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什麼是信用
擴展閱讀
幫別人看股票的工作 2024-09-29 19:18:45
萬茜主演的電視劇 2024-09-29 18:51:36
股票交易加速 2024-09-29 18:49:51

什麼是信用

發布時間: 2021-05-08 16:46:37

Ⅰ 什麼是信賴、什麼是信用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賴是一種福分,然而信賴他人卻需要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信用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Ⅱ 信用指的是什麼

信用是漢語詞語,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

信用的特徵: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信用的這一本質內涵,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信用具有社會性;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3、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信用的分類:

按身份分類

西方發達國家是以債務人的身份作為分類標准,將信用分為公共信用與私人信用兩大類。

公共信用就是政府信用,是指社會為了幫助政府成功實現其各項職能而授予政府的信用,其核心是政府的公債。

私人信用又包括消費者信用與商業信用。

按受信對象分類

信用可以分為公共(政府)信用、企業(包括工商企業和銀行)信用和消費者個人信用。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Ⅲ 什麼是信用記錄

個人信用報告是徵信機構出具的記錄您過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個人的「經濟身F證」,它可以幫助您的交易夥伴了解您的信用狀況,方便您達成經濟金融交易。
當前有兩種查詢渠道可以查詢清楚一個人所有的信用記錄。
1、央行徵信報告。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件前往當地的央行網點即可查詢,徵信報告中會顯示出用戶過去5年的借貸平台,借貸金額,借貸期限,負面信息等數據內容。
2、查完徵信報告後,需要查詢網貸資料庫。只需要打開微信首頁,搜索:七九數據。點擊查詢,輸入信息即可查詢到自己的徵信數據,該數據源自全國2000多家網貸平台和銀聯中心,用戶可以查詢到自身的大數據與信用情況,可以獲取各類指標,查詢到自己的個人信用情況,網黑指數分,黑名單情況,網貸申請記錄,申請平台類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額,信用卡與網貸授信預估額度等重要數據信息等。"
目前,國家正在構建一張全方位無死角的「信用大網」,聯通社會,信息共享,無論是徵信報告還是個人信用記錄,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自己的信用,對每個人來說,信用才是最大的資產與財富。

Ⅳ 信用是什麼意思

拍拍會員在拍拍上的每一筆交易成功後,雙方都會對對方交易的情況作一個如實評價,這個評價就是信用評價,它是公平,公正的。通過查看交易評價,您可以增加對賣家的了解。
信用度是記錄拍拍會員在拍拍上的所有交易情況的綜合,衡量陌生賣家信用時可是一個很重要依據哦!通常,該賣家信用度越高則表示過去達成的交易數目越多,並且好評居多。

Ⅳ 信用標準是什麼什麼的重要內容

信用標準是信用政策的重要內容。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標准、信用期間、現金折扣三部分內容,主要作用是調節企業應收賬款的水平和質量。

信用標準的寬嚴有利有弊,要全面衡量他們的綜合影響。如信用標准嚴格,就會減少銷售量,減少應收賬款佔用的資金,減少應收專款的成本。相反,如信用標准寬松,就會擴大銷售量,增加應收賬款佔用的成本。企業應對不同的方案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收益大的方案。

(5)什麼是信用擴展閱讀

信用政策的標准設定:

1、設立信用標准。

首先查閱客戶以前若干年的信用資料,找出具有代表性、能說明償債能力和財務狀況的比率,作為評判信用風險的指標,然後根據最近幾年內「信用好」和「信用差」兩個客戶相同比率的平均值,作為評價該客戶的信用標准。

2、計算客戶的風險系數。

利用各客戶的財務報表,計算這些指標,並與標准值進行比較。

3、風險排序。

企業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出各客戶的累計風險系數,即可按風險系數的大小進行排序:系數小的排在前面,系數大的排在後面,由此便可根據風險程度由小到大選擇客戶。

Ⅵ 「信用」是什麼意思

釋義: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

Ⅶ 什麼是信用

信用是長時間積極的信用和誠信度。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為天下人所心悅誠服。

要有信用,信人也要信己。人人有信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獨立自尊得以實現。

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什麼是信用

在《新帕格雷夫經濟大辭典》中,對信用的解釋是:「提供信貸(Credit)意味著把對某物(如一筆錢)的財產權給以讓度,以交換在將來的某一特定時刻對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錢)的所有權。」

《牛津法律大辭典》的解釋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貨物或服務後並不立即而是允諾在將來付給報酬的做法。」

《貨幣銀行學》對信用的解釋是:「信用這個范疇是指借貸行為。這種經濟行為的特點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而且貸者之所以貸出,是因為有權取得利息,後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為承擔了支付利息的義務。」

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信用」這個詞已經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可能是人類認識中最為復雜、最難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僅僅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在所有的這些事物中,沒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從來不是強迫的,而是自覺自願的,依賴於期望與擔心這樣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爭取而自行出現,又總是無緣無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喪失,就很難完全恢復……信用非常類似於,而且在很多場合就如同是,人們靠管理國家的才智以及戰場上的勇猛和指揮才能贏得的聲譽與名望。精明強乾的政治家與傑出優異的船長,會因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時失誤或運氣不佳而名譽受污,失去眾人的愛戴,但是只要他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領,名譽遲早是會恢復的。同樣,信用雖然會暫時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掙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堅實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得到恢復。」對信用的真正含義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在通常意義上,我們至少可以從4個角度來理解「信用」。

一、從倫理的角度

從倫理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 「信守諾言」的一種道德品質。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講的「誠信」、「可信」、「講信用」、「一諾千金」、「答應的事一定辦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實際上反映的就是這個層面的意思。從這個層面來看信用,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個社會只有講信用,才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信任結構」(trust structure),而這個信任結構是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人們會發現「相互信任同服從、仁愛、友誼和交談一樣,是把一國人民聯系和維系在一起必不可少的條件」,齊美爾也指出:「沒有人們之間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會本身將會瓦解。……現代生活是建立在對他人的誠實的信任基礎上的,這一點的重要性要遠比人們通常認識到的程度大得多。」可以說沒有一個社會不強調與褒獎倫理層面的守信的道德,在我國,崇尚信用的風尚有幾千年的傳統,《論語》中「信」字出現了38次,頻次雖然低於仁(109次)、禮(74次);但是高於描述道德規范的多數詞彙,如善(36次)、義(24次)、敬(21次)、勇(16次)、恥(16次)。比如:「自古皆有死,民無信而不立」;「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言必行,行必果」,「與國人交,止於信」等。在西方社會,守信同樣也是人們奉行的道德主軸,《聖經》中關於信用、信任的詞彙也出現了幾十次之多。

從企業的商業倫理角度來看信用的含義,狄喬治。提供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誠信(integrity)行為既指與自身所接受的最高行為規范相一致的行為,也是指將倫理道德要求的規范加於自身的行為。他指出了誠信行為的最大特點是:道德規范是「自加的和自願接受的」,所以對企業這個「非道德神話」的主體而言,「要強調商家及其最高管理層的自律」。更為重要的是,他限定了誠信行為的范圍,至少要以倫理上「無可非議的、正當的正面價值」為最低的道德底線,也就是說企業「自身所接受的最高行為規范」至少要低於這個底線。

二、從經濟的角度

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借」和「貸」的關系。信用實際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時間內獲得一筆錢的預期」。你借得一筆錢、一批貨物(賒銷),實際上就相當於你得到了對方的一個「有期限的信用額度」,你之所以能夠得到了對方的這個「有期限的信用額度」,大部分是因為對方對你的信任,有時也可能是因為戰略考慮和其他的因素不得已而為之。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有著豐富的層次,至少可以從國家、銀行、企業、個人幾個層次來理解。

國家信用至少包含著這樣的兩層意思,首先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借貸關系,即所謂的主權債務,如著名的布雷迪債券、美國20世紀80年代對拉美國家的貸款、我國對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低息貸款、日本的海外協力基金貸款、世界銀行貸款等。其次表現在國家政府與本國的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借貸關系,政府發行國債,由企業和居民購買,這實際是政府先向企業和居民借到一筆錢,然後進行投資,並在到期時償以本息。

銀行與企業、個人之間得信用是相互的。銀行要從企業與個人取得信用,也就是要向企業與個人借到錢,這是它們的生存之根基。同時,企業與個人也需要向銀行取得信用,企業可用它解燃眉之急,或投資擴張等;個人可用它應不時之需,提高生活質量等。

企業與企業、個人之間的信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商業信用(也稱交易信用,即trade credit),或者可以稱之為B—B的信用,它主要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非現金交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賒銷,我們不要簡單地將賒銷對象只看成是一些有形的商品,如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提供的一批零件;它實際上也可以是一個工程,比如建築公司完成了一幢大廈的建築,工程款尚未完全收回,這時該建築公司賒出去的不僅是在這幢大廈建築中的預墊的資金、材料,同時還有在建築過程中的勞動;甚至還可以是一些無形的服務、智力產品等,比如管理咨詢公司提供的咨詢服務等。二是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信用,也可以稱之為B-C信用,這種形式的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的手機消費通常都是一種信用消費,我們總是在本月繳納上個月的費用,中國移動甚至可以允許你拖欠2個月的話費。

三、從法律的角度

從法律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當事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但凡「契約」規定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是當時交割的,存在時滯,就存在信用;第二層含義是指雙方當事人按照「契約」規定享有的權利和肩負的義務。

在這個層面上理解信用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這個「契約」,我們可以把這個契約看成是狹義的經濟合同,小到兩個企業之間的供貨合同,大到兩個國家之間的數以億元計的債務;也可以看成是廣義的社會契約,比如你和你的父母之間的契約關系,你的父母有撫養你成人的義務,你也有贍養你的父母的義務。二是這個「契約」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這是構成法律上的信用的必要條件,那就是非即時交割。如果權利和義務的實現是同時進行的,那麼就不會構成信用,這兩者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才會出現信用。

四、從貨幣的角度

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

在貨幣金融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紀的約翰.勞為先驅、以19世紀的麥克魯德、韓以及20世紀的熊彼特等人為代表的「信用創造學派」。在這一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約翰•勞說:「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與貨幣量的增加有同樣的效果,即它們同樣能產生財富、興盛商業。,「通過銀行所進行的信用創造,能在一年之內比從事十年貿易所增加的貨幣量多得多。所以,法國如欲富庶,實在有求助於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於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強,法國即將陷入貧弱的狀況。」「只要貨幣豐富,即能夠創造一國之繁榮;只要有信用設施(他主要指銀行等),即可以供應豐富之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能夠為法國產出大量的財富。」約翰•勞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貨幣就是財富——貨幣不必是金銀,而以土地、公債、股票等為保證所發行的紙幣為最好——紙幣是銀行的一種信用——銀行通過供給這種信用,就可提供豐富的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可以使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總之,信用即貨幣;貨幣即財富,即資本。

麥克魯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論》中指出:「人們以生產物與勞務和人交換,而換得貨幣,此貨幣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體,然而人們卻樂於用其生產物與勞務換取貨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換得貨幣以後,可在需要之時,憑以換取所需之物的緣故。所以,貨幣的本質不過是向他人要求生產物與勞務的權利或符號,從而實為一種信用」,「因此,金銀貨幣也可以正確地稱之為金屬信用。」麥克魯德認為信用與貨幣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信用的創造就是貨幣的增加,兩者可以統一於「通貨」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單一的價值,但是貨幣卻有多數的價值或者一般的價值,信用只是對某個人的要求權,但是貨幣卻是對一般商品的要求權;(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確定的價值(因為債務人死亡或者破產,信用就變得沒有價值了),而貨幣則有持久的價值。

韓被公認為信用創造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於1920年發表了《銀行信用之國民經濟的理論》,影響很大。他是這樣論述信用就是貨幣的: 「為了支付的目的,從一人轉讓給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劃條,就法律的觀點來看,自然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但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只要它需要兌換成本位貨幣而完成了貨幣的功能,則它就不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而實是貨幣本身。」「向銀行兌取貨幣的憑證,只要它確實可靠,為任何人所願意接受,則它就被當作貨幣而流通了。」韓的理論重點在於闡明了信用能夠形成資本。他認為信用愈擴,利率愈低,資本商品的生產就愈多,從而資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縮,利率愈高,資本商品的生產即愈少,從而資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題就是:「資本形成不是儲蓄的結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結果。」「假如說需求對生產是第一性的,那麼信用提供對資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沒有信用提供則任何資本商品都不能夠生產,因而資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給之能引起資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產一樣」。

熊彼特則指出:「更有用的方法可能是從信用交易著手,把資本主義金融看成是一種清算制度,它抵消債權債務,將差額轉移到下期——使得『貨幣』支付成為特殊情況,沒有任何特殊的根本重要性。換言之,從實際上和分析上來講,一種信用貨幣理論可能要優於一種貨幣信用理論。」

其他的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也做過相似意義上的評說。羅賓遜夫人就曾經明確地指出:「貨幣實際上就是信用問題。」瑞典學派的代表人物魏克塞爾也認為:「嚴格地說,我們可以斷定,一切貨幣——包括金屬貨幣——都是信用貨幣。這是因為直接促使發生價值的力,總是在於流動工具收受者的信心,在於他相信藉此能夠獲得一定數目的商品。不過紙幣只享有純粹的地方信用,而貴金屬則多少是在國際范圍內被接受的。但是一切只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

Ⅷ 什麼是信用

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地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信用是介於道德與法律之間,供人使用的一種媒介。

信用是指我們過去的履行承諾的正面記錄,它還是一種行為藝術,是一種人人可以嘗試與自我管理的行為管理模式。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信用的這一本質內涵,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信用具有社會性
首先,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其次,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如銀行在吸收存款時,是受信人,與存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則為授信人,與貸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這充分體現信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隨著信用的發展,信用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愈加豐富,信用作為一種社會關系也愈加復雜。在現代社會,信用關系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經濟領域。可以說,現代市場經濟實質上是由錯綜復雜的信用關系編織而成的巨大社會關系網路。
最後,信用的社會性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不同的時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對信用有著不同看法。在當今社會,傳統的信用觀念發生了急劇變化,人們對信用的理解不斷深化。信用前所未有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社會關系。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當人們都認同並遵守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准則的時候,社會信用環境就會優化,失信的行為就會減少。
就信用的文化特徵來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借債始終被認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人們常常將債務稱為「飢荒」,即只有到了飢荒的時候才可以借債。在消費上,將『「寅吃卯糧」視為「惡習」,主張禁慾節儉和量入為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情況則大為不同,人們對透支習以為常,超前消費成為普遍現象。盡管信用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誠實守信」是人類普遍認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對信用的理解存在差異,體現出信用的文化特徵。
3、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首先,通過信用方式融通資金,促成了資金的再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生產資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態上,只能用於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轉移。但閑置的貨幣資金都可以通過信用方式聚集起來投放到任何產業,使資金在各產業之間進行再分配,從利潤較低的產業轉向利潤較高的產業,因而促成了各產業利潤率的平均化,並自發調節著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其次,信用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和積累。大資本通過銀行信貸的支持,使其在競爭中加速了對中小資本的吞並,使資本更加集中。同時信用把各企業零散的、用做積累的利潤匯合為巨額貨幣資本,用於支持追加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企業,加快了資本的積累過程。最後,信用可以節省流通費用,加速資本的周轉。信用工具的廣泛使用,節約了現金流通及其相關的各項費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銷售過程,節省了商品保管、運輸等費用。
信用的這一特徵與信用的社會性、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緊密相關,資金融通存在一定風險,以信用方式融通資金的風險更大,授信者不僅要考慮能否獲得相應的利息收入,而且還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風險。由於授信在前,收回本金和獲得利息收入在後,期間要經歷或長或短的時間。為了確保資金的安全,獲得利息收入,授信者勢必要在授信前對受信主體進行資信評估,對於資信好的企業和個人,才敢於提供資金融通,而對於資信不好、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則不能提供資金融通。由此可見,作為社會道德范疇的信用是作為經濟和金融范疇的信用的基礎和前提。這也說明,為什麼在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的情況下,信用資金規模會出現萎縮。

修爾信信用修復

Ⅸ 什麼是社會信用

社會信用體系也稱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或國家信用體系。它是一種社會機制,具體作用於一國的市場規范,它旨在建立一個適合信用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保證一國的市場經濟向信用經濟方向轉變,即從以原始支付手段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的健康轉變。這種機制會建立一種新的市場規則,使社會資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證一國的市場經濟走向成熟,擴大一國的市場規模。
對於現代的市場交易環境而言,信用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獲取資金、物資、服務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應允的時間期限內為所獲得的資金、物資、服務而付款,而上述時間期限也必須同時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認可。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當前,信用狀況差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已成為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由於缺乏足夠的信用,直接導致不少企業陷入危機。面對這種情況,建立和健全國民經濟的信用體系就成為一項當務之急。
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比較健全,公正、權威的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已在全國普及,信用交易已成為其市場經濟的主要交易手段,這樣的國家通常被稱為徵信國家。在徵信國家,信用管理行業的產品和服務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意識強烈,注重維護信用,有著明確的信用市場需求。因此,徵信國家的對外信譽較好,信用交易的范圍和規模很大,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福利

Ⅹ "信用"的含義是什麼

信用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信用,通常表現為一個倫理學范疇。主要是指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之間建立起來的以誠實守信為道德基礎的踐約行為,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講信用」、「守信譽」、「一諾千金」,它是一種普遍的處理人際關系的道德准則。

狹義的信用,則主要是一個經濟學、法律學的范疇。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指的信用,更多地是指狹義的信用,它表現的是在商品交換或其他經濟活動中,交易雙方所實行的以契約(合同)為基礎的資金借貸、承諾、履約的行為。這里的信用關系雙方即是借貸關系雙方:授信人(借出方)和受信人(貸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