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的教育討論熱點是什麼
熱點當然是農村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全免學雜費啦。這一次還有人大代表提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要免學雜費才好呢。你可以就此寫論文啊,究竟城市的九年義務教育要不要效仿農村呢?
還有,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免了學雜費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嗎?肯定不行,農村的師資力量仍然將是老大難,有錢也請不到好的教師,怎樣解決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問題,你也可以關注。
『貳』 當代中國教育政策改革的熱點問題是什麼
熱點一 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問題
我國現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問題是不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具體體現在:高考導致中小學教育的唯「分數」現象,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不利於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也不利於傑出人才脫穎而出;高考太重知識基礎,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考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僵化,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勢在必行。
第一,必須堅持統一高考。高考是人才選拔質量、公平選拔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關乎著國家的長遠發展與社會的持續穩定。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項基本制度,我們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我國的高考,堅持統一高考不動搖,絕不能盲目廢止或變動高考。
第二,改革高考管理體制,實行「教、考、錄」三者相對分離。為了理順高考與教育的關系,提高高考在選拔人才和造就人才方面的效能,有必要改革高考管理體制,明晰政府、高校、考試機構和中學等各自的責權關系,實現「教、考、錄」三者分離、各司其職,從而實現良性互動。
第三,高考改革要穩步推進。因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關繫到社會和教育的公平與公正,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要避免急風驟雨式的激進改革,否則會造成更多矛盾、更大混亂。此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還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考慮到考生、教師的適應性以及多部門的協調性,要避免否定式的改革方式,更不能是推倒重來。
熱點二 如何解決農村教師問題
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低,教師津貼補貼拖欠嚴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縣鎮超編和鄉村缺編(包括結構性短缺)現象並存,邊遠地區教師嚴重短缺且補充困難;農村中小學教師結構性短缺與師范院校畢業生無法入編並存;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職稱有待提高;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流失現象突出,邊遠農村地區教師流失更為嚴重;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缺乏保障,教師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農村代課教師難度大、遺留問題多。
解決農村教師問題的目的在於建設一支以解決農村教育症結為出發點、以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隊伍。農村教師問題涉及政府、市場、教師教育機構、中小學校與教師個體等諸要素的關系。農村教師問題的解決依賴政府、市場、教師教育機構、中小學校和教師個體等要素的共同參與,並通過退出規則、吸入規則、價值規則和提高規則四個基本規則維持其運轉,達到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目標。
解決我國農村教師問題可以採取八大舉措:一是制定適合農村學校情況的教師編制標准、職稱名額。二是設立具有切實獎勵作用的農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三是中央、省級財政統籌農村教師工資。四是師范院校和地方政府雙管齊下,確保農村教師培養質量和入編上崗。五是建立政府教師培訓經費支付制度,建立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六是改革農村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和方法。七是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和縣域內交流制度。八是與代課教師簽訂勞動合同,妥善解決代課教師問題。
熱點三 如何發展職業教育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對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影響:我國主流文化教育思想是「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求學,求的是聖人之道,講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技」、「藝」都屬於雕蟲小技,這似乎是在教育領域之外的。這從深層心理上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教育的看法。二是社會現實勞動分工中存在的勞動環境、工資待遇等問題的影響: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勞動者,而我國一線勞動者的就業穩定性差、勞動環境差、工資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三是職業教育有關管理與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辦學體制、招生政策等所導致的重職前教育輕在職培訓、中職與高職的脫節等問題使職業教育沒有吸引到有潛在需求的人群。四是職業教育本身存在種種問題所導致的質量不高的影響:我國職業教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工學結合模式推行困難等問題導致一些職業教育質量不高,也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的七大政策建議:一是真正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二是切實提高技能崗位的經濟待遇與社會地位。三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四是提高質量,滿足學生與社會的需要。五是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六是改善職業教育的形象,讓全社會都了解職業教育。七是滿足各類人群尤其是處境不利人群對職業教育的需求。
熱點四 如何解決擇校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大中城市中擇校現象的逐漸顯現和擴大,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擇校問題進行規范治理。在政策的總體思路上,概括來說經歷了一個從禁止擇校,到「堵」、「疏」結合,再到以均衡發展破解擇校問題的轉變過程。
最初,擇校及其收費問題被認為是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表現,政策上要求學校不得搞「計劃外」招生,向學生收取高額費用。從1995年開始,政府強調對擇校生高收費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並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亂收費和「擇校生」問題,不單純是收費行為不規范的問題,進而提出繼續採取措施加強薄弱學校的建設,逐步縮小學校間辦學水平上的差距,是解決「擇校生」問題的根本途徑。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公民個人依法開辦民辦學校,以滿足一些家長的擇校要求。然而,在隨後出台的政策中,既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和變相「擇校生」,又提出在一些大中城市經審批可允許少數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近期內招收「擇校生」,擇校費等收入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使用。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使得治理擇校的初衷無法實現,將社會上擇校需求向民辦學校引導的設想在現實中也嚴重走樣。21世紀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的呼聲日高。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貫徹了教育公平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精神,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效治理擇校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以均衡發展化解擇校問題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識。
我們應當對義務教育階段公眾的擇校需求與公眾對現實中擇校的不滿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應當反思公眾究竟是反對擇校,還是反對目前失控、無序以及越來越遠離教育本義的擇校?二者不應混為一談。治理擇校的政策不應以消除擇校為目標。注重優質教育的生成而非單純擴充,提供可選擇的優質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擇其校,才是真正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熱點五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高校功能的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教育的影響,國外高等教育改革建議的不斷引進,以及中國在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高校的沖擊,傳統的高校教學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挑戰,傳統的教學在異化和改變,行政化的問題和政績觀的影響使得高校教學更加關注表面現象,而使受教育者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視。對此,需要教育界和全社會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清醒的認識,嚴重的偏向需要及時加以調整和改善。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政策建議:一是應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樹立正確的高校質量觀,強調「以人為本」,增強教育服務的意識,最核心目標的確立要指向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和質量,既有學術學習的維度,又有社會適應性、創造力、社會服務能力和意識等。二是應關注專業設置、課程改革與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導向作用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影響。三是調整對教師「雙肩挑」等要求的政策導向,使高校教師能用心教學,通過高質量的教學發揮重要的作用。四是要從思想轉變到制度完善,再到文化建設,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五是改善和優化高校本科教學的質量評價,增加學生、教師、社會和行業的參與,使教學評價工作的服務性、專業性、系統性、參與性、互動性、診斷性、建設性、可信性等均得到保證。六是鼓勵高校因校制宜的教學創新探索,加強相關成功案例的研究與推廣,特別應在提供經費、政策支持、培訓教師、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更新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完善學籍管理、優化實習和就業指導、健全教學組織、改善評價、進行畢業生追蹤調查等方面給予導向性的支持,使高校的教學質量提高有更開闊的探索和發展空間。
熱點六 如何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問題
我國教師評價制度大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確立而不規范到制度化,再從制度化到不斷完善的三個歷史階段。現階段,由於我國存在行政化與應試弊端,教師評價制度不利於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嚴重。高等教育階段教師學術腐敗現象頻出,改革現行教師評價制度十分必要。
在教師隊伍中推行績效評價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績效評價的價值取向不被業界人士接受。二是評價量化標准難以確定,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人的發展是不能夠或者不完全可以量化的。三是績效工資改革中,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難以解決。四是難以保證教師最低收入不低於公務員,並不斷提高。五是難以保證績效評價不以學生的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為依據。六是績效評價不能減輕教師負擔,反倒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對於改善和根治教師職業倦怠無益。七是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對於自身評價制度的設計以及是否應該實施績效評價往往沒有發言權,利益訴求沒有表達的途徑。這些均不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國推行教師績效評價,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已成定勢。如何使這一評價制度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服務於教師隊伍建設,服務於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改革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我國實施績效工資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首先,要有可為廣大一線教師接受並認同的標准。這一標準的產生和實施都要有能夠真正代表教師利益的群體組織監督和參與。在教師績效評價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主體不能缺位。第二,要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保障教師評價的主體地位。因此,要發展並培養教師行會,賦予其一定的政策空間,使得教師這一教育評價中現實的弱勢群體有自己利益訴求的代表。第三,對教師進行績效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多元的,而不僅僅是教育系統中的權力部門。已有的研究表明,提高教師工資起點,保證客觀,不設上限,這些是對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必要條件。
熱點七 如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問題
我國的教育投入一直嚴重不足,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較低。這是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公用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原因是:政府收入多頭管理,支出重經濟輕民生;教育財政責任過多下放到基層政府,中央和省級政府負擔過低。
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的理念和思路是:一是保障教育投入須有法可依。為保障教育投入的穩定來源和增長,還需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法律法規,使法律責任具體化、規范化,增強可操作性。教育投入有法可依的另一方面是要有標准可依。如制定義務教育財政支出標准要遵循保障基本支出的原則、承認地區差別的原則、通用和簡便的原則。二是政府行為必須到位。要合理確定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按照各級政府財力水平的具體情況,從建立公共財政的基本要求出發,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政府履行自身責任,行為必須到位。三是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應依法加強和改善對同級政府教育投入情況的監督。既要對預算進行監督,又要對預算執行過程和決算進行監督。要在明晰教育法律責任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細化教育行政處罰辦法,增強可操作性,加大處罰力度。可以考慮通過建立教育法庭等,保證司法尊嚴,維護教育權益。
熱點八 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前者主要是:自我認識不足;知識結構單一,實際能力欠缺,人文精神缺失;就業觀不科學,就業心理脆弱;創業意願和意志薄弱,創業准備不足。後者主要包括: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和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促進就業的社會政策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體制不完善和教育體系不合理,存在著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方面;大學生缺乏系統的就業教育。
大學生就業教育的主要問題:部分高等學校對就業指導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就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不完善;就業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就業教育方法手段比較單調;就業教育的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有待提高;就業指導教育的個性化指導不夠;就業指導教育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就業指導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就業指導觀念存在誤區;創業教育發展嚴重滯後。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就業教育對策與措施建議的指導思想,要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探討建立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具體建議有:政府積極引導,加強宏觀調控;大膽創新,轉變教育思想,完善高校教育體制,培養滿足市場需要的人才;完善就業教育;加強宣傳,促進用人單位樹立良好的用人觀;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優化市場結構,協調其與政府、高校的信息溝通;完善創業教育,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熱點九 如何發展學前教育問題
目前,我國兒童接受學前教育遠未達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率遠低於經濟發達地區與城鎮地區。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主要問題有: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率低,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迄今沒有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欠缺,普惠性優質資源少;政府對於農村學前教育的責權不清,管理不力;農村學前教育、教學「小學化」傾向嚴重;農村學前教師隊伍素質低且穩定性差;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的評估監控力度不夠。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農村經濟發展弱勢拉大了城鄉教育差距;精神貧困與家長教育消費理念欠缺;政府責任未落實,規劃、督導等制度性偏差等。
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建議對策:第一,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探索建立「縣鄉結合,以縣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發展和管理學前教育的具體責任。健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建立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第二,完善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分擔學前教育和托幼服務成本的機制,建立補償救助制度。合理調整布局,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實施鄉(鎮)中心幼兒園標准化建設工程。第三,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制訂幼兒教師的資格標准和工資標准,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第四,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推進素質啟蒙教育,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督導評估。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與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熱點十 如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問題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主要有:課業負擔、活動負擔、心理負擔、身心負擔、多重負擔等。形成這些負擔的根本症結在於體制障礙,即由巨大的就業壓力造成的一種不良的社會、學校、家庭聯動競爭與博弈機制的存在,這種競爭與博弈機制就是人才選拔與考試制度,它成為一隻「看不見的手」,控制著學校教育的走向,引發惡性競爭。教育系統內的學業負擔只是這種不良機制的產物,其發生的機理是競爭與博弈過度;其根本動因是人們想通過競爭與博弈獲得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實現向社會上層的流動,而人才選拔與考試制度是實現社會分層的「過濾器」,只要社會分層存在,這種「過濾器」就有存在的可能。這正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高考制度不斷改革而依然無法改變現狀的根本症結所在。
減負是一個復雜的教育、社會問題,不是單一的教育系統可以解決的問題,它需要對社會、學校和家庭進行綜合治理。人力資本競爭與博弈、用人制度缺陷、社會評價誤導是產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社會歷史根源;傳統人才觀、功利主義教育價值取向是產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思想基礎;教育質量低是產生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教育內部原因。
真正實現減負,要認真研究並處理好減負與就業、減負與升學、減負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負與擇校、減負與學生自主發展等問題之間的關系。具體對策主要有:正確認識學生負擔過重問題;制定完善的減負政策,減小政策代價;繼續擴大高校招生規模,提高高中入學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養;課程改革應積極穩妥地進行;建立現代教育評價體系;建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等。
『叄』 當前的教育熱點問題有哪些急求..................
一、關於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問題 十七大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表明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戰略選擇,也是我國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面臨的新任務。 2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年平均速度9.7;2007年GDP達到24.66萬億元,總量居世界第四; 3 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20.8,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1978年僅為1.67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三(1978年僅為206億美元) 4 我們消耗的資源多少呢? 以2005年為例:當年我國GDP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為2.26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當年生產總值的5,當年我國消費石油3億噸,原煤21.4億噸,粗鋼3.5億噸,水泥10.5億噸和氧化鋁1561萬噸,分別約佔世界消費總量的7.8、39.6、31.8、47.7和24.4。而國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對我們構成了現實的巨大的壓力。石油每桶價格突破110美元,鐵礦石價格2008年比2007年增長了65。 5 具體產品:我國已有170多種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這一指標分別是日本5倍、英國8倍、韓國16倍,但在整個國際製造業的產業鏈上則處於末端。 在消化吸收和創新方面:日本引進1,再創新是5;韓國引進1,再創新是8;中國引進1,再創新僅為0.075。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在其著名的《亞洲奇跡的神話》一文中提到增長的兩種類型:依靠投入增加推動和依靠效率推動。 6 改變上述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由過去依靠投入增加推動模式轉變為依靠效率推動。而實現上述轉變的根本是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特別是人的教育素質。 7 教育指數變動情況:1982年人均教育年限4.2年,1990年5.2年,2000年6.8年,2005年7.5年。 8 歷史表明:後進國家人均GDP達到先進國家40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發達國家70左右;後進國家人均GDP達到先進國家80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應達到先進國家的水平。 9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 1、真正樹立人才是根本、教育是關鍵的理念 2、大幅度增加對教育投入。目前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為5—6;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為4—5;以色列、馬來西亞等國則達到甚至超過7;中國長期徘徊在2—3,最高年份為3.4但很快回落。 10 3、調整教育結構,加速中等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工人總數30—40,我國僅為3.5,熟練工人缺乏。 11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問題 十七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讓孩子們上好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 12 改革開放30年來,教育事業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我們基本解決了孩子們有學上的問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2006年達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07年達到23。目前勞動年齡人口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達到7000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人力資源大國。 13 2、長期困擾我們的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問題,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2003年國務院召開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作出政府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實行「兩免一補」;2005年底決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2007年秋季開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2008年秋季開始在城市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為此,中央財政2008年用於教育的投入增加到1562億,增幅達到31。 14 從2002年開始,國家逐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健全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設立國家助學金,每學年資助學生1500元,連續2年,第三年到企業頂崗實習取得一定勞動報酬。2007年新學期開始,國家每年用於資助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貧困學生的財政投入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總額達到500億元,惠及2000萬學生。普通高中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已經部署啟動。 15 當前,人民群眾意見比較大主要集中在: 1、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發展差距比較大; 2、多數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仍然比較簡陋; 3、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優秀教師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重點學校,導致「擇校熱」高溫不退; 4、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課程改革、招生評價制度改革步履維艱; 5、素質教育推進十分艱難,整個教育教學質量不高。 16三、關於教育公平問題 3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奇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使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都可以參加社會財富的分配,加之市場機制和法律的不完備,使收入差距擴大。國家統計局2005年公布的數據:城鎮最高組與最低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擴大到 5.3:1。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王小魯等人研究報告:目前城鎮最高與最低收入10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約31倍,城鄉合計計算則達到55倍。國家統計局: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仍快於農民,其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3.2進一步擴大到3.32。 17 國際上通用的測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統計指標——基尼系數(基尼系數介於0和1之間。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在0和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尼系數呈不斷上升趨勢,1978年為0.16,1988年為0.23,2000年為0.32,2006年為0.47,2007年為0.48。基尼系數達到0.4為國際公認的警戒線,達到0.5就達到了引發社會動亂等一系列問題的邊緣。 18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奧曼、托馬斯—謝林做的一個有關公平問題的試驗,名稱叫「最後通牒」。18世紀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國富論》中提出著名的「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是利己動物,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基本特性,這就是經濟人假設。「最後通牒」的實驗很簡單:我給王、李1000元,由他們分,規則是:1、錢由王來分,怎麼分則由王決定,絕對不允許與李商量;2、只能分一次,王的分配方案李不接受,錢我收回。 19 按照「經濟人假設」,王最理想的分配方案是自己得999元,給李1元,李必須接受,否則1分錢也拿不到。在全世界五大洲十六個不同文化區域實驗結果為:如果王把錢留給自己太多,李寧可1分錢不拿也不與你分,讓你也拿不成。分配成功的區間是40—60之間,峰值是55比45,低於40,王不幹,李也不幹。經過五大洲十六個文化區域的研究後發現,經濟人假設不能成立。
『肆』 當今教育熱點問題有哪些
當今世界教育熱點追蹤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即oecd)共有30個成員國,其作用是為各成員國政府提供一個探討、發展和完善其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場所。經合組織在經濟、社會、環境、教育、公共政策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政府制定發展政策必不可少的參考。研究和分析經合組織的成果,將是我們及時了解和掌握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
作為中國—經合組織專家交流項目的訪問專家,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統計信息處處長林志華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質量測評監控研究中心主任孟鴻偉應邀赴經合組織總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合作研究。本文是他們從巴黎發來的最新報道。
世界教育熱點之一:服務貿易中的教育
直到最近,教育一直被排除在全球化的爭論之外。許多人還沒有認識到教育也屬於服務貿易的范疇。事實上,高等教育的服務貿易是最明顯的。如果僅僅計算學生出國留學的費用,據oecd初步估計,1999年oecd國家的教育服務貿易額將近300億美元,這就相當於oecd國家當年整個金融服務貿易額,佔oecd國家服務貿易總額的3%。
一些oecd成員國已經在教育服務貿易中形成了他們的優勢。他們正在成為教育服務貿易的凈出口國,而其他國家則從他們提供的教育服務中獲得好處。據oecd對《服務貿易總協定》中「教育服務」條款范圍的市場調查表明:(1)貿易形式的教育服務已經在某些國家成為一項主要的貿易。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國,教育服務貿易分別是他們本國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業。他們的教育出口值占本國服務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分別是11.6%、4.9%和3.8%。(2)教育服務貿易份額最大的是出國留學,這項貿易已經存在多年。最近,一種新的前景更擴大了這種貿易形式,學生可能不出國而接受外國的課程和證書。(3)為進一步規范和保證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質量,世界范圍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正在醞釀之中。
就教育服務貿易可能的發展和面臨的挑戰,今年5月23-24日,oecd和美國教育部、教育國際貿易國家中心等在華盛頓美國商務部聯合舉辦「教育服務貿易」——oecd/美國論壇。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經合組織秘書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和美國商務部、教育部部長都出席並講話。足見是到了關心教育服務貿易發展和影響的時候了。
世界教育熱點之二:信息技術對學校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政府、社會機構、家庭和個人已經並且不斷地為教育和學習使用技術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在oecd1999年教育政策分析中,粗略地估計成員國在高等、中等及小學教育中投入了大約1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投在硬體和網路建設上的。投資的結果是,在整個教育系統使用計算機上網和發電子郵件及從事教學活動大大發展了。
可以說,在教育領域,以信息通信技術(ict)為基礎的教育、學習的熱潮已經在oecd成員國興起。由於ict的廣泛使用,引起了教育和學習上的多方面的變化,並對常規教育文化形成了多種挑戰:
1.大多數oecd國家今天已經進入了建設必要的硬體和網路的階段,問題就在於怎樣使每個校長、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使用ict並從中得益。
2.雖然給學校裝備新信息技術的設備和建立網路的連接是最基本的,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教師必須具備必要的技術技能和能力,熟悉相關的軟體,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規劃和管理它並服務於既定的教育目標。
3.目前,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還沒有和現存的學校課程相結合,並且在為畢業證書服務的畢業考試中還沒有必要的內容。
4.網際網路正在帶來更加動態的互動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的環境和質量需要得到保證。其中關鍵的是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影響。
5.現在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共同接受的中學後教育的質量標准,但是學生們卻面臨越來越多的各種不同的中學後課程的選擇,常常又是外國學校提供的。關鍵的問題是政府必須在保護學習者和鼓勵接觸更多的網路教育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6.教育服務貿易是最近服務貿易總協定談判的一部分,政府將在多大程度上推進教育服務的自由貿易?這將對教育的傳統的公共提供者和對他們的服務的需求產生什麼影響?
7.在教育領域里還存在著設備的鴻溝,還有教師、學生使用這些技術的能力和自信心的鴻溝,以及在家、工作單位和社區使用電子多媒體的鴻溝。盡管已經在學校的新信息技術方面投入了相當大量的投資,但是仍然存在著在不同社會人群中的鴻溝。
基於這種情況和oecd教育部長們在一次非正式會議上表示的興趣,經合組織的教育創新研究中心(ceri)進行了一次考察新信息技術對學校革新和學習的影響的研究。21個國家參加了研究個案研究,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和個案研究結合。每個國家作了2-10個個案研究,這些個案一般都代表大的學校改革並且運用了新的信息技術。六個國家參加了實驗研究。
『伍』 當前教育的熱點問題
熱點之一: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價值彰顯的難點
歷時三年的努力,西安市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研究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近一月時間市教科所領導和專家奔赴各區縣對測試評價的結果進行反饋和解讀,收到良好效果。這是市教育局建設西安品質教育,實現科學發展,內涵提升所採取的重要舉措,也是通過教育評價這一重要手段引導基礎教育特色發展的有益探索。這次反饋的材料豐富,形式多樣,科研含量較高。特別是所下發的區縣質量評價報告,學校評價報告及對教師學生家長的評價報告文本更是難得的研究成果,需要區縣和學校很好地閱讀研究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從中發現優勢,查找不足,挖掘成因,補齊短板,探求對策。現在的問題在於,區縣和學校對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理論及評價方法評價工具的科學准確把握,對評價報告的分析理解,無論是人員配備專業儲備及研究力量還較薄弱,對評價報告的紙面意義和潛藏的價值怎樣轉化成辦學行為還有一定的障礙和難度。如何破解這一評價改革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是目前各區縣和學校亟待解決的課題。否則,再好的評價改革實驗和成果將會與教育教學 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現兩張皮現象。希望能引起區縣和學校的真正重視。
熱點之二:中小學教科研的升級
教育研究具有客觀性,精確性,可完整性,解釋性,經驗性,簡潔性,邏輯性和懷疑的態度等特徵。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表明,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科學推進的重要路徑和措施。然而,由於多種原因,目前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許多亟待的問題,急需轉型升級。
1.教研與科研相分離的1.0版。這是中小學教科研的初級階段出現的狀態和模型。即中小學教師主要對課堂教法考試研究關注較多,而各級教科研部門專注於教育理論課題研究及教育實驗,中小學與科研部門聯系脫節,沒有使教學研究與教育研究有機結合。
2.教研與科研相互結合的2.0版。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實施,各級教科研機構轉變職能,改變研究工作方式,主動與中小學合作,發揮引領作用,指導中小學及教師開展基於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綜合性研究,中小學把教育科研開始應用於課程課堂管理評價等領域,解決了教研與科研兩張皮的現象。
教研與科研融合一體的3.0版。現在,不少中小學與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引智進校,在專家的指導下,逐步樹立了大教科研的概念和思維,確定研究主題,開展教研和科研融合的一體化研究,整體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這樣,實現了中小學教科研的升級,使大教科研成為教師工作的「新常態」,使中小學教科研進入了質的飛躍的「新時代」!
熱點之三:學前教育的焦慮
近 一個時期來,在個別地方的幼兒園幼發生教師虐童事件引起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超常關注,學前教育被一下子推向風口浪尖。如何看待這些個案性的事件,如何認識學前教育,如何理性地審視目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消除社會和群眾在關於學前教育中出現的焦慮,帶著這問題,出於職業的慣習,本人翻閱了幾本有關學前教育的書籍,做了不算深入或許還很膚淺的思考,試圖對現今學前教育的焦慮作些許的分析。
學前教育屬於啟蒙教育,處於義務教育的前端,有其非常特殊的性屬,對人一生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前多年由於社會的關注點主要在中考和高考上,對學前教育關注度較低,只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學前教育觀念的迅速轉變,使得學前教育的發展成為廣泛關注的對象。由於前多年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重視投入不夠,導致許多問題爆炸式出現。家庭焦慮,幼兒園等辦園機構更焦慮。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合格教師補充不及時,只能從小學抽調補缺。民辦幼兒園發展迅猛,無奈只好招錄大量的資質不高的人員,加之管理跟不上,教師待遇不高,專業素養難以保證,於是在保育管理過程中出現一些違反育兒規律的行為。針對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出現的焦慮問題,需要國家政府出台相關法規政策,從體制機制予以破解!如核算辦園成本,劃定教師最低待遇標准,加強培訓,嚴格限定收費,加大常態化的檢查監督,規范辦園行為。與次同時,應大力發展公辦普惠性幼兒園,暢通教師來源渠道,提高教師待遇,強化教師專業培訓,消除各種焦慮,破解發展難題,使學前教育健康發展,讓家長放心,使幼兒舒心。
『陸』 關於教育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熱點問題。
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6)教育熱點擴展閱讀: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新世紀初,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范圍內的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
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教育在綜合國力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江澤民說:「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
『柒』 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一來,真的就是師逸而功倍了!
『捌』 今年教育部拋出了哪20個教育熱點問題
(一)加強農村教育的意見建議
1.實行城鄉教育統籌,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的意見建議。
2.解決農村教師缺乏、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辦法措施。
3.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以及高中階段、高等教育的意見建議。
(二)深化教育教學以及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建議
4.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
5.創新人才培養的辦法措施。
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辦法措施。
8.如何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9.如何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健全高校內部治理結構。
10.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和區域教育協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決各級各類教育中突出問題的意見建議
11.解決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擇校問題的辦法措施。
12.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建議。
13.如何改革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調動行業、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性,解決職業教育規模數量、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的問題。
14.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15.如何改進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健全質量標准和質量評價制度。
16.如何推進高等學校科學定位、分類辦出特色。
17.如何構建終身學習與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四)保證教育投入和健康發展的意見建議
18.如何依法落實「三個增長」、強調政府投入責任。
19.如何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鼓勵社會投資、捐資教育。
20.建設和諧校園的辦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