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
擴展閱讀
美國的銀行股票中期業績 2024-09-22 05:06:18
中信建投下載 2024-09-22 05:06:16
創業板股票怎樣才能買 2024-09-22 05:04:54

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

發布時間: 2021-05-20 19:04:36

Ⅰ 教育部第一輪學科評估什麼意思

學科排名是指對研究生培養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排名,又稱「學科評估」。此項工作由教育部學位與 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組織,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願申請參加。

2001年開始進行的是第一輪,2006開始第二輪評估,2011年開始第三輪。

Ⅱ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沈農是A-嗎

在國內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沈農沒有學科被評為A-。
該校在學科評估中排名最高的是園藝學,被評為B+等級,而食品科學、植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為B等級。

Ⅲ 教育部最新一輪學科評估,A類學科數排名前5的是哪幾所大學

一所高校的實力如何體現呢?除了從師資力量、科研經費、畢業生就業率外,學科建設實力也直接掛鉤著一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如果有一所大學的學科入選國家A類建設學科,那麼則證明這一所大學有著很不錯的學科發展基礎,我國有的大學甚至有10多門學科被評選為A類建設學科,但是這一類大學不是211就是985。

從上面我們可以發現,小熙介紹到的國內學科數量排名前5的大學,所擁有的A類學科數量都超過了20個,可真是實力擔當,能夠考上其中的一所大學真的很值。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Ⅳ 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 公布時間

評估結果暫時沒有出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4)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擴展閱讀

自200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首輪學科評估以來,參評高校和學科的數量越來越多,關注度和影響力越來越高,管理部門對此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對即將到來的第五輪學科評估,各高校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如今,隨著《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評估方案》)的正式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的「靴子」終於「落地」了。

以第五輪學科評估所處的重要地位和實施時機,說它是國家學科建設成果的一次檢驗並不為過。

同時,它更是對評估主辦方智慧與能力、責任與勇氣的一次大考。

Ⅳ 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上哪看

可登陸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查看,結果如下:

2012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

評估工作程序

為保證「嚴謹規范、公開透明」,學科評估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並將以下程序對參評單位預先明示。

1、數據採集

數據採集包括「公共數據採集」與「單位材料報送」兩部分。學位中心通過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教指委、學會等官方數據源獲取公共數據;通過參評單位申報獲取參評學科數據。

2、數據核實

評估數據真實性是評估結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證。數據核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按數據採集標准,對單位填報數據進行篩查;

二是開發專門系統,對多單位、多學科重復填寫的數據進行核查;

三是利用學位中心構建的公共信息庫,開發專門系統對填報數據進行核對;

四是對發表學術論文等數據進行抽查。此項工作是學科評估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核查反饋材料多達近萬頁。

3、信息公示

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對單位填報的部分信息在參評單位范圍內進行網上信息公示,接受各方異議,並對異議情況再按評估標准進行確認。

4、專家問卷調查

學科評估借鑒國內外經驗,採用「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邀請專家對學科聲譽、學術道德、社會貢獻與學生畢業後質量等進行主觀評價。

主觀評價通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每個學科參與調查的一般為50-100人。本次評估除邀請本學科專家外,還特邀了部分來自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30多個部委及大型企業的近500名行業、企業界人士。

5、結果統計與發布

學科評估結果按照「精確計算、聚類統計」的原則產生。本輪評估首先按指標體系精確計算得到的原始得分,然後改變以往「四捨五入取整」產生並列排位的做法,採用「聚類統計」演算法,將原始得分相近的聚為一類。

使得分類更科學、同一類並列的單位更多,從而淡化名次,引導單位更加關注學科建設的優勢與不足。考慮到科研院所的特殊情況,高校和科研院所評估數據進行統一計算,公布時分別排列。

(5)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擴展閱讀

一、評估目的

學位中心開展學科評估的目的:

1、是服務大局,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的精神,服務研究生教育「提高質量、優化結構、鼓勵特色、協同創新」的大局。

2、是服務高校,通過對學科建設成效和質量的評價,幫助高校了解學科現狀、優勢與不足,促進學科內涵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

3、是服務社會,提供客觀的學科水平信息,為學生選報學校、學科和社會人才流動提供參考。

二、參評條件與參評情況

學位中心堅持「自願申請參加,免收參評費用」的原則開展學科評估工作。各單位只要有一個及以上二級學科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即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均可申請參加該一級學科的評估。

第三輪評估按「新學科目錄」進行,要求「拆分學科」(如原「歷史學」、「建築學」)相關學科必須同時申請參評,以客觀反映學科拆分後的真實情況。

第一輪評估於2002-2004年分3次進行(每次評估部分學科),共有229個單位的1366個學科申請參評。第二輪評估於2006-2008年分2次進行,共有331個單位的2369個學科申請參評。本輪評估在95個一級學科中進行(不含軍事學門類),共有391個單位的4235個學科申請參評,比第二輪增長79%。

三、評估指標體系

學科評估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以客觀評價為主」的指標體系,包括「師資隊伍與資源」、「科學研究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聲譽」四個一級指標,指標權重全部由參與學科聲譽調查的專家(本輪評估約5000名)確定。

根據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十條」、「2011協同創新計劃」和「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等有關精神,第三輪評估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指標設置突出「質量、成效、特色」,在各方普遍關注的「學生評價、論文評價、科研評價、特色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倡導新的「學科評價質量文化」。

Ⅵ 教育部是今天公布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嗎

(重點看最後一句)2017年4月27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在北京召開第四輪學科評估指標權重高級專題研討會,來自不同學科類型、不同隸屬關系的60所高校分管學科建設領導參加了會議。

學位中心王立生主任介紹了參評情況和工作進展。此輪評估採用客觀數據統計與專家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所有指標權重全部由各學科專家調查得出。學位中心評估處林夢泉處長介紹了權重設置的程序與原則的基本思路,和第三輪相比,第四輪權重設置有重要變化:

一是更加關注人才培養質量,本輪評估中「人才培養質量」與「科學研究水平指標」權重將持平或接近;
二是更加註重建設成效,淡化條件資源,適當降低「師資隊伍」與「支撐評估」權重;
三是更加關注社會服務貢獻,提高「社會貢獻與學科聲譽」一級指標權重,加強對「社會服務貢獻」二級指標的關注;
四是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指標權重,克服單純以論文數量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片面性;
五是充分關注各學科的差異性,沒一個學科採用獨立的權重體系(共95套),自然科學客觀指標權重高於人文學科。
教育部學位中心根據本次專題研討會專家意見確定權重參考值之後,將徵求所有參評學科的專家意見(每個學科專家數90-100人),剔除奇異值後的平均值將作為該學科各指標的最終權重。據悉,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預計在2017年7、8月份公布。

Ⅶ 教育部將啟動第5輪學科評估,具體方案是什麼樣的

教育局將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是為了強化人才培養。破除“五唯”疾病。其主要具體方案是1.堅持以“你的樹人成效”為根本。2.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3.以“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基本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地位,增強我國學科評價的質量。讓我們人才得意雛形,讓他們教育質量有眼可見。

教育評估是一個尋找質量的過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數據分析,要大范圍的收集資料,也要根據科學技術對各高校進行評估,更需要不斷的創新與學術上的貢獻,堅持成果專家評估和高水平成果定量分析相結合來進行多元素,多角度,多方法的評估原則。

Ⅷ 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是什麼

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沒有公布。

據「教育部學位中心」微信公眾號今日(2020年11月10日)上午消息,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正式啟動。參照往年的評估時間大約需要1年,所以蘋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會在2022年左右公布。

(8)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擴展閱讀

第五輪學科評估包括6大主要舉措:

一、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如加強在學質量與畢業質量相結合的學生質量評價:在學質量突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學生參與度和貢獻度;畢業質量堅持整體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相結合,注重用人單位評價。

二、堅決破除「五唯」頑疾,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葯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志性學術成果,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規定代表作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突出標志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

三、改革教師隊伍評價,包括加強教師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教師成果嚴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關注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抑制人才無序流動。

四、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如強化質量,淡化數量,不設置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專利數等指標,突出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

五、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評價科學性,包括適度擴大評議專家規模,制定專家評價指南,優化調查問卷設計,充分運用「融合評價」,建立專家「元評價」制度,進一步提升專家評價和問卷調查的科學性。

六、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包括優化結果分檔方法,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分類發布總體結果與提供單項評估結果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