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城鄉一體化
擴展閱讀
怎麼看股票合理估值 2024-09-27 06:20:59

城鄉一體化

發布時間: 2021-05-12 19:32:34

⑴ 什麼是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旨在轉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其巨大的生命力和科學的實踐性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逐步顯現出來。遠景設計研究院規劃專家談到城鄉一體化內容主要包括:注重城鄉統籌發展,改變城鄉發展局面,切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城鄉一體化真正成為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⑵ 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城鄉融合的概念及區別

1、概念不同:

(1)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城鄉統籌」字面上解釋是「城」、「鄉」,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互動發展,以實行「城」、「鄉」發展雙贏為目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十七大提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體說就是從六個方面實現一體化: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業市場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

2、產生背景不同:

(1)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

(2)城鄉統籌,其內涵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過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終目標是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同質化的生活條件。

(3)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關於農村問題有一個明顯的新提法,就是「全會認為,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2)城鄉一體化擴展閱讀:

我們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1、穩步推進城市化

我國農民人均佔有資源太少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

2、調整分配

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比重太低,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比較小。

投資比重過高也是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我國應該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費比重,降低投資的比重,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達到能夠使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水平。

⑶ 什麼叫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城鄉一體化擴展閱讀:

城鄉一體化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

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

經濟學界則從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⑷ 為什麼要城鄉一體化

這只是一種提法,也是當前正在某些地區實施著的一項政策,是領導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種構想,至於對與錯,領導說了:需要用實踐去檢驗。
答案在下邊:
————————————————
第一、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一個獨立、強盛的工業國,黨和國家採取了「工業優先、城市偏向」的發展方針。國家依靠行政力量汲取農業剩餘投入到工業和城市中去。盡管農民、農業和農村為國家的工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於城鄉分割,城鄉差距越來越大,2004 年城鄉發展居民收入補貼等因素,加上農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於再生產等因素,實際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城鄉社會和諧發展。

第二、 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

業快速發展、農村經濟持續繁榮、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是,由於國家用於「三農」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水、電、路、通訊、教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城市水平。同時,由於受城鄉二元體制制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困難,城市化進程明顯滯後。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重點解決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因此。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城市和農村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因果關系綜合起來統籌解決,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使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工業和農業協調發展。

第三、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的宏偉目標,農村小康是關鍵。目前,農村還有將近一億的貧困、半貧困人口,還有一大批基本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其溫飽的標准還很低,一些地方還存在返貧的危險.農村人多地少,農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農民的農業收入增加緩慢。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外出打工阻礙因素增多,這些都影響著農民收入的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決「三農」問題,要按照「兩個趨向」的要求,把推進工業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把推進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使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中去,從事非農產業,形成一個城鄉統籌的格局。

為此,要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城鄉統一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統一義務教育體系,逐步推進稅收城鄉一體化。改革城鄉分割、區域封閉的二元戶籍就業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實行按居住地登記的新型戶籍制度。積極構建城鄉整合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提高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適應城鄉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⑸ 城鄉一體化該如何推進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發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在消除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關鍵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 一般,普遍地認為,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目標,必須加快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盡快把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西方一些國家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的良好發展,這也是眾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普遍道路。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區差異性、城鄉差異性很大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照搬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來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或者說,中國應如何消化吸收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並把這種經驗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實際,從而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經濟繁榮之路? 現在,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世界的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經濟的「蝶振效應」愈來愈明顯,經濟全球化對規模化、標准化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這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千家萬戶小生產如何應對全球化浪潮?這確實是中國「三農」面臨解決的頭等問題,也是必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要求。但是,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簡單地把大量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裡,以此來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究竟能不能達到統籌城鄉、消除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並最終解決好中國的農民問題?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來講,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人們對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對那些進城農民所提供的簡單勞動產品和服務會越來越少。那些科技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越來越難以取得優勢、佔領市場。一旦全球經濟發展減速,遭遇經濟低迷和發展不景氣,那種主要依靠簡單勞動的產業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那些失去土地轉移到城裡而且絕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怎麼辦?如果哪一天中國有2、3億轉移進城的農民失業而又沒有地種,那中國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而且,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普遍強烈。這些轉移到城市裡的農民一旦賺不到錢不能生存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回到農村去,因為土地是他們的生存保障。2008年國慶節我們在湖北省京山縣調查,就發現了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京山縣沙嶺灣村54歲的村民何貞祥,1994年到海南打工做早點生意,由於做生意賺不到錢,1996年回到村裡,1997年又舉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做早點生意。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10年,每天凌晨3、4點鍾就起來開始做早點,一直忙到晚上11、12點才能睡覺,他們一家三口即使這樣起早貪黑地忙,一年到頭還是賺不到多少錢,不得已2008年全家又回到村裡。由於當時舉家一起到成都去做生意,原想是不再回來的,所以把老家的房屋連同10多畝承包地一連轉賣給了別人。現在回來沒地方住,只好又重新做了一間房,原來的承包地轉讓給了別人,現在也要不回了。沒有地種,何貞祥一家人都為生活生計擔憂著。這個村的另一戶村民李春龍,大兒子2002年去廣東省廣州市一家工廠打工,由於沒有專業技術和一技之長,只能幹一些粗活和簡單勞動,工資報酬很低,在廣州打工6年,除去吃穿住用等生活所需開銷,基本沒有積攢到錢,不得已又回來。去年買了一台收割機,當了一名收割機手,專門給村裡農戶收割稻子。 象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呈爆發性增長態勢。特別是中部的一些打工大省和打工大市,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大量農民工紛紛回鄉。這充分說明,那種簡單把農民轉移到城裡,不解決好轉移到城裡農民的長遠就業、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等問題,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民問題、消除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 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要著眼長遠、統籌兼顧,從體制機制入手,協調推進。目前,重點要加強「六個一體化」:一是城鄉規劃一體化。主要做好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做好大中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充分發揮城市在人口、物資、資金、信息等要素的匯聚樞紐與孵化器功能,強化帶動效應,同時重視鄉村規劃,規范有序鄉村建設發展,二是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服務制度,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城鄉統一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鄉統一的社區管理體制。三是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共同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城鄉互融互補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布局。四是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主要是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繁榮城鄉文體事業,構建城鄉科技服務體系和城鄉郵政公共服務體系等。五是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主要是推進城鄉交通、電力、郵電通訊、供水供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一體化建設。六是城鄉市場體系一體化。主要是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培育城鄉流通主體,加強城鄉市場對接,加速城鄉各類要素流動。 同時,為了掃除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障礙,還需強力推進「五項改革」。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戶口遷移落戶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戶口遷移條件,探索實行按公民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為戶口准遷基本條件。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制定促進城鄉就業規劃和計劃,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統一完善的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保障差距。四是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五是推進農村綜合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的新體制新機制。

⑹ 為什麼要城鄉一體化

在於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

在改善城鄉關系的過程中,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始終應當是核心、動力和基礎。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內涵包括:發展戰略一體化、經濟發展一體化、商品市場一體化、經濟活動網路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

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6)城鄉一體化擴展閱讀:

社會學和人類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城鄉經濟社會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差別,從而使城市和農村融為一體。

經濟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⑺ 什麼是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互相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城鄉一體化早在19世紀中期就成為西方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改革開放後,我國歷史上城鄉隔離發展所造成的各種經濟社會矛盾日益表面化,城鄉一體化逐步受到重視。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已於90年代中前期開展了城鄉一體化問題研究,系統地提出了城鄉一體化的策略與方案,對領導決策和管理實踐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7)城鄉一體化擴展閱讀:

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內涵包括:發展戰略一體化、經濟發展一體化、商品市場一體化、經濟活動網路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

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⑻ 城鄉一體化是什麼樣的政策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產生背景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近些年來許多學者對城鄉一體化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研究,但由於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

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不同理解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

⑼ 什麼是「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城鄉一體化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研究,但由於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經濟學界則從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規劃學者是從空間的角度對城鄉結合部做出統一的規劃,即對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城鄉物質和精神要素進行系統安排。生態、環境學者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對城鄉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保證自然生態過程暢通有序,促進城鄉健康、協調發展。
我們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⑽ 如何實現城鄉一體化

該如何實現城鄉一體化呢?
1. 廢除城鄉差別的制度體系。要徹廢除城鄉戶籍差別制度,實行全國統一的戶籍管理。在就業方面,要堅決取消城鄉分割的就業歧視政策,創造城鄉居民的公平競爭就業環境。
2. 統籌協調城鄉社會經濟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必須全方位著手,全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發展,配置通暢便捷的城鄉交通和信息網路,促進城鎮繁榮,從根本上破解「三農」難題,達到城鄉優勢互補、協調共進的預期目的。
3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我國政府也應該設立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為農民建起社會保障體系。
4 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制度。打破城鄉分割的勞動就業體制,將城市和農村的勞動力視為一個整體,納入城鄉協調發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採取一體化的就業政策和管理體制,讓農民與市民在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上公開、公平的就業競爭。
5 統籌城鄉收入分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根據目前城鄉收入分配關系的現狀,必須把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點,貫穿於城鄉統籌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