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譚慕愚
擴展閱讀
民生銀行股票分紅比例 2024-09-28 16:57:36
人民網股票代碼多少 2024-09-28 16:56:58
映翰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2024-09-28 16:32:07

譚慕愚

發布時間: 2021-05-10 09:00:06

⑴ 妻子死後,他終寫信向學生訴情,結果怎麼樣

妻子死後,他終寫信向學生訴情,結果被拒他轉頭娶了第三任妻子!

人們總說得不到的愛情才是最好的愛情,實際上這都是慾望的過剩,顧頡剛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語言大師,他一生成就巨大,可是他在感情這件事上,卻有著諸多的不順,他一生娶了三位妻子,可直到最後,人們才發現,顧頡剛真正愛的人並非是這三人的一位,而是另一個終生未嫁的人。




面對譚慕愚的拒絕,顧頡剛只是無奈,不久,在友人的介紹下,他再次迎娶了張靜秋為妻子,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段婚姻,也是最後一段,而張靜秋也是他的第三位妻子,兩人相伴餘生。1980年,顧頡剛去世,終年87歲,而他的愛情也落下了帷幕,他一生最愛的那個女人譚慕愚,一生未婚,在他百歲誕辰時,還發表了簡短發言,兩人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⑵ 譚慕愚和恩師精神戀愛20年,師母鬱郁而終,後來怎樣

我於茫茫人海中尋我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徐志摩

美好的愛情是讓每個人心向神往的,每個人心中大概都有一份對愛情的思念。就連以慷慨豪放著稱的詩仙李白也曾寫過「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這樣婉轉纏綿求之不得的詩句。

而在中國有這樣的一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和自己的學生精神戀愛20年,最終那位學生卻轉身離去選擇永不相見,他就是顧頡剛 。

我只是覺得「她」可愛

「此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特別的女子,性格寡淡,安靜,但是內心豐富,我喜歡她,但是我又不想讓她知道我的喜歡,我不願和她有較深的關系,只是覺得她可愛。」

顧頡剛這樣和一位朋友聊起譚慕愚。現在的我們,無法揣測顧頡剛筆下的這幾行話,是否發自真心,抑或是只是為了掩蓋一些心思。

出身名門望族,長相甜美漂亮,放在現在譚慕愚也必然是人群中一顆閃耀的明星。而譚慕愚的老師,顧頡剛也正是意氣風發的歷史學,民俗學家。兩人都被彼此身上閃閃發光的氣質和精神吸引著。初識的兩年裡,常常結伴出遊,恰有幾分魯迅和許廣平的影子。

不過與老家照顧老人孩子的朱安比起來,殷履安更加痛苦,她將顧頡剛和譚慕愚的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自從嫁入顧頡剛家後,殷履安放棄了很多東西,成績優異的她,選擇了在家中盡孝,做一名平凡的家庭婦女,深居簡出,學業也不願意進行了。這讓顧頡剛的父母甚是滿意,而顧頡剛卻毫不領情,認為殷履安不再是那個自己心中的那位才貌出眾,思想自由的姑娘了。

或許這也是顧頡剛戀上自己的學生的原因吧,而心灰意冷的殷履安終其一生也沒能讓顧頡剛回心轉意,最終鬱郁而終。

「她」說永不相見

殷履安去世時,顧頡剛已經與她沒有多少感情。匆匆料理完喪事,顧頡剛下定決心向20多年都沒結婚的譚慕愚表達心意,向她求婚。

原本顧頡剛認為和譚慕愚兩情相悅,情投意合,求婚也不過是個過場。不過這次顧頡剛卻徹頭徹尾的失算了。

譚慕愚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自己。留下了「永不相見」的誓言,從此與顧頡剛再也不相見。回過神來的顧頡剛漸漸明白,自己的喜歡只是一廂情願,過去20年裡的點點滴滴都化為了一個巨大的疑問,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來,雖然時常伴在顧頡剛的身邊,譚慕愚自己心裡心裡一直有一位叫黃紹的男人,而和顧頡剛在一起的20年,或許只是對顧頡剛的盛情難卻,而自己恐怕從來沒有對自己的這位老師動過心。

顧頡剛心如死灰,20多年的幻想,即刻間化為泡沫。顧頡剛也想走出這幾十年的陰霾,開始新的生活,卻又始終忘不掉這位「求之不得」的學生。

而也是在這種心情下,他開啟了和張靜秋的自己第三段婚姻。或許是結過太多次婚,又或是仍心有不甘,顧頡剛只是請了熟悉的朋友吃了個飯,權當作自己的「婚禮了」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一首《紅玫瑰》唱盡了多少心有不甘和哀怨情長。年邁的譚慕愚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終結了這幾十年的精神戀愛史詩。

我們無意去評論這段感情的孰是孰非,不過卻能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和對愛情的思考,在一段感情中,多少一心一意,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而那位無論風雨,陪在自己身旁的,或許才是值得守護一生的對的人。

⑶ 長達50年的精神出軌!妻子死後,顧頡剛的生活怎麼樣了

顧頡剛此後的時光中,一直愛慕著譚慕愚,雖然從未得到對方的絲毫回應,他將自己的這段思慕之情深深地埋在了心中。1978年,已經85歲的顧頡剛提到自己喝譚慕愚的這段過往時,題了一首詩:無端相遇碧湖湄,柳拂長廊疑夢迷,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

一葉孤舟對蒼穹,一江春水渾似夢,一夢飄零淚空垂,一溪霜月恨雲羅,一地殘光月悵圓。半生傾慕,一廂情願的情意好似那落花般隨流水無情地逝去。只留一抹軒窗,看著那一抹斜陽,細細地回味自己的愛情記憶。只願萬里春光展畫軸,你一世安好。

⑷ 顧頡剛的人物關系

因數代單傳,長輩們在顧頡剛13歲時就為他訂了婚。他雖不滿這包辦婚姻,但又不敢抗拒。1911年1月27日,顧頡剛與同城的吳征蘭女士結婚了,那時他尚不滿18周歲。而新娘則大他4歲,是個純粹舊式女子,兩人本無感情基礎,更無共同語言。但顧頡剛感其柔弱無辜,既然木已成舟,則「男女之情舍吾婦外,不應有第二人耳」,婚後他刻意培養夫妻感情,甚至還教她認字,寫自己的名字。在1918年8月初撒手人間,生有兩女。顧頡剛在多次向譚慕愚(後改名譚惕吾)求婚被拒後,於1943年10月13日,接受友人蕭一山、羅根澤的介紹,開始和張靜秋女士交遊。張靜秋,江蘇銅山人,1933年自北平師范大學外語系畢業,她篤信教育救國,一心在工作上,因此年屆三十五歲尚未結婚。1944年4月4日,顧頡剛與張靜秋訂婚,同年7月1日在北碚結婚。因考慮當時公務人員生活太苦,不舉行婚禮,不發請帖,亦不印謝柬,只招待一些極熟的朋友,在蓉香飯店請了客。

⑸ 讀完三代日記你想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顧頡剛在日記所寫內容多而雜,有時甚至讓人覺得有些事無巨細或者瑣細。但是,有幾條線索還是大體貫穿始終的。
其一,顧氏個人讀書(每日所讀著作)、寫作(包括寫作構想)、辦刊、主持或參與各學術機構的過程。
其二,顧氏每天所見諸人,尤其是每次會議或宴會所見者,日記中都有詳細記錄,有時到了「煩不勝煩」的地步。
其三,個人家庭生活與社會各方面給顧氏學術研究帶來的困擾,顧氏身處諸種關系中引起的內心矛盾、焦灼、痛苦的精神狀態。(八卦一下,顧頡剛一生有過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吳徵蘭,早逝。第二任妻子殷履安嫻靜淑慧,持家二十餘年,以病逝。殷氏為顧氏之賢內助,而顧氏痴心戀慕學生譚慕愚,故而對殷履安的情感難免有所虧負。第三任妻子張靜秋,用顧氏的話說,真是他的「怨偶」,張氏給顧頡剛帶來了無窮的麻煩,經常斥罵甚至毆打顧頡剛,整得顧氏幾次感嘆自己會死於張氏之手。如此看來,娶一個好老婆實在是人生第一緊要的事!)
其四,顧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態。幾乎從日記一開始,顧頡剛就時時注意及自己的身體狀況。

⑹ 譚慕愚的字有收藏價值嗎

收藏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