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印度洋海嘯

印度洋海嘯

發布時間: 2021-05-14 07:13:28

⑴ 印度洋海嘯高度

新華網北京2005年1月24日電 一個國際調查團23日宣布,通過對印度洋海嘯受災最嚴重的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進行的調查,測定這次海嘯造成的巨浪達到了34米。這是目前首次確認印度洋海嘯巨浪超過30米。

不知道這是不是你想要知道的高度,應該是指浪高吧.

⑵ 印度洋海嘯如何形成的

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涌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

受台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面會掀起巨浪,雖然有時高達數米,但浪幅有限,由數米到數百米,因此沖擊岸邊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嘯就不同了,雖然海嘯在遙遠的海面只有數厘米至數米高,但由於海面隆起的范圍大,有時海嘯的寬幅達數百公里,這種巨大的"水塊"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嚴重危害岸上的建築物和人的生命。據調查,這次印度洋大海嘯在泰國沿岸把一艘50噸重的船從海邊推到岸上1.2公里遠的地方。從有關數據來看,海嘯高達2米,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破壞;海嘯高達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招架。

海嘯的特徵之一是速度快,地震發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變動涌動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嘯之後在海面移動的速度也越快。如果發生地震的地方水深為5000米,海嘯和噴氣機速度差不多,每小時可達800公里,移動到水深10米的地方,時速放慢,變為40公里。由於前浪減速,後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岸邊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嘯掀起的海浪會更高。

在遙遠的海面移動時不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陸地,達到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牆,這就是海嘯,人們發現它時再逃為時已晚,因此,一旦發生地震要馬上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的地方。

⑶ 印度洋海嘯

(一)印度洋海嘯概況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晨7點59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部(3°19'N、95°19.47'E)海底40km處發生里氏9.1級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使印度洋周邊的十幾個國家受災,造成約30萬人死亡,600萬人無家可歸。受災嚴重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索馬里和塞席爾等。海嘯還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災區很多水井和泉水源頭都受到了海水的沖擊無法使用,土地鹽鹼化,海岸受到侵蝕,海草、紅樹林沼澤、珊瑚及海洋動物等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和影響。

(二)印度洋海嘯原因

引發印度洋海嘯的蘇門答臘地震震中位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處,發震斷層沿板塊邊緣延展1200km,斷層上下盤平均錯距15m,地震活動強烈。

海嘯的破壞力來自高大海浪強烈水平沖擊和水位突然升高引起的淹沒。海嘯沿海岸線呈帶狀分布,直接襲擊低平的河口與海灣等。對房屋、橋梁、供排水、供電、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和船隻、車輛、農田、果園、風景區、鹽場等造成破壞。印度洋海嘯災損嚴重還在於:災區人員(包括遊客)密集、居民缺乏有關海嘯及逃生的知識、印度洋沿岸國家沒有海嘯預警系統等。

(三)救援情況

災後,聯合國、中國、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等向受災國提供了包括捐款、援助物資、醫療和救援人員、損失評估專家等救災援助。

(四)災後重建

災後各國援助受災國建設學校、醫院、飲水及衛生設施、基礎設施工程。2007年教育領域投入資金達到1.5億美元,建成了100多所學校,仍有250多所學校正在建設中。其他方面如兒童保健及營養、防治艾滋病等工作也有所成效。

(五)減災對策

1.合理規劃

海岸地帶參考本次海嘯受災范圍,發生海嘯頻度與強度、距海岸線的遠近、地勢高低等因素,規劃建造永久性居住區時避開容易遭受海嘯災害的區域,將房屋布局在海拔較高且有適宜的逃生通道的海岸高地。房屋主體結構、附屬構件以及相互連接要有足夠的強度,靠近海邊的房屋盡量建3層以上,底層不能住人等。

在用地規劃上考慮給海浪留出若干通道,通過分流可以有效降低水頭。

2.消減海嘯水頭

海灘上種植紅樹林,沿岸低平地帶,按一定寬度相間種植高密度的椰樹、蒲葵、檳榔等喬灌木,可以有效地消減、阻擋海浪的湧入。

⑷ 印度洋海嘯簡介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0:58:55 ( 雅加達,曼谷當地時間07:58:55)。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到的強度為6.8級,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芮氏, 黎克特製) 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強度第四的地震。有數萬人在地震引發的海嘯中死亡,一些地區的海嘯高達十多米(33英尺)。

這次地震及其引發的大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巨大傷亡,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的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旺等島國。印度有大約一萬人死亡、斯里蘭卡有超過四萬人遇難,而印度尼西亞的總死亡人數可能多達二十萬人,傷者可能達三萬人之多。(確實人數請見附表)

⑸ 印度洋大海嘯發生的准確時間的地點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時間上午9時,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島以北印度洋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發生里氏8.5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⑹ 印度洋海嘯是由什麼引起的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是由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導致地震進而引發大規模海嘯。地震和海嘯發生於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

在這次罕見的巨大地震中斷層移動又導致斷層間產生一個空洞,當海水填充這個空洞便產生巨大的海水波動,罕見的大海嘯產生了。

在地震約半個小時後,每秒200米速度傳播的海底波動就到達了蘇門答臘島亞齊省海岸,約1個小時後就在泰國普吉島登陸,2個半小時後殃及印度和斯里蘭卡,最後甚至沖到東非索馬里,造成當地9人死亡。


(6)印度洋海嘯擴展閱讀

印度洋海嘯的突如其來

據報道,在此次災難中,全球最早得到地震警報的是位於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它也是全球公認的水平最高的海嘯災害研究機構。當地時間2014年12月25日下午2時59分,該中心專家通過BP機收到地震訊息,顯示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了里氏8級地震。

之後,專家最終將地震確定為9級,不過,他們並沒有意識到9級地震將會產生致命的海嘯。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沒有任何一個地震研究機構發出類似的海嘯預警。直至新聞播報後,科學家們才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的確,此次地震產生的海嘯「隱蔽」得非常巧妙:盡管它能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在海平面上前進,但它的實際高度不過幾厘米左右,行駛在上面的船隻根本感覺不到。然而,一旦遭遇地勢起伏不平的海岸線、淺灘或相對狹窄的港口,它的猙獰面目就會顯現出來。

最重要的是,由於印度洋地區缺乏海嘯預警系統,當海嘯襲來時,人類的脆弱在狂暴的大自然面前便一覽無遺。

⑺ 請問印度洋海嘯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印度洋海嘯是地震引發的,而地震是地殼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在目前的情況下,人的活動還不能對地殼運動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海洋當中就更不可能了。 震源: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板塊斷裂導致大地震.是太陽,太陽黑子大爆發,太陽黑子大爆發是有周期性的,每當太陽黑子大爆發對地球有很大影響,常有地震,(海嘯是地震所至)洪水,氣候異常發生。

⑻ 印度洋海嘯發生原因

地殼的擠壓,位於倆板塊之間

⑼ 印度洋世紀大海嘯發生在哪一年

發生在2004年12月的印度洋世紀大海嘯是斯里蘭卡地區所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災難,該次海嘯是由一次為8.9級的地震所引發的。印度洋海嘯使得斯里蘭卡全島都受到了破壞,許多沿海地區都被淹沒在海水。

印度洋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