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美國總統競選
擴展閱讀
股票連續賣出價格下不來 2024-11-14 00:51:18
香蕉酥 2024-11-14 00:49:40

美國總統競選

發布時間: 2021-05-19 14:31:45

⑴ 美國總統競選需要哪些條件 簡短的

依據美國憲法,競選總統的候選人必須符合:
【在美國本土出生、至少年滿三十五歲、在美國至少已居住十四年以上的條件。】

具體看http://..com/question/97855.html?fr=qrl3

⑵ 美國總統競選資格和流程

■ 美國總統大選是一段漫長的歷程,必須歷經
政黨初選、提名、競選活動、全民投票、選舉人團投票等階段,才能順利入主白宮。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采【總統制】,行政權屬於總統。
總統大選每四年進行一次,並可連任一次。 【總統兼任三軍統帥,同時不需向國會負責。】

■ 總統候選人資格
依據美國憲法,競選總統的候選人必須符合:
【在美國本土出生、至少年滿三十五歲、在美國至少已居住十四年以上的條件。】

●選舉制度

一、政黨初選

大選年的二月至六月間,各政黨在各州進行政黨初選,產生出席全國代表大會的政黨代表。

★選舉方式有二::
第一種為「直接初選」,透過選民投票方式直接產生黨代表。
第二種為「黨團會議」,由基層(如郡)而上的各級會議推選各級代表,
最後在州代表會議中推選出席全國代表大會的政黨代表。

★目前多數州採取直接初選方式,其中新罕布希爾州為最早進行直接初選的一州。【愛阿華州】則是全美第一個進行黨團會議的州。此兩州的初選結果,將會影響其後各州的選舉結果,被視為大選風向球。

二、政黨全國代表大會/政黨提名

兩黨通常在七、八月份各自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由各州選出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將在此推選本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聽取各委員會報告,同時制定黨綱。

在五、六月間,全國代表大會的大部份成員已經產生,各總統候選人擁有多少代表支持也已明朗化,誰將贏得政黨最後提名大致上已經底定。因此,
★全國代表大會實際上只是認可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最後一道程序而已。

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通常在大會的第三天或第四天進行。

三、競選造勢

九月至十一月間,各政黨推出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隨即展開全美的競選造勢活動,上山下海和選民會面,同時也有在電視上發表演說,進行電視辯論等等,競選造勢期間長達八至九周,耗費相當可觀。

四、投票

總統大選的投票分為兩個進程,一為全民投票,二為選舉人團投票。

【全民投票】:大選年十一月份第一周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二,明定為投票日。這一天的全民投票,實際上並非選舉總統,而是選舉出代表選民的「選舉人團」。選舉人團將在稍後的投票中選出總統,因此可以說,【美國總統選舉並非直接選舉,而是間接選舉】。

【選舉人團投票】:大選年十二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選舉人團成員將在各州首府分別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正式的選舉結果,其實在全民投票當天即已確定,
【因此選舉人團的投票只是一種形式,並不具實質意義。】

五、當選/宣誓就職

各州總統選舉的投票結果,將在選舉後隔年的一月六日美東時間下午一時,由【參議院主席】
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公布。總統、副總統當選人,將於同年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就職。

●選舉人團制度

全美各州選舉人(Electors)的組合,被稱為「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
★依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並非由國會或選民選舉,而是由選民推派的選舉人選舉。

各州的選舉人名額,和該州在國會參、眾兩院的議員總數相同。聯邦政府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沒有國會代表,一九六一年的憲法修正案中給予該區三個選舉人名額。所以,相當於一百名參議員(每州兩名)的選舉人,加上等同四百三十五名眾議員的人數,連同三名哥倫比亞特區選舉人,就可得出五百三十八張的選舉人票總數。

★總統候選人獲得的選舉人票數如達到兩百七十票,即超過全國選舉人的一半,即可宣布當選。

●選舉人計票制度

目前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其餘四十八州均採取「勝者全拿」(winner-take-all)的選舉制度。
如果某一政黨候選人在該州獲得的票數高於對手,即可獲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
此制度的正式名稱為「General ticket system」。

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採取「區域計票制」(District system),在各選區獲得單純多數選票的候選人,即獲得該選區的一張選舉人票,在全州獲得多數選票者,可再拿下兩張(代表兩名參議員)的選舉人票。

勝者全拿制度,通常在大州投票結果公布之後,將擴大領先者差距或急速縮小落後差距。
區域計票制為十九世紀多數州採取的計票制,強調兼具「地域」與「全州」的公平性。

⑶ 美國競選總統需要哪些條件

美國競選總統的條件:總統須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14年以上,出生在美國或父母是美國人。

總統大選在偶數年11月第一個星期一過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每屆任期4年。

拓展資料:

美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POTUS)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三軍統帥,有時被稱為Mr. President、The Honorable以及Excellency。根據美國選舉團制度,美國總統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並非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者當選總統。

美國總統官邸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白宮。白宮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是一座白色的二層樓房。

⑷ 美國總統具體如何選舉產生

美國總統選舉方式

美國總統非直接民選,而是由各州依人口比例委任選舉人團代表選出。獲得一州相對多數選票候選人,其所屬政黨可推選該州所有的選舉人團代表。此系統的創建是因為美國制憲時,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無意決定總統選舉方式,故他們提供各州若干選舉人團代表名額,而由各州自行決定其產生方式。現今各州選舉人團代表皆為民選。

這種選法有些特殊之處。例如說,獲得全國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可能未獲最多的選舉人票。這在美國歷史上曾於1826年、1888年、和2000年發生過三次。反對這種選舉法者認為此系統並不民主,因為獲最高民意支持者也許無法成為總統。支持此系統者則認為這種總統選舉法可預防地域主義。因為在多州獲得些微多數普選票的候選人,可以勝過只在一州獲得壓倒性多數普選票者。所以為了獲得選舉人票,候選人必須普遍考慮美國各地區的要求,不能只在乎其中一部分。

⑸ 美國總統競選有何標准

美國媒體在報導美國總統競選活動的時候,傳統上,主要的焦點都是在兩個主要的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的身上。我們有聽眾問,在投票的時候是不是就只有民主黨的奧巴馬和共和黨的麥凱恩這兩個名字在選票上。

*選票上有第三黨總統候選人*

其實,在總統選舉中也有不屬於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候選人,他們通過呈交有一定人數簽名的請願書,而不是用傳統的預選方式使他們自己的名字列入選票。像今年,美國就有兩個小黨派推選它們的候選人參加競選。一個是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總統的拉爾夫.納德。 還一個就是「第三黨」「傳統自由黨」的鮑伯.巴爾。

另外,在某些州,選票上還留有空白欄,供選民填寫未能通過政黨提名或提交請願書而列入選票的其他候選人的名字。這類候選人可稱為"自我提名"候選人。在總統選舉中,還沒有"自我提名"的候選人贏得入主白宮的總統寶座。

*競選總統須為年滿35歲公民*

有人想知道,幾歲才有資格參加美國總統、副總統、國會眾議員和參議員的選舉。

美國憲法有規定,要競選總統和副總統的候選人都必須是美國出生的公民、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另外,根據美國憲法第12條修正案,副總統不能與總統來自同一個州。

在競選美國眾議員方面,候選人必須年滿25歲。由於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憲法也規定,不是在美國出生,但是取得美國公民資格已滿7年,並且是他們希望在國會代表的那個州的合法居民,就可以參加競選。

另外,美國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歲,取得美國公民資格已滿9年,並且是他們希望在國會代表的那個州的合法居民,就可以參加競選。

*總統只能當兩任 議員任期不限*

美國總統、副總統、國會眾議員和參議員的任期是多久呢。

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的任期是四年一任。195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22條修正案規定,任何人擔任美國總統不得超過兩屆。副總統在擔任兩屆之後,可以繼續參加總統的競選,而當選總統後任職最多兩屆。

眾議員的任期是每兩年一任,參議員是每六年一任。只要獲得選民支持,就可以一直連任下去,《憲法》對國會眾議員和參議員的連任未加任何限制。

通常,現任國會議員競選連任的獲選率超過大半多數。部分原因是媒體對國會的多方報導,受到選民的認知率比較高,而一般來說,地方媒體對本州或本國會選區的議員負面的報導新聞都比較少。

近年來有各種各樣的組織一直在游說要對國會議員的任期設立限制,但是都沒有成為法律

⑹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

美國 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 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復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預選結束後,兩黨通常將分別在七、八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最終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討論通過總統競選綱領。
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將耗費巨資,穿梭於全國各地,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選民投票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2008年是11月4日),這一天被稱為總統大選日。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的投票結果,產生的實際上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另外,在總統大選日,選民還要在聯邦范圍內進行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出,每州兩名,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選出,任期兩年,期滿後全部改選。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期滿後全部改選),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為538票。一位候選人贏得的選舉人票超過總數的一半(270張),即當選總統。
真正的總統選舉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屆時,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並於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只有到當選總統於次年1月20日手撫《聖經》(歷史上除西奧多·羅斯福)宣誓就職時,美國的總統選舉才告結束。
在美國政治中,副總統不擔任實際工作。他的公務是擔任國會參議院主席,但這主要是禮儀性的,因為他只有在參議院表決時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情況下才投票。副總統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據總統的要求而定,一般無足輕重,如代表總統參加外國領導人的葬禮活動等。
根據美國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總統接任總統職位。先當副總統是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的途徑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有三位副總統在總統任期內接任總統職務。杜魯門因羅斯福去世,約翰遜因肯尼迪遇剌,福特因尼克松下台而分別繼任總統。此外,有幾位副總統還當過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漢弗萊、蒙代爾和布希。
美國副總統不是由美國公眾直接選出的,而是由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挑選並經兩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在選擇副總統候選人時首先要考慮此人的政治資歷和條件,但主要看他在黨內代表哪部分勢力以便取得平衡,盡可能爭取最大多數選民的支持。
但大選結果不取決於總統候選人對副總統的選擇,而是取決於總統候選人。1988年美國大選期間,許多美國人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希的競選夥伴奎爾太年輕、不老練、不值得考慮,而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的競選夥伴本特森經驗豐富、深孚眾望。但大選結果,布希獲勝當上了總統,奎爾自然也成為副總統。
副總統候選人通常是國會議員,但參議員被挑選為副總統候選人的機會較大。原因是參議員一旦當選副總統,就擔任參議院主席,這可加強總統與參議院的聯系。
美國總統選舉第一階段——預選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過程漫長而復雜,主要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舉、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和當選總統就職。 選民在投票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被視為美國大選的前奏。該階段通常於大選年2月開始,至6月結束。黨內預選絕大多數是在星期二舉行。在預選階段,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少數不舉行預選的州,則由兩黨的州委員會或州代表大會選拔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將在黨代會上提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因此,預選實際上是對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爭奪。
各州的預選制度是1902年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或譯為「黨團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初選」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各自出席本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大會)的「承諾代表」(或譯為「宣誓代表」,須在全國黨代表大會即提名大會前宣誓,以地方意願作為投票依歸),並表示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初選」這種形式比較正規。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採用這種形式的預選。
各州總統預選將產生本州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承諾代表」,他們以預選結果為依據,承諾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兩黨「承諾代表」的名額和分配機制有所不同。民主黨一般根據預選中各競選人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共和黨在一部分州按競選人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在其他州則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除「承諾代表」外,參加黨代會的還包括少數「未承諾代表」(民主黨稱「超級代表」)。他們主要是黨內知名人士,如黨的全國委員會成員、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等;他們並非經由初選表決推舉,可以在黨代會前不承諾支持某位候選人。
衡量競選人在預選中的表現,主要是看競選人獲得的本黨「承諾代表」支持的比例,而不取決於其獲得支持率的高低。兩黨競選人如要確保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至少需要獲得全國黨代會半數以上代表的支持。
在民主黨方面,各州都有一定的代表名額,參選者可根據在預選中的選民支持率分得相應代表數額。在2008年4049個代表名額中,3253個產生於州預選,其餘796個「超級代表」則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自動獲得。在8月底於丹佛舉行的提名大會上,獲得2025名以上代表支持的競選人將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
在共和黨方面,有的州像民主黨一樣按參選者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有的則是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如新澤西、紐約、弗吉尼亞等15個州)。在共和黨於2008年9月初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提名大會上,共有2380名代表投票選舉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1917名「承諾代表」,即在會前就表明他們支持哪位參選者的代表。還有463名「未承諾代表」,其中123人屬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最終獲得1191名以上代表支持的參選者將獲勝。
數十年來,艾奧瓦州和新罕布希爾州一直分別是美國大選年舉行首個政黨基層會議和首次初選的州。在預選階段,一個州的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寡與該州對整個選情的影響力並不成正比,而最重要的是預選日期——往往日期越早,影響越大。因此,盡管艾奧瓦和新罕布希爾是小州,但對整個預選階段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的作用,受到兩黨競選人和各路媒體的高度關注。
預選結束後,兩黨通常將分別在7、8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本黨總統候選人。在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哪位競選人得到最多出席者支持,就能被推舉為該黨總統候選人。
美國總統選舉——選舉人團制度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實行以來,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
選舉人團制度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獲得全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538張選舉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張以上)即可當選。
根據法律規定,全國選民投票是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 ,因此總統大選日實際上是選舉代表選民的「選舉人」。>>
美國各個州擁有的選舉人票數目同該州在國會擁有的參、眾議員人數相等。根據規定,美國國會參議院由每個州選舉出的2名議員組成,而眾議院議員人數則根據各州人口比例來確定。因此,人口多的州產生的眾議院議員人數就多,同時在總統選舉時擁有的選舉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鑒於這種情況,在歷屆總統競選中,人口眾多的州都成為總統候選人爭奪的重要目標。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435名眾議員,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就是538票。
選舉人團制度還規定,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由於各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相差較多,這樣就可能出現在全國普選中累計得票多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的情況。美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上述情況,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普選票少於競爭對手,但卻因得到的選舉人票多而當選。
美國憲法還規定,如果所有候選人都未能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則由國會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824年,約翰·昆西·亞當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後由眾議院投票表決後被指定為總統的。
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共和制、聯邦制和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因此必然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與弊端。近年來,美國要求改革選舉人團制度的呼聲不斷,但由於多種因素阻礙,改革始終無法進行。
選舉人票
美國總統由全國選民投票選舉,但並非選民直選產生,而是實行選舉人團制。選民投票產生的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總統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至少270張)即可獲勝。
美國各州擁有的選舉人票數量同該州在國會參、眾議員人數相等。參議院由每個州選舉出的2名議員組成,而眾議院議員人數則根據各州人口比例來確定。人口多的州產生的眾議院議員人數就多,同時在總統選舉時擁有的選舉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哥倫比亞特區雖沒有參、眾議員,但仍擁有3張選舉人票。
除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按得票率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選民票最多的總統候選人。
投票時間
今年美國大選投票日是11月4日。由於美國橫跨6個時區,且有些州跨時區,因此,各州、甚至同一州的東西部投票開始和結束時間都有所差別。
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新罕布希爾州兩個小鎮美國東部時間4日零時(北京時間4日13時)開始投票。最晚投票的是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預計北京時間5日凌晨開始投票。
各地投票站一般開放12個小時。美東部時間4日18時(北京時間5日7時),印第安納州大部分地區和肯塔基州東半部最早結束投票。美東部時間5日零時(北京時間5日13時),阿拉斯加州最晚結束投票。
各地計票結果可在投票站關閉後開始宣布。全國性初步投票結果預計將在北京時間5日11時後產生。
戰場州
每次美國總統選舉,「戰場州」的選情都尤其令人關注,今年也不例外。
「戰場州」,也稱「搖擺州」,是指兩黨候選人支持率差距不大的州。今年的戰場州包括印第安納、弗吉尼亞、俄亥俄和佛羅里達等。相對於「戰場州」,如果候選人在某州優勢明顯,則該州被稱為「安全州」。在競選期間,候選人通常會把重點放在「戰場州」上,以盡力擴大優勢。
投票方式
據美國媒體報道,三分之二選民將手工填寫紙質選票,然後由機器掃描統計,其餘三分之一選民將通過機器投票。
兩種投票方式各有利弊。紙質選票被認為更為可靠,但掃描器有時會出問題,導致投票進程緩慢、因塗選不當造成廢票等問題。
機器投票分電子投票和觸摸式屏幕投票兩種。大約四分之一選民採用電子投票,由於沒有書面紀錄,選民無從得知他們的投票是否得到記錄,印第安納、肯塔基、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得克薩斯、田納西這些州採用電子投票。喬治亞、新澤西等8個州採用觸摸式屏幕投票。這種投票方式存有書面記錄,但有時機器會出問題,導致記錄出錯。
投票率
據美利堅大學美國選民研究中心2日預測,今年美國大選投票人數有望達到1.35億,選民投票率可能接近65%,從而達到196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4年美國選舉投票人數為1.22億,投票率為55%。
出口民調
總統選舉投票結束不久,通常就有民調機構或媒體在投票站出口對投票者進行調查,大多數民調與最終選舉結果吻合。出口民調以其時效和准確度獲得各大媒體青睞。
民調機構派出的訪問員將出現在全美1300多個投票站前,調查取樣選民將超過10萬人。為避免偏見,訪問員根據投票站人數多少,選擇從每5個選民或每10個選民中挑選一人詢問。訪問員將紀錄下他們的年齡、種族、性別和其他特徵,以供專家分析他們的投票意向。

⑺ 美國的競選總統制度是怎樣的啊

美國 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 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復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預選結束後,兩黨通常將分別在七、八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最終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討論通過總統競選綱領。

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將耗費巨資,穿梭於全國各地,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選民投票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2008年是11月4日),這一天被稱為總統大選日。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的投票結果,產生的實際上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另外,在總統大選日,選民還要在聯邦范圍內進行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期滿後全部改選),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為538票。一位候選人贏得的選舉人票超過總數的一半(270張),即當選總統。

真正的總統選舉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屆時,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並於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只有到當選總統於次年1月20日手撫《聖經》,宣誓就職時,美國的總統選舉才告結束

⑻ 在美國怎麼才能競選總統

⑼ 我想競選美國總統,要什麼條件

競選美國總統的條件: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想競選美國總統,必須是本土出生的美國人,年齡超過35歲,在美國定居至少14年以上。這是對該職位的唯一法律要求,但許多對成為總統候選人抱有期望的人可能會被視為非正式要求。此外,競選總統的人還需要籌集一大筆資金,用於競選期間的花費。
憲法規定
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公民資格被解釋的非常嚴格。任何想參加競選的人都必須是本土出生的公民,意味著僑民無論在美國居住多長時間,都沒有參選資格。如果美國居民的孩子在國外出生,從理論上講他或她仍然是本土公民,因此可以競選總統。至少在美國居住14年的永久性居民要求,是指競選者應了解影響美國居民的一般性事務。
例外
對於想競選總統的人,有許多例外被寫入憲法要求。例如,已經連任兩屆總統的人不能參選。此外,任何擔任過總統兩年以上的人,甚至不是被選出的情況下,例如,在總統被暗殺後變成總統的副總統,也只能再競選一次。當然,參議院也可以禁止被彈劾的總體再次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