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時是什麼意思
1、指宜於做某事的氣候條件:莊稼活一定要趁~,早了晚了都不好。
2、指氣候狀況:天時轉暖。
3、指時候;時間天時尚早。
拼音:tiān shí
引證解釋:
1、氣候。
清 吳偉業 《廿五日游石公山諸勝》詩:「四月將已近,天時早炎熱。」
2、時候。
《老殘游記》第十九回:「當時大家錢盡,天時又有一點多鍾,只好散了。」
(1)天時擴展閱讀
反義詞:地利
拼音:[ dì lì ]
意思:
1、地理的優勢:天時地利。
2、土地有利於種植作物的條件:充分發揮~,適合種什麼就種什麼。
引證解釋:
1、對農業生產有利的土地條件。
2、地理優勢。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這一場戰斗, 吳天寶 憑著勇敢,憑著機智,利用他所能掌握的天時地利,終於把敵人打敗,打的粉碎。」
⑵ 天時是什麼時辰
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谷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注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說:「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苟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里所說的「天時」則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護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5)委:棄。(6)域民:限制人民。域,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麼。
【譯文】 孟子說:「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 如人的齊心協力。一個三里內城牆、七里外城牆的小城,四面圍攻都不能夠攻破。既然四面圍攻,總有遇到好時機或好天氣的時 候,但還是攻不破,這說明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另一種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極利和堅固,糧草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明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所以說: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必然是不戰則已,戰無不勝的了。」
【解讀】 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注釋中所引,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里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系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軍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 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哪裡還用得著「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系,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還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富呢?
⑶ 古代講天時,這個時到底是什麼意思
覺得是 生不逢時 空感嘆 嚴格來說不是古代才有天時的 天時說的是當時的環境 天時在什麼時代都是有的 打個比方吧 一個滿腔熱血志向遠大能文能武見識卓絕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人出生在戰亂年代會是什麼樣的一生 出生在貧窮落後安逸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又會是什麼樣的一生
⑷ 什麼是天時
「天道」的字面含義是天的運動變化規律。世界必有其規則,是為天道。所謂天道,即萬物的規則、萬物 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規則。
多層含義:
1、猶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變化規律。
3、指顯示徵兆的天象。
4、氣候,天氣。
5、時光,時候。
6、局勢,形勢。
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
國學范疇「天道」 (一)相關出處
盤古有訓:「縱橫六界,諸事皆有緣法。凡人仰觀蒼 天,無明日月潛息,四時更替,幽冥之間,萬物已循因緣,恆大者則為『天道』」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 足。」天道的特點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
《左傳·昭公17-18年》子產曰:「天道遠,人道 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西漢人劉向《管子》中,《重令》有言:「天道之數,人心之 變。」遵循天道並得人心,戰爭一旦爆發,「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此正天下之道也」。
中國古代道學中有:「修道最終之境,乃天之大道也,故為天 道」。
佛教中關於天道:「通一道,而齊萬道,此道即天道也。」感悟天道可以預知到一些事情的發展軌 跡,因為所有的事物究其根本必有同一道理,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
(二)其他理論
天道常與人道對稱,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
中國古代哲學家大都認為天道與人道一致,以天道為本。
一些哲學家主張,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天人互不幹 預。如荀子主 張「 明於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應「制天命而用之」。
另一些哲學家則認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應的,天象的變化是由人的善惡引起的,也是人 間禍福的預兆。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
還有一些哲學家認為天道具有某種道德屬性,是人類道德的範本,天道是人類效法的對象。
佛教中關於天道,認為因為自身的原因,只有用自然的方式,來感悟天道,通過模仿一些接近天道的 東西,來實現感悟天道的目的。而對天道充分的理解後,便可以永存於世。具體感悟天道地方法有很多,比如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模仿一些自然渾然 天成的軌跡。
其他言論:天道者,感悟萬物的規律所形成的大意,可信,不可全新。以人類的眼光來看,世間萬物 能掌握的事物太少了。所謂天道者,多看不言,言者即為墮落,對於世間情感糾集者,是不能察覺的,天道看到與否都跟這個世界沒有關系。世界本無顏色,每個人 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世界,才有了感情,有了顏色。
⑸ 什麼是天時
皇帝家小孩出生和老百姓家孩子出生是一樣的,不是天時不同,畢竟不是白天生就是晚上生,不同的是彼此的身份,一個是皇帝家的,一個是普通百姓家的,舉個例子,比如某天11點整出生兩個孩子,天時一樣,但一個孩子在農村,只能在普通農村醫院生,另一個在大城市,他就能在一流醫院生,以後上學更是不同,這與天時無關,與人的地位有關。
有多種解釋,具體看使用的語境
1. 天道運行的規律。
《易·乾》:「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2. 指時序。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歷》:「察天時以授民,則歷象不可不謹也。」
3. 宜於做某事的自然氣候條件。
《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王霸》:「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4. 猶天命。
《漢書·王莽傳下》:「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周書·李穆傳》:「 周 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時若此,吾豈能違天。」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殆亦天時之有數,豈伊人力之能為。」《封神演義》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討而誅獨夫,公何得尚執迷如此,以逆天時哉。」
5. 氣候。
宋 楊萬里 《夏日雜興》詩:「 金陵 六月曉猶寒,近北天時較少暄。」 清 吳偉業 《廿五日游石公山諸勝》詩:「四月將已近,天時早炎熱。」
6. 時候。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老殘游記》第十九回: 「當時大家錢盡,天時又有一點多鍾,只好散了。」湘劇《醉打山門》:「 魯智深 :『天時尚早,怎麼把山門閉了,我罵你這一般無知之徒!』」
⑹ 什麼叫天時
天時:釋義1.指宜於做某事的氣候條件:莊稼活一定要趁~,早了晚了都不好。2.指氣候狀況:~轉暖。3.指時候;時間:~尚早。
拼音[tiān shí]
⑺ 天時尚艷陽中的天時什麼意思
一種解釋是天意,是指冥冥之中已有定數非人力所能改變,將上天已經安排好了一樣人人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了!
⑻ 天時代表什麼
天時一般和地利是分不開的,沒有聽講過天時地利這回事嗎?
就是這個道理了。
⑼ 天時是什麼時候
天時可以指任何時間段
⑽ 何謂天時
有此一說:
常說天時地利人和。何謂天時?
絕不是時辰、季節,多是指催生某件事的大環境。比如說,某場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地利是地形優勢,占據易守難攻的高地,自己打對方容易,對方功我不易。人和,自不必說,是道義支持人們支持。
那天時,除了有利於我方的天氣環境,比如刮風下雨之外,還有一種大趨勢在裡面,也就是命數。這個命數可以說是天意,也可以說是個人、群體努力的結果。
貌似沒有表達完全天時,是一種大趨勢。是到了該了解這場戰爭的時刻,這場戰爭被拖了很久,雙方士兵心理、天氣、等各種因素組成天時。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因緣合和。
好吧,有點被自己繞進去了。但天時,絕不是時辰、氣象等物化外顯,是一種力量、一種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