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果敢地區是在哪兒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
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1)緬甸果敢地區擴展閱讀
果敢屬於季風降水充沛的邊緣熱帶濕潤區。以老街地區為代表,年平均降水為1600毫米。其中春季3~5月,降水佔15%;夏季6~8月,降水佔55%;秋季9~11月,降水佔25%;冬季12~2月,降水佔5%。
年降水日180~200天,其中春季40天左右,夏季80天左右,秋季50天左右,冬季30天左右。降水變率10%左右,屬於變率較小的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80~100%,年平均乾燥度0.5%,蒸發量1400~1600毫米。
② 緬甸果敢靠近中國雲南那個地方
果敢地區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首府老街和中國鎮康縣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
雲南省位於西南地區,省會昆明。介於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省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
(2)緬甸果敢地區擴展閱讀
果敢主要分布南亞熱帶中山常綠竹木混交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九頭山區、諸葛炮樓山區、拱掌山區、諸葛營盤山區、杏塘山區、半過山區、慕泰大箐等河谷中山地帶。主要代表性竹木有:禿杉、西南樺、榿木、珠栗、羊屎栗、黃皮栗、紅木荷、楊梅等。
其生態多為:林間地表長有野薑、蕁麻、馬苦草及小灌叢。林木,一般海拔稍低地帶,多為各種栲櫟與野龍竹混生;海拔較高的地帶,則由禿杉、榿木、楠木等混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果敢
③ 果敢地區在哪為何緬甸一直控制不住
果敢地區在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上。其實果敢地區原先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1897年的時候,中國和英國再次對國家邊境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當時英國強迫中國簽訂協議把果敢地區劃入英國到殖民地緬甸地區。而當時緬甸之所以無法控制果敢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3個原因就是果敢地區的地勢非常的復雜,典型的易守難攻。要知道雖然緬甸軍隊在正面與果敢軍隊進行作戰的話,有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但是再加上那些其他國家的軍隊支持果敢地區以及這一些復雜的地勢,緬甸軍隊就不一定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了。因為果敢地區的山比較多,並且樹木也比較多,很容易讓果敢軍隊的士兵隱藏身形和與緬甸軍隊打游擊戰。而那時緬甸軍隊只能無法發揮出軍隊的優勢,從而拖住這場戰爭。
④ 緬甸果敢地區為什麼劃分給緬甸
國民黨蔣介石先劃的,但後來得不到援助又後悔不承認了,直到2005年才又重新承認「果敢屬於緬甸」的。
而新中國成立後,否認國民黨一切不平等條約,中緬邊境劃分一直未納入日程,直到1959年的地圖果敢依舊屬於雲南省!但在1960年國慶節,周總理從「交朋友求支持」考慮,以「麥克馬洪線」為依據簽署《中緬劃界協定》,將果敢劃歸緬甸。《中緬劃界協定》有據可查!
⑤ 中國人可以去緬甸果敢地區嗎
中國人可以去緬甸果敢地區。
果敢族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毗鄰中國雲南。果敢地區在唐代屬於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領土。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統是漢族,他們最早來到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隨明永曆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18世紀,一支中國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1897年2月4日簽訂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滿清政權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果敢人於是從漢族的一部分變成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也開始了百年的罌粟種植
⑥ 緬甸有哪些城市果敢老街是緬甸的什麼地區
大城市有,仰光、瓦城、內比都,果敢是緬甸第一特區,老街是特區的首府
⑦ 為什麼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
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原因:民族復雜各有武裝,且和解進程實現未果。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按地理劃分為8個大族群。緬甸共有7個省和7個邦,緬族占緬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緬甸的7個省,剩下7個大的少數族群分別生活在7個邦。撣族主要生活在撣邦,而撣邦中又有33個民族,包括果敢族。
緬族掌握國家的主要政治和經濟資源,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邊境地區,那裡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滯後,不少少數民族擁有武裝力量並各自占據一片地盤,有的還建立特區實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區建立了「撣邦第一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其軍隊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果敢同盟軍。
另外一支由克欽族人在上世紀60年代為爭取獨立而組建的反政府武裝名為「克欽獨立軍」。1994年與政府停火,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
隨著緬甸民主進程的推進,2008年緬甸通過了新憲法。為保證2010年大選順利進行,緬甸中央政府著手收編少數民族武裝。
有些武裝比較順利地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有些則進行了強烈抵抗。
(7)緬甸果敢地區擴展閱讀:
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在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英國殖民緬甸時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分裂。
1947年2月,為了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幾個國家的圖謀,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在彬龍會議上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陰影還是讓一些少數民族武裝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與中央政府對抗。
在緬甸,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據一方,並不服從政府領導。
1988年以來,緬甸軍政府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後有40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
⑧ 中國緬甸果敢怎麼了,詳細。
果敢族——緬甸稱在緬甸的漢族人為果敢族。果敢地區——最先果敢地區居民靠種植鴉片為生。後來緬甸內亂,經過幾十年時間,一個叫彭家聲的人控制了果敢地區,並與緬甸政府簽訂了協議,果敢地區有條件的實施自治。果敢地區使用漢語,用雲南區號,手機信號也是中國移動的信號。這次事件,有人懷疑是有幕後勢力,操控緬甸政府打擊果敢地區政府,並試圖收回實際控制權。最初是緬甸政府試圖搜查彭家聲名下的一家武器工廠,但是遭到拒絕。隨後雙方對峙。緬甸政府派軍突襲彭家聲的居住地,但是沒有抓到人。而且彭家聲控制的果敢軍隊內部也出現了內訌,一部分軍官和士兵投靠緬甸政府。總之那邊現在亂的很。。。。有人認為果敢地區是中國在東南亞實力擴張的一個跳板,中國需要保證這個跳板的安全穩定。
⑨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撣邦管轄。
果敢地區民族(果敢族)來歷介紹: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區為不毛之地,只有少數「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獸出沒。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在緬人和清朝平西王吳三桂的夾擊與圍剿下,其部分隨從及軍士逃入科干山深處隱匿避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國邊境居民遂徒步遷往科乾地區開荒謀生,或依籍貫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相屬。
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漢人楊高學,明末遷居大理, 後娶順寧(鳳慶)一商人之女為妻,生子楊映,明末清初遷至科乾落籍,落腳火燒寨,歸屬「興達戶」部落。「興達戶」部落在各部落中發展最快,勢力漸大,成為後來果敢的發展基地。
(9)緬甸果敢地區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介紹(截止清朝):
1、13世紀至14世紀,為中國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
2、14世紀至17世紀,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
3、17世紀至19世紀,為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4、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旗反清」,兵敗後從騰越(騰沖)一路出逃,退入緬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進攻當時緬甸東吁王朝,逼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緬王莽白將朱由榔送交清軍,並押解回昆明。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隨從,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區)避難,此後又長期在中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清朝在今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楊高學的後代楊猷才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區行使職權。
7、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楊猷才病故,其長子楊維興繼職,此時其轄區范圍已超過「興達戶」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楊維興長子楊有根襲父職,次子楊有泮助理執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楊國華襲職期間,雲南總督念其捍衛邊防有功,「奏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楊國華之子楊春榮襲職,此時果敢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勐汞長箐山,北至慕泰、紅岩。
10、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將其作為印度的一個省。緬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紅降英後,與之關系親昵的楊土司投向英國,成為英緬治下的土司。
12、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倫敦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⑩ 我想要緬甸果敢部分的地區詳細地圖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
2006年果敢人口約15萬人,緬甸籍約10萬,其中緬籍華人約佔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緬甸籍以外的人口多為華僑。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果敢地區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