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評價閉關自守政策
15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發生了本質性的大轉折。18世紀開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末又開始了第二次技術革命,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與此相反,正當西方國家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進步的時候,中國除了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方式沒有改變之外,還開始實行閉關自守政策。閉關自守政策在一定歷史時期是有實行的必要和進步意義的。因為明朝末期,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盛行,政府實行閉關自守政策,有
利於防止海盜和保護東南沿海一帶人民的生活安定。但在倭害滅除之後,中國政府並沒有隨即停止閉關政策,反而更加固步自封。尤其進入清朝後,清王朝虛驕自大,閉目塞聽,一直做著"天朝上日"的迷夢。這使中國成了井底之蛙,與世界隔絕開來,遠遠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例如,清朝乾隆時期,英使者馬夏爾尼曾邀請大將軍福安康觀看他的衛隊演習歐洲新式火器托法。福康安卻冷淡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該也沒有什麼稀罕"!而此時的乾隆帝,居然連英國這個國家地處哪方、面積幾何、人口多少都一無所知。正是由於這種夜郎自大的心態,使得中國既沒有任何迅速提高生產力的慾望,也沒有進行科學技術革命的要求,再加上與世界隔絕,更沒有感受到外面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步伐。眾所周知,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歷史證明,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是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前進的最根本、最持久、最強大的力量,是生產的需要給科學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課題,因而也會使科學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和重大突破。但中國的近代科技既沒有自身發展的慾望,又沒有推動力,也沒有外力刺激,所以它落伍於時代的列車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2.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閉關自守,以及閉關自守的本因
清朝開始閉關鎖國。那時海盜林立,為了避免海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
3. 「閉關自守」的近義詞是什麼
「閉關自守」的近義詞:
閉門謝客:關閉家門,謝絕客人來訪。
閉關鎖國:封閉關口自我保守自我保守不跟外國來往。
故步自封: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閉目塞聰: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4. 朝鮮為什麽閉關自守
朝鮮必須得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話得從朝鮮停戰後說起,停戰的朝鮮分為南北兩個的朝鮮,南朝鮮的地理位置略好於北朝鮮,可是在獨裁政權李承晚的統治下,平民百姓的生活極端艱苦,逐漸積累了對政權不滿的積怨。當時南朝鮮的近鄰日本,由於戰爭創傷尚未扶平也很困難。
此時的北朝鮮領袖金日成清除了所有政敵,取得了獨權地位,在蘇聯和中國兩個社會主義大哥的無償援助下,全民百姓的社會福利、生活水平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也屈指可數,因為人口基數小,生活質量遠高於中國也超過了蘇聯。那時候朝鮮不需要閉關自守,金日成借機大肆誇大宣揚個人功績,朝鮮人也誤以為是領袖的英明結果。
60年代末中蘇兩國關系破裂,中國對朝鮮無償援助減少,但是朝鮮人的生活水平還遠在中國之上,朝鮮人比較鄙視中國人,中朝邊境有逃朝現象。
80年代南朝鮮人自己推翻了獨裁統治,實行民主化選擇,時近鄰的日本經濟復甦高速發展已經10多年,南朝鮮借力發展經濟極快,迅速超過北朝鮮。
90年代隨蘇聯解體朝鮮被斷奶,沒有造血功能的朝鮮出現經濟困難在所難免,可金氏家族世襲條件已具備,無法向人民解釋經濟困難的原因,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閉關自守,不讓朝鮮人民聽到和看到外面的世界,甚至村與村往來也要開路條,再告訴朝鮮老百姓生活在金領袖領導的國家幸福指數世界最高。
5. 閉關自守為什麼會導致落後
閉關自守會阻礙了中外聯系,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阻隔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造成國際沖突。影響社會科技發展。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5)閉關自守擴展閱讀:
閉關自守正面影響:
1、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海上走私和海盜侵略沿海地區的行為,也對維護明朝和清朝封建政權的穩定起到過一定積極作用。
2、對沿海地區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同時也讓一些心存不軌,企圖造反的漢人得不到海外勢力的支持,暫時緩解了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
6. 閉關自守經濟是什麼意思
自產自銷
7. 清朝閉關自守的原因是什麼
清朝與明朝相比,還不能算是完全的閉關自守——從康熙開始就不修長城,對西北及西南的政策也可以看出清朝政府的胸襟。
清朝的閉關,其實就是海禁。之所以海禁,原因有二:
1、天下之中,萬國來朝的天下觀念。當時的清朝的生產總值佔到當時全世界的幾乎50%,直到鴉片戰爭時期還佔到40%。所以,統治者有相當的優越感,我什麼都不缺,我什麼都是好的,由於感覺到對外無所求,所以對外的交往與貿易也完全看心情了。
2、生產方式決定的。清朝從開始到結束,都是農民經濟,歷代皇帝無不將農業重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士、農、工、商,農民、農業、農村是社會所有經濟元素的根本和支撐,間或其中的商業和工業也不是為了繁榮經濟,而是僅僅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比如食鹽的鹽引的發放)和宮廷需求(疏通運河也僅僅是為了政府和宮廷需要的糧食能夠從南方運回)。這樣的生產方式,沒有多少的技術含量,不必進行各國的農業生產交流會。
3、外界的騷擾。海盜,外國侵略者的侵入,使得本就就國際貿易絲毫不感冒的清朝政府毅然而然的實行的海禁,僅僅保留了廣州一處口岸通商(現在迴流的四不像瓷器就是那時候廣東人根據外商的需求製作的,還有茶葉)。
4、其實,當時的瓷器和茶葉是給了清政府非常大的貿易順差的,清朝需要的也僅僅是個鬧鍾掛鍾什麼的小玩意,量小價廉。而大宗的茶葉和瓷器的出口給清政府帶來豐厚的利潤,再加上瓷器,那利潤真是相當可觀。可是既然如此清政府為何還海禁呢?(要知道,當時的葡萄牙、西班牙甚至英吉利都是國王出錢占股來支持他們的海盜到處掠奪錢財的)這裡面只能說是氣數了,中國封建王朝歷經近2000年的發展,的確已經到了盡頭,而即便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只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我們回頭看清朝,時常會有明明看著大廈將傾卻無從著手的感覺,這就是氣數已盡,積重難返,非哪一個人物所能改變了。
8. 詞語解釋:閉關鎖國,閉關自守
詞 目 閉關鎖國
發 音 bì guān suǒ guó
釋 義 閉關自守,不與外國往來。
出 處 《周易·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閉關自守 ( bì guān zì shǒu )
解 釋 關閉關口,不和外人來往。比喻因循保守,不願接觸外界事物。
出 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事則民勤於耕稼,以廣軍儲;有事則民習於弓矢,以蒞武事。此真霸王之資也。閉關自守,又何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