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口述史
擴展閱讀
國內哪家銀行可以買股票 2024-11-15 11:57:13
中申汽車的股票代碼 2024-11-15 11:45:09

口述史

發布時間: 2021-05-20 05:04:36

A. 口述史怎麼寫

按事件發展順序,將口述者的話排列起來,讀者看起來像是他們自己來講這個故事一樣。中間也可以穿插一些作者的話,可以補充說明。

B. 口述歷史2000字作業

口述歷史2000字作業

秦朝末年,在「天下苦秦久已」的口號下,六國遺族紛紛揭竿而起,秦始皇一心想要傳世萬代的大秦帝國,在他死後數年,就已風雨飄零。

大秦帝國幾乎完全喪失對「新」秦之地的控制,之前滅掉的六國,紛紛重新建國,其中最強勢的莫過於楚國的項家,其家主項羽勇猛過人。

在巨鹿上演破釜成舟的奇跡,大破秦軍40萬主力,秦軍至此喪失收拾天下亂世的有生力量,只能龜縮於秦國故地防禦。

項羽一戰成名,被六國諸侯共推為反秦盟主,項羽開始走上人生巔峰,但也是在這個時候,項羽做了件非常「蠢」的事,他做的時候,可謂大快人心,各國諸侯王紛紛拍手叫好,也確實解決了當時頭痛的問題。

但從長遠來看,項羽無疑是將自己推向了失敗的深淵,巨鹿之戰結束時,秦軍其實並沒有被全殲,而是過半數的部隊,不忍秦王的不仁,跟著主將投降了。

所以哪個時候,項羽手中有著跟自己軍隊同數量級的俘虜,俘虜也是人,要吃飯,而當時的項羽連自己軍隊的糧食問題都頭痛,顯然是養不起這么多俘虜。

而將他們放了,項羽又怕他們跑回去後,又被秦國重新武裝,繼續跟自己作戰,得不償失,加上當時六國遺族,心中報復秦軍的情緒很大。

項羽於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效仿秦國名將白起,將俘虜全部坑殺了,這樣不光解決了糧草問題,也收了六國遺族的心。

但是項羽這么做,雖在當時,將自己的聲望推到了巔峰,但也將關中到巴蜀的老百姓徹底得罪了,而項羽後來的對手劉邦,在這種事情的處理上,顯然要比他高明很多。

其打入關中後,跟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嚴令自己的士兵守軍紀,做到對關中百姓秋毫不犯,後來楚漢爭霸,關中百姓力挺劉邦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當時的關中,經過秦國幾百年的經營,已是當時全天下最富饒的地區之一,加上秦末的戰火,並沒有過多踐踏這里,劉邦入關,關內秦軍大多都是選擇直接投降,所以那時的關中,是秦末時期生產力保存最好的地方。

打仗除了殺敵要勇猛外,後勤也是必不可缺的,破釜沉舟的奇跡,不會天天有,項羽失去了關中這塊富饒地的民心,等於就是丟掉了一個大大的後勤大補包,而這又被對手劉邦撿去了,此消彼長,項羽註明了輸。

至於有人說,項羽要是在「鴻門宴」上幹掉劉邦就好了,這顯然是沒有深入了解那段歷史的表現,項羽的輸,是在於他失了「民心」,不是在於他殺沒殺那個人,若劉邦被殺了,此後肯定會有張邦、李邦出現。

C. 口述史的格式是怎樣的

通過傳統的筆錄、錄音、錄影等現代技術手段,記錄歷史事件當事人或者目擊者的回憶而保存的口述憑證。口述史並不是象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樣,就是一人說,一人記。而是一種將記錄、發掘和認識歷史相結合的史學形式。即通過調查訪問,用錄音設備收集當事人或知情者的口頭資料,然後與文字檔案核實,整理成文字稿。

口述史料與其他歷史文獻不一樣的是,前期准備工作較長,劃定歷史時期,確定課題。選擇口述人很講究,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就某一階段、某一課題尋找親歷者,對能找到的、有表達願望的,進行口述調查記錄。

其中對距現實遠一些的時期,由於相關人群已不多,那麼不管是重要不重要的人物,旁觀者還是親歷者,統統都做口述記錄。而對距現實比較近、相關人較多的情況,就要對人群進行篩選,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口述記錄。

另一種方法是,歷史事件發生在某一地區,見證人也集中在該地區,可以通過當地媒體或發布廣告來徵集口述人。在口述采訪中往往會不斷發現新的人選確定為口述對象。這種人選的記憶往往更中性,其價值更大。



(3)口述史擴展閱讀

口述文獻的使用涉及被采訪人、采訪人、出資人三方利益。歐洲范圍內採用《知識產權法》保護各方利益。口述采錄前,省文獻館授權采錄者與口述者簽署一份合同,請口述者放棄其對口述材料的擁有權。同時采錄者與省文獻館也要簽署一份合同,放棄對采錄來的口述史料的著作權。

在文獻館保存的供查詢的目錄中,口述史或者是按題材、或者是按時間段編排目錄,每個文件中前面要有簡短的說明,即采訪人和受訪人的基本信息和問題清單,也有的把幾小時的錄音切割成幾段,每段前起個名字,以便於查詢和視聽。

D. 口述歷史800字

凡根據個人親聞親歷而口傳或筆記的材料,均可稱為口述史料;它可以呈現為口傳史料、回憶錄、調查記、訪談錄等形式,但不能稱為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概念的內涵是:搜集和運用口述史料,再現歷史發展過程的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口述史料限於提供種種研究歷史的素材,口述歷史則著重於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闡釋歷史。因此,口述歷史是研究者基於對受訪者的訪談口述史料,並結合文獻資料,經過一定稽核的史實記錄,對其生平或某一相關事件進行研究,是對口述史料的加工、整理和提升,而不是訪談史料的復原。
優點

1、口述作品涉及的人和事,多數是過去人們了解較少的,帶有一定的「揭秘」性質,當事人生動的口述敘述,既滿足了人們的探秘心理,也有助於人們了解歷史的真相;

2、非常注重對歷史細節的回顧與描述,歷史的豐富性和鮮活性得到了彰顯,從而將枯燥的歷史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歷史;

3、口述史作品語言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符合一般民眾的閱讀興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缺點

1、口述史源於記憶、主觀性較強、不夠穩定;

2、口述史很難做到純粹的中立和不介入,口述者的記憶有時會不可靠、或有意誇張。因此越是具體的情節越要注意,除非受到了重大刺激,不然不可能記得那麼清晰;

3、口述史幾乎是不可能做到一切都符合「客觀事實」。即使口述者無意作偽造假,而是抱著實話實說的真誠,但因為其當時的見聞條件、歷時記憶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失真、以及不可能不加進的主觀因素等,對歷史事件的憶述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觀真實。

E. 口述歷史怎樣寫

以口直言 以人代筆

F. 口述歷史的介紹

口述歷史 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該類歷史資料源自人的記憶,由歷史學家、學者、記者、學生等,訪問曾經親身活於歷史現場的見證人,讓學者文字筆錄、有聲錄音、影像錄影等。 之後,作為日後學術分析,在這些原始記錄中,抽取有關的史料,再與其他歷史文獻比對,讓歷史更加全面補充、更加接近具體的歷史事件真實。

G. 什麼是口述史

定義
口述史亦稱口碑史學。口述史在國際上是一門專門學科,即以搜 口述史現場
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種歷史研究方法學科分支。
廣義
地說,它始現於遠古時期歷史文獻大量出現之前,人們通過口頭轉述將歷史流傳下來,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即是,後由於文獻的日益豐富和後代史學家重視文獻而衰落。
狹義
地說,口述史出現於 20 世紀40 年代的美國,當時建立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協會,是最早的兩個口述史研究中心。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有學者和機構專門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許多歷史親歷者因為年齡過高離開人世。
編輯本段簡介
口述史作為史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 口述史現場
中央黨史研究室及各省黨史研究室也較為普遍地採用這一方法來徵集黨史資料。但是,迄今為止,關於口述歷史的概念、操作方法,以及法律與道德等問題在國內都未形成共識,在黨史系統也沒有統一的規范。盡管這方面的成果已經不少,但由於缺少科學的方法,一些已經發表的口述史料,還不能讓史學工作者放心地利用。

H. 口述史的發展現狀

口述史現場
從20世紀60 年代到 80 年代,口述史有了極大發展,不僅在美國,而且在英、法、德諸國出現了大量口述史研究機構,出現了大批口述史研究成果。由於非洲的特定歷史狀況,口述史也引起了非洲各國史學家的重視。這期間不僅召開過多次關於口述史的國際學術會議,第 15 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還對其進行了專題討論。總之,口述史的發展正方興未艾。 從某個角度說,口述史是重視下層民眾歷史的產物,因為後者的活動和心理很少見諸文獻,為了研究他們,必須藉助口頭資料或口碑;從方法上說,口述史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因為口述史學家必須通過調查采訪等直接手段,從特定主題的當事人或相關人那裡了解和收集口述資料,以其為依據寫作歷史。由於口述史料的直接性,使這些主題的研究,特別是民族史、社會史,從時間上說是現當代史的研究更易接近真實,減少史學家的主觀性。特別是口述史可以藉助現代化的音像手段,大大簡化了資料收集工作。
所有這些,都吸引著史學家去從事這項工作。其中代表作如斯坦利·維斯塔爾描述印第安人領袖的《西亭·布爾》、西奧多·羅森加頓揭示黑人農民看待美國南部史的《上帝的全部危險》、膾炙人口的《根》 ,以及拉斐爾·薩繆爾的《倫敦東區的下層社會》等。 訪談者向被訪者所提的問題,應以超越歷史的中性問題作引導和啟發,而不能以主流歷史觀來設定問題。要仔細研究口述者背景、經歷、宗教禁忌等材料,確定哪些詞不能用。盡量做到中性、開放式的。采錄者工作時應盡量避免敘述歷史資料,不要讓口述者認為你們掌握的材料比他多,這樣會影響甚至使訪談進行不下去。首次見面後准備正式的問題清單。但要根據采錄過程中的情況,有所取捨、調整。問題的設置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按時間順序來提問;第二種是按主題來提問。每次采錄不超過兩小時。采錄者在此期間應盡量少講話。即便口述者有長時間停頓,一般也應耐心等待,不另提問。四是關於口述的成果形式。采錄採用現代技術手段作支持,錄音、錄像確保清晰無誤。錄制環境保持安靜。錄完作為原始文獻保存。同時附上一份備忘錄,內含被采訪人、采訪人的所有信息。采訪的時間、地點和所有的技術手段、問題清單,以供別人使用該口述史時作為輔助信息資料。每完成一份口述文獻,其保存有三種形式:即原始錄音、錄像刻成光碟;對外傳播錄製成MP3格式;永久收藏則用音像合成的DVD技術。
口述史工作者的修養:理論修養和專業修養
1 理論修養
口述史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價值立場和理論指導。
1.1 堅持正確的價值立場——價值中立
口述史學研究目的在於探求歷史的真實,這使得它與弄虛作假、私心邪念是絕不相容的。為了實現既定的學術目標,口述史往往側重搜集一般不易記錄和留存的史料。而這類史料多具有負面性。要正確記錄和處理這些史料,口述史工作者首先應該堅持價值中立的立場。
價值中立並非要求口述史工作者放棄社會理想,絕對客觀的進入研究領域,而只是要求研究者以客觀的態度去認識研究對象,使研究過程和所得結論盡量不受和少受主觀好惡或價值觀念的影響。
1.2 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唯物史觀
在理論修養方面,歷史觀處於主導的地位,它對史學研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英國歷史學家赫勒說過:反對利用指導性原則的歷史學家猶如一個水手,決定不用地圖、羅盤,甚至不聽聽別的水手有關海上經歷的敘述,便揚帆出航。從事口述史工作要有正確的方法論做指導。這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實事求是地揭示歷史的真相,正確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堅持唯物史觀的原則,把它運用於具體的研究工作,使歷史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工作者的光榮職責。[1]在當代中國,對於口述史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善於用科學發展觀考察研究歷史,從歷史和全局的角度,扎實、穩妥地開展口述史研究。
2 專業修養
史學工作者的專業修養往往決定了史學研究的成效。只有訓練有素的歷史學家才可能熟諳所要研究的特殊對象及其問題的所在。[2]對於口述史工作者而言,就是既要擁有一定的史學功底,又要掌握部分相關學科的具體知識和技能。
2.1 擁有一定的史學功底
口述史學不是輕而易舉的工作,不是人人能為的。只有那些接受過歷史專業訓練,在某一領域有研究素養的學人,才有可能勝任口述史學的工作,並且做出自己的成績。[3]口述史工作者應該具有史學工作者的基本素質,即才、學、識、德等的要求。如:在才這方面,需要落落大方,短時間、近距離贏得受訪者的信任,具有進行訪談的能力。在德這方面,需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學這方面,需要對受訪者的性格特點、個人經歷以至涉及的風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當然,還有一些從這項工作的獨特性產生的要求。
口述史學的關鍵是如何利用口述史料進行歷史研究,這也需要口述史工作者必須有一定的史學功底。因為時間久遠,受訪者記憶偏差,口述中難以避免的包含或多或少不真實成分。這就需要口述史工作者在扎實的專業素養基礎上,對受訪者加以提醒、引導和糾正。在保證口述內容真實性的同時,從搜集到的史料中整理和發掘出其深層次的價值。在這樣一個流程中,只有經過嚴格的史學專業訓練,才能保證我們得到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張豈之就此指出,口述歷史的整理者絕不是簡單的錄下音,然後復印出來。[4]
2.2 掌握部分相關學科的具體知識與技能
《隋書·經籍志》雲:「夫史官者,必求博聞強識,疏通知遠之士,使居其位。」口述史學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研究領域應用廣泛,這就要求口述史工作者掌握部分相關學科的具體知識與技能。在口述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過程中,要求口述史工作者: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以了解受訪者的生活環境;具備強烈的感染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使自己的語言適應受訪者的語言;懂得心理學,以了解男女老幼各種不同人心態上的差異;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以適時的把握提問時機和取得共同的話題;熟悉相關法律知識,以維護采訪者和受訪者的權益。
除了面對形形色色的受訪者,口述史工作者還要面對的諸多法律難題(像采訪家庭暴力時遇到的隱私問題)、技術問題(如采訪少數民族時的語言溝通問題)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口述史工作者必須掌握部分相關學科的具體知識與技能。口述史工作者通過主體的努力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然而目前的口述史研究,缺乏一批做口述史的專業隊伍。大家就像新聞記者采訪一樣,拿著錄音機采訪,做出來的東西與嚴格意義上的口述史不是一碼事。缺乏專業隊伍,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搞培訓,把全國的有志於口述史的學者組織起來,進行專業培訓。請那些國內外從事口述歷史研究的有心得的、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來講。[5]此外,國家應給予口述史學相應的學科地位,建立中央、地方口述協會或口述室等。國家應對口述史學有長期和短期規劃,並對優秀的口述史學理論和實踐項目給予立項資助,設立口述史學精品項目,建立口述史學培訓機構,加強口述史學人才隊伍建設。[6]
[1]白壽彝.史學概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
[2]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梁景和 王勝.關於口述史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7(5).
[4]張豈之.口述歷史暨口述自傳叢書出版座談會發言[C].口述歷史(第三輯),2005(6).
[5]鄧小軍.做口述史要有緊迫感和奉獻精神—訪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左玉河[J].中國檔案,2006(1).
[6]周新國.中國口述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