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對朝鮮制裁具體是制裁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針對朝鮮的新制裁令,禁止美國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實體和個人進行商貿活動,這也是美國目前頒布的最為嚴厲的制裁舉措,希望以此阻止朝鮮發展核武器。
新的制裁措施規定,美國將禁止與任何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企業、個人以及金融機構進行商貿活動。制裁范圍涵蓋了朝鮮的建築業、能源業、金融業、紡織業、信息科技業、製造業、海運和貿易網。針對朝鮮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的運輸和貿易網,制裁措施規定任何180天內訪問過朝鮮的貨輪將被禁止進入美國。
具體措施:
一、美國向朝鮮的鄰國施加壓力,敦促它們減少與朝鮮的經濟來往,並在事態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主動接受美國對朝鮮的制裁措施;
二、美國促使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決定,宣布對朝鮮實施經濟制裁;
三、美軍太平洋艦隊攔截朝鮮出口導彈的船隻,以減少朝鮮出口武器而獲得的收入,切斷其重要的經濟來源。
② 美國在亞洲有幾個軍事基地!分別在那
截止到2014年美國在亞太地區共有八個軍事基地,分別是:
1、阿拉斯加基地群
2、東北亞基地群
3、東南亞基地群
4、印度洋基地群
5、關島基地
6、澳洲基地群
7、夏威夷島基地群
8、中亞基地群
亞太海外基地數量僅次於歐洲,約佔美國海外基地總數的40%左右。其中東北亞基地群位於韓國和日本。日本有109個基地,韓國有83個基地。美軍可以使用港口30多個。
配置在日本、韓國直至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上的基地構成了一條「島鏈封鎖」,控制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航道、海峽和海域。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的九州島,南至馬來半島的帕紐索普角;島鏈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日本、我國的台灣省、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整個島鏈呈東北—西南走向,共有島嶼2萬多個,全長約5700餘千米。
第一島鏈上,各國和地區建有眾多軍事基地、機場並部署有大量的兵力兵器。
「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有美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
第二島鏈北起日本本州島東南岸,南至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整個島鏈由l000多個島嶼組成,綿延4400多千米。
「第二島鏈」的核心基地關島則是美軍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最近一兩年來,美軍常常演練B2轟炸機從關島長途奔襲回美國本土,測試這種轟炸機的遠程投送能力。
(2)美國封鎖駐韓美軍基地擴展閱讀
「島鏈」的說法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1951年1月4日,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范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鏈線。」這就是美國最早關於「島鏈」的概念雛形。
1955年2月,升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進一步闡述了「島鏈」概念,稱台灣「構成了太平洋西部邊緣所謂『島嶼鎖鏈』中的重要環節」。這是西方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島嶼鎖鏈」,即「島鏈」的概念。
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起,我軍有關部門根據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實施戰略封鎖和軍事部署的情況,陸續在一些文件和講話中借用了「島鏈」和「第一島鏈」的提法。
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越來越多的文件、報告和學術研究中,均提到了「第一、二島鏈」的概念及美日等兵力部署情況。隨著新世紀新階段,我海上力量的不斷發展和維護海洋權益任務的日益加重,「第一、二島鏈」被賦予更加明確含義,並在許多領域得以廣泛使用,有的甚至還提出「第三島鏈」概念。
③ 美軍為什麼要在韓國駐軍呢
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全球戰略中心向亞洲地區轉移,亞洲地區已成為美國利益生死攸關的地區,也是對美國形成挑戰的潛在地區,這里當然就成為美軍海外部署的重點地區。
1、駐韓美軍的由來
駐韓美軍是美韓同盟的產物,是美韓安全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歷史見證。它的產生與發展都是基於所謂「共產主義的威脅」。在這一方面,朝鮮戰爭實際上構成了美韓同盟得以建立、美軍得以在半島存留的最直接誘因,也成為戰後初期美國朝鮮半島政策演變的分水嶺。
1945 年日本投降後,美蘇根據二戰後期的協議,以北緯 38 度線為界,分別占據南北朝鮮半島;同年 9 月 8 日,美陸軍第 24 軍所屬 7.2 萬名官兵在仁川和釜山登陸,大批美軍隨後陸續進駐朝鮮半島。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前,美國把遏制戰略重點放在歐洲,把韓國排除在美國的亞太安全體系之外。因此,在 1948 年 8 月 15 日美國扶植的大韓民國政府成立之後,美軍開始撤出韓國。至 1949 年 6 月,除一個 500 人左右的「軍事顧問團」外,其餘美軍全部撤出韓國。
朝鮮戰爭爆發後,阻止蘇聯勢力的拓展和共產主義影響的擴大成為美國東亞政策的首要目標。美國的戰略部門認為,由於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邊的一個「陣地凸角」,連接著東亞邊緣外的連串島嶼,韓國日本海控制了連接蘇聯遠東基地海參崴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不但直接關繫到在日本的美軍基地的安全,同時也控制了蘇聯部分重要的太平洋戰略區域,是封鎖蘇聯的天然據點。朝鮮半島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它使韓國成為美蘇冷戰對峙在亞洲的前沿陣地,也促成了美韓兩國及其軍隊的全面合作。1950 年 9 月,美軍第二次在仁川登陸,從此美軍一直駐扎在韓國。
1953 年 10 月,韓美兩國在華盛頓簽署《韓美共同防禦條約》,將韓國納入美國防禦體系,條約規定:「兩國之中任何一方的政治獨立和安全無論何時受到外部武裝攻擊的威脅,雙方都要共同協商,並且大韓民國給予美國在大韓民國領土及其周圍部署陸、海、空的權力」。該條約是美國冷戰時期集體安全政策的體現,它和澳新美條約、美菲條約、美日條約一起構成冷戰時期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防禦鏈,也為日後美軍在韓國駐扎提供了法律依據,標志著美韓安全同盟關系正式形成。而戰時韓國軍隊受到美國將軍為首的聯合司令部節制的結構也延續下來。從此,「美國人直接決定了韓國軍隊的意識形態、訓練方法、組織結構」。
2.當前駐韓美軍任務的調整
在2003 年 10 月 6 日至 8 日「韓美未來同盟政策構想第 5次協議會」上,美方已經正式提出了將把駐韓美軍轉變成為「地區軍」的方案。調整後的駐韓美軍近期目標主要是針對朝鮮半島,但其遠期目標卻是整個東北亞,其基本任務主要是以武力震懾朝鮮,使之不敢對韓國發動武裝入侵,同時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進行牽制,保護美國在東北亞的國家利益,維護地區穩定。
3.朝韓雙方的長期緊張對峙是美國在韓國駐軍的主要借口。近年來,隨著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逐漸緩和,美國在東北亞地區軍事存在的基礎開始動搖。此外,駐韓美軍在韓境內製造噪音、污染環境及不良行為也引起當地民眾和政府日益強烈的反對。質疑美國在韓駐軍的必要性的傾向日益凸顯。
④ 求美國在第一島鏈附近的兵力部署
亞洲地區雖然撤軍數量較少,但也先後從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撤出了部分兵力,並關閉了一些基地。截止1996年底,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共駐有9.8萬人的兵力,分別部署在日本、韓國、關島和新加坡的26個主要軍事基地,駐西太平洋的美海軍所有艦艇均部署在日本的橫須賀、佐世保海軍基地和關島的阿普拉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主要部署在日本的厚木、岩國、普天間和關島;第3陸戰師主要部署在沖繩,橫須賀海軍基地是美第7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西太平洋地區美海軍指揮中樞。戰時,美海軍第7艦隊兵力可以迅速擴充3倍以上,並可使用沖繩,韓國的鎮海、釜山和新加坡等海軍基地。美空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總兵力為25萬人、各型飛機200多架,分別部署在日本的橫田、三澤和嘉手納的空軍基地,韓國的烏山和群山空軍基地,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第一、二島鏈」上美海、空軍基地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宏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現代化程度高;而且採取多層次配置的點線結合,布局比較合理;能夠控制戰略要點,扼守海上咽喉要道,並能相互支援。戰時美將聯合其它國家或地區,使用有關海峽、通道扼守,圍堵和控制我進出大洋的島鏈,使之真正成為封殺、扼控我進出大洋的一條「鎖鏈」。
台灣位處島鏈核心
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一段「鏈條」是台灣島。台灣島位於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扼控東海與南海間的咽喉戰略通道,掌握了台灣島便有了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有了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所以說,台灣島在整個第一島鏈中起著承上啟下、中間樞紐的重要作用。因而,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和亞太戰略及軍事目的考慮決不會輕易地放棄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必然要間接或直接介入台灣事務,並竭力拉台灣參加TMD,妄圖使第一島鏈永遠成為美緊緊包圍、封堵中國大陸的第一道「緊箍咒」,使台灣成為一段不斷的鏈條。
由於美國等建立的「島嶼鎖鏈」距亞洲大陸較近,所以其在「島鏈」上所設的海、空軍基地內的各類遠程轟炸機均可飛臨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的上空,並使用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對有關的戰略目標實施打擊。這些基地便於美軍控制本海區的全部水域。美還會利用「第一島鏈」基地群組織嚴密的防空警報體系和反潛搜索區,有效阻止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的海、空兵力行動,對亞洲國家和地區進行軍事干預。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美曾利用「第一島鏈」中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一段,實施包圍、封鎖;並由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馬里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的「第二島鏈」作為「第一島鏈」的直接支援基地。自60年代後,超級大國在兩條「島鏈」地區展開十分激烈的爭奪,自此該地區就始終為全球戰略爭奪的重要海域之一。在新的世紀,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籌碼的進一步加大,美國的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以及海洋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圍繞第一、二島鏈的斗爭將會更加激烈復雜。
⑤ 美國全球駐軍分布
傳統駐軍 三大戰區 各扼其險 美軍的海外駐軍,從傳統上主要有三大戰略區,第一個是歐洲、北非、中東戰略區,第二個是東亞、太平洋戰略區,第三個是南、北美洲戰略區。 第1戰區 歐洲、北非、中東 布局方正 五路俱全 美軍最看重的戰略區是歐洲。冷戰初期,美蘇以東西德國為界,中分歐洲。歐洲也就成為美蘇爭霸的最關鍵對峙線。面對前蘇聯機械化部隊的洪流,西部歐洲各國岌岌可危。為了庇護自己的盟友和勢力,美軍在歐洲駐軍數十萬,修建了大量基地,包括防禦導彈基地和核導彈基地,從而對前蘇軍可能的西進構成威懾。兩家的爭霸把歐洲變成了一個大軍火庫。 冷戰結束後,歐洲的警報解除,駐歐美軍大幅度減少,但依然保持龐大的戰力。此時,歐洲則成為美軍最重要的海外兵營。美軍從這里出發,向東歐、北非、中東等處擴充勢力。比如打伊拉克,就是把歐洲基地作為後勤和調度中心。 如今,歐洲、北非、中東地區美軍布局方方正正,東南西北中五路俱全。駐軍總數達10多萬人(不含伊拉克駐軍),其中半數在德國等中歐地區居中策應,南線有希臘、義大利基地群控制地中海並封鎖黑海,東線有中東、北非基地盤踞中東監視印度洋,西邊的英國基地群和北邊的北歐基地群則作為二線增援。依靠歐洲、北非、中東戰略區,就確保了美軍在歐亞大陸的勢力,並把大西洋變成了美軍的「內海」。 第2戰區 東亞、太平洋 以多重「島鏈」分割太平洋 東亞、太平洋戰略區是美軍的另一隻「拳頭」。如果說歐洲戰略區的基地特點是密集部署,那麼亞太地區的美軍,則是以多重「島鏈」的形勢,層層分割太平洋,使得前後戰線彼此呼應。 其中第一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經日本、菲律賓,也包括中國台灣地區,其陸上橋頭堡則在韓國。第二島鏈則是以關島為核心,包括大洋洲附近基地群,作為第一島鏈的後援。在後方,還有夏威夷群島上的基地作為支持,同時也是美國西部國土防禦的前哨。在該戰略區,美軍過去的任務是遏制前蘇聯的太平洋艦隊,現在則帶有維持勢力和圍困中俄的味道。該戰區美軍目前部署有10多萬人,半數以上在日、韓兩國。 第3戰區 南北美洲 「後院」負責預警和支援 至於南、北美洲戰略區,那是美國的後院。早在19世紀,美國總統門羅的宣言,就提出了所謂「美洲體系」,宣告美洲是美國的勢力范圍。此後為了確認這一利益,美國還曾發動美西戰爭趕走西班牙。 「二戰」後,「孤立」的美洲很難被他人染指,本地一群第三世界國家,也威脅不到它多少。所以美國在美洲的境外駐軍並不多。北面的加拿大、格陵蘭基地群主要負責對亞太戰略區的預警和支援,南面的拉美基地群則主要是訓練基地和反潛防線。這一戰略區還有發生過虐囚丑聞的關塔那摩基地。 臨時駐軍 耀武揚威 說走還留 除了前述三大戰略區的系統基地群,「二戰」後美軍還在海外進行過多次軍事行動和局部戰爭,導致規模不一的臨時駐軍。 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和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使美軍在這兩個地方駐軍都多達數十萬。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至今還在韓國屯兵數萬人;而越南戰爭則以美國失敗收場,數十萬美軍快速地撤離越南。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投入四五十萬兵力,這支大軍戰前在波斯灣地區待了半年,戰爭結束後,其中相當部分也停留在當地。 想方設法在伊拉克 留下幾千名「教官」 進入21世紀,美軍又先後對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大舉用兵,並順理成章地留下大批部隊。美軍在伊拉克駐軍人數隨著當地局勢變化增減起伏,在2007年一度達到17萬,比投入戰爭的兵力還多。 2010年,美軍宣布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主力部隊撤回,只留下四五萬人「協助穩定局勢」。該批部隊也將在2011年底全部撤出。前不久美國和伊拉克方面就此事還在扯皮,美軍想再留下至少幾千人作為「教官」,伊拉克方面不同意。 在阿富汗兵力是 最初參戰的兩倍 美軍從伊拉克逐漸撤出的同時,在阿富汗的駐軍卻不斷增加,從奧巴馬在2009年底增兵3萬以來,如今美國在阿兵力已達10萬,幾乎是最初參戰部隊的兩倍。2011年美方宣布明年開始撤軍,2014年全部撤出阿富汗;至8月又宣稱將建立長久基地,留下數千美軍直到2024年,「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的心態一覽無余。 上述海外駐軍,幾乎都是美軍全球耀武的結果。在一個地方,打完一場戰爭,拔除一個不友好的勢力,而且留下一支軍隊,扶持親近自己的勢力。對伊拉克的痛打和駐軍,把波斯灣這個石油盆地徹底納入了美國的勢力范圍;而在阿富汗對塔利班的追剿,則分明是往中亞地區插入觸角。 近期變動 兵力稀釋 地域擴展 在與前蘇聯爭霸的高峰期,三大戰略區海外駐軍高達100多萬,佔美軍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後隨著冷戰淡化,在逐步削減。不過即使到今天,美軍海外駐軍仍達四五十萬,占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⑥ 為什麼美國對台灣軍援沒有韓國多
有兩個主要的理由:
1.南韓與北韓是接壤的,北韓可以直接攻打南韓,因此美軍在南韓駐扎了大量的地面部隊;但台灣與大陸相隔了台灣海峽,實際上在1990年代以前,國軍的海空軍實力遠高於解放軍海空軍,台灣海峽的制海與制空權都在台灣這邊,美軍並沒有大量軍援台灣的急迫性.
2.當初美國對於南韓與台灣提供軍援時,曾提出附帶條件,就是要求由美軍的軍官指揮該國的部隊. 南韓答應了,所以韓國的軍隊都配有美國的軍官,戰爭時實際上是要聽美軍指揮的;而蔣介石不願意接受這個條件,因此兩邊所接受的美援自然也有程度上的差別.
⑦ 美國為什麼支持韓國,他們有什麼樣的關系,朝鮮的支持者是中國么
因為韓國不拜美國為老大的話他早就被咱拿下了,反過來朝鮮不拜咱為老大他也被美國滅了
⑧ 特朗普幾次威脅韓國要撤走駐軍,美日韓同盟的存在對美國來說有什麼好處
多年來,美日韓三國都保持著亞太同盟的關系。美日韓三國同盟的存在對美國來說有的不單單的經濟方面的好處,更多的是美國可以有效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軍事發展。
再就是,同為亞洲國家,中國同韓國、日本存在很多的經濟交流。這樣美國插進來以後,不管是給中國還是日本,又或者是韓國都會造成損失。
但是很多事情就是事與願違。最近韓國和日本屢鬧矛盾,美國很難「坐收漁利」,左右逢源。當美日韓三國聯盟瓦解,美國再次的軍事限制就如同笑話。再者,中國的崛起的必然的,是順應市場和世界要求的,中國沒有刻意為之。
⑨ 美國為什麼在東亞地區部署多國軍事基地
一,從美國的國家政策上講在國外駐軍是美國二戰以後一直執行的一項國防策略,所以美國不僅在東南亞有駐軍,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駐軍,即使沒有中國的強大,美國也會在東南亞駐軍的。
二,美國的政治與外交策略是以務實著稱,他們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國家外交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在外駐軍能夠有效的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同時是其利益得到延伸。
三,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自然是不願意看見一個崛起的中國與其爭奪利益,自然這些軍事基地可以形成一個島鏈防止中國的強大,和限制解放軍的活動。
四,美國在東南亞駐軍從一個角度來說是鞏固了其在東南亞的地位,將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外交與其聯系的更加緊密。
五,參考布希政府時期德國居民不願讓美軍基地撤離的原因,不排除美軍基地特別是美軍士兵在駐扎國消費對駐地附近經濟的影響,美軍能夠從容的駐扎於東南亞也是的了各國地方政府的支持。
⑩ 韓國和美國的關系
美國掌握韓國全部軍事大權,包括朝鮮半島的美軍部隊和韓國部隊,最高統帥是美國人,韓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首都有外國駐軍的國家(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雖然美國不久後會將軍事指揮權交出,但是目前為止韓國人還是無法自由掌控自己國家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