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施政
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看哪裡 2024-09-30 05:10:02
公司回購股票後怎麼 2024-09-30 04:47:54
恆生銀行股票成交額 2024-09-30 04:42:04

施政

發布時間: 2021-05-08 04:30:10

㈠ 請問在政治生活中「施政」是什麼意思呢屬於行政領域還是屬於執政范圍呢

是執政范圍吧

㈡ 科學施政有哪幾項途徑

1、以更新思路推進科學施政。

2、善於運用改革創新的辦法。

3、大膽突破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

4、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益民眾的事。

5、善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

6、及時調整、完善發展規劃和工作思路。

7、採取並落實好相應政策和措施,使政府工作更具時代性、前瞻性和創造性。

㈢ 唐太宗的施政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 唐太宗經常跟大臣們在一起談論誠信,向他們說明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講誠信;要求他們將誠信作為立身和處事的准則。而他自己在這方面很注意以身作則。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又跟身邊的大臣討論誠信問題。他先講了孔子的一段話。這段話見於《論語·顏淵》,意為: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要做到三條:「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即糧食充足,軍備充足,取信於民。子貢問:在這三件事中,如果必不得已要去掉一件,那麼應當去掉哪一件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充足。子貢又問:剩下的兩件事中,如果必不得已要去掉一件,那麼應當去掉哪一件呢?孔子說:去掉糧食充足。第三件不能去掉,因為「民無信不立」,治國不可失信於民。在孔子看來,糧食、軍備、誠信對於治國都很重要,實際上認為一件不能少;而在三者之中,他首先看重誠信。

接著,唐太宗結合歷史經驗教訓,闡發了孔子所說的「民無信不立」:當年項羽攻入秦朝都城咸陽,天下形勢已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果能努力實行仁義、誠信,還有誰能跟他爭奪天下呢?唐太宗認為項羽敗就敗在失信於天下。項羽敗亡的原因誠如唐太宗所說。他帶兵攻入咸陽後,沒有一反暴虐的秦王朝的做法,採取緊急措施,解百姓於倒懸;而是以暴易暴,野蠻地實行屠城,並將秦朝皇宮付之一炬,擄掠財寶、婦女,滿載東歸,使喁喁百姓大失所望。

唐太宗的觀點,為身邊的大臣所接受。宰相房玄齡談了他的體會:仁、義、禮、智、信,這是五條行為規范,違反哪一條都不行。能經常實行,大有好處。商紂王違反這五條,政權為周武王所奪得。項羽不講誠信,終為劉邦所敗。

總的來說,唐太宗在施政中講誠信是比較自覺的,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接受大臣們的監督。只要唐太宗對誠信稍一疏忽,以忠言直諫聞名的魏徵就向他提意見,說他「未盡於誠信」。唐太宗聽了不但不覺得丟面子,不但不生氣,還表揚魏徵。

唐太宗也有糊塗的時候。他見很多候選官員在資格、出身上造假,便下令對假冒者從重處理:假冒者必須自首,如不自首,將處以死刑。不久,有個假冒者被查出, 唐太宗要處死這個人。主管刑獄案件的大理寺的首長戴胄說,依照法律條文只能判處流放。唐太宗怒曰,你想守法而使我失信嗎?戴胄說,皇上的命令和國家的大法不同,皇上的命令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皇上恨候選官員假冒的多,故想處死他們。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妥,再依法判處他們,這叫「忍小忿而存大信」。唐太宗這才轉怒為喜,說道,你能公正執法,我還擔心什麼呢?他知錯就改。

唐太宗難得也有失信的時候。有個老臣叫黨仁弘,立有功勞,並且有才能,有政績,但犯了貪污罪,「贓百餘萬」,依法當處死。唐太宗憐憫這位即將被處以極刑的白發老臣,向大理寺官員求情,請免其一死。大理寺官員堅持依法辦事,五次上奏要求處死黨仁弘。唐太宗乃把五品以上官員召集到太極殿,對他們說:執行法律,「不可以私而失信。今朕私黨仁弘而欲赦之,是亂其法,上負於天」。表示要到長安南郊,坐在草席上,一天只吃一頓素,向老天謝罪三日。後來,由於宰相房玄齡鬆了口,黨仁弘沒有被處死,改為流放欽州。唐太宗偶爾失信一次,就有一種負罪感。

不以權術駕馭群臣

唐太宗對群臣有一顆誠摯之心,不以權術、詐道對付臣下。

他對大臣長孫無忌等人說過,他即位之初,不止一人上書稱:「人主必須威權獨任,不得委任群下」。就是說,作為皇上,要專制獨斷,不能信任臣下,不能放手任用他們。唐太宗沒有採納這種似乎為他著想,實際於國家不利的建議。

又有人給唐太宗出主意,用詐道除去佞臣。唐太宗就問此人:你知道奸佞之人是誰嗎?回答說:臣不能確知誰是佞人,請陛下佯裝發怒以試群臣。如果直言進諫,不怕冒犯聖上,則是正直之人。如果阿諛奉迎,則是佞人。唐太宗對他說:我要在普天之下實行誠信,不想以詐道教化臣民。你的話雖然好,但我不想採納。

唐太宗為何不採納用詐道清除佞臣的建議呢?他對封德彝說出了原因:流水是清是濁,取決於源頭。國君是政治的源頭,臣下好比流水。國君自己行詐術,而要臣下行直道,就好比源頭混濁,而望流水清澈,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常常因為魏武帝曹操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像他這樣做,政令怎能貫徹呢?

唐太宗說曹操多詭詐,是有歷史記載作依據的。裴松之注《三國志》引《曹瞞傳》雲:一次曹操帶領軍隊出征,軍糧不足,私下問主管軍糧的人怎麼辦,回答說發放軍糧時改用小斗。曹操說,很好。後來士兵們說曹操欺騙他們。曹操生怕士兵鬧事,便把主管軍糧的人找來,對他說:「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意思是只好借你的死平息眾怒,不然此事解決不了。於是將他斬首示眾,還在其臉上題了10個字:「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曹瞞傳》說,「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可能是以上這類記載,引起了唐太宗對曹操為人的反感。他要以曹操為戒。

對自己任用的大臣,唐太宗從不輕易懷疑。要想在唐太宗面前誣害一個人,是難以得逞的。宰相蕭瑀曾誣告房玄齡結黨營私,對皇上懷有二心,只是尚未謀反。唐太宗對蕭瑀說:你的話未免太過分了。國君「選賢才以為股肱心膂,當推誠任之」。我雖談不上聖明,但還不至於糊塗到好人壞人都分不清。對房玄齡,唐太宗一如既往地信任。

對犯有過錯的大臣,唐太宗總是批評教育,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不一棍子打死。有一次宮中宴會,發生了糾紛:時任同州刺史的功臣尉遲敬德生氣地對坐在他上首的人說:你有何功勞,坐在我上首!坐在尉遲敬德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勸說尉遲,哪知尉遲對李道宗報以老拳,幾乎將其眼睛打瞎。唐太宗一氣之下,宣布中止宴會。他對尉遲敬德說:我見漢高祖劉邦誅滅功臣,常常有責怪他的意思。我想與你們這些功臣共保富貴,想不到你屢次犯法。我才知道韓信、彭越這些功臣被殺,並非漢高祖的罪過。國家的綱紀,就靠賞與罰維持。好自為之,不要後悔莫及。遭到唐太宗訓斥之後,尉遲敬德開始變得老實起來。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唐太宗是處理君臣關系較好的一位。他自稱,他與群臣相處融洽,做到了「相親如一體」。這方面的動人故事很多。

大將李世績(唐太宗死後改名李績)得了急病,醫生的葯方上寫著「須灰可療」四個字。唐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為李世績和葯。把李世績感動得「頓首出血泣謝」。唐太宗說:我這樣做,是為國家,不是為你個人,何謝之有!儒家有一個觀念,就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為了對父母負責,必須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發膚」,不得損傷之。唐太宗作為一位君主,為了給李世績治病(療效如何是另外一回事),能夠剪下自己的胡須,這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難得的。

貞觀十九年(645年),在攻打高麗的戰爭中,大將李思摩中了弩矢,唐太宗親自為他吮血。「將士聞之,莫不感動」。

宰相房玄齡病危時,唐太宗派人將其接到宮中治療。病情稍稍穩定,唐太宗則喜形於色;病情加劇,則深深憂慮。房玄齡臨終時,唐太宗「握手與訣,悲不自勝」。

唐太宗以上這些舉動,顯然不是「作秀」。因為「作秀」是做表面文章,唐太宗卻是懷著一腔真誠做這些事的;「作秀」是偶一為之,唐太宗卻是經常這樣做的。

以真誠之心納諫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說明他是一位很清醒的君主,接受了強大、富庶的隋帝國一朝覆亡的深刻教訓,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以及施政中的過失,能夠自覺地聽取臣下的批評意見。

唐太宗認識到,「人苦不自知其過」,一個人要認識自己的過錯是不容易的;作為國君,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看待自己,尤其困難。他說:「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以取祿位。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國君處在懷有各種企圖的人的包圍之中,他們用種種手段來影響、迷惑國君。國君稍一懈怠,在哪一方面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就很危險了。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唐太宗才經常地、自覺地要求大臣們面對面地、直截了當地向他提意見。

唐太宗不但自己納諫,還教育太子納諫。他對太子因「材」施教,見到什麼,就以什麼為教材,對太子進行教育。見太子乘船,就對他說《孔子家語》中的一段話:「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見太子在樹下休息,就對他說:「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這兩句話出自《尚書·說命(上)》。「後」在此處作「君主」講。全文的意思是:鋸木頭靠墨線才能直,國君靠聽取臣下的諫言才能聖明。他希望把納諫作為李唐王朝的一個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

唐太宗聽取大臣們的批評意見是很懇切的。他經常要求大臣們對他的過失「明言之」,「直言無隱」。有一次,唐太宗又要群臣向他提意見,長孫無忌等人說,皇上沒有過失。唐太宗聽了很不高興,批評他們說:我問你們,我有何過錯,你們卻對我阿諛奉承。我想當面列舉你們各位的長處和短處,讓你們改掉說奉承話的毛病。接著唐太宗說出了在場的每一位大臣的優缺點。

唐太宗也有聽不進尖銳的批評意見的時候。有一次,河南中牟縣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說,皇上修洛陽宮,勞民;收地租,厚斂;民俗好高髻,都是受了宮中的影響。唐太宗很生氣,對房玄齡等人說道:皇甫德參希望國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斗租,宮人都不留頭發。是不是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滿意?魏徵諫道:漢文帝時賈誼上書說,「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自古上書言語不激烈,不能打動國君。所謂狂人之言,聖人擇焉,願皇上裁察。聽了魏徵的一番話,唐太宗怒氣全消。他採納了魏徵的意見,不再對皇甫德參的上書憤憤不平。還賞給魏徵24匹絹。過了幾天,魏徵又提意見,說皇上近來不喜直言,雖然接受了,但是有點勉強,不如以往聞過則喜。唐太宗表示虛心接受,加大了對魏徵的賞賜。

只有唐太宗這樣清醒有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國君,才能容忍魏徵這樣的敢言直諫的大臣。正因為能容得下魏徵這樣的忠直之士,唐太宗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多的幾位「明君」中的佼佼者,真正實踐了他所服膺的《尚書》中的兩句話:「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知得失

㈣ 孟子施政是什麼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省鄒縣)人。父孟激,字公宜,早逝。由母仉氏培養教育成人。《韓詩外傳》載有孟子母親「斷織」、「買東家豬肉」、「不敢去婦」等事,劉向《烈女傳》載有「三遷」和「去齊」等故事。宋人王應麟編著《三字經》中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受業於孔子之孫孔伋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權威代表人物。後世以孔孟並稱。

孟子為了實行他的政治主張,曾經游說齊宣王、梁惠王,皆不見用。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主要記載孟子的言論和活動,表達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主張「仁政」,與孔子提出的「德政」一脈相承。其基本內容是「省刑罰,薄稅斂」,使民有「恆產」,「養生送死無憾」,實行一夫授百畝田的小農經濟,宣傳「王道」的民本思想。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告訴梁惠王說:「仁者無敵。」告訴齊宣主說:「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認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具體措施要「與民同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孟子把古代民本思想發展到了極致。孟子還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四端」,皆與生俱來,人人都有,他鼓勵人們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是有意義的。但是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孟子好辯,文章論據充分,方法恰當,推理邏輯縝密,氣勢磅礴,筆鋒犀利,文中流動著浩然之氣。同時善於運用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強論辯的說服力。有時只用一句話:「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緣木求魚」來說明問題;有時講一個情節。如「五十步笑百步」、「日攘一雞」來講道理;有時用寓言故事發人深省。如《孟子·離婁下》所講的寓言:

齊國有一個人,家裡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得滿嘴流油、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妻子問他和什麼人在一起吃喝?他說全是有錢有勢的人。於是,他的妻子把他說的話告訴了他的妾,並提出了自己的懷疑,決定跟蹤丈夫,看看他究竟去什麼地方。

第二天早晨起來,妻子尾隨在丈夫後面走,走遍全城,沒有一個人站住跟丈夫說話。最後丈夫走到東郊外的墓地,到掃墓的人那裡乞討殘菜剩飯吃,不夠吃,又東張西望地到別的地方乞討——原來這就是丈夫吃飽喝醉的方法呀!

齊人的妻子回到家裡,把看到的一切告訴了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終身依靠的人,如今他竟是這樣無恥。」妻子和妾咒罵著丈夫,在堂屋裡抱頭痛哭。丈夫還不知道,大搖大擺地從外面回來,向他的兩個女人吹鬍子瞪眼耍威風。

在君子看來,某些人所用的乞求陞官發財的方法,能不讓他的妻妾感到羞恥而哭泣的,實在太少了!

孟子的寓言情節曲折,人物惟妙惟肖,諷刺尖銳辛辣而不乏幽默情趣,文采煥然,直令後人拍手叫絕。

㈤ 公平施政

1949年1月5,杜魯門在提交國會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綱領。他說道:「我國居民的每個階層和每個人都有權期望從我國政府得到公平施政」,「都有機會從我國日益增長的繁榮中獲得他們公平的一份……除非我們對機會進行公平的分配,使我國的工農產品在廣泛的范圍內消費,否則我們就不能保持繁榮。」

主要舉措:
(1)擴大社會保險范圍,提高最低工資限額;(2)提倡國民健康保險;(3)否決「1947年的勞資關系法」;(4)建造廉價公共住宅;(5)繼續維持農產品的價格支持計劃;(6)要求制定保障民權的立法;(7)擴大聯邦政府對教育的援助;(8)保護和開發自然資源。

成效分析
總體而言,第二階段的「公平施政」成就不大。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限於:建造廉價住房,清理貧民窟;確立最低工資標准;擴大社會保險。很多目標未能實現,例如:制訂民權保障立法,建立公平就業委員會,廢除「1947年的勞資關系法」,實行國民健康保險,徵收更高的公司稅,制定新的反托拉斯法,支持農業和教育等,均遭到失敗。

成效不大的原因:
客觀原因:(1)所處的時代與羅斯福「新政」時期不同。FDR就職後召開為期140天的國會特別會議,驚慌失措的議員們急如星火地通過了70多項法案。(2)統治集團內部策略上的分歧、利害上的沖突對「公平施政」起了制約作用。「自安德魯·傑克遜以來,國會給予杜魯門的合作比以往任何總統更小,而給予他的麻煩比以往任何總統更多。」
主觀原因:(1)杜魯門在政治上保守(如反共等),在經濟改革上卻標榜自己是自由主義者,二者的矛盾使得他的社會經濟改革難以推行。(2)組織策略上,杜魯門不能包容改革派人士,搞宗派主義,形成占據政府重要職位的「密蘇里幫」。(3)外交路線上,推行霸權主義,搞侵略擴張,巨額支出用於對外。推行國內改進、社會福利時,就難免捉襟見肘。

扼要評價:
「公平施政」基本上是羅斯福「新政」的繼續,屬於自由主義改革范疇。

㈥ 新中國成立後用什麼作為國家的施政方針

1、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當時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
2、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至今已整整60周年。雖然它不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但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的法律文件。它對於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定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新中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為中國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礎,確定了新中國的性質和框架結構。

㈦ 施政和行政有什麼區別

個人理解:施政:行政部門對政策的實施。
行政:行政機關對於法律(公檢法司除外,現在的中國搞司法獨立,檢、法不屬於
政府的部門)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而這個解釋就是施政。

㈧ 「施政」方向在哪

一、組織委員職責

作為組織委員,有如下主要工作:

1. 組織活動。具體主要負責活動的策劃和布局。一個活動的展開需要的是分工合作,但又要有明確的方向。大三了,活動開展應該沒有時間問題,主要是人員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在策劃中必須考慮到。

2. 班級團隊建設。側重於男生這邊的思想工作方面,包括學習上的和生活上的。可以說,男生有大部分人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生活上也有些頹廢吧,我想,我盡力,一定會有所改觀。

3. 會議記錄和日記管理。這是組織委員最基本的任務。這方面,以我的文化功底,一般來說,沒問題。每次班會召開,我都將認真地記錄。日記方面,盡量一天一記,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 其他輔助類工作。比如協助宣傳委員組織人員進行宣傳活動,合作管理班級檔案等。

二、具體計劃

首先,組織委員對團支書負責,對班主任負責,努力做好份內工作。

其次,組織委員只負責活動的前期預備工作,在活動中要做相關記錄和思考,以便從活動中得到啟發,使接下來的活動舉辦得更加成功。比如,活動的人員可以由我發動組織;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向我反映,然後由我組織相關負責人協調解決;活動結束後的的總結可以借鑒我的相關記錄。

再者,做好思想工作。這是一個大的挑戰,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任務。同齡人之間,而且是知識分子之間,不應該存在代溝,只要有共同語言,就一定會有效果。

最後,秉承著「能者多勞」的原則,做相關的協助。

三、總結

組織委員要的是文采和交際,我相信我能勝任。在接下來的一年工作中,我會不遺餘力地為集體服務。

讓我們在實踐中共同進步!

㈨ 施政是什麼意思

施政釋義:

施行政務

施行,指方針政策等從某一天發生效力。

政務,漢語詞彙。指政府的事務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務。

㈩ 什麼是施政報告

香港施政報告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每年十月發表,闡述來年施政重點。
澳門施政報告,全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每年11月發表的報告。在澳葡政府時,澳門總督在每年11月中旬向澳門立法局宣讀施政報告。澳門回歸中國後,澳門行政長官依照舊例在每年11月中旬立法會復會時宣讀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