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醫葯技術
擴展閱讀
羅氏公司股票購買 2024-09-24 02:49:52
公司破產股票按什麼賠償 2024-09-24 02:36:33

中醫葯技術

發布時間: 2021-05-17 01:29:28

1. 什麼是中醫葯適宜技術

中醫葯適宜技術是面向農村基層群眾,廉價、有效的診療技術,它的推廣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 中醫葯適宜技術

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具有鮮明的漢族文化特色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族醫學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中國於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3. 中醫制葯技術是干什麼的

中葯傳統制葯技術是中醫葯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導中醫臨床合理用葯、保證和提高治療效果的需要,亦是我國基層醫療的需要。
可以解決如下問題:
①您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可以不了解中葯、不知道怎樣制備中葯飲片和傳統制劑嗎?
②如果因客觀情況沒有現成的飲片可供使用,您可以親自規范地炮製葯材嗎?
③您知道怎樣合理地煎葯嗎?當患者對您為他開具的葯方詢問如何服用,您能夠給予科學詳盡的解答嗎?
④您知道丸、散、膏、丹等傳統的中葯劑型是怎樣手工制各的嗎?當患者需要您為他們配製這些劑型或咨詢您關於這些劑型的制備方法,您能夠給出讓患者滿意的回答嗎?
⑤您能舉出歷代著名醫家中不了解飲片的炮製、不知道怎樣制備中醫臨床需要的傳統劑型的例子嗎?
可以說,中葯傳統制葯技術將讓你領略中葯傳統制葯技術的魅力,並安排足夠的實驗課讓你親自動手去「做葯」,炒炙煅蒸、丸散膏丹,讓你一一掌握!

在醫院製成成品的中葯制劑比單開處方利潤高,所以制劑人員是醫院創收的一個點。

4. 傳統中醫七大技術是什麼

中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葯技術,又稱「中醫葯適宜技術」。現代醫學將「中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傳統療法」、「中醫保健技能」、「中醫特色療法」或稱為「中醫民間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范圍廣泛、歷史悠久,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為具有「簡、便、效、廉」是中醫傳統特點之一。同時簡便效廉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中醫適宜技術分類】
一、針法類:「針」是指「針刺」,是一種利用各種針具刺激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體針、頭針、耳針、足針、梅花針、火針、電針、穴位注射、小針刀療法等。傳統醫學對疑難病治療常以針罐齊施、針葯並用、內外同治獲得最佳療效。「針灸療法,重在得氣,得氣方法,提插捻轉,虛實分清,補瀉適宜」。
針法類包含體針療法、放血療法、頭針療法、耳針療法、足針療法、腕踝針療法、梅花針療法、火針療法、電針療法、穴位療法、針刀療法、艾灸療法、火罐療法、刮痧療法等。
二、灸法類:「灸」是指艾灸,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葯物點燃後直接或間接在體表穴位上熏蒸、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驅邪、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消腫散結等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預防疾病,而且也能夠延年益壽。「人於無病時常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神闕等穴,亦可保百餘年壽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療法也屬於「手法類」,其中包括頭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蹺療法、整脊療法、捏脊療法、背脊療法、按摩療法、撥筋療法、護腎療法、按揉湧泉穴、小兒推拿療法、點穴療法等。按摩足底的湧泉穴能夠起到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功效。
四、中醫外治療法:也叫外治療法,包括刮痧療法、灌腸療法、火罐療法、竹灌療法、葯摩療法、天灸療法、鹽熨療法、熏洗療法、葯浴療法、香薰療法、火熨療法、芳香療法、外敷療法、膏葯療法、中葯蠟療、敷臍療法、蜂針療法等。
五、中醫內服法;還應該包括方葯應用(老中醫驗案、民間土單驗方應用、古方今用、成葯應用、臨床自擬方應用)等。以及中葯霧化吸入療法、中葯茶飲法、中葯葯酒療法、傳統背脊療法、飲食葯膳、養生保健、中醫護理、膏方療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葯炮製適宜技術;「依法炮製,復方配伍」,是中醫臨床用葯的特點,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和中成葯三種。
炮製是中醫葯的專業制葯術語,其歷史悠久,經過炮製的中草葯降低或消除中葯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葯安全,提高了中草葯的效果。

5. 想問中醫葯適宜技術如何學習

中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葯技術,又稱「中醫葯適宜技術」。

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為具有「簡、便、效、廉」是中醫傳統特點之一,最好是通過專業的輔導班學習下,學習標準的培訓課程。

(5)中醫葯技術擴展閱讀:

中醫葯詞典(收集: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精、氣、血、津液,病因,病機,證名,辨證,方劑,醫史,醫籍等相關醫學詞彙及其詳細解釋!

中醫名詞詞典總共包括十二個大類,二十多個小類,收錄了將近3000條中醫術語,是學習中醫,理解中醫葯文化的基石。

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准由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2007年10月16日頒布,將中醫名詞進行了國際統《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准》收錄了包括總類、基礎理論、診斷學、臨床各科等八大類3543個詞條。

中醫方劑詞典包括近2000條數據,主要內容為方劑名、處方、製法、性狀、規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儲藏、摘錄等。

6. 中醫適宜技術包括哪些項目

中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葯技術,又稱「中醫葯適宜技術」。現代醫學認識「中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傳統療法」,「中醫保健技能」,「中醫特色療法」或稱為「中醫民間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范圍廣泛、歷史悠久,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為具有「簡、便、效、廉」是中醫傳統特點之一。同時簡便效廉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有人說什麼叫中醫「簡便效廉」就是中醫的概念。

7. 中醫葯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條件

  • 二、報考條件

  • (一)報名參加衛生專業副高級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

  •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1)醫學博士後出站人員;

  • (2)醫學博士學位,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2年;

  • (3)醫學碩士學位,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4年;

  • (4)醫學大學本科畢業,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 (5)醫學大學專科畢業,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7年。

  • 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破格報名參加衛生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專業知識考試:

  • (1)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評審專業技術資格推薦條件(試行)》(川職改〔1992〕69號)規定的;

  • (2)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擔任主治(管)醫(葯、護、技)師職務3年以上,在任期內獲得以下榮譽之一的:

  • ①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稱號;

  • 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3)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經組織選派到藏區工作且年度考核結果均為優秀的援藏衛生技術人員。

  • (4)醫學中專畢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①擔任主治(管)醫(葯、護、技)師職務滿9年,參加全國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資格考試合格;

  • ②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職務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9年,並在我省「鄉鎮衛生院」、「艱苦邊遠地區」、「邊遠山區」、「貧困山區」工作3年以上,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及以上獎勵證書;

  • ③取得衛生專業中級技術職務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9年,並在我省「鄉鎮衛生院」、「艱苦邊遠地區」、「邊遠山區」、「貧困山區」工作5年以上。

  • 4.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衛生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比照鄉鎮衛生院同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報考條件報考本專業相關知識。

  • (二)報名參加中醫葯專業副高級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

  •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任現職內發生醫療事故責任未滿三年者、任現職內發生醫療差錯責任未滿一年者、受行政處分者在處分期內不得報考)。

  •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1)中醫葯學或醫學博士後出站人員;

  • (2)中醫葯學或醫學博士學位,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2年;

  • (3)中醫葯學或醫學碩士學位,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4年;

  • (4)中醫葯學或醫學本科畢業,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 (5)中醫葯學或醫學大專畢業,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7年;

  • (6)中醫葯學或醫學中專畢業,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9年;

  • 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破格報名參加中醫葯專業副高級技術資格的專業知識考試:

  • (1)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評審專業技術資格推薦條件(試行)》(川職改﹝1992﹞69號)規定的;

  • (2)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資格,聘用主治(管)醫(葯、護、技)師崗位3年以上,在聘期內獲得下列榮譽之一的:

  • ①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稱號;

  • 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3)按照川組通〔2010〕58號文件,經組織選派到藏區工作兩年服務期滿且考核優秀的援藏中醫葯技術人員。

  • (4)省級以上中醫葯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名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繼承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並取得出師證書者,可提前一年報考。

  • (5)1998年6月26日之前取得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無醫學專業學歷(中專學歷以下)中醫葯技術人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 ①受聘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崗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15年;

  • ②受聘中醫葯專業中級技術崗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12年,並在我省「鄉鎮衛生院」、「艱苦邊遠地區」、「邊遠山區」、「貧困山區」(見附件2)工作3年以上,獲得市(廳)級科技進步獎勵證書。

  • 4.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中醫葯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比照鄉鎮衛生院同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報考條件報考本專業相關知識。

  • 在我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艱苦邊遠山區」、「邊遠山區」、「貧困山區」工作的衛生、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調離這類單位或地區,不能再享受本通知規定有關傾斜與特殊政策。

  • (三)符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原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評工作的通知》(川人社辦發〔2012〕413號)規定的報考人員,可報名參加基層衛生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 報考人員從事本專業工作年限的截止時間,均計算至2014年12月31日。

  • 三、報名程序

  • 我市2014年度衛生、中醫葯專業副高級技術資格考試報名採取網上報名方式進行

  • (一)上傳照片及審核。

  • 報考者登錄當地人事考試網,認真閱讀有關文件,了解有關政策規定和注意事項等內容後,按網路提示要求通過注冊;上傳相片,相片為報考者近期的免冠照片,文件格式為JPG格式,大小應小於20K。成都市人事考試中心根據報考者所傳相片的質量在網上進行審核,並在報考者報名後的1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對相片質量審查不合格的,報考者按要求重新上傳。

  • (二)填寫報名表。

  • 通過相片質量審查合格的考生,在網上如實、准確填寫《2014年度衛生、中醫葯專業副高級技術資格考試報名表》(以下簡稱報名表)的各項內容,考生如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所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8. 中醫葯理論先進技術落後嗎

「經過20多年中醫葯現代化戰略的實施,古老的中醫葯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它一定會造福更多人。」說起智慧中醫葯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有著打開一個新研究領域大門的興奮。

「建議由科技部牽頭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制定規劃,建立中醫葯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發展平台規劃;由工信部牽頭實施中葯智能製造工程,建立示範基地;在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中增加對中醫葯與現代技術融合的資助。」張伯禮代表提出了推動中醫葯學與現代技術融合發展的建議。

9. 查我的中醫葯適宜技術

去問一下是比較好的

10. 中醫葯科技如何創新

而技術創新的本質是一個綜合性過程,是技術開發與實際應用的有效統一,核心在於科技的應用,強調的是經濟性與應用性。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應表現在知識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管理創新體系三個方面。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平台建設;創新項目和成果;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下面我們針對這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建立中醫葯創新體制和機制,首先,各級政府應充分重視中醫葯事業的發展。要加大對中醫葯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投入 ,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和戰略攻關課題的研究 ,將中葯產業開發列入當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 ,給中醫葯人員創造良好的提高與發展空間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制訂措施鼓勵中醫葯人員的科研創新。中醫葯創新的突破及推廣應用 ,需要建立相應的創新體制、科學管理,機製作保證。把中醫葯當產業實業來發展 ,實行投資多元化 ,鼓勵發展民營中醫葯企事業 ,鼓勵發展民間中醫葯事業。國家要明確扶持的重點 ,設立政府科研基金 ,重點扶持有優勢、有特色的中醫葯企業搞好科技創新 ,支持中醫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研究,成為創新的重要基地 ,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大中型企業、基層醫療單位搞「聯姻」、技術轉讓、技術合作 ,使中醫葯科研成果能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為經濟建設作貢獻。要扶持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醫療機構是中醫科研的重要陣地,但比起其它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一般來說起步晚、投資少 ,顯得「先天不足」 ,尤其是縣級中醫院比起縣醫院來大多條件差異明顯。因此 ,建議各級政府要繼續採取措施扶持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 ,使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基本建設跟上同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步伐。只有設備完善、人才充實、管理健全的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才能擔當起中醫科研醫療及預防保健工作的發展與創新。當然科技創新的重點還是要在高校,高校在其中要發揮領導作用,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而且要打破常規,組建適應課題需求的科研團隊,突破界限,構建科技資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勵多學科交叉,解決中醫葯的重大科技問題及難題。同時,轉變觀念,不斷創新中醫葯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 關於中醫葯創新人才培養,一定要堅持繼承與發展二個方面,中醫葯是傳統的,必須在很好的繼承基礎上才談得上創新,以往我們的教育,人才培養過於強調創新,強調現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經典的學習和繼承,許多名老中醫已經站出來對此做了嚴歷的批評。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所渭 「 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性人才 ,即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體來講 ,中醫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如下幾方面:廣博的知識與合理的知識結構,時刻准備創新的意識,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靈活的創新思維,有計劃的創新學習和努力的創新實踐。但目前中醫人才的現狀卻是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淡薄,創新思維學習不夠,實踐能力不強等。中醫葯院校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傾向,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輕人文知識的儲備;重中醫葯學知識的積累和中醫葯學技術的學習,輕人文精神的修養。高等中醫葯教育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中心,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專業考試開展,教學方法仍是滿堂灌,而學生學習多是死記硬背,以通過考試為目標 ,加之課程繁重,使之難以進行創新學習。過高的專業程度,單薄的知識結構,狹窄的知識面,學科之間缺乏相互交融,從而使中醫葯學生思想不活躍,缺乏創新的沖動與慾望,思維方式呆板。古代中醫葯未能走上實驗醫學發展的道路,忽略醫學實驗活動,而多在理、法、方、葯等方面傾注力量。這種狀況導致當代中醫葯學生動手能力不強。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人才培養一定要須以繼承為基礎,培養學生具有扎實寬厚的中醫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強調中醫葯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重,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進行理性思考、解析和發掘 ,探索一條既有鮮明時代特點,又遵循中醫葯教育規律的中醫葯學與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之路。必須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拓寬專業口徑,應及時將中醫葯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最新科研成果納入課程中去,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斷推出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參與式等新的教學方法,竭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發散式和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潛在的創新品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必須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加強中醫葯學生的科研實踐。 科研實踐是對創新人才的最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學校應把科研育人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學生科研活動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科研實踐,充分發揮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和空間,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要改革較為僵化的中醫葯高等教育體制,才有可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條件。 關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在前面論述創新機制與體制中已經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中醫葯科研創新的平台,不僅僅包括中醫葯各類各級學校及醫院,中葯企業,研究院所等,還包括無形的政策法律環境,一個好的平台,可以極大的促進中醫葯科技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這二個方面都不能放鬆,特別是對於廣東省,我們要抓住建設中醫葯強省的時機,大力建設好我們中醫葯發展的平台,推動中醫葯的大力發展。創新平台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是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載體,也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沒有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續發展的科技成果,就無法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作為高校,要努力建設好重點實驗室,建設好附屬醫療機構和科研環境。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做好人才,學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項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注意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好創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醫葯創新平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及學術交流,提高中醫葯科技創新持續發展的能力。 關於中醫葯創新項目和成果,中醫葯以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作為自己的特色,個體化治療一方面有利於病人及病情的恢復,但同時卻不利於工業化的生產,中醫葯的創新必須要解決好這個矛盾,推動中葯的現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起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當前形勢下,對中醫葯知識產權的管理要堅持「嚴格」與「寬松」並舉。「嚴格」體現在要主動提出知識產權要求,特別要研究目前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措施,建立起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葯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寬松」體現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的創造者、發明者思維要放開,應從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來強調中醫葯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在保證有形無形資產不流失的情況下,採取靈活措施,依法保證並在一定程度和范圍擴大中醫葯科研人員享有的權利,中醫葯創新項目要從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動成果的轉化,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於中醫葯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課題項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結構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醫葯創新工作的展。如何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從以下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基層科研差的問題,適當把科研力量向醫療,教學一線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為有源之水,發展有力,特別是對於中醫葯的創新,必須以臨床療效為第一要務,從療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醫學本身的發展之路。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對於年輕,有工作能力的中醫學生,要大力支持進行科研工作。支持創新,敢於嘗試。對於中醫繼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視,從文獻中發現創新點,同樣是最好的中醫葯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