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哥本哈根氣候
擴展閱讀
金隅股票代碼601992 2024-09-27 10:52:39
510880基金持哪些股票 2024-09-27 10:52:07

哥本哈根氣候

發布時間: 2021-05-12 12:33:46

Ⅰ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了嗎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是一場關乎未來世界的走向暨人類命運的大會,因為其所討論並將作出決定的話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在是太沉重了;這又是一場利益紛爭、南北鏖戰的國際政治博弈戰場,因為事關全球近200個主權國家和60億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這還是一場決定未來商業利益的鏖戰,因為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呼之欲出,會議的任何決定,都將對這塊未來的經濟「大蛋糕」做出政治切割。因此,早在大會啟幕之初,各種期望聚焦哥本哈根:「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國際會議」、「被議論最多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大會將是「最後的救贖 」,等等。對於此次會議,幾乎所有世界媒體都認定:結果無法確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爭論和交鋒,於是各種疑慮也充斥國際媒體:哥本哈根,人類能否收獲希望?「世界擔心氣候峰會走向失敗」……哥會落幕之際劃上的果然僅僅只是一個逗號。
在中國等各方努力下,大會最後時刻由美國和「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四國的首字母組成基礎一詞:BASIC)起草的《哥本哈根協議》,獲得了歐盟、日本等30多國的支持。這個文件在隨後的全會討論中,雖獲得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意向,但最終因吐瓦魯、蘇丹以及哥倫比亞等南美國家的反對,未獲一致通過,而採取《框架公約》190多個簽約國以自願的方式加入協議。這份協議所達成的共識包括: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目標清單,同時應建立某種檢查各自進展情況的國際機制;協議規定,富國應該向窮國調撥資金,幫助後者適應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協議還訂立了一個目標,即將地球變暖的底線控制在平均氣溫比前工業化時期高出2攝氏度。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他對此次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會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盡管會議未能通過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但他將竭盡全力推動在2010年實現這一目標。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議取得了重要而積極的成果。《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緩行動做出了安排,並就全球長期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透明度等焦點問題達成難得的共識。中國為推動會議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為鞏固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實事求是地講,協議確實未能提供一份可以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面協議,而這恰恰是會前全世界人民所期望的。其實,即使會議通過了這樣一份文件,氣候變化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僅是獲得一個新的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是一次重要的會議,已經取得的積極成果,將成為此後國際氣候談判的基石。因此,簡單地斷定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了的言論並不正確也是不負責任的。

Ⅱ 哥本哈根的氣候怎樣

哥本哈根
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最高約為22°C(72°F),最低約14°C(57°F),而冬季的低溫約在0°C(32°F)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適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僅有少量降雪。

Ⅲ 求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將於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將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將在現代化的Bella中心舉行,為期兩周。

根據2007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約方會議通過的《巴厘路線圖》的規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會議將努力通過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議定書》,以代替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考慮到協議的實施操作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如果《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會議上達成共識並獲得通過,那麼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後,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文件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也因為這個原因,本次會議被廣泛視為是人類遏制全球變暖行動最後的一次機會。

基於現實困境,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者、媒體和民眾都高度關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哥本哈根的議題在近一年來一直是各大國際外交場合的重點議題。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經多次就此話題表態。而中美兩國對氣候變化議題的態度一直都是全球媒體的關注重點。

哥本哈根會議的宗旨及預期目標

官員們將達成一個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議,並以此作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結束後的後續方案。根據UNFCCC秘書長德波爾的表述,在此次會議上,國際社會需就以下四點達成協議:

1.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額是多少?

2.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3.如何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4.如何管理這筆資金?

會議的焦點問題

焦點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責任共擔」。

氣候科學家們表示全球必須停止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並且在2015到2020年間開始減少排放。科學家們預計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氣溫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需達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國家應該減少排放?該減排多少呢?比如,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最近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譯注,鏈接文章中的圖見下,衛報)。但在歷史上,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遠超過中國。而且,中國的人均排放量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國政府爭辯說,從道義上講,中國有權力發展經濟、繼續增長,增加碳排放將不可避免。而且工業化國家將碳排放「外包」給了發展中國家——中國替西方購買者進行著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產製造。作為消費者的國家應該對製造產品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負責,而不是出口這些產品的國家。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將影響到COP15能否成功。同時,還有人懷疑現在採取的任何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可能都顯得微不足道、為時已晚。衛報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近9成的氣候學家不相信通過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氣溫再上升2℃。根據歐盟定義的級別,2℃,意味著「危險」。

中國開始積極應對世界氣候問題

從全球來講,共有192個國家參加了全球氣候保護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於 1997年簽訂了《京都議定書》,承諾在2012年前共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並幫助脆弱地區應對變暖帶來的災害。而中國也已經從科學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認識到了氣候變化的巨大影響,並且開始進行著積極的應對。我國於2005年通過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這個積極政策的引導下,截至2008年底,我國風電發電量128億度,比上年增加126.79%。風力發電已經成為這場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國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去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1.1GW,佔全球太陽能發電總量的27.5%。此外,我國還提出了到2010 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爭取達到16%等一系列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個國際公約,於1992年9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盡量延緩全球變暖效應。但沒有對參加國規定具體要承擔的義務,具體問題體現在以後的《京都議定書》中。

公約參加國有189個,有5個國家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公約將參加國分為三類:

1.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答應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礎進行削減。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義務。如果不能完成削減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指標。美國是唯一一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化國家。

2.發達國家。這些國家不承擔具體削減義務,但承擔為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技術援助的義務。

3.發展中國家。不承擔削減義務,以免影響經濟發展,可以接受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援助,但不得出賣排放指標。

《京都議定書》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譯《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補充條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1997年12月條約在日本京都通過,並於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間開放簽字,共有84國簽署,條約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超過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沒有簽署該條約。

條約規定,它在「不少於55個參與國簽署該條約並且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附件I中規定國家在1990年總排放量的55%後的第90天」開始生效,這兩個條件中,「55個國家」在2002年5月23日當冰島通過後首先達到,2004年12月18日俄羅斯通過了該條約後達到了「55%」的條件,條約在90天後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

Ⅳ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這一會議也被稱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在現代化的Bella中心舉行,為期兩周。

參考這個連接
http://ke..com/view/3036374.html

Ⅳ 哥本哈根氣候

你的問題太寬泛了,怪不得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邊冬天不冷,溫度最低零下10度左右(今年奇怪一些,有降到零下17,8度的時候),夏天不熱,溫度最高35度,但是一般都在30左右,春秋多降水,尤其是一早一晚。

Ⅵ 哥本哈根得氣候類型

哥本哈根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最高約為22°C(72°F),最低約為14°C(57°F),而冬季的低溫約在0°C(32°F)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適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僅有少量降雪。

Ⅶ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主要討論什麼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主要討論的是環境污染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商討如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標准等系列問題,為了簡單說明這次會議的來龍去脈,下面就給你簡單的比喻一下就明白了整個會議怎麼回事了: 全球各國在氣候問題上的較量,是一件頗為復雜的事兒,如果不曾追蹤其來龍去脈,還真不太容易了解是怎麼回事。這篇妙文,還真文如其名,兩分鍾里就形象地把整件事交代得透徹清楚,讓人一眼洞穿其真相,令人擊掌叫絕! 如果一百多人在漏水的船上討價還價誰該往外多舀水,那是明擺著的蠢,事實上沒人會這么干,連船上那最自私最無恥的人,也會拿出最大公無私的精神拚命舀水的。 但是事情如果再復雜一點,就會有新鮮的現象了。如果船上的人算計一下,在這條船沉沒前,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安全抵達港口,危險屬於下一船乘客時,有很多人就會停下來安靜地欣賞海景了。 哪怕這條船在抵達港口前的確會沉沒一部分,比如灌滿一個叫「馬爾地夫」的船艙,其他艙室的人,基本上都會無動於衷。 更復雜的是,如果這艘船超重,需要乘客們把身上的金銀細軟拋下船的話,扯蛋就來了。窮人們說,富人錢多經得起糟蹋你先扔,至少得再扔40%;富人則說窮鬼你那堆破爛兒又沉又不值錢你先扔;窮人說我扔也可以但你富人得拿出年收入的0.5%-1%,即3000塊補償給我,還得教會我發財致富的秘訣,富人說你丫做白日夢吧老子已經一年白給你100塊了,多了別想,你救的不是我是你自己。 窮人說老子才剛坐這船沒兩天,你狗日富人坐好幾年了,生生把新船坐成了破船,現在多出點血是天經地義的;富人說以前天殺的知道這船是會坐破的,再說如果不是我們富人天天搗鼓這船,你這幫農民今天還在刨地球,能懂航海術、看西洋景?今天這船要沉了也是我們發現的,要不你們這幫賤人淹死了都不知道咋回事。 蛋還沒扯完,眼見船越來越漏的厲害。於是船客們聚到「日本房間」,窮人們靠著人多強行通過了一份《京都協議書》,要求富人趕緊扔東西,窮人卻可以不扔。最富的富人米利堅說,這是明顯的仇富嘛,天下哪有這道理,俺不玩了。窮人說你B一家最重,負擔就佔了全船的近1/5,你不扔誰扔?米利堅說我的東西是最重,但也最值錢。俺以全船1/4的值錢物件才佔了1/5的重量,憑啥我扔?你們看看那叫拆哪的窮鬼,以不到3%的價值也佔了近1/5的負擔,為啥不讓他多扔?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拆哪一聽急了:窮兄弟們別聽他的,俺們可都是窮苦人家出身,你們要是把我推出來,以後你們中有人小偷小摸耍流氓誰罩著啊?好歹這船是大家的,你米利堅就是東西最多最重,這船也屬你坐的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看我幹啥?憑啥?你憑啥?這最怕船沉的不是咱窮棒子是富人,他們經不起大規模人員傷亡。 為了盡快把蛋扯完,船客們最近又在一間叫「丹麥」的房間開了一個會。據最新消息,把蛋扯完的機會已經很渺茫。最重大的成果將是形成一份《哥本哈根共識》,這份有所有船客簽名的共識說:「我們都發現並且承認,這船在漏水,而且是會沉的。」 這份共識發表後,船客們紛紛接到恭喜電話,表揚他們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並且堅定地捍衛了國家利益。 嘿嘿,哥本哈根的這次會議就是上面所說的這種現狀

Ⅷ 哥本哈根近幾年的氣候圖

哥本哈根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最高約為22℃(72℉),最低約為14℃(57℉),而冬季的低溫約在0℃(32℉)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適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僅有少量降雪。

Ⅸ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哥本哈根協議》

會議達成無約束力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於當地時間十九日下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落幕。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潘基文當天發表了一篇充滿感情色彩的講話。他說,過去的兩天令人「筋疲力盡」。我們進行的討論「時而有戲劇性,時而非常熱烈」。
《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並就全球長期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透明度等焦點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潘基文說,他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所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本次會議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他表示,過去十三天的談判相當復雜,進展相當艱難。雖然本次會議沒有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他將盡力推動在二0一0年實現這一點。
本屆氣候變化大會於十二月七日到十九日在哥本哈根召開,比原計劃晚一天閉幕。會議的最終階段為領導人會議,於十八日起舉行,約一百三十國領導人與會,被聯合國官員形容為「歷史盛事」。

Ⅹ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1、要求發達國家加大減排力度,增加對發展中國家技術,資金援助...(所有)。中國承諾延緩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進程太多,建議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3、中國不多說,不知道只好算你沒良心,小Z同學~

以下為各國態度

歐盟:「如果奧巴馬總統飛越大西洋(600558,股吧)來到哥本哈根,卻只是把美國之前宣布的減排目標重復一遍的話,那將會令人感到相當意外。」這是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代表歐盟進行談判的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倫,在會議首日(12月7日)進行發言時的表態。

在會議東道國丹麥首相拉爾斯·L·拉斯穆森高調聲稱「達成協議完全可能」後,卡爾格倫的上述說法,立即將未來兩周談判桌上劍拔弩張的情形揭示了出來。

卡爾格倫還聲稱,歐盟已准備好將自身的減排目標從20%提高到30%,但這將需要與會其他各方同樣做出進一步努力。

德國:謀求發揮減排領軍作用

要點:希望通過氣候保護促其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除了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德國還謀求在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領軍作用。

在國際減排方面,德國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應承擔主要減排義務,但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工業國也要採取相應措施。希望通過倡導氣候保護來促進其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3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呼籲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消除氣候變暖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默克爾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夠為實現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這一目標達成共識。默克爾說:「我們需要一個新協議,全世界都注視著美國和歐洲。」她強調,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機會不容錯過,克服全球性挑戰只能通過國際社會的合作才能實現。默克爾敦促美國國會採取實際行動,通過溫室氣體減排法案,為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果作出貢獻。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當時聯邦議院決定,在1999年的基礎上,到2005年,德國將來自工業、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25個百分點。在這一計劃的約束下,2007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由政府提出的《氣候與能源一攬子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德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40%。為實現這一目標,德國大力發展以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對國家能源需求的貢獻率,爭取到2020年使德國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從15%增至30%。德國還將斥巨資促進清潔能源汽車和新型建築保溫隔熱材料的推廣。

俄羅斯:有實力達減排40%目標

要點:提議建立多邊或全球環境保護基金

日前,記者采訪了俄羅斯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代表處全球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他表示,俄羅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俄政府並不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

科科林說,俄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關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些計劃的實施將會有效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進而有助於降低俄羅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認為,俄政府這些行動的動機更多是想要擺脫經濟對能源的過度依賴。

科科林說,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年6月份在八國集團峰會之前對俄羅斯應承擔的國際減排義務作了闡述,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300億噸;二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10%-15%。科科林認為,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為這一指標中沒有考慮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約10%的溫室氣體,再加上俄經濟增速超過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經濟高速增長,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羅斯實際能夠達到40%的減排目標。由此可見,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當然這需要俄羅斯在節能、提高能效及植樹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認為,俄羅斯可有條件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

俄正在討論中的方案是建立多邊或全球性基金,類似於全球環境基金,將從事綠色技術轉讓、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防止熱帶雨林大規模商業砍伐等相關工作。這類基金不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機制下運行,因為會約束提供資金的國家數量,但也不能完全脫離公約,可以接受公約相關機構的監督。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將提供一定數額的資金。

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減排立法

要點: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執政以來一直將氣候變化問題列為優先施政目標。澳政府力促國內在12月聯合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主導作用,並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大作用。

全球變暖會影響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海平面上升將直接威脅澳大利亞周邊島嶼的生存,但是由於國內利益集團的分歧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一直躑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總理陸克文簽署了《京都議定書》,這是陸克文及其政府當天宣誓就職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他當時發表聲明說,「這是新政府的第一項正式行動,顯示了新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對於澳洲繼續在國內以及與國際社會一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陸克文政府積極推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被譽為「最為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之一」,目標是要到2020年,將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25%。議案中還約束澳大利亞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須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這些企業的排放量佔澳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只佔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嚴重依賴煤炭發電,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超過美國。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8月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從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亞的碳污染程度將比2000年嚴重20%。

澳大利亞政府原定於明年開始實施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但該議案在提交國會後受阻,連連遇挫。目前,澳政府與反對黨仍在協商之中,繼續力促議案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得以通過。

巴西:「自願做出」減排決定

要點:巴西還有巨大的減排潛能

本報巴西利亞電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至38.9%。巴西將於12月向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交這一減排計劃。

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總統盧拉11月13日在聖保羅召集民事辦公室、環境部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就減排目標問題達成一致。巴西民事辦公室主任迪爾瑪?羅塞芙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希望這一「自願做出」的減排承諾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明確立場。

羅塞芙說,最樂觀的估計是到2020年實現減排38.9%的目標,其中農牧業減排6.1%,能源業減排7.7%,鋼鐵企業減排0.4%。有分析說,如果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那麼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時將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當於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0%。

作為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巴西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鮮明,總統盧拉多次要求發達國家充分意識到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減排問題上作出更強有力的承諾。

由巴西科技部組織編制的一份初步報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場總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與德國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場中縮減毀林面積80%的目標,就相當於少排放1.21億噸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發大國,如果進一步推廣生物燃料應用,每年還可以少排放5000萬噸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門資助農業領域退耕還林,將可以恢復1100萬公頃用於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國寬間研究所的氣象問題專家卡洛斯?諾伯雷表示:「這還僅僅是初步估計,但是已經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減排潛力。」

非洲:要用一個聲音說話

要點:尋求650億美元環境賠償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非洲國家統一立場,尋求工業化國家交付650億美元,作為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響最大的受害國的賠償。

今年8月,非洲國家接連召開10國部長級會議和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共同立場。9月,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4個成員國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召開首腦會議,進一步就氣候變化問題協調立場。10月上旬,非洲國家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舉行會議,確定了尋求工業化國家650億美元環境賠償的方案,並要求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個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有較大發言權。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國家就是要利用「數量」優勢,尋求有利的氣候變化公約,否則將否決任何協議。他還透露,非洲將派出統一團隊赴會,代表非洲各國和非盟進行談判,決不允許再達成一個不利於非洲的協議。

非洲國家還准備同島嶼國家和其他一些窮國形成80國聯盟,尋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同工業化前相比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這實際上是要求工業化國家達到至少45%的減排量。

今年早些時候,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與該國80年代遭受的飢荒有很大關系,富國應給予賠償。

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人道主義論壇」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全球最貧困的50個國家的總排放量不到1%,但它們卻承受著90%以上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美國:對氣候談判仍持消極態度

要點:要對轉讓先進能源技術設置障礙

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的氣候政策做出中長期規劃,但是這一立法進程遠落後於預期。當前,作為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仍表現消極,致使哥本哈根大會達成全面氣候協定的前景不樂觀。

美國在前總統布希時期退出了《京都議定書》,令國際社會備感失望,因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持消極態度,美國一直成為被抨擊的對象。

在奧巴馬上任後,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展現了比較積極的立場。在今年9月下旬對聯大發表的首次講話中,奧巴馬承認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並認為氣候變化只能靠人類自身去解決。奧巴馬坦承氣候變化主要是發達國家造成的,發達國家有義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起帶頭作用。美國將通過投資清潔能源、提高能效以及減少排放等實現減排目標。

根據美國眾議院6月底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又稱氣候法案),美國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相當於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到2050年減少83%。法案還引入了名為「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推動美國國內形成碳交易市場。

在參議院民主黨人9月底公布的氣候法案中,以2005年為基礎,將2020年和2050年的減排目標分別設定為20%和80%,將短期減排目標設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認為,此法案過關的難度很大。

11月3日,美歐首腦會議發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國希望實現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0%的目標。

目前,美國的清潔能源技術主要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企業間的商業交易是技術轉讓的主要渠道。美國政府認為,企業間的技術轉讓涉及商業利益和知識產權,因此要遵循市場規則,努力達到共贏。為此,美國政府對推進技術轉讓一直不太積極,有時甚至對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先進清潔能源技術設置障礙。美國眾議院6月份還通過一項決議,聲稱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削弱美國在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

日本:減排目標引發國內爭論

要點:擔心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

日本民主黨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態度較為積極,鳩山由紀夫出任首相後不久便提出了「減排25%」的目標。但此舉在日本國內引發爭論,經濟界對「減排25%」抵觸情緒嚴重,這一目標能否細化落實仍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鳩山政府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幫助和技術轉讓則態度積極。

此前的自民黨時代,福田內閣雖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減排60%至80%的長期目標,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標表態。麻生內閣遲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減排15%的中期目標。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這一減排目標過於消極。

鳩山當選日本首相後,於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減排25%的中期目標,並在西方媒體中獲得好評。

盡管鳩山在表態中為日本留下餘地,強調上述減排目標的前提是必須構築一個包括世界上所有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在內的公平有效的國際框架。但是,這一目標仍在日本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日本經濟界主要擔心過高的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鋼鐵、電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經團聯等經濟組織以及部分大企業負責人紛紛公開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這一目標,不少企業負責人聲稱「減排25%」的目標將會進一步導致日本產業空心化和失業增加。根據麻生內閣時代的測算,即使8%的減排目標,也將使日本實際GDP年均下降0.6%,失業率增加0.2%個百分點,家庭年均負擔增加7.7萬日元;如果以25%為目標,日本失業率將增加1.3個百分點,家庭負擔則會增加36萬日元。在反對勢力的要求下,鳩山內閣已於10月底決定重新測算25%的減排目標對家庭負擔的影響。

咳咳,某Z你個懶鬼。。。網路上有為什麼不自己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