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高桂滋
擴展閱讀
公司股票凍結 2024-09-25 15:06:33
順景股票代碼 2024-09-25 14:54:41
亞美能源股票價格 2024-09-25 14:40:11

高桂滋

發布時間: 2021-05-14 03:46:42

① 朝戰爆發後,這位抗戰將領變賣房產捐獻飛機,此人是誰

說起高桂滋這位國軍將領,我想很多人都未聽說過這位將軍,事實上,高桂滋是一位極為厲害的抗戰名將,在抗戰歷史上立下過赫赫戰功。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位將領傳奇的人生。

高桂滋

一九五九年,高桂滋病逝於北京,享年六十八歲。

② 平型關戰役真實的戰況

平型關戰斗八路軍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就此次戰斗日軍傷亡數字而言:「認為中方殲滅日軍比較可靠的數據是1000,對比日軍的參戰部隊,該數據是比較可靠的。」

我們再看看曾經參加過此次戰斗的元帥、將軍們的回憶文章,便能充分說明前文所述八路軍殲敵1000人的數字是可靠的。聶榮臻元帥在《崢嶸歲月:首戰平型關》中講到:平型關戰斗,我軍殲敵1000餘人。

楊成武將軍在《為了平型關的勝利》中還寫到:(9月25日)下午4時,林彪、聶榮臻發來電報:師主力殲滅日軍坂垣師團第21旅團1000多人,你們獨立團已勝利完成了打援任務。



(2)高桂滋擴展閱讀:

戰斗影響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在開辟敵後根據地時,走到哪裡都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大批青年積極報名參加八路軍。防守平型關的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鼓舞下,增強了鬥志。在國際上,平型關大捷鼓舞了東南亞各國的愛國華僑,紛紛捐錢捐物支援祖國抗戰。

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成立援華組織,集合遊行,抵制日貨、拒絕出口鋼鐵給日本用來製造武器,聲援中國抗戰。驕橫狂妄的日軍不得不調整部署,採取迂迴進攻的策略,從而延緩了軍事進攻的速度。上述種種,無不緣於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③ 國民黨高級將領

據統計,國民黨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將領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將就有近900人。國民黨將領的軍銜設置比較復雜,特別是上將,分為特級、一級、二級,還有沒分級的上將和追贈上將、中將加上將銜。所謂「中將加上將銜」,1936年4月14日公布的《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暫行條例》規定:「合於晉任上將之規定者,因為員額所限得先加上將銜」,「陸軍第二級上將出缺由已加上將銜之中將擇優轉補」。據此,本書將上將歸為四種排列: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上將(含晉任、追贈、中將加上將銜),然後是中將。個別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領到台灣後被台灣當局晉升為上將,則收入上將范圍。特級上將:蔣介石一級上將:白崇禧
馮玉祥
朱紹良朱培德劉湘李宗仁何應欽鄭介民宋哲元張學良陳誠陳大慶陳紹寬陳濟棠胡璉桂永清顧祝同錢大鈞唐生智黃鎮球閻錫山薛岳二級上將於學忠萬福麟衛立煌鄧錫侯龍雲盧漢馮欽哉

④ 平型關戰役的指揮人員

總指揮: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前期),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後期)。
第33軍:軍長孫楚(前期實際總指揮),下轄73師,師長劉奉濱;獨立旅3旅,旅長章拯宇;獨立旅1旅,旅長孟憲吉。
第15軍:軍長劉茂恩,轄64師,師長吳庭麟;65師,劉茂恩兼。
第17軍:軍長高桂滋,轄21師,師長李仙洲;84師,高桂滋兼。
第35軍:軍長傅作義,轄211旅,旅長孫嵐峰;218旅,旅長董其武。
第61軍:軍長陳長捷,轄208旅,旅長呂瑞英;217旅,旅長梁春溥;新編第4旅,旅長於鎮河。
第2軍:軍長郭宗汾,轄71師,師長郭宗汾;202旅,旅長陳光斗;214旅,旅長趙晉;新編獨立1旅,旅長陳慶華。
第34軍:軍長楊澄源,轄196旅,旅長姜玉貞;203旅,旅長梁鑒堂(此兩旅包括旅長在內幾乎全部犧牲)。
第19軍:軍長王靖國,以三個旅兵力守代縣,外加炮兵團附歸19軍序列,騎兵軍以三個騎兵師置於集寧一帶。
第8軍:115師,師長林彪;120師,師長賀龍。分別於平型關、忻口、原平一帶展開。另有劉汝明軍駐蔚縣一帶。

⑤ 國民黨高桂滋軍1師師長

高桂滋抗戰爆發後升任17軍軍長兼84師師長,當時的17軍以李仙洲第二十一師和高桂滋第八十四師合編,沒有第一師這個番號。
北伐時有過17軍第一師,全軍撤編。後來又有桂系17軍第一師,也撤編了。

⑥ 杜聿明事跡簡介

個人簡介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漢族,字光亭。陝西省米脂縣人,中國抗日將領,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與桂南會戰,獲昆侖關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杜聿明是黃埔系骨幹將領,在解放戰爭時期被蔣介石視為股肱,堪稱救火隊長,奔波於遼沈、淮海兩大主戰場。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
[編輯本段]青年時期
杜聿明於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陝西米脂縣東區呂家嶮杜家灣。祖輩是當地封建地主。父親杜良奎,是清末舉人,在西安長安大學堂執教時,參加了同盟會,曾數度回米脂,鼓動縣里的民團趕走了清政府官吏,並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斗爭。生母叫高蘭庭,出身貧寒家庭。杜有四個姐姐、一個妹妹,還有一個弟弟杜聿德。
杜聿明從小就喜愛玩弄槍支,常偷偷到野外去打野雞,並偶有獵獲。十二歲時,在李鼎銘(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提到過)辦的成家坌小學讀書。李是杜的表哥。杜在學習上得到了這位嚴師的指點。
不久,祖父母相繼去世,當家的伯父杜良輔也病故了。杜良奎一直在外教書,素來不問家務,杜聿明只好承擔管家的重擔了。杜雖是少年當家,由於聰穎過人,居然很快掌握了一套經營家務、保全家業的本領。
杜十六歲時,他的父親由榆林返家,見其因操家務,學業基本荒廢,大為失望,決定將家務交侄兒杜聿成管理,杜便隨父到榆林中學繼續讀書。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是杜聿明的堂哥。杜在讀書期間,愛好體育,並且很快學會了步槍射擊瞄準要領。他立下這樣的志向:要麼學好英語,能夠出洋去看一看世界強國,學一學他們富國強兵的方法;要麼投筆從戎,自己能夠訓練出一支保家衛國的精兵。畢業考試,他的英語成績不佳,遂決心做一個愛國軍人。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學畢業。同年8月,與比他大兩歲的曹秀清結了婚。曹也是米脂縣人,父親是該縣工商界的頭面人物。她原先在家中學習詩文繪畫,婚後才到榆林女子師范讀書,曾參加中國共產黨,後來「清黨」被清了出來。
正當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後急於尋求出路的時候,他在《新青年》雜志上,看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廣告。與此同時,他也在報刊上看到了吳佩孚辦洛陽軍官學校的招生廣告。由於革命思潮的影響和杜斌丞的熏陶,經過慎重考慮,毅然選擇投考黃埔軍校。
[編輯本段]黃埔軍校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陝籍青年閻揆要、關麟征、張耀明等十一人,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輪南下廣州。因為於右任(國民黨元老、曾在陝西擔任靖國軍總司令)向蔣介石的推薦,杜等全被錄取,成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生。於右任贈給他一幅對聯:安危天下重,博大聖人心。杜編在第三隊第三區隊第九分隊,隊長為金佛庄,同學有陳賡、李仙洲、侯鏡如、黃傑、關麟征等人。
開學不久,學校開始辦理入黨登記。杜聿明同時收到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兩份登記表。他接受了國民黨黨員登記表,成為正式的國民黨黨員。
杜聿明受訓六個月後,被分配到何應欽第一教導團第一營第三連當見習官兼軍需上士。他精心安排士兵每月六元的伙食費,帶著炊事兵上街買菜,然後又跟著下廚房做飯,全連伙食辦得很好,深受連長和士兵的稱贊,不久擢升為第二排副排長。他當副排長後,卻對士兵要求苛刻,以致不得人心,處境困難。
1925年春,杜聿明隨教導第一團參加第一次東征。時任該團宣傳隊長的陳賡,見杜在連里呆不下去,便把他調到宣傳隊當隊員,擔任檢查部隊軍容風紀的任務。他發現任何一個官長或士兵,只要打破老百姓的一隻碗或損壞一棵莊稼,都要有關人員照價賠償,不稍假借,有時自己掏錢賠償。攻淡水城時,蔣介石挑選敢死隊員,作為爬城先鋒,他自告奮勇報了名,但未被入選。
東征軍攻克淡水後,杜聿明長了一身疥瘡,請假回廣州醫治。疥瘡治癒後,杜與其他三人回黃埔軍校謁見黨代表廖仲愷,廖不禁大喜,說:「你們來得正好,胡景翼(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河南軍務督辦)要辦軍官學校,連連打電報請廣州派人協助,現在派你們到河南去,幫助胡籌備建校。」臨行前,廖將一封信交給杜,要杜經過北京時,將信面呈孫中山先生。
同年3月初,杜一行四人到了北京,受到汪精衛的接待。他們見到了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孫中山。杜聿明將廖仲愷的親筆信雙手遞給了孫先生的副官馬湘,後寫了一封致廖先生的信,匯報了孫中山的病情。接著,他們轉赴開封,在胡景翼的直接領導下,協助蘇聯顧問,籌辦軍校。僅一個月之久,胡因病去世,新任軍長岳維峻(原第二師師長)對蘇聯顧問和黃埔學生都不相容,杜等在河南沒有容身之地,被迫返回陝北。
不久,國民二軍高桂滋團補充營營長、大地主吳寶山為擴大日已的勢力,用重金聘請杜聿明為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未幾,補充營在榆次被晉軍繳械解散,杜被押至太原監獄卜太原警備司令孿生達是老同盟會員,對黃埔學生抱有好感,將杜釋放,還擺一桌酒餞行。之後,杜鄭重地給廣州革命大本營及黃埔軍校分別寫了書信,匯報自己的情況,請示行動。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即回信指示:希望杜聿明仍留北方,爭取機會和馬湘聯系,參加在北京碧雲寺停厝的孫中山先生靈櫬的守護。這時,正好高桂滋奉令率部開赴北京,擔任京畿的衛戍勤務,重新組編的吳寶山補充營也隨團北上。到達北京後,高桂滋將補充營改為特務營,派該營進駐西山碧雲寺靜宜園,守護孫中山靈櫬。杜聿明仍任該營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
[編輯本段]北伐戰爭
1926年7月,廣州革命政府誓師北伐。杜聿明獲悉這一消息,決心南下歸隊。他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南京,不幸被孫傳芳的稽查隊抓獲,關進老虎橋監獄。一天深夜,他約同牢囚犯數人,越獄逃出,乘船到達武漢。
杜聿明逃到武漢,就去見鄧演達(時任國民黨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席等職)。鄧向他了解北方一些情況後,問:「你現在准備到那裡去?」他說:「我准備到南昌找校長。」鄧只叫他到武昌南湖學兵團找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兵團團長張治中。
當時,武漢正發生「血花劇社」事件。張治中會見杜聿明時,問杜對此事件有何看法。他說:「我反對血花劇社有人提出反蔣的口號,我認為反對校長就是反革命。此中定有人搗鬼。不過我們國民黨的處理也有不當之處,這種小事不必弄成慘案,搞得輿論嘩然,不利於革命。」張連連點頭贊許,並提醒他,現在外面思想情況很復雜,一定要有自己的堅定信念。張還勸他,在南昌方面戰局未定以前,不必去找蔣介石,可以留武漢工作。因此,杜聿明打消了去南昌的念頭,在張治中學生兵團任第一營第三連中校連長。
寧漢徹底分裂後,武漢方面的倒蔣運動達到了鼎沸的程度。有一天,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在武昌閱馬場召開大會,將槍決洪君器。洪是張治中的內弟,在學生兵團任職。洪的傳令兵告密說:「張治中、洪君器等企圖將學生兵團帶到南京。」於是,武漢當局逮捕了洪。會上,當眾人高呼「打倒蔣介石、槍斃洪君器」的口號時,杜既不舉手,也不呼喊。當天晚上,三連召開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大會,對杜聿明提出質問,杜始終不回答一句話。最後,全連以黨員大會的名義,決定將杜先行禁閉,待請上級徹底查辦。有一天,他聽到正在閑談的一個守衛說:「這些都是反動分子,很快就要槍斃掉。」當晚,杜冒死逃了出來,扮成商人模樣,乘船前往南京。
杜聿明到南京後,找到了張治中,此時張任總司令部訓練處校閱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又帶杜去見蔣介石。蔣很高興,給了杜一些錢,並叫他到總司令部黃埔同學會登記處登記。張遂委任杜為校閱委員會中校委員。
同年8月,蔣介石被迫下野,張治中出國考察,杜聿明跟著也失了業。他只好靠南京黃埔同學會每月十二元津貼維持生活。
1928年夏,張治中考察回國,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部主任,令杜為該校杭州預科大隊第二中隊中校隊長;次年初,杜回南京軍校任第七期第四隊中校隊長;同年冬又任新編第一師第二旅參謀主任。1930年初,蔣介石成立教導第二師,張治中任師長,杜聿明任該師第二旅第五團一營中校營長,不久升為該師第六團上校團長。
1930年冬,教導第二師改番號為陸軍第四師,杜為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團團長。他認為團長這個職務很關鍵,搞得好就能爬上去,搞不好就會一蹶不振,因此格外奮發努力。師長徐庭瑤要求邯屬甚為嚴格,看到多數團隊都是鬆鬆垮垮的樣子,唯獨杜團認真遵照其指示辦事,教育訓練各方面井井有條,操練嫻熟,因而對杜大加贊賞。
1932年初,徐庭瑤的第四師奉命開皖北參加大別山「圍剿」紅軍,在霍丘被紅軍鄺繼勛部擊敗。在關鍵時刻,徐令第二十四團全力反攻,杜聿明率部穿插,突入霍丘,使紅軍損失重大。徐庭瑤為他記首功,並上報晉升杜為少將團長。這年冬,徐升任第十七軍軍長,杜被委為該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旅旅長,不久升為該師副師長(師長關麟征)。
1933年2月,日本侵略軍分兵三路進攻熱河,第二十五師奉命從徐州、蚌埠一帶開往通縣集結,阻擊敵人。3月9日,第二十五師到達石匣鎮後,杜聿明和關麟征驅車往古北口,與東北軍軍長王以哲聯系。王要第二十五師接替第一一二師的長城陣地,在第一線擔任防守,關不同意接防長城陣地,堅持在古北口南城佔領第二線陣地。雙方相持不下。杜乃向關建議說,從地形上看,長城比古北口地勢高,高屋建瓴,得之則佔先制之利,可以瞰制來犯之敵,可是關不同意。結果,第二十五師佔領古北口南城東西兩側高地,形成第二道防線。而第一一二師主力卻撤守古北口以西高地,僅留一個團守備長城第一線。
第二天,日軍西義第一軍第八師團及騎兵第三旅團迅速突破左翼第一一二師陣地,進占古北口關口,並乘勝向第二十五師陣地發起攻擊。關鱗征指揮所部張耀明第七十五旅反攻,在爭奪高地時負傷。這時,杜聿明代理師長職務,指揮該師官兵,繼續同日寇浴血奮戰。3月12日,杜奉命將陣地交與第二師,率部撤至密雲整補。
這年秋,杜聿明進入南京中央軍校開辦的高等教育班進修。學習期間,經同鄉、黃埔一期同時畢業的馬志超介紹,參加了復興社。
1936年春,杜聿明從中央軍校高級教育班畢業。杜本應返第二十五師供職,但由於和師長關麟征相處不甚和諧,不太願回去。徐庭瑤即向蔣介石保薦他到新成立的南京陸軍交輜學校擔任學員隊隊長。1937年,交輜學校戰車營、交通兵第二團所屬裝甲汽車隊合編,並補充一批戰車,建成國民黨軍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委為第一任團長。「八·一三」淞滬抗日時,杜率領裝甲兵團第一營的二、四兩連,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企圖登岸的日軍。
[編輯本段]抗日戰爭
1938年,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不久該團擴編為第二百師,以杜聿明為師長。200師後來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的主力師。杜認為,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擁有優良裝備只是條件之一,最重要的還須有能夠使用這些裝備的官兵,否則,優良的裝備就是一堆廢鐵。因此,他集中全副精力大舉練兵,決心在短期內將第二百師練成一支能夠馳騁疆場與日軍打硬仗的勁旅。
杜聿明主張練兵首先練官,練官首先練自己。他自從任裝甲兵團團長開始,就很注意這個問題;當師長後,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為了掌握技術。他穿上工作服,刻苦學習駕駛和修理,常常鑽到車底下修底盤;他還把新發現的問題,隨時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如:戰車和步乒聯合戰斗如何協同;單車與群車之間的配合;戰車射擊和偽裝;戰車與炮兵協同等問題。杜善於學習,做到不恥下問,深入探索,終於由外行變成內行,逐漸系統地掌握了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指揮要領。在他的帶領下,全師官兵鑽研技術蔚然成風,形成了練兵高潮。當時,國民黨隨軍記者評論說:「他雖非機械專科出身而鑽研機械知識,極有心得。治軍之暇,仍手不釋卷,將來學問之造詣,興事之成功,無可限量矣。」
杜聿明說:「我們不但要加強作戰指揮和戰斗訓練,還必須注意到加強精神訓練,豐富官兵文娛生活。」他特委了一批政治幹部,經常向官兵灌輸愛國主義思想,要求連隊成立小型俱樂部,創辦黑板報,教唱軍歌,經常組織球類、田徑比賽。這些措施,深受官兵的歡迎。
1938年12月,第二百師擴編成新編第十一軍,從湖南湘潭移駐廣西全州,杜聿明委為副軍長(軍長徐庭瑤)。不久,番號又改為第五軍,杜升任軍長。該軍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初期成立的唯——的機械化新軍。杜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新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的朝氣。
這時,杜聿明把練兵的重點轉移到步兵師的訓練上來。杜認為,戰場上決戰的勝負,陣地攻防的得失,完全依靠步兵來完成,機械特種兵,只在火力協同,用火力的優勢來壓倒敵人,要達到攻必克,守必固,全部殲滅敵人於戰場上,是要由步兵師來完成的:所以,他非常重視士兵體格,並注重射擊、刺殺、投彈、夜戰、近戰等訓練。他每到各團、營、連看士兵訓練時,都一一做示範,同士兵用步槍、輕機槍射擊比賽,提出誰打得滿分,當場發獎金;發現教育上有發明創造的,當場講評表揚,並傳令各師派軍官來觀摩。後來重慶軍事委員會派員來校閱,第五軍的軍事訓練列為全國第一。此時,杜聿明年僅三十四歲。

⑦ 平型關戰役的概述(簡潔)和經過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取得了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打響了忻口會戰。抗戰初期,在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戰役是忻口會戰。
抗戰初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抗擊日軍,主要戰役有平型關戰役、徐州會戰和忻口戰役。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則是國民黨軍隊在其統治區城內單獨進行的對日戰役。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

⑧ 平型關戰役

1937年,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林彪、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參加會戰。115師利用平型關的有利地形,於9月25日伏擊日軍,殲滅日軍板垣師團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摧毀了日軍直取太原的軍事計劃,支援了國民黨軍隊正在准備的忻口會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http://ke..com/view/9121.html?wtp=tt

⑨ 1937年8月高桂滋的84師在哪

根據歷史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高桂滋請纓抗戰,於7月9日奔赴南口前線,後被任命為第17軍軍長兼第84師師長。井兒溝、喜峰砦兩役,與日本的藤井少將指揮的兩個武器精良的偽蒙軍教導團惡戰,俘敵280餘名,斃傷800餘人,繳獲迫擊炮6門、輕重機槍13挺等大量武器裝備和120餘匹馬,藤井僅以身免,被史家稱為平綏線戰場「僅有的勝利。9月14日,在廣靈、火燒嶺與日軍坂垣師團又惡戰了一場的高桂滋,按照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的命令,倉促趕到平型關北翼的團城口、迷回村一帶布防。
所以8月份的時候應該在張家口一帶作戰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