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水稻病蟲害
擴展閱讀
保險公司股票分紅 2024-09-22 11:26:13

水稻病蟲害

發布時間: 2021-05-20 08:55:05

❶ 水稻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水稻病蟲害種類很多,從育秧田到本田,兩個生長區域均有發生。

近幾年有些病害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如,胡麻斑病,惡苗病等,有些病害又有抬頭趨勢。如,紋枯病,鞘腐病,褐變穗,穗頸瘟,枝梗瘟等。2018年田間發生病害較重就是紋枯病,其次是枝梗瘟,穗頸瘟,鞘腐病,褐變穗。以及生理性病害水稻赤枯病等。

水稻蟲害防治,以寒地水稻為例,多以兩蟲潛葉蠅,負泥蟲防治為主,其次是二化螟,稻螟蛉,水稻粘蟲。

病蟲害的發生,多以天氣的溫濕度以及我們的田間防控管理,施肥水平和水稻品種的抗性,栽培密度等是有著一定的密切關系。

下面我就病害,淺析育秧田和本田主要的兩種病害,立枯病,紋枯病。這兩種病害也是寒地水稻近年來,育秧田和本田發病率相對高的病害。

育秧田常見病害

立枯病:立枯病主要發生在水稻育秧田,秧苗在2.5~3葉水稻離乳期發病,秧苗離乳後,株體自身養分不足,抗病性弱,加之播種量大,棚內通風性差,低溫高濕。溫差變化大有利於滋生立枯病病菌引發病害。

立枯病應以預防為主,催芽前用勁護寖種,出苗後管控好棚內溫濕度,秧苗2.5期棚內溫度應保持22度左右,不能超過25度。查看秧苗早晨帶露珠,中午葉片不打卷,床土不白乾,盡量少澆水,發病秧田用瑞苗清200克噴施500~550盤秧苗。

本田常見病害

紋枯病: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菌絲在上年的病殘體或田埂邊雜草上越冬,在我們來年春整地時,該病菌菌核漂浮水面與田間雜物混在一起,秧苗移栽本田後,菌核粘附在近於水面的葉鞘上,等到溫濕度適宜生出菌絲侵入葉鞘組織,病菌傳播是氣生菌絲侵染臨近稻株,病害田間發展先橫向後縱向,主要是在水稻拔節期病害開始急劇加重。出穗前主要侵害葉鞘,出穗後向向葉片和穗頸部擴展。

從以上總總發病機理來看,紋枯病的發生與發展主要是受菌核的數量,氣候條件,品種抗性,栽培水平等綜合因素影響。

防治方法

1.上一年兩年,發病較重田塊,要及時施葯控制紋枯病病害,春整地時一定要打撈田間雜物,(稻根,稻茬)控制減少菌原的數量。控制田間水層,淺,濕,干灌溉,分櫱末期曬田。及時施葯早預防。

2.適宜的溫濕度是紋枯病發生和病原菌生成重要因素,紋枯病高發區域,無論田間有無發病,在多雨年份,我們都要及時查田,及時施葯預防。

3.選擇抗病性強的水稻品種,從水稻田間發病情況來看,品種間還是存在一差異的。相對來說葉上舉,品種,田間密閉性弱,通光通風性就會好些,滋生菌絲的條件也會稍差一些。發病的機會也就會相對少些。所以我們要減少,或偏施氮肥的施用量,控制水稻瘋長,田間密閉。在水稻中後期的管理上一定要管控好,水稻的生長態勢。

4.葯物防治,水稻拔節期,用5%井岡黴素水劑,每畝80~100毫升,兌水40~60升均勻噴霧。或75%拿敵穩每畝15克,加2%多抗黴素80~10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紋枯病防治寧早勿晚。及時施葯防控,減少病原數量及病菌滋生。

水稻蟲害

水稻各種蟲害,每一年均有發生,其侵害成度,也與預防的成效有關。

潛葉蠅

潛葉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蟲害之一,其發病田塊主要水層過深較重,發病時期是5月下旬~6月上旬。

防治方法

1.做好育秧田,葯物防治,在水稻秧苗下地地前,用5%噻蟲嗪5~10克或5%噻蟲嗪5克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毫升,噴施在90~100平方米的育秧田裡。

2.施返青肥帶葯,每公頃用40%毒死蜱500毫升,與返青肥均勻混拌後施用。或栽插後10~15天左右採用呲溜方式。每公頃用40%毒死蜱250毫升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毫升。兌水40~60升均勻施用。

負泥蟲

負泥蟲也是水稻苗期的主要蟲害之一。蟲源主要宿主,田邊雜草,林木,等。

6月上旬~中旬產卵,6月下旬~7上旬是蟲害高發期。啃食葉片中的葉綠素,嚴重的對水稻生長產生一影響。

防治方法

1.可以在施分櫱肥時,混拌40%毒死蜱500毫升,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500毫升一同施用,亦可在6月上中旬每畝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5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稻螟蛉

稻螟蛉蟲害發生水稻揚花灌漿階段,其1~2月齡幼蟲啃食葉片,局部蟲害嚴重田塊葉片被啃食只剩莖稈。

防治方法

控制蟲源,清楚埂邊雜草,靠近水壕,林木,田塊應在水稻破口期結合紋枯病二次施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每畝30毫升,或毒死蜱20~3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❷ 常見的水稻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1)水稻稻瘟病。①苗瘟。苗瘟發生於3葉期前,由種子帶菌所致。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黃褐色,卷縮枯死。3葉期後發生的多在葉片上形成明顯病斑,與葉瘟症狀相同,稱苗葉瘟。防治方法有:a.種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種,強氯精消毒。b.葯劑防治。可用40%富士1號80克/畝防治1次或用25%使百克乳油60克/畝。②葉瘟。葉瘟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分櫱至拔節期危害較重。病斑呈紡錘形,最外層黃色,內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兩端有褐色壞死線向外延伸呈長條狀,病斑背面產生灰綠色的霉層。三葉期後至穗期均有發生。防治方法有:一旦出現葉瘟發病中心,及時用4%春雷黴素40克/畝或40%稻瘟靈80克/畝噴1~2次。③穗頸瘟。發生於穗頸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瘟發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遲的則穀粒不充實。病穗往往從頸部折下,形成吊頸。防治方法有:在破口期和齊穗期各施1次葯,畝用75%三環唑40克或40%稻瘟靈80克。

(2)水稻紋枯病。水稻紋枯病又稱水稻雲紋病、水稻雲斑病,俗稱花稈,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於晚稻,往往造成穀粒不飽滿,空殼率增加,嚴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防治方法有:①打撈菌核,減少菌源。紋枯病的田間菌核是次年發病的主要侵染源,一般應在灌水整田時,用畚箕撈去浮在下風頭水面上的浪渣。②抓好以肥水管理為中心的栽培防病。在施肥上應注意穩施氮、磷肥,增施鉀、鋅肥,以施足基肥、保證穗肥為原則,水稻生長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貫徹「前淺、中曬、後濕潤」的原則。③葯劑防治以預防為主。在發病初期用春雨1號+5%井岡黴素水劑每畝150毫升,或30%捷標24克/畝噴霧。噴霧時要保證用水量,噴到稻株中、基部;水稻紋枯病始病期每畝用碘絡酮可濕性粉劑50~70克,對水60千克均勻噴霧到稻莖基部,此葯對水稻紋枯病有特效。

(3)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後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的病害,又稱偽黑穗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該病只發生於穗部,危害部分穀粒。發病時該病菌在水稻穎殼中侵染,形成直徑1厘米左右的近球形「稻曲」。稻曲病還會產生毒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防治方法有:①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早熟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施肥,避免偏施和遲施氮肥。②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2小時。③葯劑防治。採用葯劑防治,要抓住防治時期和選擇農葯兩個方面。預防稻曲病的用葯適期為晚稻破口前的6天左右,可選用的農葯有畝用5%井岡黴素400毫升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對水60千克噴霧;20%瘟曲克敵120克對水噴霧都很有效。葯液重點噴在植株上部。也可用30%DT殺菌劑100~150克,在水稻孕穗後期和破口初期各噴1次,效果良好。

(4)水稻稻飛虱。稻飛虱俗稱「蜢子」,主要是白背飛虱及褐飛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後期以褐飛虱為主。白背飛虱主要在分櫱至拔節期危害。褐飛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防治方法有:①選育推廣抗蟲豐產品種,如雜交稻Y兩優302等。②防治稻飛虱要採用綜合治理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強栽培管理,不要偏施氮肥,防止後期貪青徒長,抓好露曬田,降低田間郁蔽度和濕度,控制稻飛虱的繁殖力和繁殖速度,為提高後期防治效果打下基礎。③葯劑防治:無水田塊,畝用80%敵敵畏300毫升,拌干濕細沙(土)15~20千克,於晴天12:00~14:00撒施;在若蟲孵化高峰至2~3齡若蟲發生盛期,平均每叢蟲口密度達到10~15隻時畝用25%噻嗪酮60克或暴雷100毫升噴霧。注意要搶晴施葯。施後4個小時無雨,即可保證較好的防治效果。

(5)鑽心蟲。水稻鑽心蟲主要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最為常見。治鑽心蟲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葯劑防治為輔。防治方法有:①科學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鉀的合理配施,增施有機肥料,實行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保證水稻健壯生長。②消滅越冬蟲源。通過耕翻種植或淺旋耕滅茬,減少稻樁殘留量,清理稻草,鏟除田邊、溝邊的茭白、雜草,以減少蟲源,破壞螟蟲越冬場所,降低螟蟲越冬成活率。③淹水滅蛹。因二化螟初孵蟲危害水稻葉鞘,因此,遲熟冬作田、草籽留種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將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蟲老熟期放乾田水,讓幼蟲鑽入根際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將大部分蛹淹死,殺蟲效果達90%以上。④葯劑防治。最好能在低齡幼蟲期用葯,可用40%殺蟲雙水劑200克/畝或1.8%阿維菌素150毫升/畝對水噴霧。也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30~40毫升,對水40~50升噴霧,葯效期可長達20~30天。

(6)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又叫裹葉蟲。採用農業防治為基礎,適期採用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防治方法有:①選用抗蟲品種。②增施鉀肥,提高水稻莖稈硬度。③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殺蟲燈誘滅螟蛾,減少蟲源基數。④葯劑防治。在幼蟲1~2齡期用葯最好,3.0%阿維菌素100毫升/畝或40%殺蟲雙150克/畝對水噴霧。施葯時間,在一天內以傍晚及早晨露水未乾時效果較好,晚間施葯效果更好,陰天和細雨天全天均好。

系統噴施水稻噸田寶可以誘導水稻的抗病性,減輕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的感病率以及稻飛虱、鑽心蟲、卷葉螟的危害。

❸ 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防治技術

稻黑色菌核稈腐病
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小球雙曲孢和卷喙雙曲孢。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後擴大至整個葉鞘,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後期的莖基部腐爛,植株青枯,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成熟後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時附著在秧苗基部,以菌絲從傷口或葉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為弱寄生菌,喜高溫高濕,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飛虱多的田塊病害更重,常造成復合侵染。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防病,輔以適時噴葯。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黃單胞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或水孔侵入稻體,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櫱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症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症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捲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窪積水田發病早而重。台風暴雨後,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並結合葯劑防治。
稻矮縮病
稻苗上的一種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腸孤病毒組的稻矮縮病毒。病毒呈粒體球狀。傳毒介體有黑尾葉蟬、電光葉蟬和大斑黑尾葉蟬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蟲體內增殖,並經卵傳到子代,該病毒寄生范圍廣,病株矮縮,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櫱增多,葉色時暗綠,葉片僵硬,葉鞘上有黃白色與葉脈平行的繼續的條點,偶有散生的。分櫱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縮,不能抽穗。抽穗後感染的,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發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防治傳毒介體昆蟲是防病的關鍵。
稻惡苗病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黴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並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葯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稻紋枯病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葯。葯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採用潑澆法,田裡應保持3~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黴素時,最好在雨後晴天進行,或在施葯後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黴素水劑100~150毫升,或井崗黴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水稻螟蟲
重點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區的2代3化螟的防治,並以水稻處於孕穗到齊穗以前的稻田為重點。畝用5%殺蟲雙大粒劑1~1.5千克撒施,也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200毫升,或25%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加BT乳劑10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60~75千克常規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飛虱
應掌握小若蟲高峰期,每百叢蟲量達1500頭以上時施葯防治。用葯時應注意先從田的四周開始,由外向內,實行圍殲。噴葯要均勻周到,注意把葯液噴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25克,或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20~25克,或20%葉蟬散乳油15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75~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苞蟲
以遲中稻田為重點,掌握低齡幼蟲盛期,每百叢水稻有蟲10~20頭時施葯。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10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劑150~20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75~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縱卷葉螟
重點防治主害代。在低齡幼蟲期,每百叢水稻有初卷小蟲苞15~20個,或穗期每百叢有蟲20頭時施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200毫升,或50%殺螟松乳油72毫升,任選一種,兌水60~72千克常規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施葯時間以傍晚為宜。
大力推廣穗期使用粉銹寧新技術。在水稻孕穗期,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100克,對水常規噴霧或低量噴霧,可有效地防止雜交稻早衰,還可兼治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種穗期病害。
稻蝽蟓 為害狀:用口器刺吸莖桿汁液、穀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黃或秕谷,減產甚至失收。主要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遲抽穗的稻田。 葯劑防治:在水稻抽穗期進行葯劑防治,早晚露水未乾時噴葯效果最好。每畝可選用:⑴、80%敵敵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廣,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還使稻米品質降低。
症狀: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發病,按發生部位和表現的症狀可以分為苗瘟、葉瘟、葉節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
苗瘟多由病種子引起,發生在秧苗三葉期前,一般無明顯病斑,但秧苗常常變黃褐色枯死。葉瘟發生在稻葉上,又隨氣候條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現為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和白點型等四種類型。葉節瘟葉耳、葉舌和葉環發病稱為葉節瘟。葉耳易感病,初為淡綠色病斑,後向葉環、葉舌發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規則。節瘟多在穗頸下第一、二節發生,初表現褐色或黑褐色小點,後環狀擴大至整個節部。穗頸瘟和枝梗瘟發生在穗頸、穗軸和枝梗上,病斑初為水漬狀淡褐色小點,以後圍繞穗頸發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發病早的形成白穗,遲的穀粒不飽滿。穀粒瘟發生在谷殼和護穎上造成橢圓形褐色斑點,穀粒不飽滿,米質變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病菌的菌絲內生,從病部氣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個隔膜,其頂端可陸續產生分生孢子5~6個,多達9~20餘個。分生孢子呈梨形,初無隔膜,成熟時常為兩個隔膜,密集時呈灰綠色。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長出侵染絲,侵入寄主組織危害。
發生特點:稻瘟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當氣溫回升到20攝氏度左右時,若遇降雨,就會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帶,引起周圍秧田或稻株首先發病,另一途徑是播種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來源。
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種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品種抗病性的相對穩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而發生變異。肥水管理的好壞是影響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是影響病害發生流行的必要條件。
水稻白葉枯病
它是水稻中、後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發病輕重及對水稻影響的大小與發病早遲有關,抽穗前發病對產量影響較大。
症狀:白葉枯病主要在葉子上表現症狀,有葉緣型和凋萎型。葉緣型常見於分櫱末期至孕穗期發生,病菌多從水孔侵入,病斑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黃褐或暗綠色短條斑,沿葉脈上、下擴展,病、健交界處有時呈波紋狀,以後葉片變為灰白色或黃色而枯死。秈稻病斑為黃褐色,為灰白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有淡黃色露珠狀的菌膿,干後呈小粒狀。凋萎型一般發生在秧苗移栽後一月左右,病葉多在心葉下1~2葉處迅速失水、青卷,最後枯萎,似螟蟲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葉片相繼青萎。病株的主櫱和分櫱均可發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叢。
病原:病原是黃單孢桿菌屬的一種,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菌體一端生1~2根線狀鞭毛。病菌的生育溫度最低10℃,最高40℃,最適溫度26~28℃,病菌為好氣性細菌。病菌對熱較敏感,致死溫度為53℃,10分鍾(潮濕狀態),在乾燥有膠質保護狀態下,致死溫度為57℃,10分鍾。病菌的存活期與環境條件關系密切。從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鑒別品種上測定,其致病力有強有弱,大致可分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為中等,Ⅲ及Ⅳ群較強及強。
發生特點:白葉枯病主要在種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新病區以病谷種為主,老區以病草為主。帶菌稻種播種後,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發病。拔秧移栽時造成大量傷口,有利於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個途徑。灌溉水和暴風雨是病害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發生、流行與氣候、肥水管理、品種等都有密切關系。
稻細菌性條斑病
症狀:在水稻葉片上,病斑初時為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以後形成一條條暗綠色至黃褐色條斑,很快在葉脈間伸展。條斑可擴大到寬約1mm,長約10mm以上,其後轉為黃褐色。發病嚴重時,病斑融聚呈不規則的黃褐色至潔白色斑塊。病株矮縮,葉片捲曲,烈日下卷葉更明顯。
病原:細菌性條斑病菌與白葉枯病菌相似,也是黃單孢桿菌屬的一種,但在生理、生化反應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異。
發生特點:細菌性條斑病也白葉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徑主要為氣孔,也可由傷口侵入,有時也從機動細胞處侵入。
稻紋枯病
稻紋枯病發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從苗期到穗期都可發生,尤以分櫱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葉鞘,次為葉片和穗部。
症狀:病害發生先在葉鞘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的小斑點,擴大呈橢圓形,最後呈雲紋狀,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葉鞘。病鞘因組織受破壞而使上面的葉片枯黃。在乾燥時,病斑中央為灰白色或草綠色,邊緣暗褐色。潮濕時,病部長有許多白色蛛絲狀菌絲體,逐漸形成白色絨球狀菌塊,最後變成暗褐色菌塊,最後變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脫落土中。另外也能產生白色粉狀霉層,即病菌的擔孢子。紋枯病嚴重危害時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叢腐爛而死。
病原:稻紋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無性時期產生菌絲和菌核,有性繁殖體是擔孢子。菌絲白色,老熟時淺褐色,主枝與分枝成銳角,分枝處溢縮,離分枝不遠處有分隔,菌絲能在寄主體內生長,也能在寄主表面結成菌核。
發生特點:紋枯病的發生和危害,受菌源數量、水肥管理、種植密度、品種抗病性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長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過遲,使稻株內部纖維素、木質素減少,莖桿變細,組織軟弱,不僅有利於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絲或菌核在病稻草或雜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時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來源。菌核生活力很強,數量又多,一般發病田塊存留在土中每畝達5~10萬粒,重病田可高達100萬粒以上,春耕插秧後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發生長菌絲,從氣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組織內部不斷擴展,繼續生長菌絲和菌核,進行再次侵染。

❹ 水稻病蟲害防治

播種期:播種前精選種子,進行種子消毒,是防治稻瘟病,惡苗病等病害的最重要措施。同時要合理搭配茬口,實行輪作,既可防病又兼治害蟲。
1,曬,選種子:稻種先經日曬,然後用風選,泥水選或鹽水選等方法,清楚病,秕谷。
2,種子消毒:一般可用1%石灰水浸種,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惡苗病,胡麻斑病和白葉枯病等的重要措施。
3,「芽好一半秧」,搞好早稻催芽工作,是防止爛秧的重要措施,催芽用的稻草要經過消毒處理後才可使用。
秧田期:「秧好一半稻」,所以要培育壯秧,貧下中農用「狠治秧田,注意大田,秧田得病,大田要命」等生動語言概括了秧田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性。
早稻秧田要加強水漿管理等農業措施,以防止爛秧為重點,同時狠治稻飛虱和稻葉蟬,消滅病毒病的傳毒媒介,並注意苗瘟的防治,單季晚稻和後季稻秧田以防治苗葉瘟和稻薊馬為主,兼治胡麻斑病,稻飛虱和盜葉蟬等,葯劑可選用稻瘟靈和春雷黴素於樂斯本混合噴撒。拔秧前根據病蟲情況,噴葯防治,防止將病蟲帶入大田。結合拔稗,拔除惡苗病,病毒病的病株,采除稻螟卵塊。扎秧用的稻草必須用水煮沸滅菌,然後使用。
大田期:大田期要抓好以下各項工作。
1,搶耕搶灌,大田整地灌水後立即撈取浮渣,清除浮渣中紋枯病和菌核病的菌核以及越冬螟蟲等,根據品種特性和土質等條件合理密植,稻株返青後加強病蟲害的檢查,及時拔除病毒病稻株,補上健株。在螟蛾盛發期階段發動群眾及時采除卵塊,結合早期耘田,及時拔除惡苗病病株,鏟除田邊,溝邊雜草。
2,加強水漿管理。開好大田四周的「走馬溝」,採用淺水勤灌,乾乾濕濕,適時適當擱田,使稻株青秀老健,增強抵抗力,對控制稻瘟病,紋枯病,菌核病,白葉枯病,赤枯病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果赤枯病發生,應立即排水落干,結合中耕耘稻,促進通氣。為控制菌核病和穗頸瘟的發生與發展,後期須經常灌「跑馬水」,保持田面濕潤,不要過早脫水。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根據「少吃多餐」的原則追肥,注意有機肥與化肥以及氮,磷,鉀的配合作用,避免因肥水管理不當,造成徒長,貪青倒伏而誘發病蟲害。以及翻耕綠肥田。酸性土壤可適當施草木灰或石灰。
4,在貫徹農業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並採用葯劑直接保護。葯劑防治必須實行「經濟,安全,有效」的原則。
5月,早稻移栽返青後要防治稻飛虱(灰飛虱)和黑尾葉蟬,保證秧苗及時分櫱,避免稻病毒病擴散蔓延,在分櫱期大力開展稻螟的預測預報,下旬做好防治第一代三化螟枯心的准備工作和防治第一代大螟對早栽早稻的危害。
6月,稻螟以防治第一代三化螟和二化螟為主,以單季晚稻為主的地區,早稻和早播單季晚稻秧田要狠治一代三化螟,蟲口基數低的提倡人工采卵塊和「捉枯心團」,確定對象田重點用葯的辦法。二化螟要狠治第一代,遲熟早稻要特別加強防治,治螟可與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相結合。急性型稻瘟病必須及早抓緊狠治,將它消滅在初發階段。
7月:早稻以防紋枯病和第二代三化螟為主,6月下旬7月初是紋枯病擴展蔓延時期,應及時適當擱田和用葯,控制其發展。雙季稻為主的地區,要狠治二代三化螟,全部單季晚稻和生長嫩綠的後季稻秧田以及正在破口抽穗的遲熟早稻田要進行防治。7月中旬是白背飛虱發生為害時期,可與防治三化螟結合。早熟粳稻,上中旬要防止穗頸瘟突發為害,單季從6月下旬至本月上旬注意防治葉稻瘟和稻薊馬。7月底晚熟早稻和單季晚稻都應防止稻縱卷葉螟和稻苞蟲突發為害。本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單季晚稻及後季稻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
8月:7月底至本月上旬早稻陸續收割。收割後立即用葯噴灑田埂雜草和鄰近單季晚稻和後季稻田的邊行稻株,消滅稻飛虱和稻葉蟬,防止其為害。月初要抓緊防治單季晚稻和後季稻的紋枯病,兼治菌核病,上旬是三代稻縱卷葉螟為害時期,應提高警惕及時防治。月底要注意後季稻上三代三化螟枯心的防治,兼治稻飛虱,稻葉蟬等。
9月:9月上旬根據單季晚稻生育期,結合蟲情分期分批防治三代三化螟白穗,同時兼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苞蟲等。9月上,中旬為中稻稻褐飛虱發生為害時期,應加強普查,及時防治。本月和下月初非別在單季晚稻和後季稻田結合拔稗草剪去白穗,降低越冬螟蟲基數,減輕來年的螟害,本月下旬10月初水稻將近成熟,豐收在望,為了確保秋熟豐產應狠抓穗頸瘟的防治,同時嚴防稻飛虱突發為害,貫徹治早,治小,治了的方針。一旦出現為害,必須「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進行殲滅,真正做到「管到稻頭黃,戰到谷進倉」!

❺ 水稻有哪些常見病蟲害

水稻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六、稻螟蟲的防治方法:

稻螟蟲為害水稻後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葯劑選用:用98%巴丹原粉畝水稻用30克拌細土25公斤撒施;或者用50%螟怕可濕性粉劑每畝水稻用80克兌水45公斤噴霧防治;同時也可以採用25%喹硫磷乳油150毫升兌水45公斤噴霧防治。

❻ 水稻病蟲害

。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發生地域廣,流行頻率高,危害程度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稻瘟病菌易發生變異,品種抗性不能持久穩定;白葉枯病沒有良好的防治葯劑;紋枯病缺乏高抗性品種。所以對三種病害的防治難度較大,今後這三種病害仍然是主要的監控研究對象。

❼ 常見的水稻病蟲害有哪些

水稻常見蟲害
一、二化螟(鑽心蟲) 1.發生時間
第一代幼蟲在5月下旬至6月份為害早稻和中稻,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害中稻、單季晚稻,造成枯鞘、枯心苗,為害遲早稻,造成蟲傷株。第三代於9~10月份為害晚稻。成蟲夜晚活動,有趨光性,喜在高大、莖粗、葉色濃綠的稻田產卵,在分櫱期和孕穗期的稻田產卵較多,水稻生長前期,卵多產在葉片正面離葉尖3~7厘米處,圓桿拔節後,卵多產在離水面7~10厘米的葉鞘上。 2.田間症狀
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蟲傷株等症狀。蟻螟先群集在水稻葉鞘內側為害,造成「枯鞘」,這是早期為害的重要標志。二齡後,開始分散蛀莖,造成枯心或白穗。老熟後,在稻莖基部或莖與葉鞘之間化蛹。 3.害蟲特徵
成蟲:體長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前翅近長方形。雌蛾前翅灰黃至淡褐色,外緣有7個小黑點,後翅白色。雄蛾體稍小,翅色較深,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規則斑點,翅外緣也有7個小黑點,後翅白色。
卵:扁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漸變黃褐色,近孵化時為紫黑色。卵塊多為長帶狀,卵粒呈魚鱗狀排列,上蓋透明膠質物。
幼蟲:一般6齡,老熟時體長20~30毫米。頭部及前胸硬皮板黃褐色,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條紫褐色縱線。
蛹:初為黃褐色,腹部背面有5條棕色縱線,以後蛹變為紅褐色,縱線漸消失。 4.防治最佳時間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見枯稍時用葯為最佳防治時間。 二、三化螟(鑽心蟲)
三化螟屬鱗翅日,螟蛾科,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稻區,特別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區受害嚴重。它食性單一,專食水稻,以幼蟲蛀莖為害,分櫱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轉株為害還形成蟲傷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為害後稻株主要症狀。 1.發生時間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帶每年發生3代而得名,但在廣東等地可發生5代。以老熟幼蟲在稻樁內越冬,春季氣溫達16℃時,化蛹羽化飛往稻田產卵。在安徽每年發生3~4代,各代幼蟲發生期和為害情況大致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為害單季晚稻和遲中稻造成枯心,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為害雙季晚稻造成枯心,為害遲中稻和單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為害雙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動,趨光性強,特別在悶熱無月光的黑夜會大量撲燈,產卵具有趨嫩綠習性,水稻處於分櫱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長相嫩綠的稻田,卵塊密度高。剛孵出的幼蟲稱蟻螟,從孵化到鑽入稻莖內需30~50分鍾。蟻螟蛀入稻莖的難易及存活率與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關系:水稻分櫱期,稻株柔嫩,蟻螟很易從近水面的莖基部蛀入,還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層葉鞘;孕穗末期,當劍葉葉鞘裂開,露出稻穗時,蟻螟極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蟻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櫱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這兩個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險生育期」。
被害的稻株,多為1株1頭幼蟲,每頭幼蟲多轉株1~3次,以3、4齡幼蟲為盛。幼蟲一般4或5齡,老熟後在稻莖內下移至基部化蛹。
2.田間症狀
以幼蟲蛀莖為害,分櫱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轉株為害還形成蟲傷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為害後稻株主要症狀。 3.害蟲特徵
成蟲:體長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為近三角形,淡黃白色,翅中央有一明顯黑點,腹部末端有一叢黃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較小的黑點,由翅頂角斜向中央有一條暗褐色斜紋。
卵:長橢圓形,密集成塊,每塊幾十至一百多粒,卵塊上覆蓋著褐色絨毛,像半粒發霉的大豆。
幼蟲:4~5齡。初孵時灰黑色,胸腹部交接處有一白色環。老熟時長14~21毫米,頭淡黃褐色,身體淡黃綠色或黃白色,從3齡起,背中線清晰可見。腹足較退化。
蛹:黃綠色,羽化前金黃色(雌)或銀灰色(雄),雄蛹後足伸達第七腹節或稍超過,雌蛹後足伸達第六腹節。 4.防治最佳時間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見枯稍時用葯為最佳防治時間。
三、稻縱卷葉螟(卷葉蟲、白葉蟲、包葉蟲)
稻縱卷葉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全國各稻區均有分布。主要寄主為水稻,偶見為害小麥、甘蔗和粟等。以幼蟲綴絲縱卷單張水稻葉片作成蟲苞,並匿居在內取食葉內,剩留一層表皮,形成白色條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導致減產,甚至無收。 1.發生時間
稻縱卷葉螟抗寒力較弱,在我國北緯30°以北不能越冬。每年春天,成蟲隨季風自南方遠距離遷飛而來,隨氣流下沉降落,成為初始蟲源,秋季又可隨季風回遷至南方繁殖、越冬。在安徽此蟲每年發生4~5代。5~7月,成蟲自南方大量遷入,各代幼蟲發生為害盛期大致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第四代在9月上中旬,第五代在10月中旬。一般以第二、三代發生為害較重。 2.田間症狀
以幼蟲為害吐絲卷葉,取食葉肉,幼蟲吐絲縱卷單張水稻葉片作成蟲苞,並匿居在內取食葉內,剩留一層表皮,形成白色條斑。 3.害蟲特徵
成蟲:體長7~10毫米,翅展16~19毫米。身體及翅的背面黃褐色,前翅有2條黑色細橫紋,兩紋之間有1條黑色細短紋,翅前緣和外緣有黑褐色寬頻。雄蛾前翅的短紋上還有1個略凹下的黑色眼狀紋,其上有暗黑色毛簇。後翅有黑色橫線2條,外緣也有黑色橫帶。 卵:近橢圓形,扁平,長約1毫米,寬0.5毫米。初產卵乳白色,後漸變淡黃色至黃色。
幼蟲:一般5齡。頭部褐色,胸、腹部綠色,老熟時身體黃綠至橘紅色,4齡起,中、後胸背面各有8個明顯的小黑圈,前排6個,後排2個。
蛹:圓筒形,初為淡黃色,後轉紅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節至7節近前緣處,有一黑色細橫隆起線,尾尖,上生8根鉤刺。 4.防治最佳時間
稻縱卷葉螟在高齡分散危害,必須在處於集群階段的幼齡期集中施葯,這樣防治效果更好。
四、稻褐飛虱
全國稻區均有發生,長江以南發生較多,為害較重,目前是我國及亞洲許多國家水稻生產上
細瘦,末端呈喇叭筒狀。短翅型雌蟲體長3.5~4毫米,雄蟲2~2.5毫米,翅長不超過腹部,其餘同長翅型。
卵:長約0.8毫米,香蕉形,初產時乳白色,漸變淡黃色,較細的一端出現1對紫紅色眼點。10~20粒卵排列成行,卵帽與產卵痕相平,微露。
幼蟲:共5齡,3~5齡若蟲褐色,近橢圓形,腹部第3、4節背面各有1個「山」字形蠟粉狀白斑,以後各節都有3~5個近三角形的淺色紋 4.防治最佳時間 蟲卵孵化高峰期。

❽ 水稻有哪些主要病害

水稻秧苗期最常見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青枯病和苗稻瘟病,特別是遇到氣候反常、溫差大,「倒春寒」明顯的氣候情況和氣溫偏底的年份最容易發病。因此,針對今年開春以來氣溫不穩的實際情況,抓好水稻秧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培育無病、適齡壯秧,實現水稻高產、穩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提出幾種水稻秧苗期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技術,以供參考使用。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為鞭毛菌亞門的腐黴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種後,病菌開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發性主要病害。水稻旱育秧二葉期以後,秧苗葉尖枯黃萎縮,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發生。在秧苗4葉期後發病症狀為突發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葉片縱卷萎蔫,繼而枯死。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過低,對病原菌發育和侵染影響小,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生。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因此,低溫陰雨過後要及時檢查秧苗的生長情況,如發現有秧苗葉尖不吐水或秧苗有異樣時,應立即用葯防治。可用25%甲霜靈可濕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粉每平方米1克,兌水2至2.5公斤用噴澆於育秧床上。也可在水稻播種前用25%甲霜靈可濕粉100克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粉150克,拌50公斤稻種預防。

二、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發生比較常見,常與立枯病混合發生。其症狀是水稻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時仍呈綠色;另一種就是本田後期發生的細菌性基腐病,表現為田間零星發生,甚至1叢中僅有1、2株發病,病株基部莖節發硬、變黑並伴有惡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發於水稻3葉期前後。主要是由於低溫冷害、冷後暴晴或溫差過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摸前沒有及時通風煉苗,造成秧苗徒長,揭摸後,秧苗不能適應環境,而造成秧苗體內水分供給失調,繼而引起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齊後,要及時通風煉苗,只要不是大風天氣,陰天情況下也要堅持通風煉苗。水育秧田,在大風降溫到來前,通過調節水層來保護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主要是地下部份生長失調(如徒長或傷根),造成地下根系相對差,發育不良,在遇到特殊天氣後,地上葉片蒸發量大的情況下,根系供水不夠,造成地上部份失水乾枯而死的病害。葯劑防治可選用15%立枯凈,每畝秧田用100克葯劑,兌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點以後噴施兩次,間隔7天一次,效果較好。或用6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5千克,或多菌靈2千克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三、水稻苗稻瘟病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種子帶菌和帶病稻草誘發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預防病害要在秧苗三葉期以後,可選用40%硫環唑,每畝150克,兌水50-60千克,適時預防兩次,間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發生。也可用75%三環唑60-80克或富士1號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❾ 水稻病蟲害知多少

水稻有哪些病害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 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惡苗病、霜霉病等。病害流行暴發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感病品種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種增多,耕作栽培制度變化等向著有利於病害發生和危害的方向發展。
什麼是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吊頭瘟、掐頸瘟等,是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於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穗頸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圍是水稻、小麥、馬唐等多種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從病稻草上傳入稻田中侵染為害。病菌傳播主要靠風傳播,雨、水流、昆蟲也可傳播。天氣轉暖,又有雨淋的情況下,越冬病菌會大量復甦、增殖,從堆在田邊的病稻草上轉移到水稻上為害。
防治穗頸瘟,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三是科學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間乾燥,連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水;四是應用葯劑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畝用40%富士1號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50~75公斤噴霧,7~10天後根據天氣情況再噴葯一次。
水稻害蟲類別有哪些
外源性害蟲即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縱卷葉螟、粘蟲等。本世紀遷飛性稻飛虱發生相對偏輕,但不能麻痹,加強監控,防止回升;稻縱卷葉螟持續猖獗,特別是第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大發生,對粳稻穗期造成嚴重為害。內源性害蟲即本地蟲源、本地繁殖、本地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飛虱、稻薊馬等。本世紀螟蟲興風作浪,灰飛虱小蟲鬧大災。
灰飛虱為什麼鬧大災
灰飛虱暴發因素有8個:⑴粳稻面積擴增,感蟲感病品種覆蓋面積大,帶毒蟲增加。⑵少免耕、麥套稻、稻套稻有利於灰飛虱增殖。⑶麥田雜草防治放鬆,三邊(田邊、溝邊、路邊)雜草較少有人問津。⑷秋季代數量猛增,越冬基數增加。⑸全球氣候變暖,暖冬頻率增加。⑹對路農葯不多,農葯質量不高,施葯技術不佳。⑺吡蟲啉防效降低,可能已發生抗葯性。⑻治螟用葯頻率高, 有機磷農葯為主,農田天敵減少。
防治策略是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抗蟲品種為先導,實施以防治灰飛虱為中心的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治理體系。農業防治具體措施是:大力推廣旋耕、深耕,壓縮麥套稻、稻套麥;適當調整水稻品種布局;淘汰感病品種, 選育與推廣抗蟲抗病品種, 強化春後對麥田雜草清除措施(特別是禾本科雜草),力求做到面面光。秧田選擇遠離蟲源田,建立無毒秧田。適度推遲水稻播期,推廣拋秧、機插秧等栽培方式。
稻縱卷葉螟第4代為何不遷出
本世紀江淮稻區稻縱卷葉螟遷入代數和遷入數量增加。第4代(8月下旬~9月上中旬)本地蟲源滯留本地,水稻正處穗期,功能葉受害,產量損失大。不遷出的原因是:⑴栽培制度變革,營養條件有利於第4代激增。粳稻葉片營養條件有利於生存與繁殖。⑵秋季持續高溫,有利於增加第4代滯留量。稻縱卷葉螟是喜溫喜濕性昆蟲,溫度是影響發育與繁殖的主要關鍵因素,25~2 8℃為最適溫度。⑶無節制施用高毒農葯影響了生物多樣化,天敵作用降低。
控制稻縱卷葉螟最有效的天敵是稻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稻縱卷葉螟絨繭蜂、赤扁膠小蜂、擬環紋狼蛛、草間小黑蛛。這些天敵對農葯很敏感。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策略是:治前壓後,壓3控4;治早治小,重點打2齡高峰。農葯品種有銳勁特、毒死蜱、阿維菌素、乙醯甲胺磷、殺蟲單、三唑磷、Bt復配劑等。原則是狠、准。防治指標是:分櫱100~1 20頭/百穴,穗期60~80頭/百穴。
求採納~

❿ 水稻有哪些常見病蟲害

一、稻曲病
稻曲病,別名青粉病、偽黑穗病,因其多發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稱豐收果,屬真菌病害。此病在我國各大稻區均有發生,通常在晚稻上發生,尤以糯稻為多。隨著一些矮稈緊湊型水稻品種的推廣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此病發生愈來愈突出。病穗空癟粒顯著增加,發病後一般可減產5%~10%。此病對產量損失是次要的,嚴重的是病原菌有毒,孢子污染稻穀,降低稻米品質。此外,用混有稻曲病粒的稻穀飼養家禽,可引起家禽慢性中毒,造成內臟病變,直至死亡。

二、稻瘟病
稻瘟病又稱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是世界性真菌病害,是我國南北稻作區危害最嚴重的水稻病害之一,與紋枯病、白葉枯病並稱水稻三大病害。我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尤以日照少,霧露持續時間長的山區和丘陵地區發生重。流行年份,一般減產10%~20%,重的達40%~50%,甚至絕收。

三、稻葉黑粉病
稻葉黑粉病,又稱葉黑腫病,分布廣泛,在我國中部和南部稻區發生普遍,是水稻生長後期的常見病,局部發生嚴重。過去主要發生於晚稻後期中下部衰老葉片上,影響不大,近年局部地區在雜交稻上發生普遍,明顯影響稻株結實率和穀粒充實度。

四、水稻惡苗病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白稈病,是一種世界性真菌病害,是危害水稻地上部分的一種系統性病害,主要表現為植株徒長、枯死等症狀,嚴重田塊可損失達到20%~30%。

五、水稻干尖線蟲病
水稻干尖線蟲病,又稱干尖病、白尖病,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在寧波地區為常發性水稻病害,一般減產10%~20%,嚴重者達30%以上。水稻干尖線蟲分布較廣,主要危害水稻,也能危害穀子、陸稻和狗尾粟等20餘種植物。

六、水稻黑條矮縮病
水稻黑條矮縮病,俗稱「矮稻」,為水稻病毒病,可危害水稻及大、小麥和玉米等,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的部分省市。近年來,在台州、衢州和金華等地的水稻、玉米,特別是雜交晚稻發生較重,發生區域進一步擴大。

七、水稻條紋葉枯病
水稻條紋葉病,屬病毒性病害。植株發病早的多不能抽穗,發病遲的穗小、畸形。一般病株在5%左右,減產3%~5%;重病田病株可達30%以上,減產20%以上。近年來,在江浙一帶粳(糯)稻受害較重,且呈繼續流行蔓延態勢,嚴重影響水稻生產。

八、水稻胡麻葉斑病
水稻胡麻葉斑病,又稱水稻胡麻葉枯病,屬真菌病害,分布較廣,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一般由於缺肥缺水等原因,引起水稻生長不良時發病嚴重。解放前為國內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解放後,隨著水稻生產施肥水平的提高,危害已日益減輕。

九、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別名雲紋病、花腳稈,俗稱爛腳瘟,屬真菌性病害。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是我國稻區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其發生面積、發生頻率、造成的產量損失等均居各病害之首。此病主要危害水稻葉鞘和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莖稈和穗部,一般受害輕的減產5%~10%,重者可達50%~70%。水稻生長前期嚴重受害,造成「倒塘」或「串頂」,可能顆粒無收。隨著在水稻生產上種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缺乏抗源,有逐年加重的趨勢。除危害水稻外,還能侵害大麥、玉米、栗、甘蔗、大豆、花生、芋艿、茭白等作物。

十、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又稱細條病、條斑病,屬細菌性病害,為我國國內植物病害檢疫對象之一。除危害水稻外,還危害多種野生稻,李氏禾。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達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