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介石政府的總理叫什麼
首先,我們來確認下蔣介石擔任政府實際首腦的時間段。
大致分為如下幾個時期: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與蔣介石相關——
第一次任期( 1928.10-1931.12)。
第二次任期:( 1943.06-1943.10代理) ▪ ( 1943.10-1948.05)
中華民國總統 蔣的任期 ( 1948.05-1949.01)
其次,來確認當時的總理人物。
其實,在蔣介石主政期間,沒有總理這個職位了。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中國,民國國務總理一職被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取代。故此,這里就羅列一下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後的歷任國府行政院長名單。
以下,是1928年秋天至2008年的歷任民國行政院長——
次序 姓名 任職期間 政黨
1 譚延闓1928年10月25日 1930年9月22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宋子文1930年9月25日 1930年11月18日 中國國民黨
2 蔣中正1930年11月18日 1931年12月15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陳銘樞1931年12月15日 1932年1月1日 中國國民黨
3 孫科1932年1月1日 1932年1月28日 中國國民黨
4 汪兆銘1932年1月29日 1935年12月1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宋子文1932年8月25日 1933年3月17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孔祥熙1935年7月2日 1935年8月23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孔祥熙1935年11月6日 1935年12月7日 中國國民黨
5 蔣中正(二次)1935年12月7日 1938年1月1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孔祥熙1936年12月13日 1937年4月4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王寵惠1937年4月4日 1938年1月1日 中國國民黨
6 孔祥熙 1938年1月1日 1939年12月11日 中國國民黨
7 蔣中正(三次)1939年12月11日 1945年5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宋子文1944年12月4日 1945年5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8 宋子文1945年5月31日 1947年3月1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蔣中正1947年3月1日 1947年4月18日 中國國民黨
9 張群1947年4月23日 1948年5月24日 中國國民黨
行憲後
次序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政黨
到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翁文灝1948年5月25日 1948年11月26日 中國國民黨
2 孫科(二次)1948年11月26日 1949年3月12日 中國國民黨
3 何應欽1949年3月12日 1949年6月6日 中國國民黨
4 閻錫山1949年6月6日 1950年3月10日 中國國民黨
5 陳誠1950年3月10日 1954年5月18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張厲生1954年5月18日 1954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6 俞鴻鈞1954年6月1日 1958年7月15日 中國國民黨
7 陳誠(二次)1958年7月15日 1963年12月16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王雲五 1963年7月1日 1963年9月16日 中國國民黨
8 嚴家淦1963年12月16日 1972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9 蔣經國1972年6月1日 1978年5月19日[1] 中國國民黨
代理 徐慶鍾1978年5月19日 1978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10 孫運璇1978年6月1日 1984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11 俞國華1984年6月1日 1989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12 李煥1989年6月1日 1990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13 郝柏村1990年6月1日 1993年2月27日 中國國民黨
14 連戰1993年2月27日 1997年9月1日 中國國民黨
15 蕭萬長1997年9月1日 2000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16 唐飛2000年5月20日 2000年10月6日 中國國民黨
17 張俊雄 2000年10月6日 2002年2月1日 民主進步黨
18 游錫堃2002年2月1日 2005年2月1日 民主進步黨
19 謝長廷2005年2月1日 2006年1月25日 民主進步黨
20 蘇貞昌2006年1月25日 2007年5月21日 民主進步黨
21 張俊雄(二次)2007年5月21日 2008年5月20日 民主進步黨
22劉兆玄2008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後略
由於這個職位相當顯赫並重要,所以,行政院長歷次選舉和當任者任期內,都是故事多多,精彩紛呈。總之,這個歷史和這份名單,就是民國歷史某方面的一個縮影,解讀起來很有意思。供參考。
『貳』 劉兆玄的祖居
香花堂位於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香花村,是與總統馬英九一道宣誓就職的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的祖籍地。
香花堂地處衡陽邊界,毗鄰著名景區香爐峰、金蘭寺,西接邵東,北臨雙峰,被戲稱為「一腳踏三縣」。這里名不見經傳,卻歷來大官、博士、名流輩出。
香花堂始建於清朝初年,青磚碧瓦、雕梁畫棟、規模宏大。清朝康熙年間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香花堂共有三正七橫,上正是劉氏家族的祠堂,內設檀木浮刻龍鳳神龕,龕中刻有本宗劉氏歷代先祖神位,左右鐫刻祖訓對聯「遵祖訓,克勤克儉」、「教子孫,或讀或耕」。每逢初一、十五或本宗有喜,香花堂的劉氏子孫皆會齊聚於此,焚香拜祭祖先 。
香花堂 中正是由四根大木柱撐起的一個大廳,是本宗身份尊貴和輩分較高的人物聚首議事的地方。大廳照壁正中高懸一塊「純佑堂」 的三字大匾(「純佑堂」是「香花堂」的別稱),四周牆上均掛有巨幅匾額,最多時中正共掛大匾七塊,分別書有「百操永芳」、「香花濟月」、「淑德延齡」、「百世流芳」等溢美之詞。
三正則是一個較大的休息間,四壁與屋頂全為木材精裝吊頂,中設八仙桌椅,供族人休憩閑聊。七橫皆為劉氏家族的起居室,劉兆玄先生的祖屋就正在這七橫之中 。 1907年6月,劉兆玄父親劉國運上將在香花堂出生,自幼天資聰慧,機敏過人。在本族書院讀書時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勤奮,無論炎炎夏日還是三九寒冬,終日手不釋卷。劉國運先生17歲離開香花堂,中途因為料理父母親後事,與夫人鍾畹芳分別回來過一次 。
早年間,香花堂的適齡孩童皆被送入書院,習《三字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和四書五經。據劉氏家譜所載:自劉兆玄的父親劉國運上將以上六輩就有清朝太學生6人、邑庠生5人、郡庠生4人、文林郎2人,授九品銜1人、五品銜1人、登仕郎2人、貢生1人。其中,劉兆玄先生的曾祖父志和公就被清朝賜五品銜,賞帶藍花翎。後輩們自然是紛紛效法先祖,詩書傳家 。
民國時期,香花堂又先後走出五位大學生、五位中專生。其中,最令劉家後輩引為楷模的就要數劉兆玄先生的父親劉國運。自1911年至1994年間,國內海外共有衡陽縣籍博士31人,其中劉國運先生家就有6個,占總數的19.35%,其中劉兆玄最為出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畢業後,先後擔任過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台灣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台灣行政院長等要職 。自從兩岸關系改善之後,劉國運先生便陸續與住在香花堂的親人們聯系。曾給其弟劉運家打過電話、寫過信,並明確表示在兩岸三通時一定回來看看香花堂的親人。1992年和1995年,劉國運先生的夫人鍾畹芳分別寄來了1600美金和600美金用於祖墳立碑和修劉氏家譜 。 劉國運上將的父母合葬在一塊蓮花寶地,正對三峰交匯處,合葬墓位於與香花堂緊相毗鄰的瑞芝村陽家台,是一個大壠中的小土崗,四周除了稻田就只有穿壠而過的蒸水河和一口清水井 。
『叄』 劉兆玄的直系親屬
父親:劉國運(1907年6月18日-1967年7月12日),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金蘭鄉(今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人,空軍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黃埔軍校第六期(1927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又於中央航空學校、南京陸軍大學畢業。歷任漢口航空站站長、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二路司令部參謀長,廣西柳州航空總站參謀長、重慶空軍參謀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重慶中央航空委員會參謀處長、空軍第三司令部副司令,空軍第四路少將司令官、空軍(西安)中央航空第三路少將司令員、國民革命軍空軍司令部參謀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少將、中將顧問委員。晉升至國民革命軍空軍二級上將,1949年,隨國民革命軍空軍司令部遷往台灣。1967年去世,時年61歲。
母親:鍾畹芳,師范畢業。 大哥:劉兆寧,台大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博士,教授。
二哥:劉兆華,台大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歿。
三哥:劉兆漢,台大學士,美國布朗大學電機博士,台灣地區「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學系20餘年,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四哥:劉兆藜,台大地質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教授。
小弟:劉兆凱,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博士,現任東元電機董事長。 長女:劉正薇,世新大學畢業,記者,現任職於華視。
次女:劉正芸,現任職於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長子:劉正豪,現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攻讀化學博士。
『肆』 國內是否有"黨政合一"這種說法
大陸的黨政合一就是過去的黨的一元化領導~~~~現在黨政仍然是合一的,用台灣的話叫 以黨領政~~~~。
台灣小馬當局面臨的問題:
黨政分開,總統不能直接駕馭黨中央,隨即就不能更好的控制各個縣市的黨部和立法院黨團。
只有控制了地方黨部,中央的政策才能貫徹,只有控制了立法院黨團,中央的政策才能夠得到立法院的通過~~
馬英九的黨政合一實際上是回到了李登輝執政的時代~~也是向大陸學的~~~
在大陸,胡錦濤總書記作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通過黨中央的執政平台——中央政治局,來號令天下,黨政軍的一切重大事務都要經過中央政治局來商討通過~~~~。
現在馬英九的執政平台是國家安全會議和黨政聯席會,這兩個會,安全會議不夠全面,黨政聯席會有不倫不類,馬英九也只能尋求他兼任黨主席以後,把權力平台放到國民黨中常會上~!~~~
馬英九的策略是
一、兼任黨主席後,統一泛濫各個方面,整合泛藍勢力。黨主席可以領導立法院黨團。
二、重新整合國民黨中央黨部,把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中常會),變為馬英九的最高執政平台。
任命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相當於吳邦國委員長)為黨中央第一副主席,(吳邦國委員長是中央政治局常委里排名最靠前的)
任命行政院長劉兆玄(相當於溫總理)副總統蕭萬長(近平副主席)為中央副主席。
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兼任黨中央秘書長。
這樣,黨政就合一了,黨中央和執政當局就合為一體,跟我大陸是一樣的,總統可以以中央主席的身份號令立法院黨團,使全黨步調一致~~~。
『伍』 劉兆玄的著名作品
劉兆藜、劉兆玄 、劉兆凱三兄弟以「上官鼎」為集體創作之筆名發表武俠小說,隱喻三足鼎立之義。劉兆玄為主要執筆者,四哥劉兆藜負責男女之情的描述,六弟劉兆凱專寫武打部分。1960年兄弟三人合寫《蘆野俠蹤》,讓「上官鼎」一舉成名。此後,相繼出版《長干行》、《沉沙谷》、《鐵騎令》、《烽原豪俠傳》、《七步干戈》、《俠骨關》、《金刀亭》等一系列作品,曾幫古龍代寫《劍毒梅香》 。大學畢業後三兄弟相繼出國深造,遂在1968年登報,宣布封筆 。
劉兆黎、劉兆凱共同創作:《七步干戈》、《沉沙谷》、《蘆野俠蹤》、《沉沙谷》、《鐵騎令》等,
續寫《劍毒梅香》。
2014年,出版《王道劍》,90萬字 。
『陸』 中國高校四大校長都是誰
民國時期中國四大名校最傑出的校長
蔡元培和蔣夢麟於北大
竺可楨於浙大
羅家倫於清華、中央大學
『柒』 武俠小說的作家中卧虎藏龍,名士學者多多,有一人曾任台灣清華大學一職,他是
上官鼎
上官鼎是劉兆玄、劉兆黎、劉兆凱三兄弟的共同筆名,暗寓三足鼎立之意,而以劉兆玄為主要執筆人。劉兆玄,1943年生,湖南衡陽人,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1971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回台灣後歷任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清華大學校長,兼任《科學雜志》總編輯,著有無機化學研究專著20餘種。上官鼎的武俠小說,為其早年之事,始於60年代初應征代古龍續寫《劍毒梅香》,接著以《沉沙谷》 一局成名。上官鼎之作,文筆新穎但武打仍不脫舊的傳統,又因三兄弟合寫而難免有不能自圓其說之處。1968年,劉兆玄出國留學,「登報宣告封筆」,以後便專心化學,不再復出。
上官鼎作品十部:《蘆業俠蹤》《劍毒梅香》(《河洛一劍》)、《長干行》《沉沙谷》《鐵騎令》《烽原豪俠傳》《七步干戈》《萍蹤萬里錄》《俠骨頭》《金刀亭》。
『捌』 台灣的清華大學校長是誰
歷任校長:
1956年 - 梅貽琦
1962年 - 陳可忠
1969年 - 閻振興
1970年 - 徐賢修
1981年 - 毛高文
1987年 - 劉兆玄
1993年 - 李家同
1994年 - 沈君山
1997年 - 陳信雄
1998年 - 劉炯朗
2002年 - 徐遐生
2006年 - 陳文村(現任)
『玖』 劉兆玄是寫武俠小說的還是民國總理
劉兆玄 (1943年5月10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1943年5月出生,湖南省衡陽縣關市鄉唐市村中古堂組劉家族人。劉兆玄從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赴加拿大雪布克大學化學系、多倫多大學化學系深造,先後獲得化學碩士、博士學位。
1971年返回台灣,就教於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
197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1979年起,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
1982年至1984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1987年至1993年2月,任清華大學校長。
1993年3月起,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1993年8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1996年6月任中華民國國家科委主任委員。
1997年任台灣「行政院副院長」,2000年5月20日卸任。
2004年任東吳大學校長。
2008年5月20日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劉兆玄年輕時曾醉迷於武俠小說,與哥哥兆藜、弟弟兆凱共同以「上官鼎」的筆名從事過武俠小說的寫作,以兆玄為主要執筆者。作品包括《七步干戈》、《沉沙谷》等十餘部。也曾幫古龍代筆續完《劍毒梅香》。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後隨即回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日後更在清華一路當上理學院院長、校長等職務,現仍在「國立」清華大學任講座教授。1979年時被政府任命,進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作,開始政府官員與學界交替的生涯。
1993年時以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身份出任交通部部長,由於離任「交通部長」簡又新在任內爆發十八標弊案,使「交通部」的形象,繼前任「交通部長」張建邦的華隆案後,再次受到嚴重打擊,身為學者的他被連戰委以重任。時與同為湖南人並擔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並稱,劉馬兩人更一直維持著君子之交。由於學者嚴謹不阿的性格,任內多起工程與財團對立,國民黨贏得1996年「總統」選舉後,在「立法院」只是僅僅過半,有不少民代要求不容易妥協的他與查黑過度的馬英九下台。最後連戰內閣大改組時,與馬同時離開「部長」的行列,劉轉任學術性較強的「國科會任主委」,馬轉任「政務委員」。1997年,蕭萬長組閣時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隔年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劉兆玄義不容辭多次力挺協助。他在「交通部部長」任內,應「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李遠哲的邀請,在1994年到1996年間兼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
1996年12月,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連戰下令行政院成立跨部會「教育改革推動小組」。「教育改革推動小組」在1998年1月,蕭萬長「院長」任內正式成立,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也是前教改會委員的他擔任召集人。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蕭萬長當天裁示:「請推動小組召集人劉『副院長』協調教育部,融合『教育改革總咨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劃綱要」,擇取其中最重要的改革項目擬具「教育改革行動方案」,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在本院「教改推動小組」審議過程中與各方專家學者達到充份的共識」。
2000年大選國民黨失利後,劉也辭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並出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文膽。劉兆玄曾多次力勸國民黨大幅度的改革調整,包括訂定排黑條款,將不符合資格的國民黨公職人員開除黨籍、將黨產全數信託處理、大幅精簡人事、招納青年人加入國民黨、黨員直選黨主席、黨內全面民主化等等主張,強調國民黨必須大破才能重生。然其主張對國民黨的沖擊過大,引起眾多派系勢力反彈,導致連戰任內改革成果有限,國民黨也未能在2004「總統」大選贏回執政權。
2004年8月,出任東吳大學校長,重回學術界工作,但對政治仍有其個人的觀點及立場。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時,表態支持多年好友馬英九。
2008年3月,國民黨勝出大選。劉兆玄接受「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5月20日出任「行政院長」,並卸下東吳大學校長職務,由副校長馬君梅暫代。 學習了,代提問者謝謝南方小小人物
『拾』 行政院的院長
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中央政府遷台時的院長是閻錫山,遷台後首位被新任命的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為毛治國 。
中國民主社會黨籍知名學者張君勱在1947年起草憲法時,設計偏向內閣制,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政令以行政院院長副署為條件,近似內閣總理。由於國共內戰爆發,國民黨政府實行動員戡亂,憲法增設臨時條款賦予總統大權;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中正長期擔任總統,並以帶有軍事專政性質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作為統治根基,導致憲法原始設計無法施行;僅有在蔣經國擔任「院長」時,政府體制一度形同內閣制。「中華民國」在台灣實行「總統」直選前後數次進行修憲,並增訂《「憲法」增修條文》後,「行政院院長」副署權被取消,「行政院院長」之任命亦改為不需經由立法院同意。台灣學界認為現制的「行政院院長」近似「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部分人士則認為「行政院院長」近似「總統」之幕僚長。
由於「憲法」並沒有明定副領導人(所謂的「副總統」)不應兼任行政院院長,因此在戒嚴時代,「副總統」陳誠、嚴家淦曾兼任「行政院院長」。在1996年間連戰則以「行政院院長」身份當選「副總統」,並續任「院長」,引來憲政爭議。「司法院」大法官於《釋字第419號解釋》中,認二者職務性質雖非顯不相容,但仍不宜兼任,此爭議最後因連戰請辭而劃下句點。
馬英九上台後,主張不幹預「憲法」獨立機關的工作,恢復了「監察院」的運作。同時,他宣布上台後主要是退居二線研究憲政,同時成立府院黨五人組會議,作為最高決策機構,「行政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的地位得到恢復,只有在「行政院」已出現無法處理的危機時,馬英九才出面來協調解決。
「行政院」職權得到加強的原因,源於蘇貞昌任「閣揆」的時候,陳水扁因為國民黨占據了台灣「立法院」多數,且自身弊案纏身,不得不宣布「權力下放」,蘇貞昌的實際權力已經超過了歷任閣揆,已經有實力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上台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善兩岸關系,被稱為「蘇修主義」。但改革因為受到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扼殺而胎死腹中。但是,「內閣」權力從此得到了加強。其後的「看守內閣」閣揆張俊雄,在任間無什麼作為,但是為大陸四川地震承諾了巨額捐贈,對改善兩岸關系起著重大的貢獻。
劉兆玄上任後,因為有馬英九的支持,所以可以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才華,把「內閣」權力擴大到了最高點,這也是「內閣制度」的最新發展。反對黨曾多次要求劉揆下台,但都在馬英九的保護下得以留任,這也是馬英九對「內閣制度」的捍衛。
2009年9月因馬英九當局應對莫拉克台風造成的八八水災嚴重反應遲鈍,社會輿論壓力巨大,馬英九被迫棄車保帥,批准劉兆玄請辭,另任命吳敦義為「院長」,由其「組閣」。
2012年1月14日,國民黨在台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中獲勝。因吳敦義已當選台灣地區副領導人,故辭去「行政院長」一職。2月6日,新「內閣」組成,陳沖就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