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轉世活佛是怎麼一回事
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
藏傳佛教的高僧法位繼承方式有好幾種,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家族式傳承,它包括師徒傳承和家族傳承方式,一是非家族式傳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活佛轉世方式。
13世紀以前,藏傳佛教的各教派都採用家族式傳承方式,如藏族歷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寧瑪派的傳承最初是家庭世代繼承,寧瑪派的創始人 「三素爾」 就是祖孫三代,素爾波且之後是由其養子窮·喜饒札巴襲養父之業,再後由素爾窮之子卓浦巴·釋迦僧格領導寧瑪派。三素爾之後,由於寧瑪派的勢力日漸興盛,寺廟也逐漸多了起來,傳承就以師徒相傳為主。
薩迦派採用的是基本上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內部傳承方式。如「薩迦五祖」中的初祖貢噶寧波是該派創始人袞卻傑波的兒子,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扎巴堅贊,都是貢噶寧波的兒子,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是扎巴堅贊的侄子,五祖八思巴·洛追堅贊則是薩迦班智達的侄子。
噶舉派雖然支派很多,但大多採用師徒傳承的方式。藏傳佛教其他的一些小教派,如希解(zji-byed-pa)、覺宇(good-yul)、覺囊(jo-nang)等等,也都採用師徒傳承的方式。
隨著藏傳佛教教派間爭斗的加劇和教派內部一師多徒爭襲上師法位的矛盾加深,為了保證教派的穩定和領導權的和平傳遞,傳統的師承方法和世俗社會的世襲制度都有一定局限性,於是出現了藏傳佛教最有特色的活佛轉世制度。
活佛轉世制度可以說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創舉。在這里,活佛的傳承既不是通過家族式的繼承,也不是通過現代意義上的選舉,而是通過「轉世」這一宗教化的手段完成的。這種傳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義、儀軌和藏族宗教上層錯綜復雜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協調起來,巧妙地解決了宗教首領的地位和政治、經濟權力的傳承和延續問題。因此活佛轉世從一開始出現,就和政治有著不解之緣。
活佛轉世制度最初於13世紀由噶瑪噶舉派黑帽系首創,16世紀中葉為後期興起的格魯派採用, 17世紀中葉以後就成為藏傳佛教各教派普遍採用的主要傳承方式。概括說起來,活佛轉世的形成有兩個必要的因素:一個是佛教的三身學說和三士道理論,一個是13世紀藏族社會的特殊背景。
B. 說阿雅的老公是轉世仁波切什麼意思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譯,意指"珍寶"或"寶貝"。這是廣大藏族信教群眾對活佛敬贈的最親切、最為推崇的一種尊稱。廣大藏族信徒在拜見或談論某活佛時,一般稱"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統稱號,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種稱謂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種稱呼。
C. 仁波切的轉世
活佛轉世制度創立於公元十三世紀。最早起源於噶舉派中的噶瑪噶舉派。噶舉派注重隱居生活,注意修行。西康僧人都松欽巴對噶舉派學說有獨到的見解,並建立了自己的寺院廣授學徒創立一派——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公元1333年,噶舉派黑帽系第三代主持——讓迥多吉受到元帝國皇室的邀請,赴京參加了元順帝的登基典禮,受到了元朝青睞,取代了薩迦派的地位。當他第三次上京訪問時,不幸染病圓寂,臨終前留有遺言,說自己將在西藏的工布地方轉世。他的弟子在他圓寂後,根據多種跡象和徵兆,在工布尋訪確認了他的轉世,成為第四代主持。從此,活佛轉世制度開始出現。藏傳佛教各派競相仿效。 十五世紀後,在藏區具有廣泛影響的格魯派(黃教)的活佛轉世制度,就是效仿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所採用的轉世制度。
公元1193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意指聖識三世,三世即過去、現在和將來)大師,臨終時口囑他將轉世,後人遵循大師遺言尋找並認定轉世靈童,從而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之先河。
此後,活佛轉世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續被藏傳佛教各宗派所普遍採納,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於活佛轉世靈童的尋找、認定、教育等一整套嚴格而系統的制度。
使活佛世系像雨後春筍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現。據估計,整個藏傳佛教活佛的總數可達近萬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傳佛教各宗派中分別產生了不同的各類活佛系統,而且每個活佛系統的稱謂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緣和象徵意義。這里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活佛系統的稱謂作簡要剖析。
噶瑪巴活佛系統的稱謂,是以自己所屬宗派的名稱命名的,即取自噶瑪噶舉派的「噶瑪」(ka-rma)一詞。追本溯源,該宗派的名稱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稱來自某一地名。
公元1157年,都松欽巴在昌都類烏齊附近的噶瑪地方創建一座寺院,隨即取名為噶瑪拉頂寺(或稱噶瑪丹薩寺)。他以該寺作為道場,大力宣講噶舉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學觀點,遂形成噶舉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別,並以噶瑪拉頂寺的寺名作為該派的名稱。
後來噶瑪噶舉派中產生藏傳佛教史上第一位轉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稱命名;當噶瑪噶舉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統時,仍然稱「噶瑪巴」,即分別稱「噶瑪巴·黑帽系」和「噶瑪巴·紅帽系」,
其中紅帽系活佛轉世至第十世時被迫中斷;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襲下來,
至今已轉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瑪巴,現與達賴喇嘛同在印度達然撒拉。總之,噶瑪巴活佛是藏傳佛教史上歷史最悠久、轉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統。
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格魯派活佛系統的稱謂,是歷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例如,公元1578年,第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印華寺與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會面,互贈尊號。俺答汗贈索南嘉措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其中「瓦齊爾達喇」是梵文Vajra-dhra的音譯,意為執金剛;「達賴」是蒙文音譯,意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譯,意為「上師」。這就是達賴喇嘛活佛系統稱謂的最初由來。公元年,清朝順治帝又授封第五世達賴喇嘛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從此達賴喇嘛這一活佛系統的稱謂才被確定下來,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二大活佛系統之一的尊號。
達賴喇嘛(ta-la-Bla-ma)被藏傳佛教認定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現已轉世至第14世達賴。
班禪額爾德尼(Pan-chen-Aer-Te-ni),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二大活佛系統之一,被認為是無量光佛的化身。公元1645年,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贈以「班禪博克多」尊號。尊號中的「班」字是梵文「班知達」的縮寫,意為通曉「五明學」的學者;「禪」字是藏文「禪波」的縮寫,意為「大」或「大師」;「博克多」是蒙語,意為「睿知英武的人物」。從此班禪成為這一活佛系統的稱謂。
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授封第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額爾德尼」是滿文,意為「寶」。之後,班禪額爾德尼這一稱謂被確定下來,當然,有時仍簡稱「班禪」。現班禪額爾德尼活佛系統已轉世至第11世。其駐錫地為西藏日喀則札什倫布寺。
帕巴拉(Vphags-pa-lha)活佛系統的稱謂,是以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聖天大師的名字命名的。藏文「(帕巴拉)」是「聖天」的意譯。歷代帕巴拉活佛的駐錫地為昌都強巴林寺,現已轉世第11世帕巴拉活佛。
嘉木樣活佛系統的稱謂,是以創建甘肅拉卜楞寺高僧的尊號命名的。因為這位博學的高僧成為第一世嘉木樣活佛,
其全稱在藏文中寫作"Vjam-dbyngs-bzhad-pa」(嘉木樣協巴),意為「文殊」,從而不難理解,嘉木樣活佛系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現轉世至第6世嘉木樣活佛,駐錫地為拉卜楞寺。貢唐(gung-thang)活佛系統的稱謂,是以貢唐寺的名稱命名的。第一世貢唐活佛的晚年是在西藏貢唐寺度過,並在該寺開始成為轉世活佛,所以貢唐活佛與貢唐寺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緣關系;
從第二世貢唐活佛開始迎請到拉卜楞寺駐錫,故歷代貢唐活佛的駐錫地為拉卜楞寺,而不是西藏的貢唐寺。現已轉世至第六世貢唐活佛。
此外還有其它許多活佛系統,諸如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夏茸尕布活佛、熱振活佛、多傑札活佛、夏日東活佛、策墨林活佛、夏日倉活佛、第穆活佛、司徒活佛、降陽欽則活佛、土觀活佛等等。
D. 轉世活佛是什麼意思
制度簡述:
1、按佛教說法,轉世的活佛主要是具有一定名望的大喇嘛和活佛.活佛轉世的首創者是噶舉派.13世紀中期便開始活佛轉世.活佛轉生是通過降神、占卜選定靈童,繼承法位,.到了清代,由於政府奉行興黃教"輯藏安邊"、"安眾蒙古"的懷柔政策,藏傳佛教格魯派勢力發展很快,為了適應格魯派勢力發展和教派首領的穩定,很快便形成了格魯派四大活佛轉世系統:達賴喇嘛轉世系統,班禪額爾德尼轉世系統,章嘉轉世系統,哲布尊丹巴轉世系統.這四大轉世系統均源於該派創始人宗咯巴四大弟子。活佛轉世制度形成之後,格魯派各主屬寺廟都爭相效法.於是蒙藏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等級的大大小小的活佛.據史書所載,到清末時.僅在蒙古地區的"喇嘛寺廟就數以千計",大小活佛不計其數.
2、藏傳佛教的高僧法位繼承方式有好幾種,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家族式傳承,它包括師徒傳承和家族傳承方式,一是非家族式傳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活佛轉世方式。
3、訪轉世靈童是活佛轉世制度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之一。一個活佛圓寂後,首要的事情就是尋訪他的轉世靈童。藏族有一整套完善的測試和挑選轉世靈童候選人的方法,活佛轉世靈童的尋訪程序大同小異,即都通過預言和象徵,以及集中觀察某些特定地區的預兆得到啟示和引導,然後再集中注意這些地區的特殊建築物、景觀等得到指引。不過,對一些著名的活佛,尤其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這樣的活佛轉世系統,尋訪的程序就更細致、更復雜些。如尋找轉世靈童時,一般都要向神或活佛卜問,普通活佛可由某位知名度很高的活佛來卜算,以決定靈童轉世的方向和姓名,但達賴喇嘛和班禪活佛必須經過西藏的主護法神乃窮護法神的卜算才能算數。我們以尋訪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為例,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重要的步驟。
辨別預兆:
1、喇嘛圓寂前後會出現一些徵兆,如把一些很明確的暗示告訴隨時聽候在他身邊的心腹官員;或者圓寂後用身體呈現的某種姿勢來暗示他即將轉世的方向。
神諭啟示
2、神諭又稱護法神,據說能預卜人間世事,在西藏倍受人們的敬重。藏族對這一習俗堅信不疑,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總是樂於求得神諭的指點。西藏地方政府對這些神諭預卜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也信得無以復加,因此向神佛卜問是尋訪靈童不可缺或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的卜問在達賴喇嘛圓寂後立即開始,要向眾多的活佛和護法神卜算,而且不止一次。這其中,乃窮護法神的占卜驗證最為重要。乃窮護法神不僅要多次卜問達賴喇嘛靈童轉世的方向,而且要卦卜靈童的誕生地及其周圍環境的具體特徵。
3、護法神是藏傳佛教的神靈系統之一,它的種類非常多。這些護法神大多是被塑造在寺院里,享受香火,供人敬奉,當然也有的護法神只有名稱而無塑像,他們有的是人間的救主,有的可以保佑寺院、僧人平安無恙,震懾八方邪魔,有的掌握著眾生之生命等,但惟有乃窮護法神與眾不同,他不是以塑像或者是佛教傳說來存在的,而是曾幻化於空行母天地,隨後降世保衛佛教的神。所以在藏族人的信仰中,他就是所有護法神中的主要護法神,人們有時也稱他為乃窮大法王。?據說,乃窮護法神保護佛教的方法是預示達賴喇嘛或者是班禪的轉世,使藏族人可以准確找到他們教主;他也擔負著來自宗教和政治方面的占卜任務,總之只要遇到重大的事情,無論哪方面,人們都需要聽他的神諭
尋訪靈童:
1、尋訪工作開始進行。一些高級喇嘛和顯要人物便開始被派往藏區各地,他們心中牢記活佛的秘密,明確的暗示告;他即將轉世的方向。
辨認遺物:
1、通常來說,尋訪到的靈異兒童不止一個,因此辨認遺物這一關也是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謂遺物是指靈童前世的聖物,一般要辨認的聖物是他前世常用的東西,如手鈴、小鼓、念珠和金剛(象徵不可摧毀的權力)等。辨認時,兩件東西並排放著,一件是他前輩用過的東西,另一件則是前者惟妙惟肖的復製品,如果靈異兒童順利通過了這些檢驗,這表明他確實有出眾的地方。假如通過檢驗的兒童只有一個,他就被認定為真正的轉世靈童。一旦有幾個兒童通過檢驗,還需經過另一道關鍵的手續——金瓶掣簽。
E. 喬美仁波切的歷代轉世
出生於公元1609年,他是吐蕃贊普之後裔,東卡久阿孟氏族阿訥·白瑪多傑與其妻曲君傑之子。五歲時已證悟真如本性,能隨時進入華嚴正定,並知修行和持守本心。七歲時已能書寫藏文,並從其父阿訥學習密法、天文歷算,後閉關修行數年。
喬美仁波切一生著作頗豐,其中包括灌頂法、教法、修行法、醫學、天文歷算、祈福禳災、堪輿術等方面,著作達幾十卷。這些著作都是憑借本尊的開許加持而完成,極具加持力。在江貢仁波切禮贊喬美的辭中說:「您的大作充滿悲願,言簡意賅,為行者指明了修佛正道,至誠向您頂禮。」
喬美仁波切圓滿了道地之功德,弘揚佛法,並將嘎舉寧瑪兩派之精義融為一體,創立了乃多嘎舉,名揚三界。仁波切六十七歲時圓寂,留下遍身舍利,示現圓滿成佛之果相。 第二世喬美仁波切陳列王江出生在巴米。因囊謙王對第一世喬美仁波切尊崇有加,所以就讓喬美仁波切幼時便留在摩耶寺修行,從此史稱:「上有日月,下有洛喬」,喬美仁波切擔任囊謙王的灌頂上師,他還不時到昂·巴日孜寺進行短期的閉關修行。他在一世喬美仁波切弟子松普哇處得受拉尕傳承,系統研讀了乃多派的全部經論,成為乃多繼第二任金蔓松普哇後的第三任金蔓。
後來,喬美仁波切把拉尕傳承傳授給仲·嘎瑪桑傑等弟子,此法傳承至今。在喬美仁波切功德圓滿、即將圓寂時,仲·嘎瑪桑傑請求喬美仁波切下一世轉世在昂乃多地區,此時仁波切已不能言語,但以點頭表示答應,並豎起兩個指頭即示圓寂。 第六世姓蒙格,叫蒙格喬美。蒙格仁波切剛正不阿,為人正派,智慧超群,不為金錢和讒言所動,深受教徒信賴。他還被授權代表囊謙王,審訟斷案,調解糾紛。民間發生爭議,不找囊謙王都來找喬美仁波切。當地百姓遇到官訟及冤情時都到喬美仁波切天門處集結,由仁波切秉公斷案。
活佛一行來到結古附近的巴塘時,命隨從在那兒駐扎一夜,進行孜兒瑪千奉儀式,並派人到結古通知漢人次日到達。漢人當夜選擇地段,埋伏兵勇,准備活捉喬美。第二天仁波切一行來到附近時,突然颳起一陣紅色的龍卷風,捲走了兵勇們的所有裝備。見此狀,兵勇們頓生敬畏之心,五體投地,奉喬美為「大喇嘛仁波切」。 第七世喬美仁波切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波差家族,他從小就被認定為喬美仁波切之轉世,史稱波差喬美。因波差喬美出身貧寒、體弱多病、相貌醜陋,寺院僧侶稱其為「波周」(窮小子),經常欺侮謾罵。夏天外出化緣,仁波切的座騎被其他僧侶騎走,把仁波切裝進牛皮袋,只讓頭伸出來,綁在馬背上。看見有人才讓仁波切出來,穿上袈裟,戴上法帽,舉起旗幡。
當時,直貢伏藏大師烏瑟多傑也在此寺出家示現為一名普通僧人,因其出身貧寒,僧眾喊他「寨周」並時常欺侮。喬美仁波切與其關系密切,經常倆人在山洞、牆角等不易被人注意的地方談論世事。
一天,他倆在房頂曬太陽時,幾個喇嘛偷聽到他們的對話:「我倆這一生恐怕難以完成續佛慧命及利益眾生之大業,必須放棄這出身微賤的身驅以獲得重新選胎的機會。」
一天,喬美仁波切告訴僧眾:「今世我難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來世定要出生名門,具足威嚴德相,以紹隆佛種、續佛慧命。」說完便圓寂了,當年只有十三歲。 第八世喬美仁波切為囊謙王文扎·才仁拉加之子。從小研習經文,聰慧過人.十五歲時能為父親議政獻策,十六歲時即登喬美仁波切之法座,史稱囊謙喬美或王子喬美。後來喬美仁波切雖常住於摩耶寺,但有關囊謙政務的重大問題都會請示喬美仁波切,仁波切深受眾人景仰,其言被奉為最高真理。
同時,人們還十分敬畏他,人們稱他為「阿贊」(囊謙語義威懼)。
舉行大型法事活動,壇城及「朵瑪」上只見一根毫毛便需重新塑造,喬美仁波切還對該寺的寺規及各種佛事儀軌以及修行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整頓。解放前三年喬美仁波切四十三歲時在囊謙噶爾寺示現圓寂,趨入涅槃。
F. 仁波切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譯,本意指珍寶、寶貝。藏族佛教信徒在拜見或談論某活佛時,通常稱其"仁波切",而不叫活佛,更不直呼其名。故仁波切引申為藏族佛教信徒對活佛的尊稱。
僧人在三種情形下會被稱作仁波切:
1、轉世高僧(即活佛)並被認證大寶金剛仁波切和宗薩欽哲仁波切;
2、學問堪為世人楷模者;
3、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
也就是說轉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稱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轉世高僧。在藏語中,「活佛」則有多種不同的尊稱,其中最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6)轉世仁波切擴展閱讀:
從歷史上看,活佛轉世的產生和確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活佛轉世制度最早出現於藏傳佛教後弘期,1288年,噶瑪噶舉派首創活佛轉世制。1332年後,該派教主噶瑪拔希之轉世讓迥多傑曾先後兩次應詔赴元朝,受到器重,受封「灌頂國師」稱號,賜玉印等。
活佛轉世便得到中央王朝的承認和保護。活佛轉世制度有效解決了寺廟、土地和牲畜等財產的繼承和管理、信眾的信仰歸屬、教派間的財權爭奪等問題,因此得到各派的認可和使用。
寧瑪派、覺囊派、格魯派等教派也通過活佛轉世來解決各自的法統傳承問題,其中最著名的格魯派(黃教)的達賴和班禪兩大轉世系統創立於16世紀中葉。
G. 當今轉世活佛是哪位
當今轉世活佛是哪位
有獎勵寫回答共3個回答
迷蝶未醒
TA獲得超過5246個贊
聊聊
關注
成為第41位粉絲
活佛,漢語中的藏傳佛教術語,為藏傳佛教地區轉世修行者的稱謂。在蒙藏語中,沒有相對應的稱謂。與漢文「活佛」一詞意義最接近的,藏地稱為祖古或朱古(藏語拼音:Zhügu,威利:sprul sku,其他:tülku, trulku),蒙語稱呼圖克圖(Hutukutu)。在漢族地區,活佛被當成祖古的同義詞來使用,但是從詞語的含義上來說,有這個稱號的藏傳佛教修行者並不等同於「佛」(梵語Buddha,藏語Sangs rgyas),蒙藏的佛教修行者也不自稱佛。
藏地稱轉世修行者為祖古,原是梵語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語譯為「呼畢勒罕」(能變化的),所有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都能擁有這個稱仁波切,仁寶哲,或寧波車(Rinpoche),直譯為漢語,是「寶」的意思;但是這個稱謂並不專屬於轉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這個稱謂。
藏文中,還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來稱呼漢語中的活佛,它並沒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語氣。這個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也就是黃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稱號,就是源自阿勒坦。
藏文喇嘛,來自梵語 gu-ru,是上師的意思,漢譯為俱盧,如蓮花生大師〈藏文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會被加上喇嘛這個稱號。雖然只要是有成就的修行者都可稱喇嘛,但是傳統上只有達賴與班禪使用喇嘛這個稱號。也不是所有活佛也是喇嘛。
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俗名堅贊諾布,1995年11月29日,嚴格按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製,在拉薩大昭寺的佛祖釋迦牟尼像前,通過金瓶掣簽,並經國務院批准,被確任為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真身。
堅贊諾布1990年2月13日出生於西藏嘉黎縣一普通藏族家庭。其父索南扎巴和母親桑吉卓瑪均讀過小學,後生下一個膚色白皙、五官秀美、雙目明亮,右臉上生有一痣,頗具瑞相的男孩。桑吉卓瑪的父親給外孫取名為堅贊諾布,意為「神聖的勝利幢」。
堅贊諾布出生前後出現許多吉兆,其中有一天,桑吉卓瑪外出,將孩子放在一位老師家,老師在無意間發現堅贊諾布的舌頭上有一個白色的藏文楷書字母「阿」。在藏傳佛教里,這是一個神聖的符號,代表了佛的化身。按照宗教儀軌秘密尋訪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人員根據十世班禪大師的逝相以及觀湖、占卜所得結論,得出
H. 到底轉世仁波切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在藏語中意思是」珍貴的寶物「,用來稱呼有成就的佛教行者,分為兩種:
一種是已授比丘戒的行者,類似於中文裡的」大和尚「」高僧「」僧寶「;
還有一種是在家修行的有成就的行者,也就是公認有成就的俗家弟子,類似於中文裡的」大德居士「。
」轉世仁波切「,顧名思義是指轉世修行的」仁波切「,也就是一般說的」活佛「」轉世尊者「
I. 轉世仁波切是誰
仁波切翻譯過來是人中之寶,尊者的意思,我們習慣稱之活佛,所以轉世活佛,不是指一個誰。而是轉世的尊者,我按照對佛教的理解,應該是無量的,即無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