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由來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者們,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們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經受住了生命極限的考驗。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憤圖強,銳意創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他們所具有的驚人毅力和勇氣,顯示了中華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決心和能力。
⑵ 哪個科學家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
⑶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得主有幾個在世
我剛看有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周光召、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共11位。吳自良1998年逝世,陳芳允2000年逝世,楊嘉墀2006年6月11日逝世,錢學森2009年10月31日逝世,彭桓武2007年逝世,王淦昌1998年逝世,鄧稼先1986年7月29日逝世,趙九章、郭永懷和姚桐斌1968年逝世,錢三強1992年逝世。都檢查N次了。 而錢偉長已經被打成大右派,根本不可能被安排去做這類絕密工作。
他有這個本事,但沒有實際參加兩彈一星的工作.........被授予和或追授給共23位,其中大部分都有在國外留學和工作經驗。
美國:
錢學森 1955
鄧稼先 1950
王希季 1951 ?
朱光亞 1950
任新民 1949
吳自良 1950
陳能寬 1955
楊嘉墀 1956
屠守鍔 1945
王淦昌 1949
郭永懷 1956 (1968年因公逝世)
英國:
王大珩 1949
陳芳允 1948
黃緯祿 1947
程開甲 1950
彭桓武 1947
姚桐斌 1957 (文革被打死)
德國:
趙九章 1938 (文革自殺)
法國:
錢三強 1948
蘇聯:
孫家棟 1958
周光召 1961
沒有留學的:
於敏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
錢驥 194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理化系
按領域分類:
火箭、導彈、人造衛星與航天技術
王希季 · 孫家棟 · 任新民 · 楊嘉墀 · 錢學森 · 屠守鍔 · 黃緯祿 · 趙九章 · 姚桐斌 · 錢 驥
原子彈、氫彈、核武器與核工業
於 敏 · 朱光亞 · 吳自良 · 陳能寬 · 周光召 · 程開甲 · 彭桓武 · 王淦昌 · 鄧稼先 · 錢三強
兩彈一星、國防科技多重或綜合貢獻
王大珩 · 陳芳允 · 郭永懷
⑷ 共和國兩彈一星功勛
獲得這個的是,中國科學院院長錢學森教授,兩彈實際上指的是 核彈,導彈,一星指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⑸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簡介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⑹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名單。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分別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
⑺ 鄧稼先為何會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因為中國兩彈一星成功離不開鄧稼先,在研製兩彈一星時鄧稼先費盡心血,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所以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7)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擴展閱讀:
其他兩彈一星功勛人物
1、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3、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⑻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是誰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是: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該獎章直徑8厘米,用99.9%純金鑄造,重量515克,配有綬帶,可懸掛佩於胸前。
(8)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擴展閱讀:
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
⑼ 兩彈一星功勛紀念章共發行了多少套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是為表彰「兩彈一星」事業的23位卓越的科學家而於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
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⑽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為什麼515G
兩彈一星」功勛人物
為了替未來的科教興國政策鋪路,確定未來政策主軸,中國於1999年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予給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按姓氏筆畫排序)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