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後漢書>>楊震傳的翻譯,,急急急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好學,明經博覽......
楊震字是伯起,是弘農華陰人。楊震非常愛好學習,懂經書讀書廣博.....
❷ 楊震「四知」翻譯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從小好學,博通經術。眾儒生說:「真是關西的孔子楊伯起啊。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❸ 誰有文言文《楊震傳》翻譯
1、翻譯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少年時愛學習,通曉經術,博覽群韋,專心探究。
當時儒生為之話說:「關西孔子楊伯起.,」居住湖城,幾十年不答州郡的禮聘。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個人才,舉他為茂才,升東萊太守。當他去郡經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縣長,去看楊震,晚上送-金十斤給他。楊震說:「老朋友我了解你,你為什麼不了解我這個老朋友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我給你送金子)。」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後轉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請托,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置產業,楊震不肯,他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吏的子孫,拿這個贈給他們,不是很好嗎?」
延光二年(13年),代劉愷為太尉。帝舅大鴻臚耿寶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給楊震,楊震不受。皇後兄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推薦他親戚友好,楊震又不從。司空劉授聽說了,馬上推舉這二個人,十天之內皆見提拔。因此,楊震更加遭怨。
當時有詔遣使者為阿母王-聖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豐及侍中用廣、謝惲等更相鼓動,擾亂朝-廷。
楊震前後所上奏摺,言詞激切,帝已經不高興他,而樊豐等又都側-目憎-怨-,只是因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不久,河間男子至朝廷上書,言朝政的得失。帝發怒,下令逮-捕入獄,定為欺上不道。楊震又上-疏救他,說:「我聽說堯舜時,諫-鼓謗木,立於朝廷;商周聖哲之主,小人怨,還自我檢查,勉勵自己。這是為了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使下情上達。現在趙騰以攻擊誹謗獲罪,與殺人犯法有差別,請皇上減罪,保全騰的性命,啟發百姓敢於說話。」帝不理,趙騰被殺-掉。
到了三年(124年)春,楊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這件事。獲得樊豐等的假詔書,寫了奏書,要等皇上回採再送上。樊豐等聽說了,惶恐萬狀。正好太史說星變倒行,就一起誣-陷-楊震。等皇上返回,在太學待吉日入宮,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楊震太尉印-綬,楊震於是閉門絕賓客。樊豐等還是恨他,競請大將-軍耿寶奏楊震大臣不服-罪,心懷怨恨,有令送歸原籍。楊震走到城西幾陽亭,慷慨地時他的兒子、學生說:「死是一個人不可免的。我蒙恩居住,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惡嬖女傾亂而不能禁,還有什麼面目見天下呢?」於是服毒而死,時年七十餘歲。
一年多後,順帝即位,樊豐、周廣等被殺死,楊震學生虞放、陳翼到朝廷申訴楊震事。朝廷上下都稱贊楊震忠敬,皇上下詔任用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給百萬錢,以禮改葬楊震在華陰潼亭,遠近的人都到了。
2、原文
後漢書
原文: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誇,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劉愷為太尉。帝舅大鴻臚耿寶薦中常侍李閏兄於震,震不從。皇後兄執金吾閻顯亦薦所親厚於震,震又不從。司空劉授聞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見拔擢。由是震益見怨。
時詔遣使者大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更相扇動,傾搖朝廷。
震前後所上,轉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豐等皆側目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尋有河間男子趙騰詣闕上書,指陳得失。帝發怒,遂收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震復上疏救之曰:「臣聞堯、舜之世,諫鼓謗木,立之於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則還自敬德。所以達聰明,開不諱,博採負薪,盡極下情也。今趙騰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有差。乞為虧除,全騰之命,以誘芻蕘輿人②之言。」帝不省,騰競伏屍都市。
會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豐等所詐下詔書,具奏,須行還上之。豐等聞,惶怖,會太史言星變逆行,遂共譖震。及車駕行還,便時太學,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綬,於是柴門絕賓客。豐等復惡之,乃請大將軍耿寶奏震大臣不服罪,懷恚望。有詔遣歸本郡。震行至城西幾陽亭,乃慷慨謂其諸子門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惡嬖女傾亂而不能禁何面目復見日月因飲鴆而卒時年七十餘。
歲余,順帝即位,樊豐、周廣等誅死,震門生虞放、陳翼詣闕追訟震事。朝廷成稱其忠,乃下詔除二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
(節選自《後漢書·卷五十四》)
【注】①阿母:漢安帝的乳母王聖。②芻蕘輿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❹ 楊震字伯起文言文注釋
楊震
《後漢書·楊震傳》
(原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征,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典源譯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八世祖楊喜,漢高祖時因功封赤泉侯。父親楊寶,學《歐陽尚書》,哀帝、平帝時,不問世事,隱居教學。居攝二年(7),同龔勝、龔舍、蔣詡一道被徵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贊賞他的氣節。建武中,公車特別徵召他,以年老多病,不應,在家去世。楊震少年時愛學習,從太常桓郁學《歐陽尚書》,通曉經術,博覽群書,專心探究。當時儒生為之語說「:關西孔子楊伯起。」居住湖城,幾十年不答州郡的禮聘。很多人說他年紀大了,應該出去做官了,楊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堅決。後來有冠雀銜了三條..魚,飛棲講堂前面,主講老師拿著魚說:「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五十歲才作州郡之官。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個人才,舉他為茂才,四次升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去郡經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縣長,去看楊震,晚上送金十斤給他。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晚上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後轉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請托。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置產業,他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摘自《網路》相關文章)
❺ 楊震四知翻譯
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
(原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從小好學,博通經術。眾儒生說:「真是關西的孔子楊伯起啊。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❻ 四知金文言文閱讀答案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
【文言文參考譯文】
楊震字伯起,是弘農華陰人。少年時代就喜歡學習,曾向太常卿桓郁學習《歐陽尚書》,明習經學,博覽群書,對學問沒有不深究到底的。當時的儒生因此說他是「關西孔子楊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幾十年都不回復州郡的隆重禮聘,人們都說他錯過大好年華,但他的志向卻愈發堅定。
大將軍鄧騭聽到他有才能就舉薦他,推舉他為傑出人才,屢次升遷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上任時,途徑昌邑。先前他所舉薦的荊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見他,在夜裡揣著十斤金贈給他。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深更半夜沒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退出客舍。後來他轉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人請托。
楊震的子孫經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親戚朋友和長輩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他不答應,說:「讓後世稱道他們是清白官吏的子孫,把清名留給他們,不也是豐厚的遺產嗎?"
元初四年,朝廷徵召他為太僕,升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選拔舉薦大多不按實際才華,楊震舉薦了明經的名士陳留人楊倫等,使儒學得以彰顯承傳,眾多的儒生都稱道他。
永寧元年,他代替劉愷擔任司徒。第二年,鄧太後駕崩,宦官寵臣們開始橫行。安帝乳母王聖,借著哺育皇帝的功勞,憑恃恩寵放誕恣肆;王聖的女兒伯榮隨意出入宮禁,傳通消息,作姦犯科,大行賄賂,尤其驕奢淫逸。他和已故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瑰私下勾結,劉瑰就娶她為妻,得以承襲護爵,官位做到侍中。楊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書進諫,可是奏疏遞進後沒有回復。
延光二年,代替劉愷擔任太尉。國舅大鴻臚耿寶向楊震舉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楊震不聽從。耿寶就親自前往拜候楊震說:「李常侍國家是國家所倚重的人,想讓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假如朝廷想讓三府徵聘人才,按規矩應該有尚書的公文。"於是拒絕他沒有答應,耿寶恨恨地離開了。皇後的哥哥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舉薦他親近的人,楊震又不答應。司空劉授聽到這兩件事,隨即徵召了這二人,十天之內他們都被破格提拔。從此之後,楊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東方巡行泰山,樊豐等人趁皇帝車駕在外地,競相修建宅第,楊震的部屬高舒召來工匠拷問,得到樊豐等人假託皇命的詔書,准備以實情全部上奏。樊豐等人聽到消息,極度恐慌害怕,適逢太史令說星象反常,於是他們趁機向皇上共同詆毀楊震。等到皇帝巡幸還都,便連夜派遣使者策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楊震從此緊閉柴門不接待賓客。樊豐等人又憎惡他,就請求大將軍耿寶誣奏楊震不服罪,心懷憤恨,皇帝下詔遣送楊震回原籍。楊震走到城西幾陽亭,就慷慨激昂地對他的兒子和門生們說:「死是讀書人的本分。我承蒙國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卻不能懲處他們,厭惡後宮作亂卻不能禁止她們,還有什麼臉面再見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雜木做棺材,用布單薄被只蓋住形體,不要埋進祖墳,不要設祠祭祀。"說罷喝毒酒而死,終年七十多歲。
❼ 楊震四知文言文翻譯
原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從小好學,博通經術。眾儒生說:「真是關西的孔子楊伯起啊。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❽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全文翻譯
參考譯文:楊震,字伯起,是弘農郡華陰縣人。延光二年,代替劉愷做太尉。帝舅大鴻盧耿寶向楊震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他沒有聽從。耿寶就親自前去拜訪楊震說:「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讓你徵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如果皇上想讓三府徵召,那麼應有尚書的文書。」於是拒不答應,耿寶忿然而離去。皇後的哥哥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推薦親近的人,楊震又沒有答應。司空劉授聽說這件事,立即徵召了這二人,且十天中都得到提拔。因此楊震更加被怨恨。楊震前後所上的奏摺,常常擊中要害,皇上已經漸漸不滿,而樊豐等人都極端仇視。只因他是名儒才不敢加害。不久有個河間的男子趙騰到宮殿上書,指陳政事得失。皇上大怒,就把趙騰關入監牢受審,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結案。楊震又上奏摺救趙騰說:「我聽說堯舜的時候,在朝堂設置諫鼓謗木;殷周聖君,百姓怨罵,就自我反省,休養德行。這是為了達到耳聰目明,直言不諱,廣泛徵求下層意見,全面了解民間疾苦的目的。現今趙騰直言犯上的罪行,與殺人犯法不同。請為他減免,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勵百姓發表言論。」皇上始終不悟,趙騰竟在京城的鬧市被處死。後來正逢延光三年春天,皇上東巡泰山,樊豐等人趁皇上在外,爭著大修宅第,楊震的屬官高舒把工匠召來拷問,獲得樊豐等人偽造下發的詔書,就寫成奏摺,准備等皇上回來就遞上去。樊豐等人聞知,十分害怕。正碰上太史說星象逆行,就一起誣陷楊震說:「自從趙騰被處死,楊震就因此而深懷怨恨,況且他是鄧氏的舊吏,本來就心懷不滿。」等皇上回京,在太學等待吉時回宮,當夜派使者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於是楊震閉門謝絕賓客。樊豐等人仍怨恨他,就請大將軍耿寶上奏說楊震不服罪,心懷怨恨。皇上就下詔把楊震遣送回原籍。楊震走到城西的幾陽亭,就慷慨地對兒子門人說:「死是士人本分。我承蒙皇上厚愛,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懲處,厭惡後宮作亂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見日月!我死以後,用雜木做棺材,布單被只蓋住身體,不要埋葬在祖墳,不要設立祭祠。」於是飲鴆酒而死,終年七十多歲。弘農太守移良遵照樊豐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陝縣截住楊震的喪車,露出棺材停在路邊,罰楊震的兒子們代替郵差傳遞公文,沿途百姓都替他傷心流淚。
❾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
1.舉:推舉(推薦)遺:留下、傳下。 2.(1)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為什麼呢? (2)晚上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的。 3.楊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表明他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王密趁夜送金子給楊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絕了,這表明楊震是個廉潔奉公的人。(結合文中材料分析歸納。意思符合就給分。有欠缺的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