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潘慶林
擴展閱讀
引擎公司股票估值 2025-01-17 21:53:40
愛微奶 2025-01-17 21:53:37
浦發銀行股票大股東 2025-01-17 21:50:51

潘慶林

發布時間: 2021-05-06 16:32:16

Ⅰ 何香久是公務員嗎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提案建議「提高公務員工資」。盡管何香久解釋他的提案內容是「給基層公務員逐步漲工資」,但仍遭到網民「吐槽」。
何香久對此很是在意。6日,在中新網記者希望就此問題采訪他時,何香久連連拒絕:「我被罵死了,不能再接著挨罵。」他也強調,大多數公務員勤勤懇懇工作,沒有灰色收入,「不能讓廣大公務員為少數腐敗分子埋單。」

政協委員宋育英也表示,「網友們往往只看到了少數公務員腐敗的一面,有的則是僅僅看到公務員光鮮的一面」,人們對公務員、特別是對基層公務員的生活狀況缺乏了解。

今年2月,湖南某市的工資信息網站曾被「曝光」,顯示該市大多數公務員工資在2001元至4000元之間,令許多圍觀者連稱「意外」。《光明日報》刊文指出,公務員工資10年沒有漲過、隱性福利各地不一、多地已取消分房及低價購買經濟適用房制度等。

《人民日報》則呼籲,在法治思維、權力規范的要求下,不妨多「解密」公務員薪酬工資。這樣,信息越公開,權力越容易歸位,越容易取得公眾理解乃至信任,即便要給公務員漲工資,「公眾自會持理性態度和公允立場。」

來自社科院的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公務員認為自己的工資待遇低。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公務員薪酬制度沒有形成調查比較機制和動態調整制度。對此,
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建議,國家應設立「薪酬調查委員會」,定期根據物價水平、社會工資水平等因素來評估,從而確定公務員薪酬的調整,「這種調整應該是可升
可降」。

身為公務員的全國政協委員、李濟深的孫女李靄君說,如果按照十分是滿分的話,她為自己目前的工資打到七到八分。不過,她也認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每個人的需求,「是否該給公務員漲工資應該要綜合考慮。」

李靄君表示,作為一名公務員,不能單純以收入高低來衡量自身價值,還要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公務員承載著一個政府的公眾職能,社會責任感應該更強一點。不管是基層公務員也好,或者百姓所說的『官』也好,既然踏入這個『門』,就應該承擔起責任。」李靄君說。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是「漲派」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官僚、腐敗問題盡管還是存在,但是國家反腐的信心和力度都很強,「污泥濁水終會清洗干凈」。因而「對於公務員隊伍,還是應該按部就班的、根據個人工作量大小為他們漲工資。」

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則認為,盡管有些地方往往出現人浮於事的情況,但公務員跟所有人一樣,「不能有特權,也不能低看,工資該漲就得漲。」

張連起建議用制度的方式處理工資調整的問題:公務員的工資應該建立一個跟GDP增長、CPI增長聯動的調整機制。「與企業一樣,公務員應該每年有晉升機制和工資調整機制」。

長期在交通系統擔任公務員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志軍認為,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總體較低,但公務員漲工資的前提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縮減公務員隊伍,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國家公務員局2013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和2012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分別是702.1萬人和708.9萬人。2012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比2008年增加了49.2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蔣秋桃也建議完善公務員退出制度,這樣既有利於公務員隊伍人員流動,也能逐漸提高公務員在社會公眾中的公信力,還能使公務員隊伍更加健康穩定。

支持用制度的方式處理公務員工資調整問題的還有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她說,漲工資問題的實質在於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一定要有一個保底措施,對弱勢群體的收入有起碼的保障,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

「公務員薪酬改革正在研究當中。」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人社部副部長何憲在分組討論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回應。(中新網記者傅藝明邢立宇鄭巧陳小願楊凱淇冽瑋李金磊等參與采寫)

Ⅱ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並提出

不要由一個極瑞走向另一個極端。有者不毀,無者慎興,已經定型了的東西反反復復不好,歷史的車輪不可倒轉!

Ⅲ 愛無心,親不見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並不意味著你想念任何一個人,對方都會回應你,只有同樣牽掛你的人,才會知你冷暖,懂你悲歡。

有些人,喜歡把對某個人的愛與想念藏起來,你以為只要自己不說出來,對方就不知道,其實,那個真正愛你的人

愛情這回事,真的是妙不可言,也許,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心靈感應,你對她的想念,她是能感應到的,你對她的愛,她全部都懂。

如果你太想念一個人,她是會感應到的,別不懂。

一、相愛的人,會產生心靈感應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愛的兩個人,心意是相通的,當你想念對方的時候,她也剛好在想念你,你剛想聯絡她的時候,她也恰巧想要聯系你,想和你聊聊天。

或許,這是因為你們相處的時間久了,所以你們養成了幾乎一樣的生活習慣,因為你們太過了解對方了,所以你們才會如此同頻。

相愛的人,是會有心靈感應的,你對她的想念,她能感覺到,同樣,她也能敏銳地識別你心中的喜悅與傷悲,她會用她的方式治癒你。

二、你對她的牽掛和想念,她都懂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愛的方式都不同,有些人會用言語表達愛,會對心愛之人做出承諾,也有人會用實際行動證明愛。

秦昊就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他為伊能靜做了很多事,付出了真感情,然,他卻從來不會用言語去表達對妻子的愛與想念,幸好她是最懂他的人,他所有的付出,她都記在心上。

愛你的人,又怎麼可能發現不了你對她的想念呢?想念,是無法掩飾的,你想念她的時候,會頻繁聯系她,會一遍遍翻看她的朋友圈,會第一時間給她朋友圈留言和點贊。

其實,她早就將你的心思看穿了,因為她也是愛你的,她最了解你,也最懂你。

三、想念一個人到極致,她是會有感應的

想念,是一種呼吸的痛,經歷過的人,才會理解其中滋味,非常想念一個人時,你的心會劇烈的跳動,你想要立即與自己思念的人見面。

若是她也想念你,肯定和你是一樣的心情,很多時候,你們的想念,是同頻的,你最想念她的時候,她也最想念你,所以,她能在心裡感應到這份炙熱的愛,她早就讀懂了你的真心。

其實,當你想念一個人到極致時,她是能感應到的,她了解你心裡最真實的想法,也知道你有多想與她見面,她會滿足你的這個願望。

有心靈感應的兩個人,一定愛得刻骨銘心,你有多愛她,她就有多愛你,有可能她愛你還要更多一點,所以,你擁有的感覺,她全都有,她能感應到你的心意,她能識別你的真心。

人這一生,最幸運的事,就是在人海茫茫中,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然後兩個人相伴一生。

不是每一對情侶,都存在心靈感應,那個能感應到你心中的想念的人,一定愛你很深,餘生,請好好愛她,請一定要陪伴在她身邊。

Ⅳ 周伯雲於潘慶林

。,,,

Ⅳ 所謂「親不見、愛無心」有道理嗎

近年來,關於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爭論經常見諸各種媒體。筆者曾在本市馬路上看到很大的公益廣告橫幅,上面寫著「愛不可無心,親不能不見」。為此,最近有人提出應該將「親」、「愛」兩個字恢復為繁體字,「親」有「見」而成「親」,「愛」有「心」而為「愛」。這是繼去年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建議恢復繁體字以來,再度有人挑戰簡體字。筆者覺得這里存在著認知誤區。
先說第一個誤區,就「愛」字而言,繁體字的「愛」中間有個心字,那也是古人缺乏科學知識,錯誤地以為心是人的思維、情感的器官帶來的後果。毛澤東同志在六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學習與時局》里有這樣一段話:「孟子說:『心之官則思
。』他對腦筋的作用下了正確的定義。」毛澤東同志在這里非常巧妙地把孟子說的「心」改為「腦筋」,既指出了腦筋的功能,又不露聲色地糾正了古人的錯誤。按某些人的邏輯,應該把「愛」字改為腦字旁?因為愛無腦才真正是不行的!而且,按照他們的邏輯,所有帶心字和豎心旁的字如「思想、感情」等都應改為腦字旁或腦字底,有可行性嗎?
再說第二個誤區,是那些批評簡體字的人不明白漢字早就過了全靠象形、會意的階段了。就拿「親」這個字來說,雖然簡化後沒有了部首「見」,但這毫不影響我們看到「親」這個字就會產生親切的感覺。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人類的大腦有足夠的聯想功能和抽象思維能力,難道國人還停留在看圖識字的階段?因此當我們在網上看到「淘寶體」中一個個「親」字,就會感到博主的親切,而不管其有沒有「見」字做偏旁。英語詞彙中believe中間還藏了一個lie,是否影響了我們對believe的理解呢?我想用一句「名言」來回答: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有的簡體字能糾正繁體字的落後和歧視,例如「婦」字是女字旁一個帚,表示婦女只能在家中掃掃地而已。現在改為女字旁一個倒下且變形的「山」字,說明婦女力量大,能把山推倒並讓它變得不像一座山。當然,這是戲說,但這個「婦」字比原來的繁體字更好是毋庸置疑的。
說到漢字的象形和會意,我就想到幾十年前求學時語文老師講過的兩對字。第一對是「出、重」,老師說,「出」字由兩座山疊在一起組成,還不重嗎?而「重」字由千里組成,意思恰恰是「出」。所以這兩個字可能是在歷史沿革中搞錯了。第二對是「射、矮」,「射」字由身與寸構成,身高僅為一寸,不是矮嗎?而「矮」字左邊為矢,意為箭,右邊的委則表示准備,所以這應該表示「射」。看來這一對也搞混了。但由於我們長期使用,當我們看到「出」字,只能聯想到出發,而不會產生負重的感覺。看到「射」字,就會想到射擊、射門,決不會產生「矮」的聯想。附帶說明一下,據文字學家考證,「射」字原來是象形的,左邊是一個站著的人身,右邊則是彎弓搭箭,後來經過演變、簡化,逐漸成為現在的「射」。這說明漢字一直在隨著歷史而演變,而且逐步脫離了簡單的象形、會意並向著更抽象、更依賴思維水平提高的方向前進。總之,愛有沒有心、親見不見都與字體無關,如果真的恢復幾個繁體字,除了造成混亂以外不會有任何別的結局。
我覺得奇怪的是,老是在呼籲恢復繁體字的恰恰是那些對漢字沒有多少研究的人。比如前些年我在承德避暑山莊看到導游圖上「皇後」寫成了「皇後」,皇帝的妻子變為皇帝的兒子了。還將承德距北京多少「公里」寫成「公裏」,撰寫導游說明的人以為「後、里」是簡體字,他根本不懂這兩個字是古已有之,簡體字只是刪去了異體字而已。這種水平的人士試圖標榜自己有文化底蘊,並以為如此才能讓海外華人遊客看得懂,結果不但讓海外華人不知所雲,還露出了自己知識貧乏的老底。在我校的化學實驗室里,我也看到一台烘箱的銘牌上寫著「幹燥箱」,生產廠商根本不知道「干」是「幹、乾」兩個字共用的簡體,真想化簡為繁,也該寫為「乾燥箱」。真拿這些自以為有文化品位、「以繁為榮」的偽學人沒辦法!
最後我想以百歲學者、著名的文字學家周有光先生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他在回憶當年的文字改革時說過:「我們公布的這個方案,連語言大師趙元任在美國看了以後都很高興,他說你們搞的簡化字,大概在600年前就已經在用了。」有些想恢復繁體字的人說現在有電腦,寫繁體字沒什麼困難了,周老回答得很巧妙:「在電腦屏幕上看簡化字比繁體字清楚多了!」是啊,至少可以降低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率,這可是功德無量的大事,善莫大焉!

Ⅵ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按要求答題。材料一: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的提案備受關注,他建

示例:觀點1:贊同恢復使用繁體字。理由:漢字簡化後失去美感;繁體字是一種歷史,它承載了中華文化;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
觀點2:反對恢復使用繁體字。理由:推行簡體字是國家政策;繁體字造成閱讀、書寫困難,不利於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言之成理即可)

Ⅶ 胡伍生 潘慶林著《土木工程測量》課後習題如何做

大哥,圖書館里什麼沒有啊,找去就行了
你要是在家就沒法了

Ⅷ 繁體和簡體有什麼爭議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上有人大聲叫好,恨不得立馬讓所有簡體字消失不見,也有人嚴詞痛斥,稱其有違文化發展潮流,反詰道:何不恢復甲骨文?
我們的看法,繁體和簡體是漢字的兩種形態,是情如手足的關系,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在社會生活中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察漢字的演變歷史,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再到隸書、楷書,發展的總趨勢是從繁到簡。而且文字產生於人類保存信息和傳遞信息的需要,本身就是方便人們生產、生活和交流的產物,在對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背景下,在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因繁就簡已成為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規律以及產物。
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大陸地區推行簡化字,既是對清末以來前人工作的繼承,在方便書寫、促進掃盲工作等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意義。迄今為止,簡化字已為大陸國人所熟知和應用,成為生產生活須臾不可或離的基本符號。因而,廢除簡體漢字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文化發展的趨勢。
但也要看到,在推行簡體字幾十年之後,仍有諸多恢復繁體字的呼聲,這本身就說明繁體字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港澳台及海外華人中仍被普遍使用,對此我們不應視而不見。況且,對不識繁體的人來說,前人的許多書畫、古籍、以及古跡上的題字勢必都不認識,這將造成文化的斷層。繁體字的結構、筆法也都是前人不斷探索的結果。
我們可以如此認為,寫書法適宜用繁體字,但發表文章絕不可用繁體字。現在許多網站都設了簡體和繁體兩種版本,方便了港澳台及海外讀者閱讀。這表明繁體簡體的應用都有著各自廣闊的空間。它們完全可以共存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非兄弟二人不相容的關系。
因而,漢字簡化,總的來說是一種必然趨勢,若廢除已經推行多年並廣泛運用的簡化字必為倒退,既無必要也不可行。但繁體字在海內外也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其本身也包涵著豐富的意義和內涵,學習和識別繁體字對國人而言也很有必要。我們應堅持識繁寫簡的原則,繼續推行使用簡化字,因為社會進步,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勞動效率在提高,勞動強度要降低。創造學專家關原成曾寫的文章的一個標題就是,簡單是發明的真諦。由此我們更應當認識到,不論那方面的勞動,只有不斷的簡化那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投入,才能提高效率和解放勞動力,不斷創造幸福。

Ⅸ 奢侈稅的我國背景

我國1994年開征了消費稅,2006年4月1日進行過調整。從目前情況看,這個稅種有明顯不足:一是課稅對象太窄,只有遊艇、高檔手錶、高爾夫球及球具、大排量汽車、實木地板等14種商品,而像豪宅、高檔傢具、高檔服裝等更符合所謂「奢侈」定義的消費品卻沒有涉及;二是徵收環節設置錯誤,沒有在流通環節上徵收,更沒有設置為價外稅。因此,明確設置奢侈品稅和對奢侈性消費征稅極為必要。《證券日報》2010年2月1日 頭版頭條發表的述評《我們應該如何勾畫中國的小康生活——兼論及時開征奢侈品稅和奢侈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總體上看,對於開征奢侈品稅和奢侈稅的建議,學者層面全面支持的人少,持不同意見者較多。
「開征奢侈品稅和奢侈稅是合理調控消費的好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先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
2010年3月21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引下發通知,從4月1日起,對中國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本次調整新增了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稅目;取消了「護膚護發品」稅目;並對部分稅目稅率進行了調整。另外,現行11個稅目中,涉及稅率調整的有白酒、小汽車、摩托車、汽車輪胎幾個稅目。
2010年5月19日, 中國社科院發布2010年《商業藍皮書》給出上 述論述。 藍皮書指出,截至去年底,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增至94億美元,在全球佔有率為27.5%,首次超越美國,消費額僅次於列首位的日本。
未來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預計達到146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