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清華園
擴展閱讀
股票實情模擬交易平台 2024-09-24 11:18:34
中興通訊股票行情港股 2024-09-24 11:07:05
股票交易費收幾次 2024-09-24 10:47:24

清華園

發布時間: 2021-05-16 15:18:14

❶ 清華園的由來

「清華園」之名,是清代咸豐皇帝所賜。清華園原址為清康熙年間所建的熙春園的一部分。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園子,西邊的園子起名為「近春園」;東邊的園子仍名為「熙春園」。咸豐登基之後,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了。
今「清華園」工字廳後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一副曰: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在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謝叔源的《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這「湛」為澄清之意。因工字廳後有池,故有謝氏詩句,題為「水木清華」。

❷ 清華園有多大

對於校外的人來說,清華園也指清華大學,整個校園面積大約為3.5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23.28萬。

❸ 清華園一年的學費是多少

普通的專業(非藝術)一年學費5500,住宿費1500.個別專業大三大四兩年的費用是13000左右。

學校佔地50餘畝,校園採用全園林式設計,伴隨龍脈水系,秦嶺、漢水、唐廊、宋亭、明清湖、賞荷池、共好橋等特色文化景觀點綴其間,梅園、蘭園、竹園、菊園各主題園相映成趣。

校園建設採用中歐合璧風格,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內部硬體設施立足國內一流,力圖給師生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宜人、輕松愉悅的工作學習環境。

清華園小學樹立「讓孩子享受最快樂的童年,為人生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的辦學宗旨,貫徹「尊重差異,開發潛能,一切為了孩子健康發展」的教育理念。

❹ 清華園的介紹

清華園街道位於海淀區中部偏東,因轄區名為清華園(即清華大學校園)而得名。街道成立於1980年7月,街道黨委和辦事處受海淀區和清華大學雙重領導,是「大院」式街道。

❺ 清華園是什麼意思。

清華園,原址為清康熙年間所建的熙春園的一部分。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園子,西邊的園子起名為「近春園」;東邊的園子仍名為「熙春園」。咸豐登基之後,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了。 清華園是清代咸豐皇帝所賜。
作為皇家園林康熙行宮(御園)的熙春園(清華園的前身),地域二頃六十一畝,始建於清朝中葉康熙年間,建成於1767年(乾隆32年),它與北京西郊的圓明園等五個苑囿號稱"圓明五園",時值《紅樓夢》前八十回寫成不久。
道光年間,熙春園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仍叫熙春園,賜於五子奕綜,西部叫近春園,賜於四子奕詝(zhǔ)(咸豐),俗稱"四爺園";另據史學家所見"皇家地圖"--圓明園外圍水鄉圖上,近春園處標有"瑞親王"(即道光四弟綿忻),因此"四爺園"之四爺是奕詝,還是綿忻,尚無定論。咸豐即位將熙春園改為並親題"清華園"(匾額)。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兵火殃及近春園,園內七、八幢齋堂軒榭逐漸敗破荒蕪,被稱為"荒島"。清華園的歷史已有233年,據史料記載清華園內曾有皇帝御題匾額11塊,她是西郊僅存的少數圓明園時代的建築;這就不難看出保護清華園的重大意義。
1910年,美國用庚子賠款建造的「清華學堂」,即位於清華園內,這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

現在清華師生口中的清華園即指清華大學。

如有幫助望採納~

❻ 清華園在哪

西門人太多了還要排半天隊,建議您從藍旗營下車走西南門,很近的而且進門無障礙,進來之後還可以租電動車自行車轉清華,清華太大,走著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轉完,手寫不易,望採納!謝謝!

❼ 清華園是清華大學

一、清華園是清華大學標志。以至人們把清華大學稱為清華園。


二、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以東稱清華園,清華園賜五皇子奕綜,近春園四皇子賜奕詝,俗稱為「四爺園」(清華大學苗日新老師查閱史料後提出當時西部稱「春澤園」,而東部稱「涵德園」,清華園賜惇親王綿愷,近春園賜瑞親王綿忻。《清華園風物志》作者黃延復也認為「四爺」指綿忻而非奕詝)。近春園園志上寫著:「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咸豐登基之後,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現存清華園門匾是清代咸豐皇帝所賜。「清華園」三字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葉赫那拉·那桐所書。


「清華園」工字廳後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一副曰: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謝叔源的《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這「湛」為澄清之意。因工字廳後有池,故有謝氏詩句,題為「水木清華」。


❽ 清華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宜春清華園

別名:宜春清華園

城市:宜春

樓盤位置:宜春北路168號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板塔結合,多層,小高層,

公交線路:天澤醫院(公交站):1路;7路內環;7路外環;18路;桔園新村(公交站):3路;7路內環;7路外環;19路/K19路;財政游園(公交站):1路;7路內環;7路外環;市財政局(公交站):18路;招呼站(宏凱辦公立體)(公交站):2路;雙橋頭(公交站):3路;7路內環;7路外環;19路/K19路;招呼站(公交站):1路;2路;電信大樓(公交站):1路;2路;6路;7路內環;7路外環;8路;17路內線;17路外線;交警大隊(公交站):2路;6路;8路;17路內線;17路外線;個體街(公交站):1路;7路內環;7路外環;18路;

其他交通方式:交通線路:1路、2路、17路、10路、8路、6路、 環線:0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00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1:1

周邊配套:國光、中山路、地區醫院、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實驗中學、六小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❾ 清華園資料

清華大學主體所在地——清華園,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林區,明朝時為一私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成為圓明園一部分,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
2003年,第六教學樓、信息技術研究院樓、納米科技樓、附中學生宿舍樓、紫荊學生公寓等工程項目陸續竣工,竣工總建築面積達到21.04萬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產業部酒仙橋醫院、玉泉醫院並入我校。兩個醫院佔地總面積8.5公頃,建築面積14.6萬平方米,目前在建項目包括紫荊學生公寓區的研究生、留學生公寓和高級培訓學員公寓、理化樓、公管學院大樓、老年學研究中心等,總面積達到15.4萬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學校建築面積達到218.7萬平方米, 學校佔地總面積達到404.4公頃。校園內綠草青青,樹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優雅。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自然形成各具風格的建築群落,為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中國綜合性大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研開發以及整體辦學條件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目前,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設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00餘人。全國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制學生27000餘名,其中本科生13000餘名,碩士生8600餘名,博士生4600餘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300餘名,遠程教育學員7500餘名。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網上研究中心6個。學校藏書400餘萬冊。學校佔地面積400餘公頃,建築面積230餘萬平方米。出版物有《清華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英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世界建築》、《裝飾》、《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

清華大學治學嚴謹,有著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1萬余名學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治學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陳岱孫、錢鍾書、費孝通、吳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馬寅初、陳寅恪、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斗等是清華的進修生和資助生,美籍學者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是清華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水清木華九十餘載,清華大學蘊育著獨特的精神魅力。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優良的傳統和精神。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從建校初期就成為清華師生治學與為人的追求,並一代代得以傳承。從「五四」愛國運動、「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到反內戰爭民主的「一二一」學生運動,從施滉、韋傑三到聞一多、朱自清,生動地展現了清華師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後,清華大學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又紅又專」方向,培育「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探索出一條「愛國、成才、奉獻」和「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創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 期
清華大學 1949年1月至今 顧秉林 校長 2003.4 - 至今
陳 希 黨委書記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長 1994.1 - 2003.4
賀美英 黨委書記 1995.9 - 2002.2
方惠堅 黨委書記 1988.9 - 1995.9
張孝文 校長 1988.10- 1994.1
李傳信 黨委書記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長 1983.5 - 1988.10
林 克 黨委書記 1982.7 - 1984.2
劉 達 黨委書記 1977.4 - 1982.7
校長 1978.6 - 1983.5
蔣南翔 校長 1952.11- 1966.6
黨委書記 1956.5 - 1966.6
袁永熙 黨委書記 1953.9 - 1956.5
劉仙洲 院系調整
籌委會主任 1952.6 - 1952.9
何東昌 黨委書記 1950.3 - 1953.9
葉企孫 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49.5 - 1952.6
彭佩雲 黨總支書記 1949.3 - 1950.3
馮友蘭 校務會議
臨時主席 1948.12- 1949.5
國立清華大學 1946.10 - 1948.12 梅貽琦 校長 1946.10- 1948.12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3 - 1946.5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梅貽琦 常務會主席 1938.5 - 1946.5
清華校長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10- 1938.2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
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國立清華大學 1928.8 - 1937.8 梅貽琦 校長 1931.12- 1937.8
吳南軒 校長 1931.4 - 1931.6
羅家倫 校長 1928.8 - 1930.5
清華學校 1912.10 - 1928.8 溫應星 校長 1928.4 - 1928.6
曹雲祥 校長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長 1920.9 - 1921.10
張煜全 校長 1918.7 - 1920.1
周詒春 校長 1913.10- 1918.1
唐國安 校長 1912.10- 1913.8
清華學堂 1911.4 - 1912.10 唐國安 監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齊 監督 1911.2 - 1912.4

校 長 致 辭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顧秉林

春花漫校園,和風拂紫荊。在喜慶清華大學94周年校慶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和校友總會,向全校師生員工,向祖國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清華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過去的一年裡,我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穩步地推進 「十五」計劃和「211工程」二期與「985工程」二期建設,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征程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清華人自豪的驕人成就。學科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努力提高學科水平,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13個學科整體水平名列第一,位列全國高校之首;教學方面,著力探索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分別有17門和13門課程被評為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9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總共六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我校共有48篇獲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一;科研方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最近又獲10項國家科技獎,被SCI、EI和ISTP收錄論文數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一位,SCI論文的引用篇數首次居全國高校第一;隊伍建設方面,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針,又引進了包括世界著名學者姚期智院士在內的200餘人來校工作;國際交流方面,進入全方位、高層次、重實效的新階段,全年接待海外來賓16000多人次,包括9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首腦、49位政府部長或駐華大使、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69位大學校長和45位大公司總裁等;後勤和基建方面,努力建設和諧校園,新竣工的教學、科研等設施面積近26萬平方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學生德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等工作都取得新的進展,為國家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國防等各部門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校黨委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回顧過去的可喜成績,其中凝聚著全校師生員工的智慧與汗水,也離不開了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校友是母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清芬挺秀,華夏增輝,正是廣大校友對社會的無私奉獻和工作的卓著業績才會使母校有越來越好的社會聲譽。校友們的奮斗精神、成長之路,也為在校青年學生走好人生之路提供了極其生動的教材。更為可貴的是在學校的科研開發、對外交流、隊伍建設等方面,不少校友也盡己所能,提供信息,牽線搭橋,為母校的工作獻計獻策。校友們還以各種方式資助母校,自2003年開始啟動「校友年度捐款」活動以來,已有兩萬多校友踴躍參與,體現了清華校友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歡度校慶的日子裡,我謹向各地校友會和各界校友對母校的關愛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並衷心祝願各級、各界的校友們保重身體,開拓進取,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讓我們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發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保持「行勝於言」的作風,為清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新的貢獻!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顧秉林

❿ 清華園學校和北京清華大學有什麼關系嗎

清華園學校和北京清華大學沒有關系。

1、清華園中學是經臨汾市教育局批准開辦的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和技校於一體的綜合性寄宿制民辦學校。於2003年成立,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教學樓8幢,公寓樓8幢,綜合辦公樓、實驗樓、圖書樓各一幢,大型餐廳3座。

翼城縣清華園教育集團組建於2003年,坐落於唐堯故地、晉國古都——翼城。是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和技校於一體的綜合性寄宿制民辦學校。

2、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0)清華園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教學改革措施中有以下七點:

1、設立專業,推行有計劃、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2、學制由四年改為五年;

3、設立教研組——學校組織教學、科研的基層組織;

4、實行學年制,制定和修改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5、增加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

6、教材改革,大部分課程選用翻譯的蘇聯教材;

7、速成俄語學習。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清華

網路-清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