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王京岐
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看哪裡 2024-09-30 05:10:02
公司回購股票後怎麼 2024-09-30 04:47:54
恆生銀行股票成交額 2024-09-30 04:42:04

王京岐

發布時間: 2021-05-08 04:20:36

① 誰知道關於周恩來的資料

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
1917年留學日本。
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主要著作編為《周恩來選集》。
夫人鄧穎超。

周恩來(1898~1976)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後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同林彪、江青集團的破壞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非常困難的處境中為使黨和國家還能進行許多必要的工作,為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為保護大批黨內外幹部作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為實現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貢獻。1972年患膀胱癌後,仍然堅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在中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號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周恩來在20年代與鄧穎超結婚,無子女。
回答者:lo雙ve - 試用期 一級 10-26 19:53

周恩來自述

我從事於革命事業,正如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一樣,經過了從封建家庭轉到受西方學校教育,然後變成社會主義者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紹興。按中國的傳統習慣,籍貫從祖代算起,因此,
我算是浙江紹興人。

紹興社會除勞動者(農民、手工業者)外,中上層有兩種人:一種是封建知識分子,一種是商人,這兩種人都是向外發展的。讀書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舉。而紹興人則大批地當師爺,在全國各級衙門里管文案,幾乎包辦了全國的衙門的師爺。師爺在舊戲里的臉譜是紅鼻子,大概因為他們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開雜貨店兼賣紹興酒。

我的家庭近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師爺。到了祖代,兩家搬到江蘇淮陰、淮安當縣官,因此結了姻親。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陰鄉下農村婦女。因此,我的血液里還有農民的成份。

我的母親長得很漂亮,為人善良,生了三個小孩--我和兩個弟弟。現在,一個弟弟已死,一個弟弟尚在。母親在三十五歲時即患肺癆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後,每況愈下,母親因操勞過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歲去世。他生前不事生產,不買地,只有房產。到了父輩,我們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當師爺,父親(周劭綱)當文書,進益不夠維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來好面子,擺空場面,寧可債台高築,不肯丟掉面子。因此,我從小就懂得生活艱難。父親常外出,我十歲、十一歲即開始當家,照管家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在這方面,給了我一些鍛煉。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貽

② 求周恩來的資料。

http://ke..com/view/1751.html

③ 周總理的生平事跡

周恩來,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秋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國內著名的天津南開學校,1917年從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求學。

1919年回國,五四運動中,在天津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1924年回國。1927年8月1日領導了南昌起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擔任了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開創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新局面,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倡導並推行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72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膀胱癌,但仍堅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

(3)王京岐擴展閱讀

周恩來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同時也是舉世公認的傑出外交家。

他與毛澤東和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起,制定了我國的外交路線、方針、政策,並且以其非凡的才能,卓有成效地貫徹執行,使社會主義新中國一掃舊中國任人欺凌的屈辱面貌,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贏得了國際上的普遍尊敬和贊揚,很多世界政要都稱贊他「是一位卓越的談判家」「是世界上罕見的偉大外交家」。

尼克松曾於1972年和1976年兩度訪華,是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期間,他與中國政府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松在與周恩來的接觸中,被周恩來那種偉大的精神氣魄和寬廣的胸懷所折服。在他的眼中,周恩來是一個具有獻身精神的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一個擁有強大民族自信心的人。

尼克松在《領導人》一書中這樣寫道:斯大林執掌蘇聯時期,有位難以對付的外交部長叫莫洛托夫,他曾警告一位美國談判代表:「要是你們認為我們難打交道,那等你們遇上周恩來的時候再看吧!」

基辛格,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前國務卿,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位現實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間,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並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在他撰寫的《論中國》一書中這樣評價周恩來:「他是我在60年來的公職生涯中遇到過的最有魅力的人。他個子不高,風度翩翩,目光炯炯,表情豐富。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壓倒談判對手,能憑直覺猜到對方的心理活動。」

④ 周恩來加入過國民黨嗎具體內容

周恩來沒有加入過國民黨,但是曾為國民黨工作。

周恩來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為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1923年被國民黨本部委任為國民黨巴黎分部籌備員、國民黨駐歐支部特派員和代理執行部長等職,主持國民黨駐歐支部的工作。

(4)王京岐擴展閱讀:

周恩來(1898~1976)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

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重要轉折。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

1920年去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為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1923年被國民黨本部委任為國民黨巴黎分部籌備員、國民黨駐歐支部特派員和代理執行部長等職,主持國民黨駐歐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國,在國共合作期間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並先後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兩次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創建了行之有效的軍隊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臨近上海的情況下,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趕走了駐守上海的北洋軍閥部隊。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於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28年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後任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為保證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為聯系和指導各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為發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階段的大部分時間內,他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⑤ 周恩來為什麼要參加紅軍

在旅歐的歲月中,年輕的周恩來就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領導天賦和強烈的政治傾向。1921年3月,他經張申府和劉清揚介紹加入共產主義小組,隨後與張申府、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一說是吳明)共5人一起建立巴黎共產主義小組,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在歐洲建立的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巴黎共產主義小組與國內的其他7個共產主義小組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1923年6月周恩來在巴黎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11月任國民黨旅歐支部執行部總務科主任(執行部部長王京岐)。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推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主張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

周恩來
由張申府推薦,周恩來回國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為戴季陶),兩個月後繼任政治部主任,主持建立主要由共產黨骨幹組成的「葉挺獨立團」。1925年2月、10月,與蔣介石等一起組織領導了第一、二次東征,期間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副黨代表,被授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1925年8月8日,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周恩來辭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之職,並在年底轉往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周恩來領導發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迎接北伐軍入城。同年「四一二政變」之後,國共合作破裂。8月1日,周恩來與張國燾、賀龍、葉挺、朱德等人發動南昌起義,並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常委會秘書長。返回上海後,組織成立中共中央特別任務委員會(簡稱特委),下設中共特別行動科,並以學生時代的筆名「伍豪」為化名從事地下工作,工作包括情報收集、鋤奸、安排工作人員滲透國民黨黨政部門等。特科三科(俗稱「紅隊」、「打狗隊」)負責暗殺活動[63],也被稱為「伍豪之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特科負責人兼三科科長顧順章變節供出了惲代英等中共高層領導人後,顧家九人被特科暗殺,即「愛棠村事件」。1929年,彭湃、楊殷、顏昌頤等中共領導人被白鑫供出並遭國民黨殺害,周恩來、陳賡等人亦設法暗殺白鑫。

周恩來
第一次國共戰爭

1931年底,周恩來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開會,周恩來主持,史稱寧都會議,矛頭主要針對毛澤東。任弼時等中央局領導以臨時中央的行動方針為依據,批判毛澤東「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提出把毛召回後方免除軍事指揮權,前方由周恩來負責指揮作戰的建議。最後經周恩來折沖,通過留毛澤東在前方輔助周恩來指揮的決議。但毛執意離開前方,答應「前方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並取得大勝。毛澤東在後方遭遇冷落兩年之久,後來掌權後反復提及此事。周恩來在1972年遭斗爭時曾反復檢討寧都會議後「未曾向主席求教過一次,現在反省起來,對照主席在寧都會議的臨別之言,我真無地自容」。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遷入蘇區,同年秋,李德受共產國際派遣也從上海到達瑞金,任軍事顧問。這時,正值國民黨軍隊發動第五次「圍剿」,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博古(秦邦憲)遂完全依靠李德進行軍事指揮,由於軍事戰略錯誤,第五次反「圍剿」斗爭陷入嚴重困境,中共中央與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為統籌轉移事宜,中央成立了三人團作為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機構。其中,博古負責政治,李德負責軍事,周恩來負責監督軍事計劃的執行,史稱「老三人團」。

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1935年1月中旬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目前中共官方歷史統一的說法是,「三人團」受到所謂王明「左傾」路線影響,遭到毛澤東、劉少奇等人的批評,而在湘江戰役中,紅軍折損過半,周恩來認識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嚴重影響,在遵義會議中支持毛澤東的領導,對毛澤東重掌軍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遵義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黨和紅軍的決策;取消長征前組成的「三人團」,改為由朱德、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以周恩來為黨內委託的在軍事指揮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會後,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據遵義會議決定進行分工,在毛澤東提議下,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責;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隨後在3月中旬,又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毛澤東和王稼祥為成員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亦稱「新三人團」,全權指揮紅軍作戰。但不久周恩來即罹患重病,毛澤東遂逐漸取代周恩來負責指揮。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為團結紅四方面軍,周恩來主動辭去紅軍總政委職務,由張國燾接任。9月,在南下與北上問題上紅軍正式分裂,中共中央突然率領紅一方面軍的三軍團和軍委直屬隊,脫離右路軍中的四方面軍部隊,秘密連夜北上。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到達陝西省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

周恩來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兵諫國民黨領袖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周恩來代表共產黨前往西安同國民黨談判,促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抗日戰爭期間,周恩來先後擔任中共長江中央局書記、副書記(書記王明),南方局書記,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常駐國民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9月起,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

抗日戰爭及國共第二次內戰

抗戰期間,周恩來任國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主任長期在武漢,重慶等地擔當國共之間的黨務交涉工作。周恩來同時主持了重慶《新華日報》的發行工作,宣傳中共主張。

1938年,周恩來同王明在武漢主持中共長江局工作,堅持「一切經過統一戰線」,後來在整風運動中作為與教條主義相唱和的經驗主義代表遭到批判。

1939年7月,周恩來與江青等人一起前往「華北聯大」作題為《中國抗戰形勢》的報告,途中江青所騎騾子在過小溝時驚嚇了周恩來的坐騎,周摔下後正好撞在石岩上使右臂粉碎性骨折,事後蔣介石派自己的道格拉斯專機送周恩來赴蘇聯治療(接到烏魯木齊後由蘇聯方面接到莫斯科)。在蘇聯期間,周恩來除了向蘇聯與共產國際方面匯報工作外,也帶回了共產國際對中共的一些資助。

⑥ 遠大前程的重要人物的簡析

周恩來自述

我從事於革命事業,正如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一樣,經過了從封建家庭轉到受西方學校教育,然後變成社會主義者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紹興。按中國的傳統習慣,籍貫從祖代算起,因此,
我算是浙江紹興人。

紹興社會除勞動者(農民、手工業者)外,中上層有兩種人:一種是封建知識分子,一種是商人,這兩種人都是向外發展的。讀書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舉。而紹興人則大批地當師爺,在全國各級衙門里管文案,幾乎包辦了全國的衙門的師爺。師爺在舊戲里的臉譜是紅鼻子,大概因為他們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開雜貨店兼賣紹興酒。

我的家庭近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師爺。到了祖代,兩家搬到江蘇淮陰、淮安當縣官,因此結了姻親。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陰鄉下農村婦女。因此,我的血液里還有農民的成份。

我的母親長得很漂亮,為人善良,生了三個小孩--我和兩個弟弟。現在,一個弟弟已死,一個弟弟尚在。母親在三十五歲時即患肺癆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後,每況愈下,母親因操勞過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歲去世。他生前不事生產,不買地,只有房產。到了父輩,我們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當師爺,父親(周劭綱)當文書,進益不夠維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來好面子,擺空場面,寧可債台高築,不肯丟掉面子。因此,我從小就懂得生活艱難。父親常外出,我十歲、十一歲即開始當家,照管家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在這方面,給了我一些鍛煉。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貽

⑦ 誰有周恩來的資料急用!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