發射,因為在此之前,他們二人都被告知,佛羅里達的氣溫已經降至0℃以下。他們知道,這樣的條件對火箭助推器的性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瑟奧科爾公司高層給了他們當頭一棒,公司向宇航局作出了「可以發射」的建議!
倒數計時開始後,他們二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讓他們感到慶幸的是,「挑戰者」平穩地離開了發射台升空了!博伊斯喬利轉向埃比林:「我們剛剛躲過了一顆子彈!」因為按他們的分析,「挑戰者」會在平台上爆炸。然而就在兩人都想長長地舒口氣的當兒,「挑戰者」升空後的第73秒鍾,他們面前的電視屏幕突然煙霧彌漫,二人的心跳當時幾乎停止了。
1986年7月,在接受了總統委員會關於「挑戰者」災難的聽證後,博伊斯喬利便離開了設在猶他州北部瓦薩奇山脈深處的瑟奧科爾試驗場。
工程師驚悉發射隱患
㈦ 挑戰者號失事始末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是人類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悲壯的事故。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在組織領導決策和組織溝通中有用的經驗。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原因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決策方面的原因,而其失事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領導層決策的失誤,這種影響雖然是間接的,但是其影響之大,已經遠遠超過其技術本身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的決策機制,不可避免的將帶來技術上的失誤。因此,可以說決策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航天局,而不僅僅是一次飛機的爆炸。
下面,我將從"挑戰者"號失事的技術原因,宇航局內部存在的決策問題,對於此類問題在以後如何避免,以及"挑戰者"號太空梭項目管理種存在的問題和避免此類措施應採取的措施。
一."挑戰者"號失事的技術原因(直接原因)
1."挑戰者"號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發動機上的兩個零件聯接處出現了問題,具體的講就是旨在防止噴氣燃料事時的熱氣從聯接處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壞,這是導致太空梭失事的直接技術原因。
2.在太空梭設計准則明確規定了推進器運作的溫度范圍,即40°F——90°F,而在實際運行時,整個太空梭系統周圍溫度卻是處於31°F—99°F的范圍。
3.所有的橡膠密封圈從來沒有在50°F以下測驗過,這主要是因為這種材料是用來承受燃燒熱氣的,而不是用來承受冬天裡發射時的寒氣的,而當時"挑戰者"反射的時間卻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
二.對"挑戰者"號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析
1.決策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面所說,挑戰者號失事的根本原因在於決策問題,而非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那麼,究竟在"挑戰者"號事件中存在哪些決策上的問題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失誤:
對於在按照規定準時飛行、節約成本與安全飛行的決策上存在嚴重的失誤。宇航局選擇了前者,這個決策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宇航局根本沒有考慮到在這個問題上哪一個更加重要。宇航局寧可選擇有缺陷的工具飛行,也不願接受27個月的修改計劃。在摩勞伊的回憶中寫到:我認為我們每次都在冒險,我們在1月28日還經歷了一次從發現密封圈腐蝕時候一直都經歷的冒險。這完全是如賭徒一般的行為。
對於候補製造商的選擇上也存在決策失誤的問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謂的競標,其實更傾向於薩科爾公司,對於其他的競爭廠家來說,並沒有公平性可言,這樣競標出來的公司在產品的質量問題其實是非常令人堪憂的,並且對於其宇航局的監督等也嚴重不足。他們存在主僕之分,這樣的後果顯然是造成了一種相當不健康的環境。
2.太空梭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溝通問題。溝通在整個航天局以及在航天局與外部的溝通上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如在跟薩科爾公司的溝通上,存在著等級優越的觀念。這是根本不適合於組織發展的。
其次是決策的環境問題。我們不難看到,整個決策環境其實都有壓力,壓力既有外部的,又有外部的,宇航局想在里根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前把太空梭送上天。這顯然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盡管這種壓力並不能夠得到當局的承認,但是確實存在。
還有組織內部本身的從眾情緒較重。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得名譽校長漢斯說:"我相信在每一次獨立的發射中有一些分部門的工程師不會起來說『別發射',因為人人都會因此遭到議論。"由此可見,在宇航局的員工們的從眾壓力多麼的嚴重。
最後,驕傲情緒充斥著整個宇航局,因為他們的成功先例使他們處在了一個危險的邊緣,沒有迴旋的餘地,驕傲情緒繼續滋長。對於危機的來臨又缺乏鎮定的應對及方法。
㈧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
[編輯本段]失事過程
1986年1月28日,卡納維拉爾角上空萬里無雲。在離發射現場6.4公里的看台上,聚集了1000多名觀眾,其中有19名中學生代表,他們既是來觀看太空梭發射的,又是來歡送他們心愛的老師麥考利夫。1984年,航天局宣布將邀請一位教師參加航天飛行,計劃在太空為全國中小學生講授兩節有關太空和飛行的科普課,學生還可以通過專線向麥考利芙提問。麥考利芙就是從11000多名教師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當孩子們看到太空梭載著他們的老師升空的壯觀場面時,激動得又是吹喇叭,又是敲鼓。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順利上升:7秒鍾時,飛機翻轉;16秒鍾時,機身背向地面,機腹朝天完成轉變角度;24秒時,主發動機推力降至預定功率的94%;42秒時,主發動機按計劃再減低到預定功率的65%,以避免太空梭穿過高空湍流區時由於外殼過熱而使飛機解體。這時,一切正常,航速已達每秒677米,高度8000米。50秒鍾時,地面曾有人發現太空梭右側固體助推器側部冒出一絲絲白煙,這個現象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52秒時,地面指揮中心通知指令長斯克比將發動機恢復全速。59秒時,高度10000米,主發動機已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燒了近450噸固體燃料。此時,地面控制中心和太空梭上的計算機上顯示的各種數據都未見任何異常。65秒時,斯克比向地面報告「主發動機已加大」,「明白,全速前進」是地面測控中心收聽到的最後一句報告詞。第72秒時,高度16600,太空梭突然閃出一團亮光,外掛燃料箱凌空爆炸,太空梭被炸得粉碎,與地面的通訊猝然中斷,監控中心屏幕上的數據陡然全部消失。挑戰者號變成了一團大火,兩枚失去控制的固體助推火箭脫離火球,成V字形噴著火焰向前飛去,眼看要掉入人口稠密的陸地,航天中心負責安全的軍官比林格手疾眼快,在第100秒時,通過遙控裝置將它們引爆了。
挑戰者號失事了!爆炸後的碎片在發射東南方30公里處散落了1小時之久,價值12億美元的太空梭,頃刻化為烏有,七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全世界為此震驚,各國領導人紛紛致電表示哀悼。然而,人們在悲痛之餘,對科學事業的不懈追求並沒有停止。在「阿波羅」4號飛船失事中遇難的格里索姆,生前曾說過一段感人的話「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事故原因最終查明:
發射時氣溫過低,發射台上已經結冰,造成固定右副燃料艙的O形環硬化,失效。在點火時,火焰從上往下燒,O型環要及時膨脹,但O型環已經失效,火焰往外冒,斷斷續續冒出了黑煙。但是由於燃料中添加了鋁,燃燒形成的鋁渣堵住了裂縫,從而使宇航員沒能逃過這一劫。
在爆炸前十幾秒,宇航飛機遭到一股強氣流,威力相當與卡特里娜颶風。凝結尾出現了不同尋常的「Z」字尾。接下來的震動讓鋁渣脫落,火焰噴射在主燃料艙上。
在爆炸前一秒,火焰燒灼讓主燃料艙的O型環脫落,造成了主燃料艙底部脫落。宇航飛機的機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艙的頂部。在發射後73秒,「挑戰者」號在40000公升燃料的爆炸下,炸成了幾千個碎片。
其實本來這場事故本來可以避免。在發射前13小時,一位重要工程師向公司上級召開了電話會議,指出了上次「挑戰者」號的發射由於O型環失效差點毀滅,但上級由於急著完成快捷而便宜的太空旅行,保持了自己的觀點。在發射前30分鍾,一架波音757客機報告了強氣流的存在,但發射中心也沒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